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

雖然最新消息還沒有傳來,但府員們已經陸續入府,見到大王神情嚴肅的端坐堂中,一時間也都感覺有些奇怪。

李潼也沒有跟衆人說太多,示意他們各自操勞案事,一直等到王方慶、姚元崇到來,纔將兩人引入內堂,開口說道:“幷州長史或將易人……”

“竟有此事?”

“大王知誰?”

兩人聽到這話後,神情俱都一變,語氣也都充滿驚訝。

雖然他們都有份參加早朝,但早朝更多的只是通告、授命與彈劾,不會直接將大事擺上朝堂商議。而幷州長史在大都督遙領的情況下,就是實際的幷州大都督,只有政事堂宰相才能參與議論。武家幾個貨昨日才入宮參見請求,王方慶他們當然沒有途徑得知此事。

李潼也不能將禁中事務隨意泄露,如果上下之間談話全無尺度,早晚會出事,所以也只能在尺度之內告訴兩人:“我遙受其職,案事難近,上佐更新,應有之義啊。雖然朝廷授才量用,不敢輕易置喙,但既然有此瓜葛,也實在擔心所任非人。”

姚元崇略作沉吟後又說道:“大王既領此職,堂議也在份內,但現在體中抱恙,此事是有延後餘地的。幷州鹽鐵豐饒,關乎民生國計,又當攻御要衝,北都宸居分在,陵土之重。今任幷州長史王及善,也是長事老臣,領職以來,並無大過。如果不能選舉出一個羣衆歸望的良選,還是維持現狀最爲穩妥。”

李潼身位幷州大都督,雖然不治其事,但對都督府下屬員佐是有一定推薦與否決權,這也是他這個大都督虛位之下唯一有點實際意義的地方。

不過那是一般的情況,但眼下武家齊齊出動,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而且還要看政事堂對此事支持力度的大小,如果政事堂已經通過決議,李潼想要一票否決,就得冒着得罪宰相們的危險。

就像此前武三思讓人攻訐他弄權,別管宰相們關係跟他親近與否,先噴回去再說。宰相威嚴不容觸犯,我們只准聖皇陛下弄着玩。

見代王仍是苦笑,兩人自有了然,憑代王目下聲勢仍自覺難辦的,不問可知爭取這個幷州長史位置的是什麼人。

各自席中悶坐片刻,王方慶起身說道:“卑職且入省中,看能否拾得餘論。”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眼下他們這一方唯一能參機樞的便是宰相姚璹,這也是表達他們聲願的主要窗口。畢竟如果代王被埋了雷,他們這些率先投靠過來的江南人也會不踏實。

王方慶離開之後,李潼又詳細向姚元崇打聽了一下幷州有關的訊息。

幷州的重要性不必多說,除了崇高的政治地位與優越的地利優勢,隨着後突厥死灰復燃,這裡也成爲朝廷最重要的設防邊鎮之一。在抵抗和攻略漠北胡人方面,其重要性不遜於關隴之於西域。

姚元崇如今擔任兵部夏官郎中,每參軍國要務,對這些事情自然不陌生,所以交代得很是詳細。

而李潼越聽便越覺得武家這一次真有可能得償所願,幷州這處軍國重地,他領其虛,武家則據其實。甚至有可能就算沒有武家人主動爭取,他奶奶過段時間都會做這些安排。

眼下他奶奶雖然對他有眷顧縱容,但底線劃分也很明顯,甚至都不准他娶楊執柔的小閨女,又怎麼會讓他實實在在據有幷州的權柄?將事權交給武家,對武則天而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他這裡還在皺眉思忖,先一步出門的楊思勖已經匆匆返回,身影在堂前晃了一晃。李潼見狀後便示意姚元崇暫候片刻,自己轉入另一間房間,楊思勖隨後進入,低聲稟告道:“魏王等舉河內王幷州長史……”

李潼聽到這話,心裡鬆了一口氣,雖然武家不時智商上線搞點操作,讓人覺得很頭疼,但總體來說,水平還是一如既往的底下。

他奶奶武則天可能會傾向於讓武家人執掌幷州權柄,但具體選擇何人,這當中也是會有微妙權衡。

武懿宗這個人,眼下就絕對屬於見光死的範疇。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首先自己是絕對不想讓武家人出任長史、攫取幷州事權,從而把自己高高架空。

雖然他這個大都督頂天了也就是蹲家裡收點土特產,可如果武家人出掌都督府,他連點土特產都可能混不上。

其次,武懿宗前段時間就是因爲搞他四叔李旦家幾個小子被罷免官職的。那些唐家老臣們眼下也是看着武懿宗就恨得牙癢癢,這傢伙如果還敢露頭,在政事堂被一頓削是免不了的,必然通過不了。

其實在李潼看來,如果武家想要爭取幷州長史的位置,樑王武三思、執掌羽林軍的建昌王武攸寧,甚至包括他幹姑父武攸暨,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只要提出來,便有可能通過。哪怕政事堂宰相們,也不會加以阻撓。

特別是武三思,如果李潼是武承嗣的話,一定會趁這個機會把這個備胎踢出朝外去,確立、加強自己作爲武家繼承人的唯一性。

雖然說幷州兵馬重地,極容易拉出自己的隊伍來,但前提是武三思得有那個能力。而且如今世道格局仍是中央重、地方輕,真要把人放出去就能擁兵自重,武則天能殺邊牧大將跟殺雞崽兒一樣簡單?

李潼覺得下次見到武承嗣得給他開開歷史課,講講戰國時候魏國就是樑國,樑王武三思就是爲了隨時把你這個魏王取而代之,你個鐵憨憨,還把他當好兄弟。

事實也正是如此,廬陵王李顯歸都之後,武承嗣一家被快速邊緣化,自己很快就病死了,甚至就連嗣子武延基都因爲私議二張而被幹掉。而武三思則成了武家的扛旗人,在中宗朝呼風喚雨,更甚武周時期。

至於武承嗣這一支,要靠着被從突厥放回來的兒子武延秀給堂兄戴綠帽,接盤尚了安樂公主才能維持生活。

政事堂宰相們應該也樂得將一個武家的重要成員踢出神都去,從而削弱武家在朝局、特別是在禁軍體系中的影響力,不會力阻此事。

可是現在,武承嗣他們雖然是突然智商上線,但卻選了武懿宗這個一點沒有兌換價值、而且還積怨滿身的人出來,你要搞廢物利用,也得看別人答不答應。

李潼這麼想着,前往太平公主邸的家人也返回來,道是公主希望他能儘快過府商議此事。

聽到這話,李潼不免又是嘆息一聲,雖然說他以晚輩讓長輩來主動見他,是有點不合情理。可他現在爲了做戲做全套,連進宮看他奶奶都不方便出去,那就更不方便去他姑姑府上了。

但就算不去,李潼也能猜到,他姑姑可能是希望操作一下,把定王武攸暨操作上位,不要再留在神都做米蟲。就算夫妻之間感情寡淡,但畢竟還是一家人。而且如果能借此把武攸暨打發出都,既避免了日常相見的尷尬,他姑姑還能借由武攸暨這個實權職位搞點小操作。

他現在實在不方便出門,於是便伏案寫了一封信,交代一下自己的理由,並表示如果太平公主真有此意,他也願意助推一把。

畢竟,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武家人擔任幷州長史不可避免,有他姑姑這層關係在,武攸暨也是可以接受的。

信寫完封好,再着家人送出,李潼又回到原來那間內堂,落座之後便將最新的消息跟姚元崇稍作透露,並講出自己的想法:“河內王殊無官長姿態,更沒有州事的長能,受事於他,實在不妥。定王締結兩宗,且有德風可表,若真作更替,倒是一箇中選。”

姚元崇聞言後,低頭默想片刻,然後才又開口道:“但幷州雖然地重,州事又何須揀選兩王並任?”

李潼聽到這話,頓時一愣,他還是有些沒能代入自己的新身份,考慮問題的時候沒能將這一點引入進來。

他爵在親王,武攸暨同樣也是啊,如果由武攸暨擔任他的上佐,這無疑會將他的勢望更擡高一層,武家是絕對不會接受的。而且正如姚元崇所言,幷州再怎麼重要,也不需要兩個親王坐鎮啊。

姚元崇見大王目露思索,又繼續說道:“其實大王何不反想一層,爲何一定要強阻此事?卑職能蒙大王揀選參佐,自感幸甚,但所任畢竟南省要曹,聖皇陛下所以恩許,是有餘韻可察!”

李潼聽到這話後,身軀陡然一震,有些不敢確定的望着姚元崇。

與此同時,代王府家人將書信送入太平公主邸中,太平公主打開信後匆匆一覽,頓時笑逐顏開:“這個三、慎之啊,真是一個妙才,能夠窺人肺腑!趕緊備車,我要去代王邸!”

然而她這話音剛落,旁側張夫人便冷哼一聲:“如今代王可不同往日,殿下召請不來,也真是有欠往常隨教隨至的恭敬。”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後,臉色也微微一變,復又坐回席中,但還沒有新的決定,門外已經有家人匆匆入內,叩告道:“稟公主殿下,政事堂已有決議,受事者爲建安王。”

聽到這話,太平公主眉頭陡然一皺,繼而厲目望向張夫人。

張夫人額頭冷汗直沁,繼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顫聲道:“妾只是恐旁人以殷顧而輕慢親長,沒有想到……”

“罷了,這也與你無關。阿母決斷迅速,沒給別人留下餘時,唉,錯過一個良機。也是駙馬自己淺拙不堪,不入人望,與人無尤。”

太平公主有些頹喪的擺擺手,起身退入後堂。

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242 蜀女有才0238 洗劫武攸宜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284 禍水東引0238 洗劫武攸宜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211 不宜輕沾俠名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355 大河漕幫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楔子0107 坊居閒趣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220 如意元年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209 枝上桃李子0116 不是聶隱娘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110 託事獻命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220 如意元年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066 猶歌前代功德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013 王的起居日常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009 聖心取捨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011 仁智院家人們0112 神都水深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073 春江花月夜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102 少王神都行0137 好生是天德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