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西京可守

同時他心裡也很清楚,無論他的奶奶武則天,還是他那兩個叔叔,包括滿朝的大臣們,統統不是他的指望。想要活下去,只能自己瞎折騰。如果不巧折騰壞事了,那好歹也是死在自己手裡。

雖然世界很涼薄,但卻不是他悲觀自棄的理由,人終究還是要爲自己而活,沒有人有義務爲你的喜怒哀樂通盤負責。

他之所以選擇急流勇退,以守孝爲藉口離開神都城,自逐前往西京長安,一方面自然是爲了躲避政治上的兇險與迫害。

另一方面,那就是在當下這個政治環境,他眼下所達到已經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一個極限,再想向上擴展,收效甚微不說,所面對的兇險也會成倍激增。

而且他眼下所享有的一切,也統統都是空中樓閣,看似一片煊赫,實際上還是缺乏有力的支撐。一旦成爲某一方政治勢力要獵取的目標,唯一的自保手段只能是繼續乞求他奶奶的庇護。

但武則天終究是一個政治家,不是一個奶媽子,眼下是有着確切的政治需求,纔對他這個孫子優待有加。一旦這種需求不再,再想維持這樣的寵眷也很困難。

選擇在這一時刻抽身離開,一則自標孝義周全,二則也是彰顯高風亮節:我根本不是爲了自己瞎折騰,純粹是給我奶奶站場子。事了拂衣去,瀟灑又從容。

對於一般人而言,要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很難的。人之所以看重當下所有,就在於未來的混沌莫測,特別在這樣變幻莫測的政治鬥爭當中,真的是退後一步都有可能淪爲魚肉。

別的不說,如果李潼不是明知他奶奶還有得年頭折騰,他也不會這麼輕易就做出這樣的決定。如果他奶奶沒兩年就掛了,憑他此前種種賣祖業的騷操作,不被人秋後算賬那就怪了!

之所以抽身離開時局的中心,也是擔心他這小翅膀扇得太歡,興許就有可能直接把他奶奶扇死了。眼下的他根基仍淺,實在是需要在他奶奶的關懷之下繼續茁壯成長。

別說眼下恰好還有一個絕佳藉口能夠返回關中祖地,就算是沒有,也得製造一個理由離開神都。否則十三香變成和其正,那也是分分鐘的事。

劉幽求原本對少王近來的招搖原本還有些惆悵與不安,在得知少王后路安排後,已經是頗有幾分心悅誠服:“神龍百變,進退從容。大王能不迷浮華,瞻望長遠,倒是卑職狹隘短視,杞人憂天了。”

瞭解了少王后路安排,對於眼下作爲種種,便也能夠更加正確看待。

任何政治人物,一旦脫離時人視野太久,政治生命都會遭遇極大打擊。所以有關服喪與奪情,歷朝歷代也是事蹟不斷,不少人就栽在這上頭。

少王雖然身份敏感,但也難免這些政治人物的常態,一旦離開時局太久,未來能否復起、又能不能再達到眼下這種煊赫,其實也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在抽身離去之前,給時局人衆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也是很有必要的。本就名王貴種,又有才情富麗,即便短時間內淡出時局,也不會就此沉淪下去,再無翻身的可能。

對於劉幽求的恭維,李潼也只是笑領。他近日所爲種種,除了是要留下一個可稱華麗的中場謝幕以外,也是爲了向他奶奶彰顯自己的潛力。

設想諸種好處,但還有一點不能確定,那就是他奶奶願不願意放他離開?

關於這一點,李潼也考慮很多,起碼在他看來,他奶奶是沒有理由反對。雖然政治人物心跡晦深莫測,但基本的政治邏輯還是要遵守。

正如去年清洗李氏宗王的時候,武則天將太平公主召入宮中,今年更賜婚武氏。眼下武則天自然是沒有李武合流的政治需求,所以這種做法也是給這個愛女提供保護。

武則天不會不清楚,如果接下來李潼一家仍然留在神都,處境就會變得尷尬且危險。

最起碼眼下來說,祖孫關係仍是很融洽的,而且李潼之所以能夠站在前臺爲他奶奶發聲,立足點就是一血相承的孝義。現在李潼也是立足孝義請求自退,武則天如果不想搞死他這個孫子,讓他適時淡出也是一種保護。

至於李潼回到關中祖地給他爹守墓的時候,會不會越想越窩火,直接在關中拉起隊伍搞革命?

這種假設並不存在,一則他本身就是立場鮮明的站在他奶奶這一邊,爲武周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結果返回頭來又要反他奶奶,且不說正常腦回路的人幹不上來這種事,也根本不會有人追隨他這種出爾反爾的小人。

真要有這想法,還不如死賴在神都勾搭禁軍將領有效率呢。上表請求服喪,本來就是一種心意表明。

二則眼下的關隴勳貴也早已經凋零殆盡,不成體系,且軍府籍簿無兵,早多少年前,長孫無忌那種領袖人物都能被手起刀落,想組織起一支能夠挑戰神都中樞的隊伍,談何容易。

早在光宅年間開始,組隊要往房州接回廬陵王的傢伙,每年都會有上那麼幾個,結果又怎麼樣?

這些人心中的權衡,也只在意會。從武則天選擇採納李潼所獻《佛說寶雨經》並大作造勢開始,這個孫子便註定不是能夠再作幽禁豢養的人物。

如今李潼選擇載譽暫退,也能讓局勢更趨明朗,同時還能讓他奶奶用人方略更加從容。

爲了代唐履極,武則天肯定是錯用了許多人,恩授過甚,現在親孫子都做出表態、功成身退,那些裝孫子的也得長點心,該努力的努力,該抽身的抽身。

舍中兩人交心完畢,朝陽漸漸升高,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明白了少王思路之後,劉幽求也不再心存牴觸,主動幫忙張羅今日出游龍門事宜。

龍門別業規模足夠大,昨夜留宿此中的賓客也有一兩百人,在見識到少王的才情與豪爽之後,今日應從同遊龍門的人數也不算少。而一些昨夜本來沒有登門的人,在聽說昨夜歡宴種種之後,也都陸續登門來訪。

除了這些賓客之外,還有許多牛馬貨車也都滿載着食材、酒水,源源不斷的往別業裡運送。

“南市行社諸衆知大王賓客盈門,擔心園邸用度不足,從昨夜便讓人在城外蒐購食貨送來,又恐卑俗氣濃,不敢趨前造次,請託卑職轉告殷情,過門不拜,非是不敬。”

聽到史思貞的稟告,李潼便點點頭,並說道:“近日禮賓事繁,無暇接待。轉告那些義商們,捐貨入事,情在不言,來日閒時,府中筵席備置,回報款待。”

他接下來淡出政治場中,本就存意要在市井之內發展新的潛力增長,就算未來幾年不在神都,但兩京之間交流本就頻繁,這種關係也大值得維持下去。

選擇退往西京,李潼也想打通幾條商道,關中所在,西接隴右,下領蜀中,本來就是一個重要的市場與商貨集散地。

未來隱居西京,他也會親自主持故衣社在關中的鋪設,如果能夠打通這兩條重要的商道,對於故衣社的發展是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雖然眼下蜀中方面還沒有什麼頭緒,但連接西域的路子則是現成的。唐休璟眼下官居西州都督,短時間內雖然不能達成政治和軍事上的互動合作,但好歹也給你養了這麼久的孫女,商事上稍求方便也不過分吧?

如果能夠在商途方面掌握一定的話語權,那李潼可就不僅僅只是滿足於做一個帶貨王,他要坐地分贓!

這些商賈們油水可是豐厚得很,像武週中期武三思敲詐勒索、讓商賈們捐錢捐物打造天樞,張氏兄弟更直接將蜀中豪商引入宮廷宴會中。從這些商賈手裡搜刮油水成就自己的事業,李潼倒是沒有太大心理負擔。

別業中一番迎送的喧譁,等到正式出門時,從遊隊伍已經多達數百人,一衆人或車或馬,浩浩蕩蕩往龍門而去。

此時的龍門周圍,早已經帳幕架設,一個個光彩華麗彷彿小山包。同時沿路上也有禁軍將士往來巡弋,不準閒雜人等亂入禮場。

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038 水漲船高0093 被甲登殿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308 吾皇萬萬歲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063 明月暫未有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319 巽郎才壯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316 鸞臺給事中0456 誰沐代王恩威1035 三月龍興,幢蓋張護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305 門牆生隙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030 百騎軍士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263 娘子隨戲0328 野狐宰相0029 李氏爲上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234 刑威如玩物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343 女人的報復0072 天賦異稟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112 神都水深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193 太平托子0156 武氏羣英會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049 莫厭金盃酒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020 願此心同我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253 勿謂新王不死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055 一人而敵一族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058 薛師懷義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