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爭執(上)

其實海上護航的利潤並沒有那麼高,按照沈默的許諾,將會拿出一半左右付給皇室。但徐海他們不會有異議的……因爲對富可敵國的大海商們而言,這點利潤根本不算什麼,就是全付給皇帝也無妨。而且僅從眼前講,它帶來的衍生利益,也將遠遠超過他們付出的;況且從長遠看,只有豎起‘皇家’這杆大旗,沈默向他們描繪的偉大藍圖,才能順利展開。

沈默之所以能始終得到桀驁不馴的前海盜們的支持擁護,乃至崇拜,是因爲他總能拿出讓所有人都得到好處的方案。他從來都信奉一條,有錢大家賺,這樣買賣才能持久。不然利益受損的人肯定要跳出來惹是生非。所以他給隆慶的報價,其實就包含了供大太監們貪污的錢……看在真金白銀的份兒上,希望他們能儘量少折騰吧。

但這套看似簡單的方法論,別人卻學不了,因爲他們不可能像沈默那樣,有多出五百年的見識,知道未來的趨勢如何,他們的視線只停留在大明境內,他們也不知該如何去尋找新的蛋糕,所以只能將救國的努力,全都放在‘除弊’上——張居正的經濟改革,沈默前世唸書時就學習過,當時自然驚爲天人。可隨着見識的增長,就不像兒時那麼盲目了。他知道,如果沒有外部的強壓,在一個封閉系統內部,想進行經濟上的改革,必然是千難萬難。因爲這個系統內部,能分配的利益就那麼多,且早就各歸其主了,你要搞重新分配,就必然要損害既得利益者,你多佔一分必然就意味着別人多損失一分。

這種情況下,大夥必然要鬥得死去活來,而既得利益羣體往往因爲具有先發優勢,根深蒂固,能量強大,哪怕一時被壓制,但往往能夠後來居上、反敗爲勝。所以任何封閉環境下的經濟改革,往往都以失敗告終,哪怕看似成功,也不過是原先的利益者換了身份,繼續吃人罷了。

沈默的頭腦是清醒的,他知道一切的背後,都是利益在作祟。誰動了我的蛋糕,我就要和誰拼命,這是任何利益集團共同的心聲。他不願以卵擊石,不想學張居正,公然去觸動那些大地主、大家族的利益,那樣只能以失敗告終。

當然他肯定還是要觸動,不僅要動,還要大動特動,動得驚天動地,但不是靠行政手段強權霸道,而是利用經濟規律這雙看不見的手,去拿走一些人的財富,成就更多的新貴階層。在不知不覺中,使強弱易位,等到舊勢力反應過來,已經無力迴天……至少雙方已經可堪一戰,這樣的改革纔有意義。

如何能延緩矛盾爆發,給新興勢力以發展的時間,沈默認爲除了不遺餘力的保護和扶植新興勢力外,也不能忘記給舊勢力謀取福利——一切政治的本質,都是利益分配,好的分配方式,就是利益均沾,大家都有好處,矛盾自然緩和,爆發的時間自然推後。而且無須擔心這樣會養虎爲患,因爲財富到了舊勢力的手中,大多都被揮霍和儲存起來,並無法使他們更加強大。

當然,如果在一個封閉的國度裡,他縱有通天之能,也無法讓所有利益階層都滿意,但天意讓他身處在大航海時代的前期,放眼世界,有足夠的金山銀山分配給各利益集團,所以纔給了他不斷妥協、爭取時間的資本。

是的,時間是最重要的,史無前例的白銀大流入,將第一次改變華夏自古以來的惡性通貨緊縮貨幣的豐富,將極大改變社會的交易方式、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釋放消費能力繼而人們的價值觀念,理想追求,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變革的浪潮即將不可阻擋的涌起,財富膨脹、物慾橫流的時代就要來臨,大明要麼像兩牙那樣沉迷享樂,墮落無可救藥,最後走向自我毀滅;要麼像英國那樣利用天量的財富,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過度,繼續領先世界五百年

向左,是光輝的天堂,向右,是墮落的地獄,這就叫時代轉折點。在上一個時空裡,大明已經在享樂主義中失敗過一次,而今邁步從頭越,又怎能再走一遍老路?

偉大的先行者、思想家、政治家沈默沈拙言,在從乾清宮回內閣的路上,心潮澎湃的如是想道。

但當他一進入文淵閣,便立刻把那些瘋狂的東西壓在心底,面上恢復了謹慎低調的微笑。

進去正廳,衆人已經收拾東西,結束上午的辦公,沈默不好意思的笑笑,便跟他們去‘食堂’用餐……別笑,就是食堂。且與沈默上輩子常吃的機關食堂,是一個意思。國家爲官員提供工作餐,其源遠流長可上溯秦漢,後由唐太宗普及推廣,遂爲定製,唐人書中雲:‘京百司至於天下郡府,有曹署者,則有公廚’,即使對官員最摳門的國朝,也沒取消這項福利。

除了天子請客的‘天廚’外,就數是宰相辦公的政事堂廚,簡稱‘堂廚’,檔次最高。而其就餐場所,便稱‘食堂’。《唐會要》裡說,高宗時,宰相們曾以“政事堂供饌珍羹”爲題開會討論,削減伙食標準的問題,但有人反對說:‘這頓豐盛的公餐,是皇上對中樞機務特別重視的表示。如果我們不稱職,就該自請辭職以讓賢能,不必以減削標準邀求虛名。’於是罷議。

雖然本朝不復設宰相,但自從內閣升爲中樞後,‘堂廚’又重新出現,專由負責皇帝膳食的鴻臚寺打理,自然規格夠高。當然有資格享用堂廚的,只有幾位大學士,至於那些司直郎和中書舍人們,吃的是‘佐史廚’,自然沒那麼豐盛。

內閣的食堂是由文淵閣的後殿改成的,外間是司直郎和中書舍人們吃飯的地方,此時已經坐滿了人,在一邊吃飯,一邊亂哄哄的說笑交談,見了大學士們從門口經過,也只是聲音稍小,而沒有停下來,更沒有人出來問安。這也是食堂用餐的一大特點,誰在吃工作餐時還能保證正兒八經的模樣?所以這裡也是衙門裡禮儀規矩最疏鬆的地方,被上下視爲難得的放鬆。

進入內間,便是閣員們吃飯的地方,寬敞的房間內,鋪着提花地毯,掛着前宋畫軸,擺着官窯瓷瓶,佈置得十分雅緻高檔。但佔主要位置的,永遠是那張黃梨木的長方形餐桌。座位前已經擺好七套餐具,徐階在主位上坐定,其餘人等便分左右列坐。這時侍役便舉着托盤開始上菜……按照標準,閣員每人每月十五兩銀子的伙食費。這麼多錢,就是每天去大飯莊擺一桌,也勉強夠了。七個人湊一起,就是頓頓山珍海味,也是吃不了的,所以伙食款要被鴻臚寺貪污大半。

當然閣老們操心天下大事,是不會去關注這些‘細節末梢’的,上齊了菜,只管甩開腮幫子吃就是。也只有這時候,閣老們才能放鬆下一直緊繃着的神經,輕言細語的交談說笑。席間,陳以勤告訴沈默,張居正主動要和李春芳一個屋,所以他倆只能搭夥了。和誰一個屋,沈默都覺着無所謂,反正又不是睡一張牀……不過張居正的態度表明,自己已經不可能,和他再像從前那樣了。

不過這都是意料之中的,沈默也沒放在心上,他更關心的,是徐階和高拱兩人的表現。後者在那裡就今年的經濟形勢高談闊論,不時還要問別人的看法。相較而言,徐閣老就沉默多了,只是專心的吃飯喝湯,沒多會兒就吃飽喝足,離席去了。

望着徐階離去的背影,高拱臉上浮現出一絲快意的笑容,雖然很淡,但在場的都是些什麼人?哪能逃過他們的眼睛,衆人心裡不由暗歎,這下高閣老要揚眉吐氣了……皇帝向四位裕邸老師賜字的消息,已經衆所周知了,其中透露的政治信號,再清晰不過——尤其是賜給高拱的那四個字‘啓宏元師’,首輔又叫元輔,皇帝把‘元’給了高拱,讓首輔大人又該如何自處?

果然,在接下來幾天,高拱對徐階,連表面上的客氣都沒有了。當然也不能簡單的歸爲‘得意猖狂’之類的,而是兩人的個性和處事風格上的差異,實在太大了……就像官場評論的,華亭專任恩、新鄭好任怨,前者是久歷宦海、穩健圓通、事事務求周全;後者卻用心全在國事,不計譭譽、不避矛盾,凡事都要講個公心。這樣兩種處事方法,必然要產生大量的矛盾,一旦其中一方不再忍讓,衝突必然公開化……

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是關於龐尚鵬事件的爭執。這日,內閣收到通政使司轉來的奏章,又是彈劾廣東巡撫龐尚鵬的,負責閱看此類奏章的李春芳感到情況嚴重,便向徐階做彙報道:“元翁,諸位閣老,這些日子,內閣已經收到七份奏疏,都是御史彈劾廣州巡撫龐尚鵬的,僕以爲茲事體大,還請元翁和諸位閣老商議裁之。”

沈默三個初入內閣,還沒有什麼具體任務,徐階對他們的要求是,儘快從原先的具體部務中脫離出來,建立起處理問題的全局觀念,所以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觀察學習。聞聽‘龐尚鵬’三個字,沈默和張居正幾乎同時擡起頭來,因爲他正是試點‘一條鞭法’的兩名官員之一。

“都是什麼罪名?”徐階摘下眼鏡,沒有接李春芳手裡的奏疏。

“主要因爲他在廣州各縣強行清丈田畝,鬧得人心惶惶,當地士紳聯合起來抵制,結果發生了衝突,出了十幾條人命,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李春芳已經對這些奏疏,進行了歸納總結,道:“也難怪粵籍御史們衆口一詞,齊齊地上疏彈劾他……”

高拱聞言插話道:“你是說,彈劾他的都是廣東籍的御史?”

“是的。”李春芳點點頭道:“家鄉出了這種事,肯定有父老鄉親寫信給他們訴苦,爲此憤而上書也是情有可原的。”李春芳從來是一團和氣,但不代表他沒有觀點,他話裡爲粵籍御史開脫,話外就是對他們彈劾龐尚鵬的支持。

“不是說,龐尚鵬在廣州試行一條鞭法嗎?”郭樸一臉奇怪道:“怎麼又開始丈量土地了?難道他把一條鞭法推廣成了?”他哪能不知道其中的緣由,裝作無知不過是爲了把‘清丈田畝’和推行‘一條鞭法’聯繫起來,自然有人接着他的話頭往下說。果然,便聽高拱道:“所謂一條鞭,就是把各項稅賦全都攤到田畝裡去,要想推行一條鞭發,當然要先丈量田畝。”

“原來如此……”郭樸恍然道:“那麼說,那些反對清丈田畝的士紳,其實反對一條鞭法了?”

“他們當然怕,一旦按照田畝數徵稅,許多人可要大出血了。”高拱嘲諷道:“家有良田萬頃,卻比小農交的稅還少,這種好事,要一去不復返了,他們自然坐不住了。”也難怪士紳會反對。若按一條鞭法,根據田畝徵收田賦,不再按戶徵收稅費。此前所有攤派項目,無論名目爲何一概取消。這種法子推行開來,恐怕不光大戶受不了,即使是廣東闔省的官吏,對此法也十分的痛恨。因爲如此一來,他們既不能攤派了,又不能在徵收實物時,中飽私囊了,

自然叫苦不迭。

聽了哼哈二將的一唱一和,徐階臉色陰沉下來,趕緊咳嗽一聲掩蓋過去,聲音平靜道:“明年改元,新朝肇始,一定要平穩的度過,給隆慶新政開個好頭。這時候安定壓倒一切,大明兩京十三省、億兆子民,我等謹守成憲尚且事端層出,況又標新立異乎?”說着聲調嚴厲道:“都像他這樣,不守成憲,興來革去,天下豈不大亂”頓一頓道:“我看這個龐尚鵬不必幹了,此等不安分之人,就是禍國殃民的種子,老夫建議對他就地解職,永不敘用”徐閣老大刀金馬的亮出立場,一是因爲苦於沒有代言人,二是壓住後面要唱反調的……當然高拱是壓不住的,他只是讓別人閉嘴。

結果非但其餘人沒反對,連高拱也一拍几案,連聲道:“好好好”

“高閣老也覺着那些御史彈劾的好?”李春芳吃驚的注視着高拱,心說怎麼突然轉性了?

他卻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只聽高拱冷笑連連道:“我可沒這麼說,我是爲那些官員高興——要是一條鞭法落實下去,他們就沒了上下其手的機會,財路斷絕,還怎麼花天酒地養小老婆?現在咱們把龐尚鵬撤了,恢復所謂的‘成憲’,我都能感受到他們該當如何的歡欣雀躍,不禁替他們叫起好來。”

“呵呵……”李春芳竟毫無火氣,還笑得出來道:“原來如此,倒是我會錯意了。”但高拱的矛頭直指徐階,他不得不多說兩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步子太大不行,標新立異也不行,那龐尚鵬如此急躁任性,恐怕非封疆大吏的合適人選。”

“那什麼樣的人合適?難道是那些不思進取、一味維持的官員麼?”高拱脖子一梗,厲聲道:“我大明積弊重重,其中最尖銳的矛盾,便是貧者益貧、富者益富,以至於民怨沸騰,危及社稷何以至此?是因爲國朝所謂的成憲,漏洞百出,致使小民難以爲繼,官紳貪婪無度”頓一頓道:“如今我隆慶皇帝虛懷若谷、垂拱而治,將國事託付政府這正是我輩興革遞嬗、開創新局之良機,像龐尚鵬這樣不必誹謗、不計得失的幹吏,非但不能處罰,還得獎恤有加我建議,把那些個告他的言官,統統都革職永不敘用”

你不是要把一個革職不用嗎?那我就還你七個革職不用,這叫針鋒相對就看誰更狠了。

“眼觀風聞奏事,”徐階皺眉道:“就算不屬實,也不應受到追究,不然會壞了朝廷正氣”對科道言官他是一貫的保護有加。

誰知高拱卻哂笑道:“元翁果然是博大寬柔、和輯中外,只爲何爲獨獨對言官們如此寬容,卻對銳意改革者格外挑剔?”

有個橋段應該用在這裡,卻死活想不起細節了,查了半天的書也沒找到,所以晚了點,掃瑞啊……

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61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上)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753章 玉芝壇(下)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427章 狀師與縣令第429章 交代第849章 峰與亭(中)第726章 夢想、現實(中)第498章 返京第341章 如何中狀元第859章 少女的逆襲(下)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上)第861章 無題(中)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787章 來使(下)第55節 小還鄉(上)第822章 絕殺(上)第91節 最後一課(上)第866章 氣象(中)第155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783章 廷推(上)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83節 過年(中)第808章 意外(下)第857章 一代天驕(中)第193章 嚴東樓第274章 倔強的鬥士第868章 局(下)第759章 躲不過(下)第826章 會面(下)第394章 敬酒第362章 壽宴與菊花第355章 兩種生活第853章 我不答應(上)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519章 廷推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上)第480章 降第905章 中隱(下)第461章 蝴蝶陣第834章 時不我待(上)第338章 沒問題第158章 聖旨到第817章 坑爹(下)第70節 當差、搬家以及開店(上)第418章 孝子清官第415章 開寶箱第576章 伴君如伴虎第230章 那一吻的風情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723章 正月(下)第913章 金融之戰(上)第736章 潤物無聲(中)第211章 先定大局第739章 聚和堂(上)第817章 坑爹(下)第144章 蛙式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上)第595章 上法場!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上)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881章 火中取栗(下)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370章 歸去來兮第714章 賑災第917章 暴起(上)第922章 歸來(下)第88 九章 罪己詔(上)第784章 東閣大學士(中)第624章 愛第778章 射天狼(中)第652章 新相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730章 東南攻略(下)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533章 老而不死第499章 兒子第363章 強大的壞人是強大的,軟弱的強人是軟弱的第205章 涮!涮!涮!第37節 海水不可斗量(上)第69節 極限(下)第64節 較量(上)第550章 寡人有疾第532章 化解第509章 投壺第457章 東風起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中)第37節 海水不可斗量(上)第407章 冤大頭第188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857章 一代天驕(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上)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884章 百年大計(上)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834章 時不我待(中)第912章 長沙(中)第906章 茶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