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

李隆基自不知聖人已經在密切關注他的籌謀舉止,那夜拜訪過姑姑太平公主、下定決心要參與到與吐蕃和親這件事情中來,接下來這幾天時間裡,他也是忙得很。

要做成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困難諸多。一則憑他對聖人的認知與瞭解,以及當下朝情而言,最終朝廷是否會選擇和親仍然有着極大的不確定性。

二則該要如何說服家人們,也是一個讓人苦惱的話題。雖然在構思此計的時候,李隆基刻意摒除了倫情的影響,在說服太平公主的時候更是隻陳利害。

但生人在世,誰又能夠完全免於倫情的糾纏與影響。如果連家人們都無法說服,場面搞得過於難看,不只計劃可能落空,家門內的人情關係也將跌至冰點、一塌糊塗,更會影響他的時譽風評,讓時流恥於交際結誼。

他亡父遺下七八個女兒,若真要外嫁,那自是綽綽有餘。可該要選擇哪一個進行和親,也是一個讓人比較糾結的問題。

憑心而論,李隆基當然希望能夠選擇一個異母所出的庶女。

他自己同母的兩個親妹,因爲母親竇妃早早便被太皇太后使人加害,那時一對幼女尚是呀呀學語的稚年,雖然有內官宮奴們的看顧,但李隆基作爲長兄,已經到了朦朧曉事的年紀,對妹子們的成長用心呵護,兄妹間的感情也是深厚有加,實在不捨得發配到遠域異國去。

可若選擇其他的姊妹,庭門內必定會滋生忿怨糾紛,不說那個和親外嫁的妹子會對他心存怨恨,其他的怕也要對他敬而遠之。

所以在權衡一番後,李隆基還是決定要從血親的兩個妹子中選擇一個,對家人、對世人顯示自己的不偏不倚、坦蕩無私。而且只有血親的妹子外嫁吐蕃,未來他才能從這樁和親的外事當中獲取到更多的政治資源。

儘管心中不忍,但想到如今身在京中如在羅網、諸事都不從容的困境,李隆基還是橫下心來,決定不再苦苦的相濡以沫,給自己、給親人都爭取一個相對從容的境遇。

雖然做出了決定,但他自己實在是難以啓齒,於是歸家之後便先拉着兄長北海王計定。

北海王李成義因避聖人舊諱,如今已經更名爲李隆澤。當聽到三弟打算將妹子遠嫁吐蕃的想法時,他也不免吃了一驚,下意識的搖頭拒絕:“血親手足,怎麼能夠發配蕃國荒土?若真這麼做了,咱們兄弟有什麼面目立於世道之內?”

聽到兄長如此反駁,李隆基也是有些羞惱:“偏偏只我是一個絕情寡義的惡人?好不容易積攢下些許能爲妹子充實妝奩的庫財,卻被阿兄你支走浪費,那時你心裡可曾有兄妹情義?”

聽到這樣的指責,北海王神情頓時變得訕訕,只是低頭悶聲道:“但這件事終究不夠體面,難道京中就沒有良家?”

“京中自然權貴無算,難道阿兄還要盤算着就近安置便於登門滋擾?受這樣的家世連累,妹子們即便出嫁,能得夫家幾分敬重?可若去了吐蕃,便是一個強國的王妃,背後有我大唐壯勢,內外誰敢輕視侮辱?”

見兄長只是拋不開面子而猶豫,李隆基索性講到他最心動的一點:“蕃人坊行市買賣興盛,結成這一樁親緣後,阿兄自然不愁由中分潤……”

聽到這話,北海王頓時眸光大亮,但又不好意思將態度轉變表現得過於激烈,只是垂首道:“兄弟之中,三郎你最有算計。既然已經權衡諸種,我也只能點頭聽從。”

世事紛雜之中,各自性情顯露更多,人情交際也不像此前那樣稀少純粹,李隆基內心裡對兄弟們其實是有些厭惡,特別在見到兄長貪鄙轉念、又怯於承擔的態度,這更讓他心生煩躁。

“話雖如此,但阿兄你終究是戶中排頭的長丁,這麼大的事情,我也不能越過你擅作決定。眼下兄弟意見統合,我還要在朝中經營籌措一番,無暇分神家事,便要仰仗阿兄。”

爲了不讓門內糾紛太過難看,李隆基也用了一番心思:“明日我安排兩妹子出遊,且在城外暫住幾日。阿兄你帶着嫂子陪伴同往,藉着這幾日光景說服妹子應從此事。”

北海王聞言後下意識便要拒絕,但見李隆基眉頭已經皺起,再聯想到蕃人市那繁榮熱鬧的場面,於是便點頭應承了下來:“放心吧三郎,我一定會認真說服。畢竟這是對家人們都有好處的事情,男丁在外奮鬥,女子當然也不可以閒在庭中、安享所有。”

雖然事情交代給了兄長,不需要自己再去面對,但李隆基心中多少還是有着幾分慚愧,又低聲叮囑道:“說服時要緊記得陳述道理,言語柔和一些,不要過分的威逼,驚嚇了她們……”

安排好了這一件事,李隆基纔有心情去解決其他。不同於門內事只是礙於情面,要促使朝廷達成這一方案,其實要更加的困難。

依他對聖人的認知與瞭解,也並不覺得和親就是第一選擇。聖人對外的經營,向來都是強硬爲主,早年神都政變被趕離中樞後,便敢於直上隴右同吐蕃大戰一場,開元初年更是不顧民生剛有恢復,便盡舉國中甲兵直接將吐蕃趕出了青海。

將過往聖人針對吐蕃的態度計略梳理一番,李隆基甚至都有些懷疑,是不是因爲他們祖父高宗大帝怨念深刻、每夜都託夢給這堂兄催促,才讓聖人在各種時機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頻頻對吐蕃用強用武?

鬼神事蹟不耐細想,但的確是因爲在同吐蕃的交鋒中連連告捷,才讓聖人在最短時間內便於國中樹立起權威,被認爲是真正繼承了天皇大帝衣鉢遺恨的人選。畢竟大唐立國以來對外開拓,栽的幾次大跟頭都是來自吐蕃。

所以按照聖人一貫的態度,未必會順應吐蕃的和親請求。但幸在此際國中並非穩定無事,幾十萬大軍厲兵秣馬將要遠赴漠北征平突厥餘寇,在此時節之下,其他諸方自然需要以平穩爲主。

無論聖人心裡真實感想如何,爲了讓國中大軍可以心無旁騖的出征,勢必也要稍作隱忍。

李隆基在朝雖然轉任諸司,但實際的勢位與影響力卻是馬馬虎虎,根本不能參與到這種高層的決策並施加影響。

所以他先讓王仁皎父子等人在坊間宣揚和親的各種好處,將民衆輿情先煽動起來,藉此勾調出一些對此事關心並認同和親計略的朝士時流們,然後再有選擇性的加以接觸,就此事結成一個同盟。

單憑坊曲間的輿情想要朝廷國計,那是不可能的。但這件事炒熱起來後,卻能讓許多類似李隆基這樣處境的時流生出一些聯想。這一部分人,纔是他真正要籠絡聯繫、繼而影響朝事決定的真正助力。

除了坊間輿情的傳播發酵之外,李隆基也請長久受他資助的宋之問等人在士林中進行討論宣傳。

這些人雖然落魄在野、勢位不具,但憑着本身的才情名望,與許多在朝顯宦也都保持着密切的私交,而且因爲沒有一層官身的約束,討論起時勢來觀點與言論可以更加的隨意、鮮明。

幾方造勢下,果然不久後便有一條大魚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早年爭取拜相但卻憾然收場的李敬一。

李敬一幾年前就有了拜相的履歷資格,但卻被當時執掌朔方軍機的李昭德搶班得位,再加上當年他主持典選頗遭詬病,不久之後便被髮配山南爲官。心灰意冷下因病辭職,這幾年都是閒養京中。

雖然本身不具勢位,但李敬一的家族影響力仍是非同凡響,其兩名兄長前後爲相,也積攢下了可觀的門生故義等人脈。

或許是幾年閒養靜極思動,又或許眼見到朝中乏人、鍾紹京等根本不具備執政能力的人都相繼拜相,李敬一的心思也再次變得活絡起來。

幾次士林的聚會中,李敬一也一改此前的寡言少語,變得對時事熱心起來,常有長篇大論發出。在宋之問等人的暗示勸說下,便讓他將注意力落在了臨淄王一家,並勸說他大可憑此和親之議重返朝中,甚至藉此拜相都未可知。

李敬一與臨淄王的處境不乏類似,甚至要更加惡劣,追求一門三相的顯赫甚至已經成了他的一個執念,哪怕一絲的可能與機會都不肯放過。

再加上相識之人的推波助瀾,李敬一也決定試上一試,畢竟就算是失敗了,這也不算是什麼干犯大忌的惡事,無非再歸邸繼續閒養。

所以在權衡一番後,李敬一便親自登門,希望能夠說服臨淄王同他一起操作此事,卻不知對方也早已經是飢渴難耐。

入世多年,鮮有如此門前列戟的大員登門拜訪,哪怕是已經去位的,李隆基自然也是激動得很,在家中做了充分的準備。

彼此見面之後,訴求也都相同,談話的氣氛自然融洽無比。只是還沒等到李敬一講起如何調度朝中的人脈關係,門僕又匆匆登堂來告,言是禮部侍郎張說登門來訪。

“張道濟竟來訪我?”

聽到門僕所言,李隆基有些不可思議的瞪大眼,驚訝的直從席中立起。

不同於李敬一這個落勢之人,張說在野有文壇宗主之譽,在朝則官居南省要司,且剛剛主持過今年的科舉選禮,聲望正隆之際,甚至都有即將進入政事堂的傳聞。

只不過,李隆基作爲一個頗遭世道排斥的宗王,與張說這樣的當朝紅人之間天然便有着一層隔閡,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交集。

所以當聽到張說登門拜訪,李隆基也是又驚又喜,看了一眼席中神情有些不自在的李敬一,下意識便覺得張說應該也是爲了和親一事而來,想要再爲他拜相一事增添更多籌碼。

想到這裡,李隆基心中自是一團的火熱,但也沒有即刻出迎,而是轉望向李敬一笑語道:“張禮郎不告來訪,讓人煩惱,但也不可冷落,李公是否同我一起相迎?”

“既然別客登門,那我便不再留此叨擾了。厭見生人,短於交際,讓大王見笑了,着員引我自別門出府即可,不擾大王待客!”

李敬一站起身來,神情冷淡的說道。

他與張說自然並不陌生,早年張說同他兒子還私交不錯,彼此間時常往來。但也正因此,他心裡對張說是充滿了嫉妒與暗恨,就連這些小兒輩都已經在政事堂門外徘徊待入,但他卻仍機會渺茫。

再加上他也覺得張說登門怕是要截他的胡,實在懶得看那小人得志的嘴臉,索性直接避開。

聽到李敬一這麼回答,李隆基也就不再多說什麼。跟李敬一相比,無疑張說的分量要更重,爲了做成這件事,他連親妹子都能割捨,又哪有心情去關照李敬一的感受。

於是在讓家人將李敬一從側門引出之後,李隆基又吩咐趕緊重新佈置中堂,自己則匆匆往前廳而去,不敢讓貴客枯坐久等。

彼此見面短作寒暄,有了李敬一之前的鋪墊,李隆基也就不再表現的過於熱切,只是當張說主動講起來意的時候卻讓他大失所望。

“日前門下小兒訪得時萃館美文幾篇當庭賣弄,我讀來也覺齒頰留香、甚是美妙,再着人坊間求訪卻久不得。得人傳告言大王府中多藏時萃館文集精品,文癖勾引,實在按捺不住,所以冒昧登門來求,還請大王不吝惠賜。”

說話間,張說便掏出一張書單遞交了上來。

李隆基擡手接過書單,低頭看了一看以掩飾心中的失望,但很快便調整心情擡頭笑語道:“如此雅癖,小王也樂於成人之美。請禮郎暫候片刻,我先着人入庫尋找一番。”

說話間,他便緩步出廳,吩咐家人去尋找文集,但卻又刻意留下幾部不給。雖然張說言是來討要文集,但憑其勢位名望,只要透露出意思,時流誰敢不爭相投獻以求賞鑑,何必要親行一遭?

所以也未必就是自己會錯意思,只是張說勢位更加顯赫、即將拜相的敏感時節,凡所思計自然不能像李敬一流露的那麼熱切直白,才用借書當個幌子。一借一還,往來之間交情自然培養出來,後繼諸事便也就水到渠成了。

心裡存着這樣的期待,李隆基接過家人尋來的文集返回堂中贈送給張說,張說接過後再做道謝,然後便不顧臨淄王的熱情挽留,起身告辭離去。

雖然張說來的突然、去的也快,甚至都不入中堂,但李隆基卻並不感覺失望,只覺得這纔是與謀大事該要有的態度。

類似李敬一表現的過於急切,一副有求於人的弱勢姿態,反倒落在了下乘。所以對接下來同張說的深入交流,心裡也充滿了期待。

就在他滿心期待着與張說繼續發展私誼的時候,時間很快來到了五月末的大朝。

這一次大朝會,聖人將正式公佈轉駕東都的事情,並確定留守長安的班底。本來五月中旬便應該動身了,只不過突然發生了吐蕃贊普橫死的事情,聖人又留京幾日瞭解相關的事情發展並後續安排。

因爲轉駕在即,羣臣班列等候的時候氣氛也很輕鬆,已經在暢想前往東都的行程風光。可是當左臺中丞王求禮着朱衣法冠行入班列後,又不免引起了一陣騷動,紛紛猜測這是打算參奏彈劾哪位大員。

不說神情嚴肅的王求禮,君臣入殿後朝會流程便按部就班的進行起來。

首先公佈的是樞密使郭知運爲奉駕知頓使,率領京營將士沿途拱衛聖駕東行並安排一應相關行止。

然後便是留守長安的成員,前宰相李昭德加尚書左僕射,國子監祭酒王方慶轉雍州長史,瀛國公黑齒常之爲京營指揮使,三員並留守長安、直文武事機。

幾樁人事大事公佈完畢後,御史中丞王求禮便邁步出班,直趨殿中進拜之後,便大聲說道:“臣參奏禮部侍郎張說,夜訪宗王私邸、與謀暗室,行跡可疑,或涉非法……”

李隆基本來也在猜測御史臺矛頭指向與誰,可是在聽到王求禮這一番話後,冷汗霎時間涌了出來,整個人都僵在了當場,只覺得滔天惡意撲面而來,令人毛骨悚然。

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212 獨不見,自惶恐0258 曲江盛會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320 高句麗遺民0093 被甲登殿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226 瘋狂的武周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150 俱入彀中0022 萬古愁難銷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261 不欺少年窮0446 白刃不相饒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072 天賦異稟0204 誰都別惹我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343 女人的報復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142 就怕有壞人0069 大麴《萬象》0098 禁宮隱細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279 飛錢承兌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248 太平積忿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107 坊居閒趣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009 聖心取捨0371 爲王先驅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226 瘋狂的武周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035 嬌花藏毒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999 胡酋授首,渤海飛灰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076 祈求長生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