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6 身不由己

韋團兒並不知永安王心中已經將她列作不可接觸之人,與李潼一前一後緩緩款行,很快便離開了仁智院一段距離。

她並沒有急着開口讓永安王止步,李潼也只能硬着頭皮繼續相送。一直等到行出仁智院將近百丈,已經抵達苑中西渠廊橋,韋團兒才微微頓足,轉對李潼頷首笑道:“大王身有春風娛人,不覺竟已行長。不忍辭送,妾實在失禮。”

無論心中怎麼想,聽到一個明豔動人的女人這麼說,李潼還是多少有些美滋滋的。他也頓足立住,轉向韋團兒點頭道:“韋娘子何必言此,陋質幼頑,不敢侍前騷擾,神皇有訓,要託娘子吉信相傳,身無長物難有贈,唯積步相酬,非是意短。”

韋團兒並不着急離開,她邁步扶住廊橋欄杆,眺望西側九洲池,又嘆息道:“妾性喜浮華喧鬧,不喜秋景蕭條。舊在行前時,懷念九洲池園景盛美,受遣再臨,可惜時令有違。神皇陛下常言,景不入心則是徒設,人不動情亦是虛長……”

李潼聞言後只是訕笑,心情卻跌宕起來,你在撩我嗎?可惜我不能對不起我叔叔!

他不動聲色的微微拉開距離,同樣轉望向九洲池。

深秋的九洲池園景實在不算美,因爲疏於打理,水中浮藻不少,上面又飄着一些乾枯的荷葉,湖中心殿堂也灰濛濛的、色彩並不鮮明,站在廊橋上一股腥腐的湖風撲面而來。

時令更迭,景物興衰,最能撩撥詩人情思。如果身邊站着的是上官婉兒這個女文青,李潼倒不介意即興吟詠,但韋團兒實在是引不出他的詩興。除了這個女人本身的躁動與恣意,其人與武則天過於親近,也讓李潼須臾不敢鬆懈。

湖景不美,湖風燻人,也大大驅散了韋團兒的傷秋情懷。她擡袖掩鼻,皺眉道:“禁中宮役實在懶散可惱,坐望苑渠敗壞,冒犯貴人!稍後一定歸告神皇陛下,請肅清宮事!”

李潼聽到這話,心裡不免酸溜溜的。他本來也不覺得跟武則天疏遠有什麼,如果有可能更願意躲得遠遠的。但是聽到韋團兒言及神皇那種隨意,還是頗覺吃味,不能免俗於恨人有我無。

韋團兒美眸一轉,擡手摘下纏在腰間羅帶的承露囊,遞到了李潼面前說道:“絲囊不巧,只是手製拙物。囊中合香,卻是遠藩奇珍,宮匠妙配調和,妾借物轉贈,願大王起居懷馨。”

這動作嚇了李潼一跳,下意識再退一步,然而韋團兒卻已經伸手將香囊塞了過來,並不待他拒絕便轉身離去。只是在離去幾步之後,她又回首笑道:“請奏慈烏臺者,憲臺格輔元。先王餘眷仍在,大王不必長憂。”

如果說韋團兒解送香囊只是讓李潼感到不自在,可是在聽到這話後更覺猝不及防,後背冷汗直沁,更覺這女人膽大恣意的過分。

韋團兒已經漸漸行遠,李潼卻仍然沒有從那震驚中舒緩過來,以至於久久立在廊橋上沒有動彈。

剛纔韋團兒的冒失舉動,明顯是在對他釋放善意。原本依照李潼目下的處境,任何的善意釋放對他而言都是彌足珍貴,更何況是武則天身邊寵婢,想得香豔一些更是最難消受美人恩。

可是,這個女人實在太大膽,不知分寸。且不說李潼一家被幽禁大內,外廷種種訊息本就是被有意隔絕。單說他們一家與武則天的血緣關係,如果武則天真想改善與孫子的關係,何須一個婢女自作主張的透露消息?

李潼這麼想不是不知好歹,拋開利弊的權衡,韋團兒對他的善意甚至讓他頗爲感動。特別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局背景下,並不是想對你好便是對你好。

北門學士中最爲知名的劉禕之,因惡武則天而入獄,皇帝李旦爲之求請,結果劉禕之感慨必死。果然之後不久便被賜死家中,而劉禕之的死也拉開了北門學士這一集體的遭殃。

想得髒一些,李旦求請究竟是真的想救劉禕之,還是想借此離間而報復這些武后的舊日爪牙,實在說不清。

李潼倒不覺得韋團兒有害自己的心機,但越是如此,他反而越要與這女人拉開距離,彼此身位都敏感,若再走得近了一些,那是逼着武則天收拾他呢。

李潼並不清楚韋團兒在武則天面前究竟有多受寵,以至於讓她恃此忘形,但以常理論,無非一個花瓶、一個工具。這樣的工具對武則天而言實在是不少,若不合用了,隨手拋棄實在不值得可惜,這種例子在她人生中實在舉不勝舉。

眷戀女色、知恩圖報,又或者藉此窺望禁私,這些對眼下的李潼而言都太奢侈。眼下的他,仍是小胳膊小腿,實在是做不了太多騷操作。

而且韋團兒所透露出的這個消息,自以爲能讓李潼安心,但卻更加讓他感覺到處境的不妙。

原本他還以爲修築慈烏臺是武則天自己的意思,如此就算會對時局產生影響,但也還需要一定時間的醞釀,李潼也能有時間準備,儘量規避不好的影響。

但他卻沒想到,這件事從一開始便是外廷在推動,本身便起自外廷的政治暗涌,當中所蘊藏的兇險無疑會更大。

光宅年間,御史臺分爲左右肅政臺,長官御史大夫則稱肅政大夫。左肅政大夫格輔元,本身與故太子李賢沒有什麼直接聯繫,但是他的兄長格希元卻是李賢擔任太子時期的門下學士。之後李賢被廢,格希元自然也受到了影響打擊。

凡有存在,必有存在遺留。李賢雖然死去經年,但是曾爲大唐儲君的影響殘餘卻還未完全消除。稍加勾引,頓時便顯出了痕跡。

李潼對他這個奶奶的政治手腕真是佩服的近乎麻木,能夠將事件中所蘊藏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修築慈烏臺對她而言只是一件小事,但卻並不自己決定,而是繞一圈讓外廷朝臣建言,由此便將仍然心念李賢的人勾動出來。

眼下這件事對武則天而言仍有價值,雖不至於直接下手清除,但這個格輔元肯定是被武則天列在了考察行列,待清洗的範圍之中。

韋團兒以爲這件事說明李賢在朝中仍有遺澤,可以視作嗣雍王一家的外廷援助。這想法即便不是天真,但也太淺薄。

當時高宗仍在,李賢還是太子,但說收拾就被收拾了。如今女主臨朝,改革在即,就算是滿朝遺老、憑着幾個孫子又能折騰出什麼來?

更何況,這個格輔元究竟是真心想要幫助雍王一家,還是希望藉此走出他們一家在李賢事件中遭到的影響與波及,尚未可知。

雖然這二者本身並不矛盾,但用意的多寡所帶來的不同選擇在關鍵時刻纔會顯現出來。他們一家現在連自由都沒有,本身便是帶不動的豬隊友。

如果武則天決定針對於此進行一次清洗,那些人是選擇攀咬雍王一家來減輕自己的罪過,還是以死明志來表達對大唐的孤直,這一點無從判斷。

武周時期,皇嗣李旦被誣謀反,樂工安金藏當衆剖腹,以此證明皇嗣並無謀反,李旦才得以躲過這一場災禍。一個樂工的生死並不能證明皇嗣清白與否,但這種行爲卻彰顯出世道中仍然有人願以死捍衛李唐法統所繫。

李潼自問沒有那種資格與感召力,也不願意讓無辜者通過這種壯烈的手段來保全自己。可是眼下的他對於紛擾的時局仍然沒有半點影響力,但時局的紛擾暗潮卻已經將他包裹其中。

這更讓他生出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要在真正的風暴來臨之前積蓄足夠自保的力量。

至於那個拎不清的韋團兒,他倒是想勸勸對方稍作收斂,但想想對方若是一個聽勸且懂得自省的人,也不會是那種結局。如今這種局面,誰也難奢求予旁人什麼關照,唯是自求多福。

想到這裡,李潼又是悵然一嘆,看看手中被韋團兒強賽過來的承露囊,轉手收入袍袖中,才又轉身往仁智院行去。

一邊走着,李潼也在打量周遭。他來到仁智院的時候還是盛夏,如今已經到了深秋,宮苑中景緻大不相同。而他在住進仁智院之後,也少有機會步出院外,哪怕在與那個百騎軍士郭達私下聯絡的時候,也都隔着一堵宮牆。

李潼在拋出回信後,那個郭達便不再往仁智院傳遞什麼訊息,彼此這一條聯絡的線便斷了。好奇之下,李潼也去問過掌直徐氏,得知百騎番期是一個月,早在多日前便換了另一批將士番上宿衛。

此前的聯絡不乏冒險,但到現在都沒有什麼風波生出,也讓李潼逐漸相信對方並沒有欺騙自己。就此斷了聯繫,心中還是略感可惜。

他大概也能想象到對方在收到自己回信時的失望,但就算是不能預知後事而重來一次,他也不會將自己的性命、前途付予一個苦心復仇的禁軍士兵。

前路雖然仍是混沌,但在經過幾個月的緩衝與冷眼旁觀,對於之後該要怎麼走,李潼大體上也有了一定的思路。

未來必然曲折艱難,難得快意,但唯有熬到最後才能享受甘甜。在此之前他不爲任何人而活,人能仰仗的唯自強而已。

如果他所料不差,世道已經開始注意到他,新的變數將會紛至沓來,而他也要準備以合適的姿態踏入時局之內。那麼,就較量一場吧。誰敢扒拉我,我就刺撓誰!

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061 佳人再贈香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284 禍水東引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015 仁智院掌直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057 命途何艱難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100 不望獨活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056 金吾衛大將軍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112 神都水深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263 娘子隨戲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055 一人而敵一族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027 南衙北衙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295 無妄之災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096 勇宦楊思勖0265 順水推舟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207 李氏名駒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295 無妄之災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112 神都水深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096 勇宦楊思勖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075 將軍跋扈0447 嵩陽道大總管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270 兵入武氏邸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437 新授殿中監0047 向陽而行0378 坐皇帝,立皇孫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014 一窩小雞崽兒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113 荒園生妖異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417 搶位政事堂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