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 誤我少王

眼見三王行進,那一名綠袍官員也連忙趨行上前,叉手恭聲道:“卑職鳳閣通事舍人王賀旺,奉命新直內文學館案事,拜見三位大王!”

聽到對方介紹,李潼又傻了眼,然後才發現對方雖然也是身穿綠袍,但那綠色要遠比鍾紹京的七品淺綠深邃得多。

鳳閣通事舍人,官從六品上,已經是中書省的中層骨幹,品秩要比鍾紹京鳳閣主書的從七品上高得多。而且由於身在臺省要樞,通常而言,這品級還要比尋常再高一等。

中書省號爲鳳凰池,五品中書舍人稱爲宰相之副,出入機樞,分押六部,那真是給個刺史都不換!

可是這官大官小,跟李潼又有什麼關係?王賀旺?我擦鞋仔鍾紹京哪裡去了?

心中雖然這麼想着,李潼卻也不敢傲慢。看他這半年來跟什麼人打交道,那些宮官、宦者就不說了,官秩六品的朝臣那真是聽說過、沒見過,而且還是較之尋常更加清貴的鳳閣通事舍人,真的是要莊重相見。

於是他也按捺住心中快要噴涌出來的疑惑,並兩位兄長一起與這名官員彼此見禮,一起行入內文學館直堂,彼此落座後他才終於忍不住發問道:“何以不見鍾紹京鍾主書?”

王賀旺聽到這話,臉色頓時顯得恭敬又謹慎,再次起身叉手道:“此前閣事繁忙,諸上官俱分身不暇,絕非有意禮慢大王等。鍾紹京忝在此任,貪祿虛勞,實在罪惡,已被褫奪官階,以警後來……”

這、這是怎麼回事?

對方那恭謹小心的態度,已經讓李潼頗感詫異,實在是自知之明太深刻,他們兄弟有什麼值得對方這樣忌憚?

在聽到對方的話之後,李潼更覺大腦直接宕機,整個人都呆滯了。鍾紹京被褫奪官階,不幹了?那他還怎麼招攬?鞋誰擦?內應誰做?

他倒沒有第一時間將此牽扯到自己身上而迸發出什麼危機感,畢竟他想搞事情的想法一直藏在心底,無非對鍾紹京表現得稍微重視了一些。我愛書法行不行?我愛男人行不行?而且只怕就連鍾紹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日後會有怎樣際遇。

所以很明顯,這個鍾紹京被奪職跟自己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如果他對誰稍微重視一點,就能讓對方被奪職查辦,那在武週一朝就好混了,他能讓新建的明堂空到養耗子!

因此眼下他真是滿腔怒火,蹲在內文學館,就想歪瓜裂棗摟一竿子,網都張好了,誰他麼截了我的胡!

但他還是自信太早了,當他聽完王賀旺所講述緣由,心中已是萬馬奔騰,看看自己的手,恨不得想剁掉,沒事搞啥騷操作!

事情很簡單,但卻遠遠超出了李潼的想象。

他與李守禮逃課往內教坊去混日子,最開始也沒啥。負責教育他們的那個宮教博士周舉,估計也就是趕鴨子上架的情況,看到李潼留下的那首《遊仙詩》請假條也沒說什麼,只是收起來繼續自己的教學。

大概在這位博士看來,嗣雍王與永安王不來上課,他反而更輕鬆。三王中樂安王年紀最長,也最安分,那二王則稍顯頑劣,每天在課堂上打鬧不已,似乎不太將他這個講師放在眼中,也讓他心裡有些發堵,現在這個樣子挺好的。

原本若只如此,那也沒什麼。對博士周舉而言,教育一位宗王總比那些宮婢們要更有成就感,而且由於這個緣故,他的俸祿也翻了幾倍,樂得就這樣把日子混下去。反正內文學館處在禁中,應該也沒什麼人關心他的教育成果。

但這一點,博士想錯了。的確時局中絕大多數人對嗣雍王一家是持漠不關心態度,但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殿中監歐陽通。

殿中省事務,主要圍繞皇帝李旦進行。可是現在皇帝一直待在禁中、少見外臣,歐陽通這個大管家自然也是少有操勞。人一旦閒下來,思緒就不會那麼雜亂,因是對他所倡議三王讀書的事情有些念念不忘。

不過三王眼下正於內文學館接受啓蒙,歐陽通也不便頻頻打探禁私。他性格是有幾分倔直,但也不傻,該有的政治覺悟是有的,否則也不會混到三品高位,單靠其亡父歐陽詢遺澤明顯不行。

因是他按捺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趁着某次入登政事堂之際,正逢博士周舉在署稟事,便隨口問起三王學業如何,什麼時候能夠出閣受教?

這位博士周舉哪想到朝中還有大臣對三王學業如此關心,當時就有些發毛,戰戰兢兢稍作回稟。歐陽通得知授學仍在《千字文》打轉,臉色已經不是很好看。

周舉恐被追責,忙不迭呈上永安王所書遊仙詩,不是他不盡力,實在是諸王頑劣,自己不求上進,以期稍免斥責。

他這思路是對,但哪想到永安王在這裡又埋了一個小扣。他自己五十多歲伏案苦學,勉強明經及第,書道只是尋常,雖然也覺得永安王筆法略新,但也不怎麼重視,畢竟永安王少頑姿態他是看在眼中。

可歐陽通又哪裡是尋常人,其父歐陽詢本就國朝楷書大宗師,歐陽通秉此家學,久浸其中,自有非凡造詣,與其父並稱“大小歐陽”。

在周舉看來只是尋常的筆痕,落在歐陽通手中後,視線一觸頓時便被吸引住。

李潼散學顏體多年,不敢誇入門,但就算僅僅只是得於形似,顏體那豐腴端莊、渾厚寬博的基本特點也被表達出來,與歐體瘦硬挺直大不相同。

歐陽通家學久浸,筆力或是不逮其父,但清勁瘦硬之資猶有過之,此際突然看到大脫前人窠臼的一種新書體就擺在眼前,所受衝擊之大可想而知,捧住永安王所書一時間竟然失語凝神。

博士周舉眼見歐陽通如此表現,心中已覺要遭,正待再述二王餘劣補救,本來端坐席中的歐陽通卻陡地揮拳砸在憑几,良目圓睜、戟指周舉怒喝道:“奸賊,奸賊!愚不堪用,不識真金,幾誤我少王!”

博士周舉於鳳閣只列雜階,自然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只在衆人團聚的大直堂裡接受歐陽通垂詢。此際聽到歐陽通破口大罵,直堂餘者俱都紛紛側目望來,只見歐陽通一臉盛怒,幾欲撲向那瑟瑟發抖的博士周舉,忙不迭上前拉阻。

歐陽通自有盛怒的理由,他進言三王出閣讀書已經是冒了不小的風險,不說憲臺格輔元登署責備,近來也多有知事者譏諷他不識時務,心中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激憤。

今日垂詢三王學業,歐陽通也是在給自己一個交代。假使三王真的愚不堪教,他此前進言也算是盡了自己的力,問心無愧,不必再作關注。

永安王筆法形工意缺,在歐陽通這種大書家看來自然不算什麼,但是那橫豎勾折間所透露出來的新意開創,自有一種推沒前人的章法氣概,可知永安王確是天分極高。

若能從善以教、悉心引導,待其筆法大成,甚至都能與歐陽通自己作君子之爭!

可是這個博士周舉,非但不能熟視如此天分,言辭之中反而暗指少王頑劣難教。本身已是失職,竟然還敢諉過污衊少王,歐陽通如何能不怒!

直堂衆人不知原委,上前拉阻,卻只讓歐陽通更加惱怒,兩眼死死盯住那倉皇不已的博士周舉,怒喝道:“內文學館直案者誰?何等昏聵,選用你這庸劣之徒!”

“卑、卑職實在……請歐公恕罪、請……直案鍾主書,囑我尋常案授、主書久不入館視事,卑職淺才、卑職眼昏、實在、實在是……”

博士周舉,這會兒也徹底的慌了,乃至於忘記歐陽通並非鳳閣上官,於他根本也談不上恕罪與否。他區區一個宮教博士,九品卑下,怎敢獨自承受一位三品重臣的怒火,張口便將主書鍾紹京拉下水。

這次他好在沒有錯,歐陽通即便再怒,也不會按住他一個卑品下吏捶打不休。有了新目標之後,他於堂中跺腳怒喝:“鍾紹京何在?”

直堂中又是亂糟糟一團,片刻後纔有人上前稟告:“春官內署門額缺提,鍾主書前往立筆未歸……”

聽到這一回答,歐陽通更是氣得雙肩頻顫,乃至於悲憤大生。他冒不小政治風險,爲三王爭取一個讀書立學機會,結果鍾紹京這個直接受命者玩忽職守,根本就不在意三王能學與否,倒是熱心於給武家子提筆闊書,究竟誰家臣僚!

鳳閣機樞所在,甚至宰相政事堂都設此中。此處喧鬧很快傳達及上,很快另一名紫袍大員被前後擁從匆匆行來,入直堂見歐陽通鬚髮賁張的怒態,臉色變得有些不甚好看,當即便冷哼道:“殿中雖閒,未聞歐監已直鳳閣!”

來人乃是鳳閣侍郎、宰相張光輔,聽到對方這麼說,歐陽通更是激怒,但也還未分寸全失,環視周遭後便沉聲道:“張相要與老朽於此體格互損?”

此處不過鳳閣下直,人多眼雜,張光輔自然不會在這裡與歐陽通爭論不休,聞言後沉着臉微微側身,擡手作請行狀,自己卻先一步踏出了直堂。

0456 誰沐代王恩威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355 大河漕幫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063 明月暫未有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175 索性以身相許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156 武氏羣英會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280 寶利行社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192 太平公主登門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281 牡丹花下死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355 大河漕幫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142 就怕有壞人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245 曲江櫻桃園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019 一隻大青鵝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304 待罪慈烏臺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326 幼宦可養0177 大王才思敏捷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014 一窩小雞崽兒0141 劫掠金吾衛0180 豈能笑罵由人0350 艱難皇嗣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024 神皇鑑詩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