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中)

百官入朝前,皇帝已經在中極殿等候了。

隆慶皇帝頭戴黑‘色’的蟬翼冠,身着金黃‘色’的龍袞。這身龍袍比那登極那天穿得可寬鬆多了,但他還是渾身不自在,坐在囤背龍椅上,口中唸唸有詞道:“照例、接來、與他敕……”

身邊太監們聽了一會兒,明白了,原來是在背誦,待會兒朝會中的‘例言’啊。話說天家一言一行都要合乎規矩,尤其是朝堂之上,一個字也不能馬虎;遇到什麼情況說什麼話,那都是有講究的。比如說官員有本奏,聖音便雲‘接來’;要給官員敕令的,待其磕頭後,聖音便雲:‘與他敕。’有該賜酒飯的,便雲:“與他酒飯吃。”又有該賜銀兩表裡的,則雲:“與他賞賜。”

卻也不光是這麼簡單的,比如各衙‘門’自奏差錯,皇帝便要說:‘你每說的是,且都饒這遭,在外的還行文與他每知道。”諸如此類,不勝其煩。而且還有更撓頭的地方,因爲這套‘例言’是太祖傳下來,以《洪武正韻》爲音調,來自於南京方言的大明官話。

而大明遷都百五十餘年,哪怕是從南京遷過來的天潢貴胄,口音也大受北方影響,入聲逐漸從聲韻中消失了,雖然依舊自詡爲正統官話,但與南京那邊,其實已經差得很遠了。

如果是正常繼位的皇帝,倒還不成問題,因爲他們從小就接受嚴格的皇家教育,其中有一項,就是按照《洪武正韻》,教授南京官話,所以大都能說得很流利。但嘉靖皇帝養兒不教,朱載垕自小就沒學過這個,而是說一口帶着河南味的北京話,現在想改也來不及了,說起‘例言’來咬不準音、怪腔怪調,讓他好生惆悵。

想到待會兒,還要在大庭廣衆下出醜,隆慶打起了退堂鼓,對左右道:“要不今天先算了吧……讓大臣們先回去,等朕練好了再說……”

太監們頓時傻了眼,心說:‘這樣也行?’

“唉……”也感覺自己這要求太不着調,隆慶無奈的認命道:“去就去,不就是一堆大白菜嗎……”

‘大白菜?’從潛邸跟出來的太監還好說,黃錦和馬森兩個卻面面相覷,心說:‘這是先帝的兒子嗎?’怎麼差別這麼大?他們記得嘉靖二十幾歲時,便已經‘陰’沉寡言,息怒難測了,現在隆慶皇帝已過而立,爲何還這般怕事兒?

趕鴨子上架也好,硬着頭皮也罷,大明隆慶皇帝還是擺駕皇極殿,召開他平生頭一遭,也是大明三十餘年來第一次早朝。

當新君駕臨皇極殿,殿前丹陛上的響鞭校尉,便‘抽’響九聲響鞭,這個動作有天子御百官的意思,更暗含着皇權對臣子的輕蔑。

聽到鞭響,鴻臚寺的禮讚官也趕緊下令道:“轉……跪拜……”百官隨即由兩列縱隊變爲橫隊。幾乎所有官員都是第一回,所以在隊形轉換時,難免出現‘混’‘亂’,甚至有人被擠出了隊伍。而且有的人還沒轉過身,有的人就先跪下了,隊列實在稱不上整齊。

好在“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山呼聲還是那麼整齊。其中分明能聽到,還有‘激’動的哽咽聲夾雜其間,顯然有人動情了……我大明的臣子,對皇帝的要求,真得十分簡單。只要能在形式上履行了皇帝的職責,不胡作非爲,不肆意踐踏國法,大家就心滿意足了。

可如此簡單的要求,一個甲子一來,都沒有皇帝能做得到。武宗正德皇帝、世宗嘉靖皇帝,這堂兄弟二人,就是荒唐乖戾的代名詞。他倆一前一後,把大明江山破壞的千瘡百孔,國家已是積貧積弱,實在經不起折騰了。好在天佑大明,現在面南而坐的新君隆慶,在潛邸時便給大家寬厚仁孝,動遵禮法的良好印象,在親身經歷了乃父的荒唐怠政後,於半月前的登基大典上,頒佈了《隆慶登極詔》。不避尊者諱,把先帝在《遺詔》中的‘自我檢討’,全都再次強調和具體化,讓人看到了撥‘亂’反正、收拾河山的希望。

所以百官都十分看重這次朝會,甚至認爲它是大明步入新時代的標誌

待百官平身後,鴻臚寺的奏事官對御座稟告致仕官員,及派往各省任職的京官姓名,這些人便出列上大殿謝恩……因爲天子喪事,積攢了不少這樣的官員,所以一大幫子進了皇極殿……其中以致仕大學士嚴訥,和老尚書江東爲首,這些人向皇帝行五拜三叩大禮,得皇帝溫言勉勵。兩位老臣還得到皇帝的額外賞賜,便謝恩下殿了。

待這些人出去,第一項結束。鴻臚寺官便高唱道:“除六科並當值御史外,四品以下各回本部理政,謝恩退下。”於是四品以下的官員再次向皇帝叩拜,然後怏怏的轉身離去……他們來早朝的意義,就是給皇帝磕頭,感受皇家尊嚴,還沒資格參加正式的朝會

鬱悶也沒用,只能怨自己進步慢,回去好好幹工作,爭取早日夠資格吧……

而四品以上的官員,則在禮讚官的引導下,進入皇極殿,分兩班列於御座之下,司禮監的馬森這才扯着嗓子喊一句:“大事面奏,小事具本,無事捲簾……”這才進入朝會的正題——向皇帝奏報政務,並請求聖裁。

沈默站在右班第六位,在他共有十二個人,乃是四位大學士加五位尚書、左右都御史,這也差不多就是他目前在朝堂地位的體現,當然不算南京的,還有那些蟄伏在家的老傢伙。

不過排在第幾位都沒關係,因爲他現在仍處在‘病休’狀態,來上朝只表示他已經康復了,而在正式恢復職務前,沉默纔是真金。

那些身居要職的大人們,就不能像他一樣悠閒了。因爲給先帝治喪,耽誤了一個月的政務,必須馬上重新運轉,落下的工作也得補上,所以每人都揣着板磚似的一摞本子,準備一股腦扔出來呢。

按尊卑,當由首輔大人來第一個,老徐階便邁步出班,從袖中拿出道奏本,微微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接來……”隆慶開口了,也許因爲緊張,天音竟有些發顫。

待馬森接過奏本,奉到御前後,徐階便稟奏道:“陛下繼承大統,第一要務便是收拾人心,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將兩詔貫徹。先帝遺詔已經頒讀一個月,陛下的登極詔,也已經昭告天下半月有餘,臣以爲當務之急,便是落實先帝留訓,履行陛下登極的承諾,則天下臣民必稱頌陛下仁孝守信,最能收拾人心機括,然後一應法令必然暢行無阻。”

“善……”談到具體的事情,隆慶皇帝不那麼緊張了,點頭道:“先從哪頭……哦不,卿以爲當如何去做?”

“老臣愚見,”徐階清清嗓子,底氣十足道:“按先帝《遺詔》‘精’神,首先是爲自正德十六年四月一來,迄終嘉靖一朝,因建言得罪諸臣予以大赦。存者召用、死者恤錄,見監者立即釋放復職;同時着三法司審理方士王金等人,論厥情罪,各正刑典再者,凡齋醮、土木、珠寶、織作等勞民事,亦當立即悉數作罷。”

這都是《遺詔》和《登極詔》中反覆提到的內容,徐階不過要請旨落實罷了。但先帝大行不遠,便立即對其進行徹底的追訴和否定,其行狀幾近‘鞭屍’和示衆。這對於百官和臣民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大快人心的。但令他們惴惴的是,新君隆慶皇帝,會真的支持和認同,這種對乃翁的不敬嗎?

但徐階並沒有這份擔心,他早就看出來,新君隆慶皇帝,是絕不會阻攔這種清算的。這並不難理解,因爲朱載垕在嘉靖時期,常年處於屈辱地位,和先帝之間,存在着天塹般的隔閡,和火山般的積怨,所以對打倒嘉靖不僅沒有牴觸,反而會當成發泄憤懣的難得途徑。

再說,整個嘉靖朝中,隆慶一直形同囚犯,始終被排斥在朝政之外,從未與嘉靖朝的任何大事,發生過一點聯繫,對前朝舊事也無需分擔任何責任,故此無論是爲大獄有關人員平反,還是逮治方士,他都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再再說,隆慶雖然長期足不出戶,但身邊講官會把社會輿論的動向告訴他,自然知道嘉靖的諸般荒誕行徑,早已經喪盡人心,備受憎恨和詛咒……正如那海瑞所言‘天下人不值嘉靖久矣’對皇家的離心離德,已經到了危險的臨界。隆慶雖然被壓抑的‘性’格畏縮,但心裡並不糊塗,當然明白值此人心思變之際,自己身爲甫登九五的新君,若想凝聚人心,穩固統治,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和‘正德、嘉靖’兩朝之荒誕劃清界限,儘可能不受牽累,擺出一副棄舊圖新的姿態,才能爲自己樹立一個迥然於前兩任皇帝的英明形象,獲得臣民的擁戴。

更何況,徐階已經貼心的在《嘉靖遺詔》中打好了基礎,一切對先帝的反對,都是以先帝末命之名,這樣既能彰顯嘉靖悔過之誠,爲皇家挽回一些人心,又能使隆慶鞭撻其父,顯得那樣的名正言順,無可非議。

是以,踐行《遺詔》對隆慶來說,只有好處沒有一點壞處。作爲熬死了嚴嵩和嘉靖兩個老妖‘精’的老妖‘精’,徐閣老對人心的拿捏,已經妙到毫巔,處事更是天衣無縫——在這次朝會之前,徐閣老便已經反覆和新君做過溝通,此刻隆慶自然無不應允,便道:“聽閣老的。”

“老臣遵旨,必不負陛下所託。”見新君果然沒有反對,徐階很是高興,便又拿出個奏本道:“陛下,臣還有本奏。”

“接來。”隆慶的回答這回順溜多了。

待‘交’上奏本後,徐階便沉聲道:“新君登基,按例,當蠲免逋欠賦稅,犒賞三軍,大赦天下,以彰顯聖德,普天同慶,也當儘快下恩旨頒行。”

“好……”隆慶想也不想,便要答應。既然是能得人心的事兒,那就得多幹。

“陛下……”但話未說完,便聽到有人沉聲道:“臣以爲,此事仍需商榷。”

隆慶一看是高拱,便不說話了,請高老師隨意。

高拱是瞭解隆慶的,知道他沉默便是‘你請便’的意思,便出班拱手道:“按說這三條也算成規,照行無可厚非,然而世易時移,以當今大明的狀況,萬不可全都照頒。”說着轉向徐階道:“如今四方多故、萬民失業,國庫匱乏、時局艱危,燕雲遼代、中原之籬也,卻鼙鼓頻而京師震;徐樑汴衛,本爲沃野之地,卻洪濤濫而人煙絕;荊襄秦洛,大明形勝之地也,卻匪徒聚而抗官府;浙直閩廣,天下財貨之藪也,卻富豪強而國矣貧國家實在到了非常關頭,非常時行非常事,便不能照搬舊例,而是要斟酌實際,權衡利弊而行。”

徐階不動聲‘色’道:“你想怎麼變?”

“蠲免逋欠賦稅,理所應當。”高拱早有定計,侃侃而談道:“但要分省而行,如我方纔所言,北方天災人禍頻仍,百姓流亡甚多,便可將歷年欠稅一筆勾銷,以安定人心;但東南數省,富可敵國,卻是拖欠稅賦最爲嚴重的,他們不是‘交’不起,而是想方設法少‘交’不‘交’,甚至不如直隸、山東、河南‘交’稅多,如果再將其欠稅蠲免,無疑是助長不法,今後不僅他們氣焰更爲囂張,則積極‘交’稅的幾個省,也定會紛紛效仿,以逃稅漏稅爲理所當然。”

徐階微微皺眉道:“那犒賞三軍呢?”

“登極犒賞三軍者,祖宗無此事,自正統元年方始也。”高拱沉聲道:“先帝以親藩入繼,需要收官兵之心,且當時國帑尚殷富,遂行之。今上乃皇上之子,繼位順理成章,乃天授其命,無需按嘉靖例行事。”頓一頓道:“如此,可省下四百萬兩也,把這個錢用於賑災、水利,對天下的好處更大。也更能爲皇上收取人心。”

徐階心中冷笑,索‘性’讓他全說出來,道:“那大赦天下呢?”

“大赦天下,這個我也有意見。”高拱大聲道:“牢獄中固然多有冤屈良善,但更多的是大‘奸’大惡之人,更何況如今民動如煙,極易被挑動反叛,若將獄中兇頑一股腦都放出去,豈不是火上澆油?給民間增加‘亂’因?”頓一頓,他又徐階道:“即使對大獄及建言諸臣的大赦,我也認爲當甄別對待”

徐階見他扯到遺詔上來,這下不快了,但還是面沉似水道:“何者?”

“先帝御極四十五年,因言事獲罪的官員,何止上千?難道這些人裡,沒有一個是罪有應得?”高拱沉聲道:“如果按照閣老的意思,不論有罪無罪、賢與不肖,但凡先帝所去者,全部予以大赦,甚至悉數褒揚顯之,則把先帝置於何處?難道凡是先帝做得都是錯的,凡是反對先帝的都是對的?”他又朝隆慶拱拱手道:“皇上,先帝之親子也元輔也是先帝遺臣也,若真按方纔所議大赦。無疑自悖君臣之義,而傷皇上父子之恩,讓天下人如何看待我當今君臣?”

高拱一番連珠大炮後,臣僚中一片譁然。他們有的認爲,高拱說得確實在理,完全否定先帝確實不妥,徐閣老做得有些過了……畢竟誰都知道《遺詔》誰草擬的,至於先帝遺訓之類,不過是騙騙下面而已,朝堂上的衆大人可是‘門’兒清。

但更多的人以爲,高拱身爲閣員,有意見不在內閣提,卻跑到朝堂上來開炮,居心就叵測了……國人有誅心的愛好,只要認爲你居心不良,那一切言行都是邪惡的,所以他們認定高拱是在藉機反對徐階,謀取內閣權力。

偏偏這時候,皇上卻沉默了。這更讓官員們猜測紛紛,嗡嗡嗡地就議論起來了。

“肅靜、肅靜……”鴻盧寺官員趕緊維持秩序,衆人這才安靜下來,都把目光投向徐階,看閣老如何拆招。

徐階是不會在朝堂之上,和高拱爭辯的,因爲鬥嘴沒有益處,也有失首相的身份。當然更因爲他信心篤定,在先帝這件事上,皇帝絕對不會因爲和高拱關係好,就聽了他的。

相反,這正是疏遠他倆關係的絕好機會。

昨晚寫的實在不滿意,於是重寫了一遍,抱歉抱歉……

第817章 坑爹(上)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280章 解元郎請客第587章 聖心……第465章 設計第347章 是的,我愛你!第581章 問長生第210章 我要變得更重要!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865章 返京(中)第880章 逆天(中)第95節 縣試(中)第790章 京察大計(上)第582章 兇手(下)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下)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下)第411章 甩賣啦,吐血了第493章 潮起潮落第84節 過年(下)第462章 金克木,鴛鴦對蝴蝶!第291章 世上最強的功夫!第548章 氣氛不算融洽第433章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第420章 將軍的妻子與煩惱第912章 長沙(中)第800章 多事之秋(中)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下)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下)第861章 無題(下)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341章 如何中狀元第8 九三章 夜宴(上)第747章 平定中第360章 隱藏的殺招第688章 試藥第777章 西風勁(上)第886章 願在法場證菩提(中)第72節 當差、搬家以及開店(下)第345章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第785章 內閣(中)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20節 大條了(中)第271章 三欽差第763章 三公槐下(中)第843章 射天狼(下)第717章 圍爐夜話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上)第651章 血紅一刀第580章 反應第723章 正月(上)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下)第771章 尚書(中)第362章 壽宴與菊花第819章 葬禮與喪鐘(上)第270章 皇帝不糊塗第514章 這個老師不一般第64節 較量(上)第44節 第二道題(中)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872章 明爭(上)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908章 瓊林天下(中)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上)第639章 最後的一本第66節 較量(下)第234章 鴻門宴第88節 繡春刀(上)第858章 婚變(下)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中)第629章 向左向右第872章 明爭(中)第866章 氣象(上)第139章 新任浙江巡演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中)第237章 蓴鱸之思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785章 內閣(下)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中)第905章 中隱(中)第682章 承天府第652章 新相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中)第197章 第三次激動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198章 刀下留人第277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24章 奪魁(下)第808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上)第866章 氣象(下)第825章 相對無言(中)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857章 一代天驕(上)第416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265章 解元郎斗酒破百聯第791章 春寒料峭(中)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下)第672章 本與末第806章 驚變(中)第623章 師生第231章 交給我,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