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

馬嶺坡下的戰場上,廝殺仍在繼續,而在這生死輾轉之間,陽光已經逐漸攀升至中空。

“總管,末將請繼續上陣!”

契苾聳在處理過傷勢並稍作休息之後,便再次來到旗纛之下請戰。

看着戰場上仍然激烈廝殺的情形,契苾明面沉如水,只是微微頷首道:“可!”

講到真實的軍力對比,其實唐軍還要劣於突厥軍隊,契苾明此番馳援原州,所率不過六千之衆,而且幾乎沒有輔兵並輜重從行。但是反觀突厥,儘管已經深入唐國境內,但卻足有近萬之衆。

如果是駐守於馬嶺堡,哪怕突厥軍衆再多一倍,契苾明都可從容坐鎮,據險而守,讓賊軍片甲不得逾越關山。

可是既然選擇了野戰,就等於放棄了唐軍最大的優勢,突厥軍衆在這種深入敵境、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本就具有豪擲性命、背水一戰的覺悟,想要在野戰中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無疑是加倍的艱難。

但是唐軍所面對的敵人,不僅僅只是眼前這近萬的突厥賊衆,還有河曲周邊諸多已經隱懷不恭的諸胡部伍,特別如今關內所面對的敵人並不只有遠出來犯的突厥,還有虎視眈眈的吐蕃,唯有打出唐軍高昂的士氣,纔能有效的壓制住一些潛在的憂患,所以唐軍唯有於此拙戰,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此時戰場上,唐軍所有投入戰鬥的部伍,起碼已經經過了二休二戰,但是突厥賊軍仍然沒有大肆崩潰的跡象。這種高強度的戰鬥,仍然需要繼續維持下去。

在一般人看來,突厥賊衆深入唐國境內數千裡之遙,客軍作戰、孤膽競勇,尚且能與唐軍膠着勝負,如此說來,唐國的確沒有威風可誇。

但是,他們不會見到神都革命,不會見到西京動盪,不會見到大唐於此內憂外患之際仍要毅然圍殺突厥賊軍!

所以唐軍需要一場無可挑剔的勝利,需要體現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容置疑的威勇,而能夠達成這一目標的,便就只有全殲這一路賊軍。

其實經過幾個時辰的鏖戰,唐軍的優勢已經體現的極爲明顯,彼此廝殺戰線,已經推進數裡有餘。除了戰場正中央仍然膠着慘烈的戰鬥之外,外圍一些騎兵遊卒甚至已經能夠巡遊叩擊到突厥河灣處的本陣。

取得這樣的戰果,突厥軍衆誠是陳屍遍野,而唐軍也付出了頗爲慘重的代價。契苾明所率五千軍衆至此,除了中軍千人仍在蓄力待擊之外,其餘諸隊損員也已經超過了一成有餘。

這還是在唐軍已經佔據戰場主導優勢的情況下所造成的損失,突厥方面的損失則必然只多不少。戰場上的最大凶險就在於必戰,一旦雙方都有不得不進行這場戰鬥的需求,那麼戰場就成爲了一個絞肉機、成了一個吞噬人命的怪物。

無論戰前雙方統帥有着怎樣的靈活計謀,但在正面的戰場上,所比拼的唯有雙方戰卒的意志力。一旦哪一方承受不住如此慘烈的戰鬥,那就一定會輸掉這一場戰爭!

眼望着負傷的兒子再次率隊馳入戰場,契苾明並沒有更多的感觸,他只是自己默默加披了戰甲,並勒令中軍那千餘戰卒再次做好投入戰場的準備。

一旦中軍這一路人馬投入戰鬥,要麼成爲壓垮突厥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戰場上突厥局面徹底崩潰,要麼通過這些有生力量的奮戰,給整支大軍撤離戰場、退後休整爭取時間,不會有第三種情況發生。

可當中軍剛剛換裝完畢,戰場上的第三種局面便出現了。

河灣處突厥大營中突然響起了鳴金收兵的聲音,當軍號聲傳入戰場中的時候,不獨仍在奮戰的唐軍將士們愣了一愣,就連早已經強弩之末、勉強支撐的突厥軍衆們也大感意外。

但軍令就是軍令,儘管突厥軍衆們倍感意外,但在聽到鳴金收兵的聲音後,還是快速的收束部伍,逐步的向後方回縮。

“此戰勝矣,中軍出擊!”

儘管契苾明也好奇突厥營中何以下此命令,畢竟戰場上的突厥軍衆們雖然頹勢明顯、但仍在頑強抵抗,但一方鳴金收兵,自然便意味着鬥志瓦解,這正是擴大戰果的良時,所以披好甲冑的契苾明不待細思,即刻作出了指令。

中軍千餘將士,本已久蓄士力,在聽到全軍出擊的命令後,頓時便縱馬向戰場馳行。

此時戰場上的突厥軍衆,本來就已經維持艱難,所恃者無非一點背水而戰、不鬥即死的孤勇而已。但當聽到退兵軍令後,一時間就連這一點孤勇都快速消退,而唐軍則是擂鼓再戰。

兩下軍令截然相反,於是戰場上本來還在僵持的戰局便快速的向唐軍傾斜,奮起餘勇、繼續追殺。至於突厥軍衆,則頑勢瓦解,潰不成軍,僅僅在這短途的撤軍中,便丟下了近千條人命,而唐軍前陣則直接逼臨突厥河灣處的本陣之外!

且不說突厥軍衆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當唐軍前路殺至突厥營陣之外的時候,一時間卻難以再推進下去。

只見突厥營陣之外,有衆多手無寸鐵、素縞披麻的民衆羅列於外。這些民衆們一個個惶恐驚懼、泣不成聲,雖然站在突厥軍陣外,但一望可知俱是唐人生民!

“突厥賊徒真是該死!”

作爲第二輪投入戰場的軍將,李葛此時也手提陌刀,衝殺在最前方,將見到突厥將他們所俘虜的唐人平民擺設在營陣之外,一時間也是目眥盡裂,恨聲罵道。

此時契苾明也率領中軍衝殺到了正前方,見到這一幕後,忙不迭下令勒軍。並不是他婦人之仁,而是實在不忍、不敢號令將士屠刀揮向手無寸鐵的唐人。

唐軍勒勢未久,對面的突厥營陣中很快便出現了新的變化,一名辮髮密扎、頭着金冠的突厥貴人率着十幾人縞衣行出,手舉白幡徘徊於陣前。

眼見到這一幕,唐軍軍陣中爆發出一陣猛烈的喝彩聲。貞觀以來,大唐軍隊便是此世最雄,對於此一類畫面並不陌生,正是敵軍已經鬥志瓦解,出營投誠的標誌。

“將人引入近前!”

儘管雍王殿下有令,此次作戰概不留俘,但看到突厥營陣前那些哀號乞饒的民衆時,契苾明在沉思良久之後,才下令說道。

很快,那一名突厥貴人便被引至契苾明面前,其人以大唐重禮再拜契苾明馬前,並恭聲說道:“突厥汗國梅錄執失匪野鶻拜見大唐元帥大總管,僕奉頡跌利施可汗所命,出營再拜唐國天軍,叩請王師宥我失禮之罪,復結同好,仁義爲計,罷止兵戈!”

“一刻鐘,釋放所拘我大唐子民,逾時再攻!”

契苾明看了一眼拜在馬前的這名突厥貴人,冷聲說道。

那突厥梅錄執失匪野鶻聞言後,臉色頓時一滯,還待復言爭辯,但周遭衆唐軍卻已經掣刀入前,神色多有不善。見狀後,匪野鶻不敢再多說什麼,喚來一名身後的隨員,低聲耳語幾句,然後便將之遣回營地。

河灣營地中,默啜在聽到部卒回報唐軍統帥的條件後,默然片刻後便點頭道:“將唐國俘虜放回!”

“可汗三思啊,唐軍……”

其他幾名胡部小酋聞言後,心裡不免一慌,擔心可汗這麼輕易答應唐軍訴求、唐軍統帥一定會得寸進尺,繼續提出更加過分的要求。

然而默啜卻不理會衆人勸阻,只是說道:“放人!”

隨着默啜一聲令下,營壘前突厥士卒們放開了對那些唐人俘虜的管控約束。乍得自由,那些俘虜們自是欣喜若狂,發足狂奔,而唐軍將士們也自發的放開道路,任由這些民衆們逃回己方甲士們刀兵覆蓋範圍之內。

然而正在這時候,突厥營陣中卻突然鼓角齊鳴,騷亂大生,許多剛剛返回營陣中的突厥士卒也爲之驚起,騷亂難安。

而在突厥營陣核心,默啜的心腹將士們則陡然暴起,首先便將屠刀揮向圍繞在可汗周圍的那些本部族小酋們。許多突厥貴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便已經身首異處。

“梅錄匪野鶻,勾結唐軍,欲害可汗!突厥勇士們,不願自己性命、財富被梅錄賣給唐國,各自逃命!”

默啜的親信們一邊追殺着那些本部胡酋們,一邊大聲叫嚷道。

至於默啜,則早在一些親信們的拱護下,換下了醒目的衣袍裝扮,轉移到了營陣外圍的位置。

隨着突厥營陣暴動發生,原本稍稍平緩下來的局面再次波瀾驟起。唐軍由於要接收那些被俘的民衆,合圍之勢稍有鬆緩。

此時的突厥軍陣中,早已經是人心惶恐,不能成勢,特別在眼見到本部貴人縞麻出降,更加忐忑於自己的命運。

若是往常,他們即便心懷不忿,怕也不得不接受向唐國投降的命運,可是現在,各自搶掠所得本就頗爲豐厚,一旦投降唐軍,唐軍自然不會放任他們保留自己財富,此時不搏,則必人財兩失。

所以那些突厥軍衆們便也自發的再次抄起兵刃,努力想要衝破唐軍的封鎖,亂戰驟起,一時間局面大亂!

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008 聖母神皇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290 懼親如仇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169 酷吏授首0025 不如降黃巢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242 蜀女有才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148 橫財浸金汁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445 死不入黃泉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355 大河漕幫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061 佳人再贈香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104 王居大不易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072 天賦異稟0287 靈前敲詐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230 過平康款轡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141 劫掠金吾衛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110 託事獻命0308 吾皇萬萬歲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015 仁智院掌直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038 水漲船高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307 南望老人星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254 邪言鑽心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070 頌聖臺閣體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