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

真正能夠傳世的藝術作品,自有其動人的感染力。

唐詩作爲古代文學之一大豐碑,在不同時期也是自有其不同面目。如果從比較宏觀的尺度而言,整個初唐時期主要還是對齊粱文體的繼承、發展與擺脫。

南朝國運雖不壽,但是在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卻是流傳悠久。如貞觀時期的虞世南、褚亮等人,本身便是出身江東的世族家庭。另有王績,則是對陶淵明隱逸精神的繼承。

高宗時期的上官儀,是一位宮體詩的大家,齊粱文體之綺麗矯飾,在其筆下有了新的發展,乃至於成爲一時風靡之典式。

龍朔前後,初唐四子相繼而出,他們出生伊始便在一個生機勃勃的新朝,自有一種新的氣象追求。但是傳承至今的文脈哪能說斷就斷,四子雖然各有突破,個性不同,但是這種突圍更顯示出齊粱文體傳承至今那種根深蒂固的影響力。

及至沈、宋、李嶠等人,則更沉迷於宮體應制詩的窠臼中不能自拔,並且由於其各自政治前途而成爲文脈主流,競相浮華。

以至於晚唐李商隱在論及初唐前輩時,語調都略有刻薄:沈宋裁辭矜變律,王楊落筆得良朋。當時自謂宗師妙,今日惟觀對屬能。

這一時期,如果說有一個人文風是乾淨的,那就是陳子昂。所謂革盡齊粱舊弊,直追建安、正始,陳子昂的文風,幾乎沒有任何前朝文風的影響。

陳子昂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除了本身的刻意追求之外,也在於相對於同時期的其他人,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傳統型的文人。蜀中多閉塞,不與外界通,陳子昂從立學開始,所接受的便不是傳統文人的教育。

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也正因爲這一點,陳子昂在後世被推爲當時文體最正,成就最高,洗盡鉛華、一掃纖弱。

陳子昂雖然在政治上始終沒能成爲主流領袖,但卻憑其一己之力,在詩歌文化方面給唐詩立下一個清晰的、有別前朝的標尺。在此之後,不獨大唐國運日漸壯闊,詩歌也迎來氣象最爲壯大的時期。

盛唐詩人,羣星璀璨,無論如何褒揚都不爲過,大凡名爲後世所知者,無論放在其他任何時期,那都是一個能打十個的存在。

而在這當中,星光首耀者便是王維。王維本就出身太原王氏這樣的傳統高族,更容易爲士林主流所接納,本身也是才華橫溢,且又生活在大唐盛世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後世更有盛譽,唐世若無李杜,摩詰當推首席。

講這些主要還是說明一點,李潼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便念念不忘要搞文抄的大事業。

可是該從何人入手,又要考慮到自身的閱歷與處境,唐詩所以迷人,就在於每一個能夠成宗稱家者都有其強烈的個人風格,即便不談文字獲罪的隱患,也該想一想通過文抄給自己樹立一個怎樣的人設。

他要做的終究還是一個色藝雙絕的名王才子,而不是一個兩腳書櫥。亂七八糟胡抄一氣,精神錯亂、人格分裂一樣,又怎麼讓人通過作品去了解作者?

考慮到這些,一衆盛唐大手子中,符合他眼下際遇狀態的也只有王維,同樣的出身名門、同樣的才華橫溢,而且王維詩中往往還帶有一些禪意,這更跟眼下的大環境向吻合,簡直就是絕配。

至於他都抄光了,王維該怎麼辦,李潼也是一個講究人,既然王維幫了他,未來他如果能成功上位,自然也要提攜、照顧這個小晚輩。以後的翰林學士,給王維留個位置。真要做得好,也別王右丞了,直接給安排成王右相。

《洛陽女兒行》這一首詩,綺麗博大,采色自然,不由雕繪,通篇寫盡嬌貴之態,又敏感於君子不遇,詩意延伸,可謂綿延悠長、

富貴尋常,是我家事,嬌兒幸遇,榮華盛享。至於那貧賤浣紗的如玉越女,你到洛陽來啊,你到我家來啊!

也正因此,當沈佺期將這首詩於堂中吟詠完畢之後,頓時便引起了轟動效果。各自境遇不同,但都能在心裡生出不同的解讀與感受。

盛唐詩所以優於初唐詩,乃至於較之技法、題材更加純熟豐富的中晚唐詩要有更加廣闊的傳唱度,就在於氣象的博大所帶來那種普世通感的藝術感染力。

初唐詩如上官體之類的宮體詩,哪怕再怎麼莊美典雅,題材本身便限制了其傳播性,更近似於一種沾沾自喜的炫耀。技法之外,於藝術上的表達力則乏甚可誇。

沈佺期將這詩作吟詠完畢後,滿堂熱議足足過了大半個時辰才漸漸有所收斂。而這首詩的動人之處,則深深感染了在場每一個人。

老文青喬知之激動得臉色潮紅,不顧失禮衝到少王席前,兩手猛擊大聲說道:“非是富貴中人,安能自然極言如此繁華姿態!大王妙筆或作尋常揮灑,但卻將人心神攫取,願久浸此中!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豪奢或不足誇,唯愛此中深情!”

眼見喬知之如此激動,李潼不免感慨,你要不是這麼愛深情,日後也不至於家破人亡。

沈佺期則指着沈君諒大笑道:“大監何必有恨,越女玉質君憐賞,高著風格在蘭臺。”

說完後,他又轉望向河東王,並作懊惱狀嘆息道:“大王舊作《萬象》一曲,已經讓臺館學士輾轉反側,新詩再出,餘者筆下怕是再無生花。俗姿難競彩,使人愁斷腸啊。今日實在不敢再言詩,只想請問,何者絕色能惹大王作此美歌?”

李潼聞言後也笑起來並說道:“金玉犀珠俱可舍,唯有美色不示人。非是薄情,只是本性。”

此言一出,在場諸衆俱是鬨堂大笑,而喬知之則深表贊同:“佳色天成,造化所生,不在人工,非是美器。姿容動人,得之爲幸,愛此造化,深情相系,剖肝瀝膽是尚義,嗜色如命是人情。”

能把好色說得如此理所當然,儼然不好色便是絕情滅性,這個喬知之也實在是一個人才。但其言之風趣,衆人聽到後無不撫掌大笑。

堂外廊下的楊居仁,從欄杆外爬起來又好不容易擠到廊內門前,聽到嗜色如命之類的言語,更是心如狗刨的慌亂。

其實這會兒,他心裡念頭早已經發生了變化,眼見少王如此風采,又有如此勃然才情、煊赫人勢,他是腦殼壞掉了纔要結怨如此人物。

可是現在妻兒還被扣在王府,楊執一那裡又早作應許,再加上他此前對那個外甥女也實在是刻薄,這會兒心裡也是一團亂麻,不知接下來該要怎麼辦。

且不說楊居仁的悽悽惶惶,接下來堂內衆人又開始熱烈討論這一首詩的協律,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發言,除了愛極這一首詩之外,未嘗沒有併成一部雅曲的想法。

李潼明天還有自己的安排,眼見衆人在此討論的熱烈,卻沒有精力繼續陪他們熬夜,於是起身告罪一聲便先回王邸。

府員李思文見大王行出王府,便也連忙追了出來,隨行走入王邸前廳,才上前稟告道:“大王,方纔縣廨前來告知,尊賢坊楊氏家人告官言是家中失婢匿在王邸,府君請問該要如何處理?”

李潼聞言後便冷笑起來,擡手吩咐道:“請告府君,這些小事不須經官,稍後我自料理。”

李思文領命退出,李潼在稍作沉吟後,又將桓彥範喚來吩咐道:“明日坊門一開,即率府衆入尊賢坊抓捕坊民楊居仁。楊氏族人敢有阻撓,不必糾纏,去楊相公府上讓他把人給我交出來!”

第二天一早,街鼓聲響起,坊門大開,許多在王府整夜集宴的賓客纔開始各自散去。不過這些人還沒有離開履信坊,便見王府幾十員仗身卒衆已經集結起來,氣勢洶洶往相鄰的尊賢坊而去。

那些賓客們雖然已經很疲憊,但在見到這一幕之後,心中也多好奇,不少人便跟隨上去,想要看看這些王府仗身要做什麼。

楊居仁也在王府逗留一夜,正拖着疲憊的身軀準備回家,看到王府衆人往自家坊居而去,心內更是一驚,額頭上冷汗直涌,他隱藏在人羣之中隨在後方,當聽到這些王府仗身向坊丁打聽他家住址時,更是驚覺當場。

Wшw .ttKan .C ○

待到反應過來之後,他轉身便向坊外橫街跑去,可是跑了幾步之後,腳步卻慢了下來,因爲實在不知該往何處去。

他頹喪的蹲在伊水河堤柳樹下,內心掙扎不已。即便不見昨夜少王賓客滿堂的風光,只與席中賓客閒聊探問,對於少王時下之煊赫便已經瞭解頗多。

現在擺明了少王是要爲難他,他該求庇何人?此前他是仗了楊相公的權勢,可是這件事本身就不光彩,又趕上楊執一的丈人去世,且不說物議如何,單單顧忌獨孤家的面子,楊相公怕是也不敢爲他撐腰。

心中權衡諸多,楊居仁終於將牙一咬,舉步再往履信坊行去,徑直來到河東王邸門前,澀聲說道:“尊賢坊民楊居仁,登第拜望大王,煩請通報。”

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320 高句麗遺民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292 留財不留人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242 蜀女有才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268 薰蕕不同器0363 新的班底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286 竇七暴斃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432 達則兼濟天下0294 門人遇襲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096 勇宦楊思勖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227 名馬梨花落0096 勇宦楊思勖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052 大酺獻樂0056 金吾衛大將軍0038 水漲船高0054 鎖喉之臣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074 《萬象》美哉0378 坐皇帝,立皇孫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008 聖母神皇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066 猶歌前代功德0278 鉅富驚人0020 願此心同我0445 死不入黃泉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371 爲王先驅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114 友誼的河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292 留財不留人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079 神宮巍峨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