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 君子滿朝

雖然一番惡意猜度,顯得自己心思挺髒,但李潼還是覺得,對人對事謹慎之餘,也該懷有一些善意與純真。

當然,主要還是這種孤立無援的感覺實在太煎熬,既然都是揣測,他也更願意往好的一方面去想。心裡陽光一點,心情也能開朗一些。雖不至於掏心掏肺、全無保留,但也不能置若罔聞、不作迴應,使義血寒涼。

鑑於自己目下處境,李潼並不打算直接接觸對方。略作沉吟後,他將宮人屏退,自己提筆暗書:琅琊逆卒,亂不滿旬。豫州兵禍,亦難足月。君子滿朝,羣賢立世。祟跡難久,正聲長存。各自誡守,陰雲終霽。

這是李潼打算給予對方的迴應,就算對方真的心存歹念或者訊息被中途截留外泄,也不能從這便箋中引申出能夠構陷他的牢騷怨言,而且筆跡也不是他慣常所用顏體。

當然這也只是事存萬一的一點保險,如果對方真的是存心引誘構陷他,單單陰結禁衛軍卒這一罪名便足夠他喝上一壺。

在這番迴應中,李潼也是耍了一點小心機,透露出些許自己的預知之能,預言李貞父子不能長久。

話說回來,作亂的越王李貞雖然是李世民的兒子,但真是一點都沒有遺傳到他父親的韜略智慧,爺倆起兵作亂,加起來居然折騰都不到一個月,一個堅持了七天,一個堅持了二十天。

李世民若能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竇建德、王世充之流應該會挺快活,幸災樂禍。

對於未知且不在掌控的人事,李潼也樂得標榜加強自己身上的神秘性來施加更多影響。這也是一點神秘學淺用。至於更具體細緻的預知之能那就沒必要,比如告訴對方周興也蹦躂不了幾年,再過個兩三年就會被請君入甕,被同系統的後起之秀給煮了。

回信雖然寫成,但該如何交到對方手中,李潼一時間卻沒有辦法。他被拘禁在仁智院,雖然掌直徐氏可以對他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也不好就這麼堂而皇之去接觸對方,當面遞信。

就這麼糾結着,時間很快來到傍晚,尚食局宮役送來食材之後,很快珠娘便親自將裝在食盒的生梨送來。

李潼打開食盒翻撿片刻,很快便發現一個梨子表皮被指甲摳出一個潦草凌亂的“何”字,可以想見那個軍士郭達打開食盒後看到並非約定的十枚生梨是怎樣的懵逼問號臉:你特麼是答應還是沒答應?老子看不懂!

事實也確如李潼所料,傍晚時分巡邏之際攔下送食宮役檢查之後,新任伍長的郭達就陷入了凌亂中。

因爲彼此不能確定對方心跡,他搞這些小動作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一旦被人察覺或者告發,刑獄受死那都是基本操作。所以他在膽大之外,也是謹慎試探,唯恐謀事不成反害性命。

之前幾次對方做出反應,讓他確定自己所傳遞的訊息的確被院內之人成功接收。在他想來,事情進行到這一步,無非幾種情況,第一就是對方也不甘寂寞,橫下心來抓住這個機會,陪他賭上一次。第二就是憂恐遭受牽連,選擇直接告發。

或者連告發都沒有膽量,乾脆下令不再午後送食,徹底切斷這一條聯繫的渠道。

但無論哪一種情況,都不符合他現在遇到這種。他自己冒着生命危險作此陰謀,心絃一直緊繃,自然想不到李潼會心大俏皮到跟他開上這麼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

所以在看到那十枚生梨後,他滿心凌亂的摳出一個“何”字,你到底什麼意思?

有那麼一瞬間,郭達真想衝進仁智院去詢問究竟。但他終究還是理智未失,強自按捺下來,只是之後在值宿過程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也幸在同火其他人還因爲昨夜變故而心有餘悸,一個個心絃繃緊,唯恐再出錯,纔沒有人發現到他的不同。

午夜換值,返回自己的營帳之後,郭達仍是久久難眠,苦思不解。

講到對訊息的瞭解,其實他並不比被困在仁智院的李潼強多少。雖然擔任百騎巡衛,但巡邏的路線僅限於千步閣與歸義門之間這段距離,還是聽到同袍講起永安王死而復生這種宮闈私密,才知道雍王一家便住在他們巡邏途經的仁智院中。

瞭解到這些之後,郭達苦思多日,這才橫下心來想出這樣一個計劃。父仇不共戴天,但他一個刑家戶奴,哪怕這幾年在故舊幫襯與自身努力的情況下入選百騎,但想要幹掉官居司刑少卿的周興又談何容易,又遑論重整家業!

李氏宗王作亂,讓郭達看到一線機會。他內心裡是盼望諸王能夠成功,推翻女主,一肅朝綱,嚴懲周興等奸邪酷吏,爲自家平反。

內心裡這一團火,讓他不甘心置身事外,同時也不乏大丈夫不可寂寂而終的雄心。在得知故太子李賢子嗣與他只有一牆之隔,心念便更加熾熱起來,覺得這是一個天賜良機,想要行險一搏。

推己度人,郭達覺得雍王一家身爲皇室貴胄卻痛失親父,自身又被惡祖幽禁,內心裡肯定也是充滿了不甘。如果能有這樣一個擺脫囹圄、痛報血仇同時又前程遠大的機會擺在面前,很大機會是要緊緊抓住,值得以命相搏。

但郭達終究只是一個豪室劫餘,對時局之波詭雲譎認知難免失於淺薄。他並不知自己所苦思構想的這一計劃,根本就不符合雍王一家切身利益,除非聯繫上李守禮那個不甘寂寞的二愣子,否則實在沒有成功的可能。

一夜無眠,到了第二天郭達仍然沒有想出一個頭緒。營中也有模糊知道他計劃的故舊袍澤前來探望,見郭達滿眼血絲且神情沉重,也都知趣不問。

郭達之所以敢動念將被囚禁的宗王偷出大內,也並非盡是妄想。他父親乃是三輔聞名的豪俠人物,可謂交遊廣闊,雖然還達不到名動公卿的程度,但仗義每多屠狗輩,還是給他留下不淺的人脈餘澤。

這些人大多身處底層,也正因如此反而沒有那麼多的利弊權衡,爲人做事義氣當先。郭達之所以能從戶奴被選入百騎,除了本身弓馬技藝之外,也正是因爲百騎中一名隊正與他父親乃是生死之交。

北衙御林軍多關隴子弟,類似交情還有一些,這些人未必人人都敢與他弄險,但關鍵時刻以舊情央求稍作關照放行還是能做到的。退一步講,這些人若真敢把他往死裡逼陷,也要擔心他臨死之前會不會攀咬報復。

不過,郭達也知此謀事關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也只是向知心二三者稍作吐露,真正具體計劃始終藏在心底。眼下雖然滿心疑惑,但仍不敢隨意與人商討。

懷着滿心疑竇與憂心忡忡,時間很快又到了傍晚,他們這一火軍士又該整裝入值。

嚴查宮闈行走人等,乃是上峰郎將交代。當郭達一行從千步閣出發往歸義門去進行第一次巡邏的時候,正逢尚食局宮役前往仁智院運送食材,搜查這一行人物只是中途順帶。

當上前斥退宮役,打開食盒搜查的時候,郭達手心裡汗津津一片,猶豫着要不要將提前寫好訊息的布片塞入其中。

此前他只覺得院中宗王必然不甘寂寞,可是昨夜所見卻讓他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因此對於是否保持聯絡也深懷遲疑。

他心裡尚在權衡之際,突然聽到同袍喝問宮役:“運送這麼多竹筒做什麼?”

宮役上前小心翼翼回答道:“院中貴人叮囑,卑奴不敢多問……”

聽到這對話,郭達移步望去,發現有一個食盒箱籠裡裝着滿滿截成尺餘長的竹筒,足足有十幾個。

竹材用途廣泛,若在廚中也可當作炊具蒸飯,特別雕胡米以此法蒸食,將會更加清香可口,並能避免被水漚爛。軍士詢問也只是在職尋常,其實並不覺得奇怪。

但是郭達心顧其餘,想得更多,在看到那裝得滿滿當當的竹筒廚具之後,內心思緒已是翻江倒海,這是不是院中貴人給他新的暗示?竹筒、竹同……竹林同前?暗示他此夜如前夜一般,潛入竹林之內?

郭達滿心雜念,一直等到同袍呼喊,才察覺到搜查已經完畢,宮役們已經扣好食盒,搬擡着往仁智院而去。他強自收斂心神,追隨隊伍繼續巡邏,心中卻暗下決定,無論是否會意準確,今夜都要找機會再入竹林一探究竟。

午夜時分,最後一次巡邏,行至仁智院附近,郭達突然抱腹呼痛。火長心中雖有不悅,但念及前夜正是郭達拯救他們滿火軍士,受惠未遠,不好呵責過甚,只能厲聲吩咐趕緊解決儘快歸隊。

郭達匆匆鑽入竹林,靠近院牆之傾聽片刻,從竹林中撿起鬆軟土塊拋入院中,又捏着嗓子做幾聲寒鴉低鳴。不旋踵,院牆牆頭飛出一物落入竹林中,郭達連忙循聲覓去,幽暗中手觸鬆軟一物,塞入戎袍之內然後便匆匆離開。

換值歸營之後,趁着私下無人之際,郭達掏出懷中物品,掰開外裹的泥團剖取出捲成一團的紙箋,湊近篝火細細一覽,臉色頓時陰鬱下來:“未戰先怯,不敢望勝,貴人惜身,實在可笑!難怪闈門之內陰陽失序,坤德寡無,風骨如此,連累蒼生!”

看過這一封傳書,郭達心情沉重絕望。他這一計劃能否成功,主要建立在對方是否願意配合。現在擺明了院中貴人是沒有膽量一搏,繼續糾纏只能讓自己更立險地。

失望之餘,更覺得院中貴人遭受囚禁實在咎由自取,惡母凌人,堂堂皇家綱常秩序尚且不如庶人門庭!

自此,郭達便不再繼續傳訊試探,心中憤懣鬱結,甚至暗暗決定,一俟番期結束離開大內,行動更得自由之後,便要在洛邑招募亡命,出投越王父子這一對宗王豪傑,不再徒留洛中、虛度光陰。

時間眨眼而過,一個月的番期很快結束。郭達這一批百騎將士撤出大內之後,他正待要付諸行動,都中卻捷報連傳,越王父子先後覆滅。

“琅琊逆卒,亂不滿旬。豫州兵禍,亦難足月……這究竟是言有湊巧,還是玄念先知?”

郭達傻眼了,他已經無處投靠,倒有足夠的閒暇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

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209 枝上桃李子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053 誤我少王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109 仗義屠狗輩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076 祈求長生0124 朔邊良才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072 天賦異稟0296 通泉縣大街痞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057 命途何艱難0446 白刃不相饒0053 誤我少王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107 坊居閒趣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075 將軍跋扈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060 唯望生,不望死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072 天賦異稟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360 祖孫情深0224 名寺可藏重兵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107 坊居閒趣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033 雕蟲與公賞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150 俱入彀中0089 賢賢易色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096 勇宦楊思勖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011 仁智院家人們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047 向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