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9 行驛命案

李潼不知道的是,此前他入嗣他大爺李弘,就有狄仁傑的推動。畢竟當時那場對話太高端,在場除了他奶奶和狄仁傑之外,只有宰相兩人。

只不過他奶奶把他推出來的力度之大遠超狄仁傑設想,而他也在第一時間跟江南宰相姚璹勾搭成奸,就算有什麼蔫兒壞的後續計劃,也只能暫時擱置起來。

此刻房間中只有大表哥房融,聽到代王忿聲,房融也忍不住嘆息道:“西京方面已經傳來聲訊,侯思止已經押引竇氏諸衆東行,不日便要抵達神都。屆時將會引發什麼樣的動盪,實在不可知。若殿下與魏王不睦乃至爭鬥起來,無疑能分壓許多。”

外戚是一把雙刃劍,好的外戚能助益諸多,壞的則能把人連累死。

更何況竇家這樣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侯思止在西京待了整整一個年前年後,終於起行東來,想必是已經掌握到足夠在神都政局掀起一場浩大風波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押引的竇希瑊等人無疑就是一個個火藥桶啊,誰也說不準一旦爆炸開來,究竟會牽連多少。

其實李潼對此也是有些擔心,畢竟他在西京佈置諸多,而且與竇家關聯不淺。侯思止兇名或許不如來俊臣那麼大,但也是這個行業裡的佼佼者,一旦順藤摸瓜搞到什麼蛛絲馬跡,對他而言也是一樂。

“肅政臺於此難道就沒有收到什麼內情?”

房融如今在朝中擔任殿中侍御史,對於這樣的事情,消息自然要靈通一些。

房融聞言後便搖搖頭:“侯思止自有專奏使權,奏事不經憲臺。爲此魏相公還幾番在臺中怒斥,道是使員驕狂,憲臺虛設。”

李潼聽到這話倒是一樂,酷吏手段沒有人不心存警惕,誰也猜不到侯思止這幾個月在西京究竟憋了什麼壞。大凡跟西京有關的人,也都難免憂心,魏元忠從西京留守入朝拜相,當然也不例外。

“案事之餘,近日表兄不妨向魏相公多作請教。”

真要深查西京,李潼自然是一褲襠的屎,不過魏元忠也乾淨不了。起碼無論侯思止在西京調查出多少代王罪事,魏元忠都有一個失察的連帶責任,甚至侯思止如果步子邁的大一點,極有可能將兩人辦成一案。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李潼跟魏元忠立場是一致的。侯思止如果大嘴巴,他倆都會不舒服。不過雙方若能就此達成默契,再加上宰相姚璹的一票,侯思止要搞他們,也得掂量掂量。

“還有一件事,若近日魏王要作弄右金吾衛元璘,表兄提前道我。”

元璘是右金吾衛將軍,李潼想要動對方也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在神都苑引誘武承嗣動手。只要騰出位置來,李潼手裡已經有姚璹一票,再跟魏元忠達成默契,只要爭取到李昭德,將唐先擇送上這個位置可以說是八九不離十了。

魏元忠倒是好說話,這老狐狸多半是察覺到一些李潼在西京的動作,這樣的時節你還不幫我出力漲勢,當心我熬不住了,自爆炸死你。

至於李昭德那裡,已經先佔了李潼一個便宜,如果談不攏,我可能要對你小老弟李令問不客氣。

自立山頭,雖然所面對的博弈環境變得複雜,但能夠合縱連橫的空間也大得多,這是格局、境界的提升。若是此前,李潼敢這麼跟宰相們談條件,多半要被大手一揮,滾一邊裝孫子去!

房融聽到這話,便微笑點頭,對於當下的情形不無樂觀。

侯思止東來,他舊爲長安縣令,當然也是擔心的。可是現在他能夠跟代王殿下參詳機要,只要代王不倒,他就不需要太過擔心自身,這就是依傍大樹的好處。

而且在如今皇嗣一系明顯人人自危的情況下,代王這一邊能夠側身事外,而且還有閒情操弄大喜,結緣滎陽鄭氏這一山東名門,也的確是讓人安心。

“人事糾紛,誠然可慮。但諸事自有門下分領,殿下也無須雜念太多,專注眼下大喜之禮,這可不是餘子能作代勞的。”

因爲心情不錯,房融甚至開起了玩笑。

李潼聞言後也笑起來:“若諸事都需代勞,八尺筋骨、養成何用!”

不得不說,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與滎陽鄭氏締結一份親緣的確助益不小。即便不論之後因此衍生出來的什麼人事操作,單單對他身邊羣衆人心鼓舞就非常大。

“陛下親選恩賜,殿下門戶之內添一良助,這對太妃也是一大安慰。人生大事凡幾樁,能定一樁便是生人大功。鄭氏河南名門,近畿顯宗,成此良緣,讓人欣慰,殿下不登堂與衆言歡?”

聊完一些事情,房融起身準備回堂,臨行前又問道。

“表兄等自去宴樂,明日還要朝參當直,不敢放浪意趣。”

李潼聞言後襬擺手,讓人將房融引回前堂,他自己則仍坐在席中,掏出一些書卷伏案覽細。

案卷上的內容,是府外田大生使人送來有關故衣社的一些進展。

這裡面講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故衣社的發展陷入了停滯,從去年到如今,已經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增幅,有的縣鄉分社甚至出現社衆脫籍情況。

就在此前不久春衣分授時,有的分社甚至大量衣物都無人來領取,即便是有,也遠低於錄籍的數額。

發生這種情況,一則是李潼有意壓制神都故衣社的繼續發展,他的人事重點放在了西京,神都這裡並沒有繼續加派骨幹,以維持原本的規模爲主。

二則就是朝廷的遷民安置已經步入正軌了,原本臨時聚集起來的遊食難民被打散發入鄉野,新編戶籍。而故衣社眼下的組織構架並不能跟隨變化,由此便造成了大量社衆的脫籍。

對於這一現象,李潼也早有預料。

故衣社所以能夠發展的基礎在於大量關中民戶短時間內遷出,已經遠遠超過了政府的組織能力以及地方上的接受能力。

特別在當時剛剛進行過武周革命,朝堂上因爲李武奪嫡而殺得人頭滾滾,宰相尚且朝不保夕,更沒有什麼成熟的安置生民的整套策略,民衆背井離鄉,衣食無着,急迫的要抱團取暖。

可是一旦當朝堂上最大的紛爭被暫時擱置,整個行政系統再得以運轉起來,效率又遠遠不是故衣社這個草臺班子能夠比擬的。

特別是狄仁傑歸都擔任地官侍郎,主管遷民入籍問題後,不得不說在民生行政方面真的是有一套。

如今李潼雖然不在南省要司任職,也不太清楚狄仁傑具體措施,但在政事堂也有耳目,是知道河洛之間這段時間裡,戶籍數增長勢頭頗爲喜人。

故衣社捐麻互助,組織系統本就鬆散,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並不能夠提供土地這種最重要的生產資源。

當遷民原本的聚集狀態被重新分配之後,又不能靈活的調整組織結構,原本所形成的網絡被瓦解是很正常的。

不過這也並不可惜,畢竟在朝廷行政能力完全恢復之前,李潼已經藉由故衣社聚攏到足夠多的人力,最大的收穫自然是已經形成規模的武裝力量敢戰士。

而且生民雖然入鄉編戶,但想要真正紮根下來,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特別土地的分配,是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眼下可不像國初那樣有着大量的荒田可以重新分配,越在近畿,豪強侵田佔田的問題便越嚴重,這也極大阻撓了遷民的安置進度。

狄仁傑是一個能臣,但他不是改革家,也不是魔術師,不能憑空變出大量土地,根本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得以解決,其中一個原因是武周後期頻繁的宮變、大量權貴的覆滅所帶來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雖然權錢主體還是在權貴之間轉移,但過手撒出一點,就能極大緩解社會矛盾。

所以儘管故衣社社衆大量脫籍,但李潼年前吩咐李葛招募漕運力夫仍然很順利。先頭部隊有六百多人,已經在王仁皎赴任蒲州的時候跟隨去了,承擔一些民間商貨的轉輸,隨着春汛到來,已經漸入正軌。

眼下李葛又在神都城周邊組織了一千多丁壯,但有一個問題,走不了。一則是沒有途徑過關,二則是沒有糧食隨行。

前者還好說,接下來神都城內肯定又是一番動盪,以李潼如今的權勢,疏通沿途的關卡並不困難,畢竟這一路也不需要經過什麼軍防要塞,只要在必須行經官道驛路的時候加以留意。

後者則真要命,河洛之間生民安置,近畿嚴查各州縣倉儲,很難購買到大宗糧食。即便是有途徑,李潼也不敢在狄仁傑眼皮底下玩險的。

要解決的話,只能在河洛之外,比如汴州這樣運河沿岸的大邑購買,但如此一來,所要調動的財貨數額又極大。

李潼有錢,但神都故義社這邊儲備不足。在這樣敏感時刻,他也不敢隨意大額動用王府錢糧。而這件事越拖下去,那些聚集起來的丁壯被發現的機率就越大。

如果還不能快速解決,那隻能就地解散,而且還得小心會被人循蛛絲馬跡的調查出來。

李潼還在抓耳撓腮思忖對策,遠在潼關西側的王城驛發生一樁命案。

因有官使大隊入驛,王城驛這些吏卒們忙活一整天張羅飲食,總算讓官廳中的官人們酒足飯飽,酣然入睡。

這時候又有驛卒想起還有幾名在押的囚犯沒有供食,隨便收羅一些剩飯送入臨時的獄舍,可是剛一打開門,所見一幕便驚得驛卒呆立當場,只見在押七名囚犯,一個個亂髮覆面,各有一根繩索栓頸直吊樑頭,都已氣絕多時!

0254 邪言鑽心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236 蜀商楊麗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289 竇七入彀0172 薛師人間英豪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327 南省氣象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006 人盡敵國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058 薛師懷義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286 竇七暴斃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077 永昌元年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227 名馬梨花落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19 一隻大青鵝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206 一支穿雲箭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172 薛師人間英豪0099 宰相危矣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058 薛師懷義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067 協律頌今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150 俱入彀中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203 奔跑的大王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142 就怕有壞人0038 水漲船高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094 大酺禮畢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069 大麴《萬象》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