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戰正酣(中)

懷安縣懷安鎮,昔曰繁華的城鎮,已成一片焦土,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蒙古營帳。

攻破石州城的收穫超乎想象,讓蒙古人十分興奮,但由於擔心明軍的報復,他們馬不停蹄的轉移,直到離開山西地界後,才停下來修整一番,並犒賞三軍,鼓舞士氣。

此刻的軍營中,篝火處處,酒肉飄香,滿身疲憊的蒙古勇士們,團團圍坐,喝酒唱歌,大口吃肉,一片歡樂氣氛。居於大營中部的汗帳之中,更是擺滿了雞鴨魚肉、山珍海味,蒙古當世最英武的領導者土謝特汗俺答,正在宴請他的將帥,以慶賀這次偉大的勝利。

宴會從下午一直開到晚上,將軍們喝得痛快淋漓。俺答的長子辛愛黃臺吉,離開了座位,帶着他的弟弟,以及幾位頭領,在場中手舞足蹈,唱着他們最喜歡的歌道:“明朝的軍隊,哈哈,都是縮頭烏龜!何不一鼓作氣,攻到紫禁城,俺答汗當上皇帝,三宮六院的美女,夠咱享受享受啦……”

每場一句,都迎來一片狼一樣的喝彩、更多人跟着鬼叫起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勝利衝昏頭,緊挨着正位的一個漢人,低聲對俺答道:“此番前來,咱們是要逼明朝簽下檀淵之盟,而非要攻佔燕京。且不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咱們能不能佔下燕京城,就算費盡力氣打下來,我們很可能就出不來、回不去啦!”

俺答鬚髮花白,虯髯劍眉、闊臉方口、相貌堂堂,雙目開闔間精光四射,舉手投足都帶着草原王者的威風凜凜。聽了那漢人的話,他重重點頭道:“薛禪說得有理。我不會被衝昏頭腦,咱們還是按計劃攻打萬全右衛!”

‘薛禪’的意思是‘軍師’,正是這個漢人的職務。他叫趙全,曾經是個破落書生,投靠俺答後,積極地出謀劃策,併爲他招攬工匠、聚集流民,極大地保障了蒙古人的後勤,深得俺答的信任,所以被任命爲‘薛禪’,須臾不離左右。

這次俺答出徵的路線,正是採納了他的主意。當時俺答和他的兒子們,是準備先攻打薊州的,但趙全對他們說,薊州一帶防禦甚固,兵多將廣;而山西一帶則兵弱,亭障稀疏,備禦薄弱,石州、隰州富饒且多良鐵,且官兵主要保衛宣府、大同,不易來救。俺答採納其議,分三道攻朔州、老營,偏頭關諸地,明軍猝不及防,畏敵怯戰,結果使其率部南下,深入腹地,順利得出乎意料。

這多虧了趙全的參議和引導,俺答對他更是倚爲心腹,自然對他的話言聽計從。

“大汗英明。”見俺答對自己如此信任,趙全感到比吃了人蔘果還快活,更加賣力道:“燒殺搶掠固然快活,但咱們不能忘了最終的目地——只要把萬全打下來,咱們這次就立於不敗之地了,到時候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和明朝談判,得到咱們想要的東西了。”

“嗯。”俺答頷首,將金盃中的美酒一飲而盡,哈哈大笑道:“兒郎們,都聽到了嗎?今天晚上盡興玩樂,明天咱們大軍開拔,渡過小洋河,直取萬全城,我們多年的夢想,就指曰可待了!”

“父汗萬歲!”歡呼聲響成一片。

俺答端着酒杯,眯眼望着下面狂歡的兒郎,心思卻飄到了茫茫無際的草原上……他是達延汗之後,蒙古最偉大的領袖,多少年來東征西討,他已經控制了東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青海,北抵戈壁沙漠,南臨長城的遼闊領域,其威勢甚至超過了當初的達延汗。

爲了加強實力,彌補自身的不足,他還接收了從明國投奔過來的漢人,‘多與牛羊與帳幕’,優待他們,讓他們爲自己服務。因爲他發現,這些漢人雖然打仗不行,但精通很多技藝,如蓋房、制弓、冶鐵,蒙古人不缺牛羊和牧人,唯獨缺這些工匠。

於是,俺答汗開始了‘多誘華人爲己用’的方針,不但大規模收容苦於峻削、失事避罪的逃難者,入侵大明時,也以掠奪人口爲主,歲掠華人以千萬計。其中丁壯有藝者,更是得到他的青睞。俺答把這些掠來的俘虜,統一安置在土地肥沃,宜於耕種的豐州川一帶,命主動投奔者代爲管理。

這些人雖然背井離鄉,很多是以俘虜的身份來到這裡,但因爲蒙古雖有君臣上下,卻無政斧胥吏,干戈之暇,任其逐水草畜牧自便。除了每年要繳納一定的糧食和牧草外,其他別無差役,因此反而安居樂業,不但來了的不想走,還引誘國內的鄉親舉村來投。結果原本的草原地帶出現了‘開良田千頃’、‘村連數百’的奇異景象,甚至出現了最初的城市雛形——板升,成爲他重要的後勤基地。

而在這個過程中,白蓮教也在板升居民中蓬勃發展起來,幾乎家家信教,而其教主蕭芹,護法丘富、趙全等人,也獲得了俺答的信任,逐漸成爲各個‘板升’的領主。作爲漢人,他們沒有蒙古人對於王室正統的敬畏,他們所考慮的,僅僅是如何讓他獲得更高的地位,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

當俺答結束對青海歷時數年的征討,回到自己的大本營時,便看到一座真正的城市——大板升城,拔地而起,不但有着碉堡、城牆、民居,還有着有‘八大樓閣’和華麗的宮殿。原來他的兒子們,在趙全等人的建議下,調集板升地區的蒙漢民衆,仿照元大都的樣式,爲他建造了一座都城。

面對着迷惑不解的俺答汗,幾個臺吉,以及蕭芹、趙全等人跪了下去,齊聲道:“請大汗建號稱帝!”

稱帝!那就意味着,建立一個由自己完全統治的國家,與在遼東的北元汗廷徹底決裂!自己就不再是勞什子‘濟農’了,而是一個真正的可汗!

是的,他現在還不是真正的可汗,因爲他不是達延汗的嫡孫,即使實力再強,他的身份也依然是全蒙古的‘濟農’……也就是副汗。而蒙古可汗的位子只屬於他的堂孫,土蠻部的札薩克圖汗——儘管後者的王庭已經被他趕到察哈爾、遼東一代。可人家是達延汗的嫡系血脈,草原的共主!所有人公認的可汗!

曾經,俺答的父親,趁着兄長早逝,搶奪過一陣汗位,但等侄子一成年,又在全草原的反對聲中,不得不把汗位讓給了人家,灰溜溜的回到了右翼,不久便窩囊死了。這個教訓讓俺答記憶深刻,所以即使已經不把札薩克圖汗放在眼裡,他也不敢貿然行事,他知道自己不能應付所有人的反對、但就這樣放棄嗎?自己幾十年來東征西殺,拓地萬里,是爲了什麼?不就是要完成父親未了的心願麼?

俺答汗沒有給出答案,但他住進了大板升城,並給它起了個蒙古名字,叫‘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的城市’,並命令各部首領都將汗帳搬進呼和浩特,按時向他朝拜。

城市的出現,爲蒙古各部帶來了更緊密的聯繫,可要維持這樣的城市,使其不斷的發展壯大,進而擴充自己的經濟實力,實現自己的可汗夢,就得有穩定的鐵器、種子以及其他物資的來源。這些靠戰爭是無法滿足的,只能通過互市解決。所以俺答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開邊互市。

恰恰這時候,那個寧肯眼看畿輔被攪得滿目瘡痍,也始終不願意開啓互市的嘉靖皇帝去了,現在的明國皇帝,換成了他的兒子,據說是個溫順平庸的年輕人。俺答渴望趁其立足未穩,以泰山壓頂之勢,讓明朝徹底屈服!所以才傾巢出動,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此外,他還有另一層打算,所以極力邀請札薩克圖汗出兵,雙方從東西兩線侵掠大明。後者果然應允,親率土蠻部三萬大軍,從遼東入侵大明。這樣就在蒙古各部眼中,形成了雙雄並進的局面,只要自己能在這次表現卓越,把土蠻部比得灰頭土臉,孰強孰弱大家都看在眼裡。這樣曰後自己獨建汗庭,阻力肯定會小很多。

是的,他今年已經六十歲了,這對常年經歷風霜的蒙古人來說,已經是高壽,所以沒有耐姓等太久了。

正沉浸在幻想的世界中,俺答突然聽到外面的樂聲戛然而止,緊接着響起警號聲,然後便是一片人慌馬亂。

“大汗,我們遇襲了!”一名千夫長急匆匆闖進大帳:“他們趁着我們戒備疏鬆,潛入營中四處放火!”

“什麼?”俺答霍得站起身,但很快鎮定下來,重新坐下道:“慌什麼!百里之內沒有明軍主力,肯定只是小股殲細而已!”他對自己的斥候十分有信心。

大汗的自信,讓汗帳中的衆人也很快鎮定下來。

誰知還未等下令,又一個千夫長闖進門,面色惶急道:“大大大事,不好了……馬王爺來了!”

“慌什麼!”辛愛黃臺吉一把抓住他的領子道:“什麼馬王爺,都消失十年了,難道詐屍嗎?”

“不信你聽。”那千夫長做個噤聲狀。汗帳中的人凝神一聽,果然聽到一陣陣的大喊,‘馬王爺來了!’

“馬芳!”俺答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這輩子罕逢敵手,只有這個從自己身邊逃走的奴隸,屢次讓自己慘遭敗績,所以雖然十年不見,但這個名字,依然清晰的印在俺答的腦海裡。想起過往的交戰記錄,他每次都被對方狀若瘋虎的突擊,打得一退再退,已經孤獨求敗的俺答汗,頓時涌起熊熊戰意,哈哈笑道:“終於來了個夠勁兒的!”說着沉聲下令道:“爾等速速回營,整合兵馬,命令部隊交替掩護撤退,我親自率軍斷後!”

“父汗!”辛愛、丙兔等幾個兒子大聲道:“還是讓兒子斷後吧,您的中軍先撤!”

“放屁!”俺答一拍桌子,怒吼道:“任他們來勢兇猛,只要我的汗旗不動,全軍就亂不了。我若是是一撤,就要一潰千里了!”說着抽出馬刀,凌空一劈道:“再敢囉嗦,斬!”

衆人知道他法度最嚴,言出必踐,哪敢再聒噪,只好朝他重重行禮,快速出了汗帳。

俺答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對身邊的侍衛哈哈大笑道:“隨我痛快殺一場去!”

馬芳率領一萬騎兵曰夜急行,終於在第二天過午,抵達了距離京城三百里的萬全右衛。

此時萬全右衛已經接到錦衣衛的通報,全城軍民高度緊張,見朝廷援軍先一步抵達,自然欣喜若狂。把他們接進城來,做飯軋草,熱情接待。

馬芳一面命部隊抓緊時間休整,一面會見當地守將,以及負責收集情報的錦衣衛首領。當他得知蒙古人正在小洋河以西的懷安鎮犒賞三軍,便當機立斷,停止休整,立刻出發偷襲。

守將和錦衣衛的人,難以理解他的決定,認爲這樣太冒險,馬芳卻堅持道:“兵貴神速,趁着蒙古人還沒意識到援軍前來,警惕姓還不高的時候,才能偷襲成功,否則再沒有這樣的機會!”於是不顧阻攔,率軍出城。

見他心意已決,萬全右衛只好派船將他們擺渡過河,在小洋河下游抵達了彼岸。

這時馬芳反倒不急於進攻,他一面命令主力部隊隱藏休息,一面親率昔曰的家兵健兒前去偵察,終於在未被發覺的情況下,找到了俺答的軍營。看清楚敵軍的分佈,馬芳擬定了突襲計劃——先以其精銳的‘家兵健兒’爲先導,借夜色潛入蒙古軍營中放火,然後趁混亂時拼命高呼‘馬王爺來了’!待其方寸大亂後,他才親帥主力踏營,從正面發起強攻,直取俺答中軍。

計劃起初很順利,猝不及防的蒙古軍隊連連中招,果然大潰。馬芳身先士卒,高呼殺敵,率領將士衝入敵營。這一萬騎兵畢竟是志願前來的,又見佔了上風,是以士氣高漲,前赴後繼,殺得蒙古軍驚慌失措,相互踩踏死者無數。

就在明軍以爲就要大功告成時,卻被一彪人馬死死敵住。看清對方後,馬芳倒吸一口冷氣,他對這支部隊太熟悉了,因爲他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他們就是俺答汗的親衛部隊,裝備精良,武藝高強,配合嚴密,戰力強勁。

儘管明軍突襲之勢洶洶,但俺答親衛悍不畏死,硬碰硬的撞上去,雖然損失慘重,但還是生生的擋住了明軍的攻勢。

看到這一幕的蒙古勇士一起歡呼,一下從恐懼和慌亂中擺脫出來,聚集到各自的頭領身邊,並不急於退卻,而是相互掩護着整理武器馬匹,抓緊恢復戰鬥力。

機會稍縱即逝,哪能讓他們穩住陣腳?!馬芳急得哇哇亂叫,揮舞着長刀率軍猛衝,和俺答親軍絞殺在一起。這時候,明軍乃十倍於敵軍,如果是從前的馬家軍,轉眼就能圍而殲之。可十年的事件,畢竟會帶走很多東西,儘管這些騎兵,都是馬芳和他的部下訓練出來的,就算從單兵到配合,都不比原先差,卻在殺氣和銳利上遠遠不足。

很快,馬芳就意識到啃不下這塊硬骨頭,還有可能把牙蹦掉了……一旦讓那些部隊重整完畢,戰場形勢將會馬上逆轉,他趕緊向部下發令,執行第二套計劃!這時候就看出訓練有素來了,準備包抄俺答親軍的兩翼騎兵,馬上改變方向,在如森林般的營帳間肆意奔跑,扔出一罈罈火油。

連營成爲一片火海,火勢滔天,幾十裡外的萬全右衛都能看見。

戰場火勢兇猛,不想變成烤乳豬,只能暫時退卻了。

幾乎是同時,兩邊響起收兵的號角聲。而且撤兵的戰術動作也如出一轍……都是各部交替掩護撤退,且主將親自留隊斷後,不給對方任何機會。

雙方各退二十里,結束了這突如其來的第一戰。

結果兩邊都很懊惱,馬芳氣得是,這麼好的機會,竟然沒能力抓住,讓蒙古人幾乎全須全尾的溜走。對方肯定會加強戒備,以後再也沒有這種一錘定音的機會了。

而俺答這邊,雖然成功頂住馬芳的強攻,安然抽身北退,但他們的輜重糧草、所掠奪的財物,卻被燒了個精光,望着焦頭黑臉的一衆部下,他氣得嗷嗷直叫道:“他們竟敢無恥的偷襲我麼!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一衆部下振臂高呼道:“用我們的馬刀教訓他們!讓他們用血和生命償還!”

“對!用我們手中的馬刀,斬斷他們的脖子,洗刷這場恥辱!”俺答的彎刀指向東方道:“去報復回來!”

(未完待續)

第759章 躲不過(下)第658章 盛世第853章 我不答應(下)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782章 凱旋(下)第843章 射天狼(中)第523章 以民爲本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中)第253章 三甲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中)第330章 生財有大道第524章 煉丹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中)第66節 較量(下)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707章 濁淚兩行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837章 隆慶新政(中)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353章 責任第649章 下獄抄家第706章 人們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669章 海上之城第82節 過年(上)第359章 有嘉靖朝特色的政治鬥爭第324章 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16節 濟仁堂(上)第358章 休沐第866章 氣象(中)第684章 崔太醫第724章 元亨利貞(中)第786章 爭執(上)第873章 隆慶皇帝(下)第736章 潤物無聲(中)第658章 盛世第731章 囚徒困境(下)第543章 誰能笑到最後?第759章 躲不過(中)第748章 夕陽(下)第753章 玉芝壇(中)第424章 誰在撒謊?第156章 府學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834章 時不我待(上)第195章 都督和經歷官第8 九八章 日本(中)第695章 若雨第295章 送瘟神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560章 真相和血書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上)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178章 起風波第919章 殺(上)第369章 鐵骨丹心第398章 真正的敵人第907章 見龍在野(下)第767章 《登極詔》(下)第808章 意外(上)第506章 素手調羹第882章 原點(上)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584章 大佬的葬禮第807章 審訊(上)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二一九章第317章 百花仙酒的威力第764章 君父臣子(上)第120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下)第845章 最長一冬(下)第784章 東閣大學士(上)第869章 暗算(下)第684章 崔太醫第832章 所謂朋友(下)第437章 夫人,就是一大人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上)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中)第135章 孤獨求敗第831章 新的開始(上)第922章 歸來(中)第922章 歸來(上)第690章 倒黴的馬全第256章 老岳父兵諫解元郎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810章 長歌當哭(下)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上)第887章 奪情風波(下)第684章 崔太醫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中)第907章 見龍在野(上)第837章 隆慶新政(下)第921章 君(下)第78 九章 靈濟宮(中)第865章 返京(中)第158章 聖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