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

有關於立約結社的問題,在場衆胡酋們還有很多問題要問。關乎到自身利益的得失,一個個都精的跟猴一樣。

問題多說明他們對此事是真的上了心,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有問必答卻不符合李潼在這些胡酋們面前所建立的人設,他堂堂一位大唐親王、隴右諸軍大使,肯帶着這些胡酋們一起玩已經不錯了,還仨瓜倆棗當面跟你掰飭清楚,老子可沒有那麼閒!

話語講得再巧妙,都不如一次實際的行動更有說服力。

於是他索性大手一揮,表示不願就此再深談下去,先解決掉細封部這個問題,得勝歸來後,再派專人與這些胡酋們進行細節方面的接洽。

衆胡酋們見狀後,也都不敢再繼續就此糾纏下去,轉而開始討論起出兵討伐細封部的問題。

有關這一點,李潼給他們的話語權更小,你們只管出人,剩下的一切戰術操作統統不需要過問。不獨這一次討伐細封部如此,未來就算這個武裝社團組建成功,他也絕不可能將行動上的話語權授予一干胡酋們。不答應也沒關係,老子不帶你玩就是了,說不定下一個目標就是你。

對於雍王這一態度,類似沙陀部朱邪金山等本身就勢力不弱的胡酋們自然是有些不忿的。

可是其他一些實力相對平庸的胡酋則就安分的多,他們底氣本就不足,若能趁機加入雍王所組織的小圈子,對自身而言也是一大機遇,自然也就沒有更大的野心和圖謀,起碼眼下沒有。

本着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在大多數人表示願意服從雍王安排的情況下,其他幾名胡酋就算心有不爽,也都不敢明顯的表露出來,一旦阻撓結社大計、犯了衆怒,只看衆人對此的熱情,就算雍王不出手,也足夠他們喝一壺。

眼見衆人態度如此,李潼也不免感慨一聲,怪不得武俠小說裡大家都想做武林盟主,做平臺就是比單混有前途。

在場有幾名胡酋,包括那個一箭被射死的細封部首領,他們各自勢力誠是不弱,起碼在其族地周邊應該是一方霸主的角色,可如果放在整個隴右,則就有些不夠看了。

整個隴右道,所轄羈縻州府便有兩百多個,這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前提是需要整合起來。可就連大唐這樣的強大帝國,在這方面都做的不算好,那些胡酋們勢力困在一隅、縱使強大、也不可能獲得所有胡酋的擁戴。

現在李潼威逼利誘,算是初步整合了在場這些胡酋並其部落,但也只是隴右諸胡的一小部分,可能夠調用的勢力已經頗爲可觀。

此前讓諸胡出兵討伐細封部,部屬集結便是一大問題,此前所約定一旬集結都未必能夠。但現在就沒有了這樣的問題,在堂中諸胡都有意加入這個社團的前提下,單單他們各自所帶來鄯城的護衛隨從就是一股可觀的力量,可以直接投入對細封部的攻殺中。

因爲這次行動並不屬於隴右軍方的正式行爲,所以李潼也就沒有指派隴右諸軍將領參與,而是直接讓身邊的郭達指揮諸胡酋隨員,進行對細封部的攻殺。

郭達陡受大任,心裡難免有些發虛,畢竟在此前,他僅僅只是北衙千騎中一名小兵長,本身技力或是勇武可誇,但卻從來都沒有獨領一軍、指揮作戰的經歷,對此任命自然難免忐忑。

“不必緊張,四郎你既是我的近員,奉我命行事,在隴右此境就代表着我。一言一行,有隴右十萬軍衆爲你後盾,還有什麼可畏懼?”

李潼見狀後便安慰他道,此話當着衆胡酋的面說出來,也是表示他對郭達的信任與看重,讓這些人不敢輕視、掣肘。

攻討細封部,的確不是什麼大事。細封部雖然勢力不弱,但相等規模乃至於更大的胡人部落,在隴右就有十幾個之多,如果全都跟大唐軍隊有一戰之力,那隴右早亂套了。

如今的隴右,河源軍有一萬七千餘數,諸州捉守團練一萬四千多名,各胡部僕從三萬多人,再加上李潼帶上隴右的三萬人馬,便是整整十萬大軍。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那三萬多名胡部僕從跟眼前這些胡酋們所代表的力量還不是一回事,他們多數都屬於被大唐所滅國之後的遺民。諸如高昌、高句麗與西突厥諸部,他們都是長期服役的城傍武裝,無論是組織度還是戰鬥力,都要比臨時徵發的胡部武裝更強一些。

李潼甚至懷疑,在這些城傍武裝當中如果細心尋找的話,甚至就能找到日後名震西域的高仙芝、哥舒翰他們的親友長輩。特別是高仙芝,其人本身就出身高句麗內附的城傍武裝。

至於哥舒翰,則就是西突厥五咄陸部的突騎施人,其部眼下應該還活躍在西域。突騎施現在勢力未壯,仍處於一邊舔大唐一邊默默發展的階段。長壽年間王孝傑收復安西四鎮,四鎮當中的碎葉鎮,便是由突騎施率兵攻下獻給大唐。

未來突騎施能夠獲得大唐的重點扶植,接收西突厥的殘餘勢力,成爲西域新的霸主,也與此前這種付出有關。像哥舒翰父子,都是安西軍的高層,對故部自然也多多少少有所關照。

不過眼下李潼倒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挖掘那些仍然沉寂於部伍的名將種子,他眼下的工作重點還是統合隴右內部形勢,給出擊青海創造基礎條件。

能夠在河源軍發現郭知運的存在,已經算是一樁意外之喜,但哪怕就是郭知運,李潼也並沒有插手干涉太多其人的發展,頂多是授意黑齒常之給予更多磨練的機會,讓其快速成長。

至於其他的名將種子,任由他們各自發展就是了,如果還能脫穎而出,自然重點關照。但若被自己這個翅膀撲棱沒了,也不值得可惜,必然還有替代者。

任何時代都不缺人才,缺的是環境際遇,漢祖創業之前,誰能想到區區一個沛縣居然藏龍臥虎,能開漢業四百年?

李潼能夠給予這個時代的,是更加合理的開拓節奏和更加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如果僅僅只是挖空心思、重點關注幾個名將種子,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這種事遇上了順手爲之,遇不到也不必苦心追求。

而且神都城裡的經歷,狄仁傑、張柬之這些名臣對他的態度,也讓他對攻略歷史名人這件事從心底裡並不感冒。

除了郭達之外,李潼還給其配備了幾名戰術、技力上的顧問,類似李光、馬興這樣的府兵老卒同樣也是故衣社衆。

他們本身年齡、技力已經不適合再服役於主力戰陣中,但卻經驗豐富,此前就負責操練故衣社的敢戰士,現在正好再繼續發揮餘熱,擔任這個武裝社團的教官,順便也用來滲透、掌控這個社團。

無論有沒有皇漢情節,李潼對胡人是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感,包括對黑齒常之,雖然大權授之,但心存提防。

他並不會在正面戰場和軍事領域上干涉太多黑齒常之的決策,但像河源軍的後勤以及隴右政治形勢,入隴之後他便統統收到了自己的手裡,當然也是爲了讓黑齒常之專心備戰,勿受雜事困擾。

這個新成立的武裝社團同樣如此,就算其武裝成員以胡卒爲主,但其中的組織骨幹,李潼是一定要用唐人。

關內故衣社雖然已經逐步洗白,但府兵常年悽慘際遇,也讓許多故衣社衆對於投戎從軍這件事並不感冒,或是技力不凡,但若放在行伍中,或是**、或是刺頭,那就不如編入這個武裝社團裡。

當然,利益面前,唐人也未必可靠,但起碼也是肉爛在鍋裡。哪怕到了晚唐時期,還有張義潮沙州起義、河隴歸國,指望諸胡他們行?

在有立約結社這個大前景的情況下,統合諸胡武裝並不困難,這次行動也算是彼此獻出一份投名狀。堂中這些胡酋們,他們各自隨員整合起來,已經有六七千數。李潼又授給郭達三千軍衆,萬人部伍便整合起來。

當然,這種倉促行軍,戰鬥力不高那是肯定的,畢竟沒有什麼戰陣磨合、操練經驗。除了作戰經驗以外,這些胡部僕從的裝備情況也是堪憂,被甲率十不足一。

當然,也並不排除這些胡酋們故意示弱哭窮,不將真實的甲械力量顯擺出來。但就算是有藏私,必然也比不上真正的大唐軍伍。

有的胡酋還不放心將自己的部伍交給別人指揮,表示願意隨軍出動。對此李潼也不反對,他還又在河源軍甲械庫中撥出兩千人份的廢舊刀甲分配給諸胡使用,當然這一部分器械也是要算在行社資本投入當中的。

如果那個細封部還能鬧亂糜爛起來,那李潼就要說一聲佩服,順便拉攏如此悍勇的胡部加入到行社中來,不就是幹了一個你們的首領,算什麼大事。大家團結起來共謀發展,纔是硬道理。

老傢伙不搞死,年輕人怎麼上位?我爲啥這麼牛逼,就是因爲我明白這個道理啊!

0330 給事真幹才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074 《萬象》美哉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161 宰相薦才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090 家賊難防0224 名寺可藏重兵0164 官拜尚輦奉御0115 倩女幽魂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265 順水推舟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265 順水推舟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117 權門惡事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345 雲韶府諸王鬥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229 心似雙絲網0053 誤我少王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160 血洗丘宅0290 懼親如仇0110 託事獻命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081 少王險計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368 薛郎鐵頭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117 權門惡事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061 佳人再贈香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094 大酺禮畢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176 倒黴的獨孤氏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184 洛陽女兒行0084 具位庸臣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229 心似雙絲網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286 竇七暴斃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