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

第二天一早,千牛衛將軍豆盧貞鬆帶領另一批備身入直輪換,李潼不想滿身疲憊回家,回到衛府衙堂準備小憩一會兒,但卻怎麼樣也睡不着。

接下來這一輪的風波,居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爆發開,實在是令人始料不及。

政治鬥爭多種多樣,而刺殺無疑是最不講規矩、同時也是性質最爲惡劣的一種,這種手段甚至比武則天所奉行的酷吏政治還要更加不可控,隱患更多。

昨夜武則天讓李潼暫時歸邸,專心婚娶,其實也有存意保護這個孫子的意思。

在幕後黑手調查清楚之前,眼下時局中無論哪一方其實都有不同程度的嫌疑,跟其他諸方相比,李潼畢竟根基仍淺。下手之人連這種手段都敢玩,誰也不能保證接下來還會有什麼新的惡行。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潼作爲一個新秀人物,出入宮闈之間,無疑是要承擔着不小的風險。無論是武家,還是關隴勳貴,他們在禁軍體系中可都是有着不淺的根基,遠不是眼下的李潼能比的。而武則天自己,對於眼下這一局面其實也是有些失於掌控。

李潼表態願意執戈入宿,就是表示他並沒有被眼前事嚇破膽,只要他奶奶有需要、肯用他,他就敢迎難而上,不作龜縮。

武攸寧當然不希望本就聲勢不弱的代王更進一步,發聲阻止也是理所當然。李潼眼下也沒有繼續爭取的必要,只要確保局勢更加惡化的時候,他會是他奶奶的一個選擇,那就夠了。

在官衙中枯坐片刻,昨日已經受敕的新任胄曹參軍入衙登堂拜見。

狄光遠二十七八歲,中等身材,眉眼之間依稀可見其父狄仁傑一些影子,登堂之後,態度也是恭謹有加,鄭重謝過代王提拔。

李潼眼下沒心情應付這個小夥子,稍作叮囑,便讓長史許景將他引出交割事宜。

少王如此冷淡,倒讓狄光遠有些意外。須知昨夜他父親專就此事可是跟他交代到深夜,重點解釋代王此番提拔、存心絕不單純,讓他謹慎小心。

他自己也是心絃繃緊,設想諸多,遭受這番待遇後,心裡是有一些失落。同時也暗暗警惕自己不可鬆懈,就連他父親都評價代王殿下城府深厚、手段狡黠,絕對不能被麻痹。

衙堂閒坐片刻,李潼又來到雲韶府,準備以新婚用樂爲名義,招用一批樂工安排在王邸中,增加一下王邸的安保力量。

雲韶府這邊,太監楊緒已經被召回閒苑擔任狗坊使,這可不是什麼污衊,鷹坊、狗坊在宮苑防衛體系中都是位卑職重的存在,經過精訓的鷹犬也都承擔着一定的宿衛任務。

在雲韶府一衆迎接官員中,李潼發現了裴光庭這小子,將其喚到面前來,笑問道:“於此任事還習慣?”

裴光庭有些拘謹並激動,拱手道:“卑職一直想當面告謝殿下提拔之惠,只是擔心有擾,不敢冒昧求見。”

“好好做事,不必雜計其他。”

李潼拍拍這小子肩膀稍作鼓勵,轉又道明自己的來意。

雲韶府也算是他的基本盤,聽到殿下的要求,管事諸衆便召來諸在番樂工,任由代王殿下揀選。

李潼挑選了五十名膀大腰圓的尋橦百戲樂奴,再加上一部音聲,直接便引出了雲韶府。至於向司禮寺報批,自有云韶府諸員代勞、補足手續,都是老關係了,不必事事因循章程。

返回王邸的時候,李潼便發現積善坊中甲士增多,除了兩座王邸親事、帳內增加許多,就連右金吾衛也增派許多街徒駐守。

王府典軍桓彥範在坊門前迎接殿下,並稟告道:“尚書夏官今早傳告,諸親事、帳內加番入衛,確保殿下起居安寧。”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刺殺這種事,最直接的一個影響就是搞得人人自危。積善坊中有他和魏王武承嗣,真要鬧出什麼亂子,那才驚人,或許就會給時流傳遞一個訊號,局勢已經緊張到需要進行武裝革命了。

李潼行過魏王邸,看到門內似乎都架設起了拒馬之類的防護器械,心中又是一樂。這也並不足證明前番刺殺不是武承嗣派人乾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武承嗣當然也怕會被一羣關隴勳貴組織人手、衝進府邸砍翻。

不過這件事對李潼而言也並非全是壞的,昨夜武懿宗被授爲左金吾衛大將軍,並在今早便率領三千禁軍將士與宰相李昭德一同往案發地王城驛而去。

武承嗣已經嚇成這番模樣,再加上李潼早在幾日前神都苑裡便已經上過眼藥,肯定會抓緊時間把右金吾衛將軍元璘搞掉。

然而武家已經得了一個左金吾衛,在這樣的情況下,武則天也不可能將右金吾衛交給武家她侄子們。儘管李昭德出都影響了李潼的計劃,但也因此少了一個勁敵,爭取起這個位置來,無疑把握更大。

王府中府員齊聚,甚至就連代王師歐陽通這老先生也坐在堂中。

李潼入堂坐定之後,先是嘆息一聲,然後說道:“昨日凶訊,想必諸位也知。近畿所在,居然發生這種事情,簡直駭人聽聞。但李相公、河內王同使出都,不久之後必會真相大白。眼下諸位朝事之餘,謹守府事本分,無需雜計。”

將府員們稍作安撫,他留下歐陽通並王方慶,不再掩飾自己的憂慮:“我擔心姚相公今次怕不能免於事外,要受牽連。今次禍發畿外,乖戾至極,於諸相公也是無妄之災,姚相公顧我良多,就算這一次不能免,也希望能夠儘量從輕。”

這一次事情無論真相如何,政事堂宰相們肯定會有一個變動,哪怕爲了震懾羣衆,也一定會摘掉幾個。

因爲事發突然,爲了確保對朝局的控制力,武則天應該不會動李昭德和魏元忠,但姚璹這個江南宰相則就有點危險。

姚璹是李潼這一方的核心人物,一旦沒了這個政事堂位置,接下來肯定會更加的步履維艱。而李潼也一定會盡力保全姚璹,否則凝聚力便無從談起。

眼下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能夠在他們這一派推舉出一個接替姚璹的人選,同時給姚璹選擇一個近州刺史的位置,主動退下來。

李潼這一方,眼下資望足夠的是歐陽通,但歐陽通這老先生說好聽點叫耿介不羣,說難聽點就是食古不化,接下來時局動盪肯定會異常的劇烈。在這種情況下把歐陽通推出去,未必是好。

李潼將自己的看法稍作陳述,歐陽通對此也表示認同,轉而說道:“揚州格長史,閱歷深厚、資望足堪,是有定勢之才。”

王方慶則說道:“鳳閣陸舍人,久參機樞,若能遞補,也是合宜。”

聽到這兩人各有屬意,李潼也有些頭大,衆人雖然因爲他湊在一起,但在更下一級的訴求,又各自不同。略作沉吟後,他還是說道:“事發突然,就近不就遠,陸舍人本在機樞,遞補兩省,情理應當。至於格長史,考秩未滿,非有超情,難得拔舉啊。”

爲了穩妥起見,他還是選擇了陸元方。至於格輔元,遠在揚州,而且李潼與其也沒有達成更深一層的默契,眼下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宰相一級的選任,君王心意當然是佔最大比例。除此之外,最有發言權的則就是在朝四品通貴與憲臺御史。李潼現在能夠影響到的四品官員不少,甚至他二兄李守禮那個大寶貝兒都能拉來湊數。

而江南士人中,在朝四品與言官也有不少,如果再加上滎陽鄭氏所提供的助力,也能給陸元方營造一個衆望所歸的情況,鎖定一個政事堂席位。

歐陽通見李潼已經有了選擇,便也不再固執己見。他與格輔元是有同僚的故誼,提議其人也是想到格輔元舊與少王有些交集,但既然有更好的選擇,也就不必再多此一舉。

確定了人選之後,李潼當即提筆疾書,讓王方慶借論婚前往鄭杲府上,告知此事。

除了宰相人選之外,李潼還希望將鄭杲稍作調整,由天官侍郎調出,最好是擔任洛州地方官。

一方面朝局動盪,幾個顯在位置肯定會被人盯着,要保住鄭杲這個天官侍郎職位需要付出不少,而眼下選月已過,半年後還不知道朝廷會是什麼樣的形勢,守住這個位置難免會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洛州雖然畿內,但畢竟是有一套自己的地方行政系統,這對於鞏固故衣社與深入的發展是有極大幫助的。

而且,南省郎官雖然顯要,但想在中樞繼續進步卻很困難。鄭杲已經有了執掌典選的名望,如果再有主政大州的政績,後續衝擊宰相職位也更有希望,須知狄仁傑都是在洛州司馬的位置上拜相的。

當然中樞與地方終究還是有不小差別,鄭杲未必樂意這一安排,但李潼也不打算跟他好好商量,還想不想你家娘子過門後有好日子過?

商討完這些,李潼轉入內堂,又得府員蘇三友稟告,蜀中的楊麗已經出蜀,且不日便要抵達神都。

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217 西京可守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247 血脈的力量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099 宰相危矣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176 倒黴的獨孤氏0378 坐皇帝,立皇孫0235 義伎捐金0146 好狗戀舊槽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103 府佐諸衆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123 兵事再興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398 狄公出手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96 通泉縣大街痞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389 鄭女文茵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109 仗義屠狗輩0172 薛師人間英豪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074 《萬象》美哉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052 大酺獻樂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269 西京此夜驚魂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038 水漲船高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012 耶耶的召喚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176 倒黴的獨孤氏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102 少王神都行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