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

“巽奴,巽奴!準備好沒有?咱們一同出門入朝啊!”

凌晨剛到丑時,李潼起牀梳洗未久,還在邸中用餐之際,一身五品朝服的李守禮便風風火火衝了進來,看到李潼坐在食案前正端粥慢飲,頓時一臉的不可思議:“朝時將近,路途遙遠,你還有心情在家慢食?”

“千里求官,只爲衣食,上朝就不需要吃飯了?”

李潼擡頭乜斜他一眼,繼續低頭喝粥:“瞧你這毛毛躁躁的樣子,又不是沒有入禮朝參過。”

“這一次怎麼相同!以前都是白身出入,這一次可是真正例朝,退朝後還要入廨會見同僚呢!”

李守禮一臉的急不可耐,上前推着李潼肩膀:“快點,快點,不要磨磨蹭蹭,我這裡早已經準備好了乾糧古樓子,咱們邊走邊吃,不會誤事!哈哈,我還多帶幾份,要能遇見大兄,也分他一份家食果腹。”

說話間,他已經擡起系在腕上的鼓鼓絲囊,裡面散出濃郁的羊肉餡餅的香氣。

李潼被催促不過,兩口將瓷碗裡粥食飲完,待到舉步行出房間時,才又不解的看了李守禮一眼:“你一個東宮五品,又不是例朝常參,湊什麼熱鬧?”

“啊?我不需要常參?”

李守禮聞言後便愣了一愣,轉又有些不解並不忿:“爲什麼我不屬常參?那我起得這麼早……”

“既然都起來了,那就同行,早早入廨,也能給上官留一個勤勉印象。”

李潼轉頭拉了這傢伙一把,順勢將那食囊取到自己手裡來,掏出一張溫熱餡餅邊吃邊走,看着夜幕深重下幾點星光,不免感慨當官也並非全是好處。

常朝較之望朔大朝要提前將近一個時辰,這是因爲唐代百官通常辦公時間只到正午,午後除了直堂留守官員之外,剩下的就可以下班了。如果常朝不作提前,基本上退朝後就下班了,正常的辦公時間都沒了。

在李光順和李潼先後得官之後,幾日前李守禮也終於得到人生第一個官職,倒是沒有超出常例,五品的東宮官太子洗馬。這讓李守禮興奮得不得了,幾天來一直在念叨這件事,迫切想要履新上任。

行出王邸後,早有家人從馬廄中牽來坐騎門前階下等候,李潼幾口吃乾淨了餡餅,翻身上馬。李守禮還在碎碎念爲啥不讓他上朝,但見狀後也忙不迭上馬追行上來。

八月後幾場初秋降雨,使得都邑內道路有些泥濘,但王府門前自有河沙墊道直通坊外,可以保證車馬不入泥濘之中。這就是所謂的沙堤,只有在朝宰相高官才能享有的待遇。

《唐國史補》有載,凡拜相,禮絕班行,府縣載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東街,名曰沙堤。這一傳統到了宋代還有保持,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築沙堤宰相行;我貴我榮君莫羨,二十年前一書生。

李潼兄弟們自然不屬宰相高官,邸前鋪設沙堤也是加恩榮寵的一種。這一條沙堤自王邸門前延伸出坊,轉入永通門北一橫街,到了尊賢坊外,便與另一條沙堤匯成一道。而這一條沙堤,便是新拜宰相的楊執柔專屬通道了。

很多時候,優越感都是對比出來,人無我有便覺高人一等。

對於行慣後世柏油馬路的李潼而言,即便特鋪的沙堤,行走起來也並不感覺多舒服,可是當轉入定鼎門大街,所見許多上朝官員衣襬下泥星點點,坐騎四肢更是塗污嚴重,那種自豪感真的是讓人心曠神怡。

兄弟兩人策馬並行,很快便抵達天津橋南,下馬過橋之後,李守禮一臉幽怨的在宮使導引下、往皇城左掖門行去前往東宮司經局。至於李潼自然是入端門而後趨行列班,準備上朝。

雖然表面上不如李守禮那麼急切,但是第一次以職事官的身份參與朝會,李潼心裡也是充滿了期待。

他自班左趨行,視線也在打量着仍在列班的朝臣們,沿途行來,不乏朝官對他或拱手爲揖、或含笑示意,已經不再像此前那樣出出入入一個小透明的狀態。

所以大丈夫還是應該居高位、握大權,以前的他雖然得以郡王身份列前班、預大朝,但除了血脈所帶來的岌岌可危的尊貴之外,本身一無可誇,哪怕是尋常卑品供奉官,都可以對他不予理會。

可是現在形勢又有不同,他如今官居四品,有了實實在在的職事在身,鐵打的官廨、流水的官員,誰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歸在少王屬下任事任勞,即便不作深交、只求一個面緣,該保持的和氣還是要保持。

常朝乃是因事際會、以職列班,就是說李潼雖有着一品郡王的爵位,但在班列中也僅僅只能位列麟臺官長之後,不能逾越本省官長位前。

麟臺監同樣也是三品大員,位在肅政大夫並九寺卿之前。李潼官居麟臺少監,班列也位於諸寺少卿之前。這樣的班列,也體現出麟臺秘書省之清貴。

但是由於本身爵位高貴的緣故,李潼除了低在本高官官麟臺監之後,對於其他諸寺大卿就沒有禮讓的需要,可以直接班列於麟臺監後,因此位置也是非常靠前。

麟臺監名沈君諒,六十多歲,身材不是太高,頗有幾分鶴髮童顏、道德高士的風采。其人曾在垂拱初年短暫任相,之後數年宦海浮沉,到如今居此清望之職,頗有幾分樂天知命、恬淡自守的味道。

前日李潼前往麟臺受任,已經見過麟臺諸官佐,此時看到大監沈君諒已立班中,便徑直上前見禮。

如果強論起來的話,他與沈君諒這個上官還有一層親誼的關係。沈君諒爲湖州武康人,即就是南朝江東世族中的吳興沈氏,而李潼的母族同樣也是吳興沈氏。

不過這層關係也只是一個閒話談資而已,誰也不會過分當真,畢竟世家大族本就傳承悠久、族支衆多。特別這些南朝士族入隋唐之後,或是爲了各自前程、或是躲避災禍,早已經轉遷各方,彼此之間親緣更加淡泊。

“大王宗枝清俊,驟入朝參,能否耐此星月勞苦?”

見到少王入班,沈君諒也對他點點頭,神態很是和氣,主動邁前一步給少王騰出身後的班列位置。

“既然入職,便專臣事。恩祿厚享,踵跡先哲,寶雨區區後進,淺薄之徒,怎敢誇勞。”

李潼一邊笑着回答沈君諒,一邊又對後方的左右肅政大夫楊再思與李嗣真頷首致意,這才步入前班立定。

基本上能夠混到這一步,也都是五六十歲的老臣子。此前望朔大朝,李潼身前好歹還有二兄李守禮爲伴,可是現在一個年輕俊美的小鮮肉混進一羣老傢伙高官羣體中,感覺總有些怪怪的。

不過好在前後班列者都不是什麼棱角分明之類,如沈君諒早被多年宦海浮沉耗光了銳氣,只是與人爲善的混日子。

至於後邊的楊再思,本爲尚書省郎官,之所以能夠升任左臺肅政大夫,還是因爲沾惠於少王。其人算是第一批反應快速、響應寶雨經祥瑞的廷臣之一,上表誇稱瑞經,因是得攫。

所以在見到少王入班之後,楊再思反應也很是熱情,主動退後一大步,袍帶都掃到班列其後的右臺大夫李嗣真,並擡手虛引,聽到少王謙言更是擺手說道:“大王實在太謙虛了,生人材質、稟賦有差,積年齒之功,得勤懇之能,諸公是也;衝幼早慧,玉質天成,大王是也!”

李潼雖然也知楊再思是一個乏甚節操的人,但聽到一位憲臺三品大員如此露骨的吹捧自己,心裡也是有幾分美滋滋的。

只是不待他開口迴應,前班卻又響起一個稍顯唐突亂禮的叫喊聲:“大王已經來了?某已候你良久,怎麼停在微班?速速前行並立!”

口氣這麼大,將三品班列都視作卑微的,不用說只能是薛懷義。李潼側首班外向前望去,便見滿面紅光的薛懷義正在宰輔班前向他招手,因其一番舉動,前後人衆也都紛紛望向二人,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微妙且尷尬。

李潼也有些無奈,擡手指了指前後班列,並作一個自己安列在此的手勢,但他身後的楊再思卻已經擡手虛引並笑語道:“大王與薛師深情篤交,併爲人間秀枝,實在讓人稱羨。”

李潼聽到這話,臉色更是一黑,強忍住纔沒有瞪向楊再思,心中卻已經腹誹起來,你們全家都秀枝!你這麼羨慕咋不把薛懷義這秀枝折去插自家婦人!

前方沈君諒也對李潼點點頭,說道:“大王不必囿於事班,不妨直去。”

薛懷義還在那裡擺手招呼,李潼也不想引人側目過甚,又對沈君諒告罪一聲失禮,然後才邁步疾行上前。只是當他行過一衆文昌尚書班列時,又聽到夏官尚書武三思幾聲輕微邪笑。

薛懷義從來也不是一個關心他人感受的細膩人物,更不覺他這一番亂班叫喊讓人反感,甚至可能早有御史已經在暗戳戳打腹稿參他亂禮了。

“幾月前與王悽慌話別,幾知今日併爲都邑時流榮耀?”

待到李潼行至面前,薛懷義哈哈大笑,擡手拍着少王肩膀,一臉老大哥的欣慰並自豪。

感受到周遭不少異樣目光,李潼更覺頭大,只是擺手乾笑道:“薛師播威塞邊,是真正慷慨事蹟。寶雨闕下偶得小幸,怎敢比美。”

薛懷義聽到少王自稱其名,眸底閃過一絲不自然,並下意識瞥了班中武三思一眼,轉又哈哈笑着拍住李潼後背將他迎入班中。

李潼將這些細節收在眼底,心中又是一嘆,看這架勢應是人生不再如初見啊。形勢不同,他與薛懷義的關係怕是不能再如從前了。

0376 紈絝衛府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850 昭哉嗣服,繩其祖武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123 兵事再興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389 鄭女文茵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280 寶利行社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010 悲慘的一家人0260 分頭入洞房0005 再愛我一次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111 少王人物如何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060 唯望生,不望死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028 禁宮異兆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255 肥羊難宰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120 諸用仰於國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220 如意元年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008 聖母神皇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068 食心婢子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010 悲慘的一家人0212 獨不見,自惶恐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104 王居大不易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294 門人遇襲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446 白刃不相饒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098 禁宮隱細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056 金吾衛大將軍0130 少王邪才妖異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229 心似雙絲網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092 仇人相見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062 禁中亡命徒0007 上陽宮官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092 仇人相見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086 曲樂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