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6 卑職願從大王

太平公主所贈予的這些財貨產業,倒是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李潼的燃眉之急。

場面大了,消費日增。家中這麼多的人吃馬嚼,消耗本來就已經不小。儘管他奶奶也追賞數量不菲的財貨,但這都是場面上的死錢,使用起來並不那麼方便。

類似田大生這些人,本就不是檯面上的力量,他們爲自己奔走,李潼當然也不好差餓兵。眼下這些灰色場面還不大,也是財力所限,讓李潼不能盡情擴大規模。

拋開名利場上的糾紛,眼下其實也是一個私己勢力的好機會。從高宗時期便存在、眼下越演越烈的亡戶問題,還有諸邊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流民,此一類戶籍之外的人口廣泛分佈在河洛之間。

這些人可不僅僅只是普通的農戶,其中還包含有大量的折衝府逃亡府兵。這些人可是有着真正戎旅經驗的人才,只是兵役沉重加上均田破壞,生計難以維持,不得已流亡在外。

朝廷其實也早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不過眼下上層時局的焦點還主要集中在代唐與否,所以關於這些流人收納的問題,眼下還沒有政令實施。這對於李潼這個滿心不安分的人而言,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時局內的勾心鬥角,只是爲了保證他基本的人身安全,免於遭受****。而這些法外人口的掌握,儘管不能積累強大到直接支持他武力奪權,但在特定時機、如果運用的巧妙,同樣可以大收奇效。

說句不好聽的,就算他在神都城裡遭了殃,如果在城外就有一股可觀的力量待用,至不濟都能保護着他一路逃亡。

不過李潼也明白,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一旦他奶奶完成代唐,時局稍有穩定,馬上就會將擴戶的內政問題擺在執政首位,天授初年便以宰相領銜,分遣十道存撫使,監察地方同時檢擴亡戶,而且還會將秦雍民戶大舉遷入河洛周邊進行安置。

高宗永徽年間,全國戶數在三百八十萬,而到了武周後期的神龍年間,戶數便達到了六百一十多萬。在這個過程之中,作爲帝國核心的兩京之間,自然是擴戶的重中之重。

一旦武則天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李潼再想在他奶奶眼皮子底下搞這一類的小動作,那可就要困難得多了。所以他是準備利用好這段時期,哪怕在政局中稍作保守,也要控制住一批私戶人口。

但想要聚人勢,首先就要有財勢。畢竟那些亡戶本身就是因爲生計困頓才背井離鄉,逃離戶籍,只有給他們安排一條活路,才能讓人心安定下來。

想要做到這一點,手握一批田園產業又比普通的錢帛浮財重要得多。畢竟錢財總有花光的時候,唯有土地才能進行源源不斷的產出,給人以持久的希望。

但是河洛地區作爲帝國掌握的核心地帶,山川土地除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大部分之外,餘下的也早被地方豪強並朝野權貴瓜分殆盡,組織流民亡戶大規模的開墾,又不是一家能爲,而且一旦被檢舉揭發,是要比單純的圈地佔田還要更嚴重的罪過。

所以當太平公主將那些田園契約憑證送來的時候,沒過幾天李潼便有些按捺不住,以邀人郊遊爲名義,率領一批府佐離開了神都城,前往巡視這些產業。

一行人自長夏門出城,寬闊的畿道駛出一段距離,道路兩側還有高大茂密的樹木與草叢遮擋視線。可是行下官道,轉入鄉路之後,視野頓時便開闊起來。

“三兄、三兄,你瞧一瞧,那一片草野都是燦黃,誰家閒力修剪的這麼整齊,地毯一樣!”

得知三兄要郊遊,小丫頭李幼娘哭着喊着要同行,這會兒在馬車上一臉的雀躍,一邊拍打着車板,一邊指着道路遠處一大片將要收割的稻田叫嚷着。

李潼策馬緩行,懶得搭理那個啥世面都沒見過的小丫頭,他自己心情也是舒暢得很,大口呼吸着田園間草木馨香清新的空氣,兩眼極目四望,只覺得心胸都被這廣闊天地給撐開,變得豁達無比。

同樣隨行的唐靈舒表現得也是異常歡快,一身騎袍行裝,撥馬繞行在馬車周圍,不斷指着田園風物向李幼娘介紹草木品類與各種農作物。

其實也無怪小丫頭沒什麼見識,就連李潼自己都多年不見如此廣闊的田野景觀。神都洛陽閭里井然有序,繁華熱鬧,可一旦走入原野中,那種躁鬧便飛快褪去,時下已經漸近中秋,豐收美景處處可見。

不過李潼也發現一點,那就是神都郊野中雖然農事昌盛,但卻少見小規模的地塊,往往一大片田野闊及數百畝,所種植的都是統一作物。桑植果木,有的更是綿延覆及數個丘陵陂溝。

這明顯不是尋常小民能夠擁有的產業規模,田野勞作的農人們也動輒幾十上百,一個個或短褐或袒背,一個個揮汗如雨的辛勤勞作。偶或有人停下來張望他們這一羣行人,即刻便會遭到呵責斥罵。

神都近野水草豐美、土地肥沃,按照同行的田大生之子田一郎解釋,繞城周遭多爲京司公廨田以及大內籍田並園苑之類,官奴番作,產出則專供大內並朝廷百司日常並諸禮儀消耗。

又行一段距離,便抵達了此行第一個目的地,太平公主送給李潼三個田園中的一個。這一處田園位於洛南龍門鄉,佔地接近小二十頃,其中平野耕田便有十數頃之多,還包括有一片規模不小的土陂桑田。

不過這一片莊田,眼下則是處於荒廢的狀態,田野中生滿了雜草,只在傍溪附近有一些小塊的豆菽之類作物。草野之間分佈着一些草皮搭設的簡陋窩棚,李潼他們一行靠近此處的時候,裡面便衝出來一些衣衫襤褸的民衆,驚恐而又警惕的打量着他們一行人。

“這些都是流竄近野的客戶,沒有生計着落,也只能侵莊短住。運氣好能收撿一些雜糧,但要是被官人巡野抓捕,全都要沒入官奴……”

李潼聞言後只是微微頷首,馬鞭一揮示意繞過此處,暫且不來打擾。

莊園屋舍坐落在坡野之下,有籬牆環繞,有河水穿流,周遭多植桑柳,內裡有大大小小各類屋舍幾十所,成排聯棟,規模不小。在田莊的西北角落,水邊還架設着一座高大的碓磑,專門借用水力加工糧食。

由此可見這座莊園在正常經營時也是收成良好,但是由於主人不幸,從去年到現在乏於管理,難免就荒廢下來。

李潼雖然不精農事,但也看得出這座莊園潛力實在不小,重新收拾出來,多了不敢說,養活兩三百戶人家是足夠的。

特別那座加工糧食的碓磑,是有錢都買不到的農事利器。河洛之間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是爲了防止權貴豪戶私設堤埭攔截水流、以免造成水災之類的破壞,朝廷是嚴禁民間私設水碓之類的。

而這些碓磑工具,除了朝廷自己掌握之外,有時候也會將之當作賞賜。

比如李潼自己眼下產業中,第一波收成都還沒有入府,唯有位於神都東南方位田莊中兩處碓磑,因爲可以出租加工糧食來收取回報,已經能夠源源不斷的帶來收益,算是王府眼下不多的進項之一。

李潼也沒有入莊去進行接收,遊覽一番心裡有個大概,然後便離開了這裡,轉向下一處莊園。

太平公主送給李潼的三處莊園,分別位於洛南龍門鄉、洛東的感德與伊川鄉。

其中位於伊川的規模最大,足足三十多頃有餘,眼下還被朝廷莊宅使管理,由官奴耕作,需要李潼自己派人去領取。位於感德鄉的面積不足十頃,直接租給當地民戶耕作,只要定時取租就可以。

這一番遊覽下來,李潼也感覺到他姑姑眼下維持家業的艱難,雖然名下寄放着大量的產業,但是沒有足夠的人手去打理,這些產業能夠帶來的回報與收成看來也是有限。

聽到馮昌嗣這麼說,李潼心中又是一沉,明白這是薛懷義在向他表達不滿。他略作沉吟後,望着馮昌嗣問道:“薛師播威邊遠,昌嗣能追從戎行,自是前途遠大。我這裡不會阻撓,幾時離去,還有重禮相贈,謝能助事至今。”

馮昌嗣聞言後卻跪拜下來:“卑職願從大王,不願、不願再回白馬寺。淺薄自知,田桑雜類都還不能妥善料理,實在不敢有妄念謀求勳功!”

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254 邪言鑽心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089 賢賢易色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212 獨不見,自惶恐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074 《萬象》美哉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007 上陽宮官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03 府佐諸衆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119 伴遊金吾衛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058 薛師懷義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070 頌聖臺閣體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221 窺望河西0024 神皇鑑詩0071 音聲細題0025 不如降黃巢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159 皇孫李寶雨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456 誰沐代王恩威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057 命途何艱難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043 進學內文學館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278 鉅富驚人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159 皇孫李寶雨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068 食心婢子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169 酷吏授首0172 薛師人間英豪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053 誤我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