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沒那膽

稍一探究,潘寶山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丁鍋鄉黨委書記郭廣京以前是馮德錦的秘書,現在也是他的小跟班,當然會死心塌地走他的路子。凡是馮德錦不贊同的,郭廣京就不會支持。

郭廣京不配合也罷,反正現在形勢大好,少它一個丁鍋鄉無所謂。再說,攤子也不宜鋪得過大,大了還攏不住。況且眼下也沒工夫在派系抗鬥這種事上糾纏,至少目前這還不是主流問題,如今要的是發展。

丁鍋鄉的小小差池不礙大事,總的來說,潘寶山對局勢很滿意,夾林、曲安、石店和興陽四個接連在一起的鄉鎮,都有自己的拳頭項目,業已形成了一個強勢經濟區域。好好琢磨琢磨,圍繞這個區域做點文章,又將會是一個大手筆。

但是目前還得有重點地抓發展,夾林,仍舊是重中之重,它有徐光放看好的產業園和生態觀光農業,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做好。

對產業園項目,潘寶山並不擔心,有得力的人手在,就不愁辦不好事情。尤其是王三奎的加盟,更像是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

現在王三奎對潘寶山更是效忠得不行,因爲潘寶山給他爭取了編制。一開始在得到要被選入服務中心的消息時,他就高興得一天一夜沒睡着覺,後來事業編制下來後,他激動得兩天兩夜沒睡着仍然精神十足。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亢奮,他不斷拍着胸脯,結結巴巴地對媳婦說,現在他可是正兒八經的工作人員了,財政上撥款養着呢!

激動的同時,王三奎也感動得要死,他太感激潘寶山,甚至產生了一種盲目的個人信仰,只要是潘寶山說的,在他看來就全都是神諭,有異議就是大逆不道。

這種崇拜讓王三奎對產業園的奉獻達到了無私的境界,他真正做到了以園爲家,而且絕對有主人翁精神。園區內所有的種植戶、養殖戶,他都逐一上門談話,主動找困難解決,反正他就一個目的,進園子的就得發展好,那樣對潘寶山纔有幫助。

就連鄧如美都對潘寶山說,從來沒見過如此愚忠的人,別的不說,只是對產業園來講,再也沒有比王三奎更稱職的大管家了。

潘寶山聽說後很有感觸,他說如果有轉公務員的機會,一定要把王三奎照顧上。人都是以心換心的,沒有理由不關照他。

“你關照得過來?”鄧如美呵地笑了一聲,“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什麼意思?”潘寶山一愣,“鄧姐,有話直說嘛。”

“蔣春雨不是被你照顧到鄉黨政辦了嗎?”鄧如美笑問。

“怎麼可能,別開玩笑了,就算是要照顧,也不會把她弄到鄉黨政辦。”潘寶山笑道,“劉江燕在那邊呢,那不是找麻煩?”

“你也不一定要當真,那都是鄭金萍告訴我的。”鄧如美認真地說道,“就是個玩笑吧。”

從鄧如美的表情看,她不像是開玩笑。潘寶山很納悶,把王三奎喊過來,他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

王三奎告訴潘寶山,他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是鄭金萍把蔣春雨安排到了黨政辦。

鄭金萍是何用意,把蔣春雨弄到黨政辦,還告訴鄧如美說是他安排的?

潘寶山想找鄭金萍問個清楚,鄧如美說最好不問,分析一下就能知道爲什麼。

“你是不是喜歡蔣春雨,而且還讓鄭金萍知道了?”鄧如美問。

“那,那都是誤會。”潘寶山道,“純粹是玩笑話引起的誤會。”

“不管是不是誤會,反正在鄭金萍看來你是喜歡蔣春雨的。”鄧如美道,“這就好解釋了。”

“怎麼講?”

“她就是想討好你。”鄧如美道,“沒別的意思。”

“可她爲什麼又告訴你?”潘寶山道,“她想要人傳話到我耳朵裡,也不會找你,她根本就不知道我和你有如此緊密的關係。”

“別把鄭金萍看得太簡單,她是一心想要有人把話傳到你耳朵裡,但同時也怕傳到劉江燕耳朵裡,所以她並不會貿然行事。而且她也知道你是聰明人,就是不說你也該明白。”鄧如美道,“至於她告訴了我,完全是因爲她那愛顯擺的性格,憋不住話總得找人說說,在夾林,她認爲我是局外人,所以敢對我講。”

“你說的有道理。”潘寶山點點頭,隨即又嘆了口氣,道:“這個鄭金萍也真是自作聰明,用這法子討好我純粹是瞎胡鬧,哪天非弄她個難看不可。”

“我看還是算了,畢竟人家是一番好意。”鄧如美笑道,“你也別太當真,有些事稀裡糊塗地就過去了。再說,誰知道你是不是白吃了西瓜還嫌皮厚。”

“唉,鄧姐,話可不能這麼說,聽你這話,好像我還真喜歡蔣春雨。”

“真喜歡又怎麼了?”鄧如美道,“做男人就要磊落點,喜歡就是喜歡,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行,難道不可以?”

“你這麼說我可就坦然了,以後可以大膽地去喜歡那些喜歡的人。”潘寶山笑道,“比如你。”

“別拿我作比方。”鄧如美歪起嘴角一笑,“現在你還真沒這個膽。”

潘寶山皺起腦門抓抓頭髮,“你怎麼知道我沒那膽?”

“因爲你還沒熟透。”鄧如美呵呵地笑了,“好了,不閒扯,你還是一門心思幹工作吧。”

說到工作,潘寶山突然覺得沒什麼可做,所有的幾乎都安排好了,只是熬時間等個過程,然後就是看成果。

陡然間變得很鬆弛,但這也讓潘寶山很不適應,覺着這麼閒散下去會影響以後的工作狀態,必須找點事做做,不能讓手冷下來。

想想這半年多來,忙得雖然不輕,但幾乎全是爲了自己的政績,沒有真正從爲民的角度去着眼。當然主觀爲自己,客觀爲他人的效應也有,經手的那些項目,的確能夠爲老百姓帶來一定的實惠。

即便如此,潘寶山還是想高尚那麼一次,來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有思想準備,機會就隨時出現。

六月,潘寶山在蘑菇大棚查看蘑菇長勢時,發現有的很旺盛,有的很凋稀。鄧如美說,那是菌包入料成份配製比例不一樣,現在已經做出了實驗,充分掌握了原料的配比率,以後的菌包灌裝時,都按照實驗出來的配製比來拌料。

菌包作爲蘑菇生長基如此,莊稼地不也同樣?

潘寶山從中一下受到了啓發,他要爲全縣的莊稼地也搞個實驗,測一下地裡的營養成分含量,看缺什麼就補什麼,應該也能讓莊稼增產,而且還能減少投入。

潘寶山當即決定,把全縣的耕地劃片進行檢測,然後根據檢測結果,來搞配方肥。

劉海燕是分管領導,這事得先向她彙報,而且也能借這個機會跟她加深交流理解,以便儘早儘量地充分改變她對自己的某些看法。

第417章 給人第286章 廣告收入第36章 繼續歡第940章 窩囊廢第211章 春天裡第495章 作風的檔次第536章 籌備改制第807章 接藥第91章 車窗搖下第680章 報道的效應第1034章 急中生智第181章 打鳴第162章 保全之計第419章 材料有問題第647章 夜約第447章 孤立第999章 各懷鬼胎第196章 學壁虎第449章 部長例會第343章 假貨第514章 還有事第5章 高論第840章 感嘆少歷練第1014章 琢磨不透第76章 盡人事第635章 完美進次第826章 擼乾淨第527章 歡迎會第446章 鋪墊第66章 考察第902章 警務督察第535章 不倒富翁第869章 交換證據第177章 看開無所謂第844章 火炬手第704章 張不開嘴第575章 興致大起第408章 還沒老第157章 轉向第496章 失眠第905章 新任秘書長第127章 正對性迴應第64章 拉開包第724章 完成調研第17章 備春耕第484章 欠東風第427章 312房間第204章 又遭舉報第933章 麻痹大意第506章 朝前看第193章 意外收穫第922章 方向性錯誤第959章 幹部體檢中心第927章 不算坦白第144章 贈字第174章 勞力士第140章 留在夾林第495章 作風的檔次第945章 會前請示第785章 採納建議第244章 彙報第653章 在健達第125章 賞識第950章 攻克迅光第137章 不見起色第422章 四連接第1016章 移動工作點第777章 事成即慶第187章 摸到了門路第576章 漁政船第1001章 高度重視第7章 夜半蹲守第604章 違章 門道第837章 袁徵問計第436章 尋求幫助第538章 不甘罷休第1037章 平穩過渡第697章 醫改設想第349章 罰款提成第412章 找駐京辦第784章 新城提議第677章 查純淨水第34章 交叉開來第150章 策略改變第639章 出路第714章 離任松陽第537章 講故事第149章 看法第390章 三個人選第168章 靈機設套第159章 自娛自樂第571章 另一種機遇第713章 糊弄第502章 準備接機第318章 敲邊鼓第524章 決定高壓第671章 收斂第765章 清新小浴第46章 耕前察看第442章 虎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