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元亨利貞(上)

沈就在輔值房中,翻看着各省呈奏上來的奏章,這還是他第一次站在帝國治理者的高度上,俯瞰大明的全景,幾乎是本本叫苦連天,彷彿都是十萬火急的大事件,哪一件不解決都有山河變色的危險,可全解決的話,朝廷又沒這個艙力,到底如何把這些事情分出輕重?緩急,可把沈就給愁壞了,這才明-白徐階那些話的意思。

如果猶豫不決是一種美德……,沈就不禁自嘲道:“那就讓我繼續美下去吧。”於是他穩下神來,專心讀那些奏章,等徐階回來時,一個字都沒擬。

對這個結果徐階並不意外,微笑問他道:“爲何這麼長時間,一個字都沒批?”“學?生不敢……”沈就嘴角?掛起一絲苦笑。道“恐怕不跟着?老?師學習個三五年,學生是不敢烹這鍋小鮮的。”

“沒批好啊”徐階笑笑道:“你要是?貿貿然就動手,老夫反而會懷疑?g?己的眼光……”說着斂起笑容道:“這個不急,以後慢慢學,先來幫我參詳下這個。”便將袖中的紙片掏出來,輕輕擱在桌上。

“這是……”沈就輕聲問一句,他看到那紙片上有三道橫槓,像是三?,又長短一樣。

徐階緩緩道:“我方纔去求見,但皇上沒見我,只把這個遞出來了。”停一下,他又道:“據說皇上?卜卦來着。”

沈就馬?上明白這三根橫槓是什麼?了一十正是卦象中的三根陽爻,不由輕聲道:“乾卦。”“嗯。”徐階點?點頭道“你覺着……皇?上?會是個什?麼?意?思?”“乾卦是六十四卦之上上卦。”沈就沉吟片刻,輕聲道:“皇上的意思應該不差。”

“呵呵……”徐給意義不明的笑笑,輕點一下那卦象道:“乾,無亨利貞。你說這個貞字是不是指胡宗憲?”胡宗憲字汝貞,顯然在回來的路上,徐階已經反覆琢磨過,且有所得了。

沈就心說,您老這輩子琢磨聖意,都快走火入魔了,怎麼比我還愛猜謎呢?但他也樂得徐階望這方向想,便順着說道:“老師這一說,學生倒有些芽塞頓開了……您看,元指天;亨指通達;利指有利,意思是不是說,天意有利於胡宗憲呢?”

徐階一點不覺着沈就在瞎掰,因爲這套路十分符合皇帝的思維方式,至少他可以確定,在看到這個卦象後,皇帝八成會如是想。便捻鬚慢慢嘆道:“看來胡宗憲命不該絕啊。”

“老?師說的是……”沈就如孩童般洗?耳?恭聽。?還積極言道:“貞者,節也,皇上應該也想讓胡汝貞保持晚節。”便又壓低聲音道:“他畢竟是皇上仰仗多年的大將,若是憑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便身敗名裂,皇上難免會落下宋高宗那樣的惡名。”

這話其實是帶刺的,要是把嘉靖比作宋高宗,那徐階豈不成了秦檜??徐閣老一陣老臉微紅,只好微微點頭道:“拙言啊,既然天不絕他,你可要讓他珍惜?這次機會啊。”“學?生?一?一?一?一?一?一”雖?然?也沒什?麼?好?辦?法,但沈就還是?咬?牙?道“自?會盡力的。

“這樣吧。”徐階沉吟半晌道:“東備戰事已近尾聲,皇上其實早有撤銷六省總督衙門的意思,這幾天我便會請明?旨降下,命其返朝擔任要職,如何?”沒等沈就回答,徐閣老自個先在那感嘆道:“這已經是朝廷能接受的極限了。”

沈就知道,讓胡?宗憲回來擔任……所謂的要職,不過是給他一個過渡而已,好讓一切顯得不那麼突兀,照顧一下他的自尊心嗎,將反彈控制在最低限。

但徐階已經把話說死了,沈就再爭取,也不過是自討沒趣而已,只能悶悶的閉上嘀。“你回去準備準備,把手頭的差事交代一下”徐階不容商量道:“過幾日擬定了聖旨後,你辛苦一趟,去江南傳旨吧。”

拋出兩人的關係不說,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傳旨,已經表明了朝廷的態度無比鄭重,如果還不識相,真得不獸在官場上混了。“遵命……”一旦徐閣老不跟他講民主,沈就也只有聽命一途。

見他表情鬱郁,徐階輕嘆口氣,放緩f6氣道:“好好跟他談談,告訴他朝廷的態度,像他這樣的功臣,不管做過什麼錯事,只要能回頭是岸,朝廷會既往不咎,給他個體面收場的。”沈默默就點頭道:“我知道卜”“把手頭的差事交代一下”徐階起身相送道:“聖旨也就在這兩天下未。”說着拍拍他的後背道:“去吧。”“是。”沈就輕聲道。

心事重重的離開了西苑,沈就坐在轎子裡,一陣陣氣悶,便掀開轎簾,傍晚那冷冽的空氣便直鞋進來,這才感到振奮一些,但面上的表情,仍然十分嚴峻,現在身邊沒別人,他也不用掩飾內心的沮喪一一併不是爲胡宗憲難過,而是爲東南日後的局勢擔憂。

沈就與胡宗憲,雖算不上肝膽相照,但至少是惺惺相惜,互爲臂助一一在抗倭大業上,沈就全力?配合胡宗憲,能做的、不能做的,該做的、不該做的,他統統都做了;這些胡宗憲也看在眼裡,明白他沈拙言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對沈就在東南的許多佈置,從來睜一眼閉一眼,尤其是後期,在經濟方針上,全盤接受沈就的意見一一6續開放了上海、泉州、廣州等五六個外貿港口,保護工商業自由展,解除東南的戶籍限制,大量吸收北方勞動力等等……一系列開明的舉措,在東南總督空前的權威下,有力的執行下去,伎飽受戰亂的江南大地?i1迅恢復了生機。

那些因爲抗倭而損失的財富,重新聚集起來;從上到下,各階層的人們都充滿了希望,可以說,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展,而不好的東西尚未孳生,江南眼看就要進入一個偉大的復興年代了。

但這火熱生的一切,並不能讓遠在北京城的老爺們感到興奮,他們只關注遭災、遇難,民不聊生的省份和地區,因爲如果對這些地方聽之任之,?很可能會爆危及社稷的?災難;而對於能過得下去的地方,他們卻興趣缺缺……比較帝國君臣對江南倭亂前後截然相反的態度,便知道此言不虛。

究其原因,先是整個帝國統治階級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得過且過上,他們的最高追求是可以長久的坐秸江山,享受特權;然後是……雄才偉略的太祖爺,終究不能擺脫他自身的侷限性,以小農意識架構了帝國的政權,大明二百年已經反覆證明,他那套想要讓大明長治久安的東西,已經成爲勒在帝國頸項上的吊索,隨着時間的推移「越勒越緊,幾乎要害死他親手締造的國家了。

這絕不是誣衊,先因爲缺乏對中央財政的正確認識,朱無璋片面的認爲,將地方的錢糧集中到中央,然後再由中央分配下去,屬於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所以把財稅大權下放,各省只需每年上繳一部分國稅,可供國?家機器維持運轉即可。其餘的地方財政支出、以及駐軍糧餉的供給,全由各佈政敵司就地解決,不需要再解送國庫。戶部了淪爲全國的會計部門,只能在賬面上指手劃腳;國庫中除了每年那乾巴巴的幾百萬兩銀子,便再沒有什麼進項,哪怕南方富得流油,也不影響太倉裡餓死老鼠。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對商業的作用缺乏認識,在對待商業的國策上,充滿了倒行逆施一一?縱觀中國歷史,雖然一直有農本商末的看法,但從漢唐到兩宋,商人的地位還是在不斷上升的,商業在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到南宋時,甚至已經取代農業,成爲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哪怕是異族入主中原的遼金元朝,商業也同樣興盛展。

其實商業的本質在於流通,除了對整個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外,興盛的商業還必然會爲整個民族,注入開放、進取、自由的風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國家是不會變得死氣沉沉的。

但小農出身的朱元璋,看不到商業帶來的好處,而只看到這種流動對小農靜態經濟的衝擊?一一?因爲他的家庭,是在一次次的社會波動中,由自耕農淪落爲佃農,由佃農而終於幾乎全部餓死的。也許是同年的經歷過於慘痛,使他終生都在追求一種秸定無波的國家狀態,爲此要極力消滅一切會引來社會波動的因素。

明白了這一點,再去解讀朱元璋,便會理解他建國後的所有行爲一一基本上,朱元璋的治國之道,便是左手消滅貪官污吏,右擊富商和貿易,並終身致力於,讓所有人都按照他分配的角色,一輩接一輩的不要改變。

他並不是想創造一個均貧富的理想國度,他的所作仍然是爲了自己的江山可以千秋萬代。因爲對讀書人的鄙夷,和對自己白手起家、建立偌大帝國的驕傲,朱元璋完全不理會別人的意見,堅持按自己的經驗,構建他的帝國?一一他相信當社會出現大幅度的貧富分化,大量的小農將失去家園和土地,也就失去?了厭惡社會波動的特性,最終由社會的穩定因子,變成毀滅社會的恐怖力量……曾經種過地,放過牛、當過和尚、要過飯,最終走上造反道路的朱元璋,比誰都堅信這的一點。

所以,朱元璋成了中國歷史上最仇富、最歧視商人的皇帝。他認爲,只有那些‘汗滴禾下土、種出糧和棉的勞動纔是勞動,而商人們整日遊手好閒,從來不生產任何產品,卻過着富比王侯的奢華的生活,顯然,是社會的寄生蟲,他們和貪官一起,是造成貧富懸殊的罪惡源泉,必須要從自己的國度中清除。

所以朱元璋認爲從事商業活動是非法的,不承認商人的身份……在戶口制度空前變態的明初,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戶籍,當兵的一輩子都是軍戶,當匠人的是匠戶,還有民廣、竈戶、鋪戶、酒戶、醫戶、菜戶,就連妓女、龜公都有個樂戶,但商人們卻沒有自己的戶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帝國政府無視……

但個人的力量想要改變社會規律是不可能的,哪怕強如朱元璋,也不可能扼殺社會的需求……這在明初時尚不明顯,因爲當時國家十室九空、赤貧如洗,增加人口、恢復生產纔是最主要的,對商業需求在歷史的最低點;但經過幾十年的復甦,隨着經濟的恢復,以及強勢皇帝的入土,商業再一次興盛展起來,但悲哀的,大明並不能像前朝那樣從中獲益”太祖不承認商業,商業稅自然無從談起,這種會深刻影響社會的東西,如果沒有藉助開國昧-天翻地覆、任君勾畫的朝氣制定下來,想在後來加上,往往就千難萬難了。

因爲商人們早就依託各種戶籍,從事經營活動,且因爲國家不能對他們的正常經營提供保護,便只能託庇於地主豪強,官員貴胄,早與他們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朝廷想收商稅,無異於虎口奪食,得先鬥得過那滿山的老虎才行……且因爲朱元璋的愚蠢態度,讓反對商稅的官員,有了祖宗法度這面無敵神盾,誰也攻不破,誰也奈何不得。

朝廷不能因東南的繁榮而強大,東南的繁榮也對那些長期處於貧困、災難的省份沒什麼幫助,所以在抗倭勝利之後,朝中大人們便把目光從江南移開,不再理會那裡生的事情……其實還有些不可告人的因素,比如說官員們大都是南方人,不想讓朝廷打南方的主意之類。總之,在這個割裂的帝國中,政治中心在北方,經濟中心卻在南方,這樣兩不相聞?的展下去也挺好……沈就一直這樣?想着,至少在南方徹底壯大起來之前,都不要出亂子。

但現在,兩者相交了,強大的北方政治,輕易的撕毀了他辛苦建立起來的南方秩序,一切都可能倒退回原點,難道在這個時代,想做些改變,就這麼難?

還有一章,這次是肯定的……

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下)第625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下)第180章 百花仙酒第341章 如何中狀元第341章 如何中狀元第8 九二章 困龍(中)第658章 盛世第6節 秀才謀生(下)第785章 內閣(上)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810章 長歌當哭(上)第882章 原點(上)第909章 閹寺雄起(中)第883章 流年(上)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643章 真真假假第193章 嚴東樓第922章 歸來(中)第726章 夢想、現實(上)第725章 亢龍有悔(上)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中)第143章 過河拆橋第662章 帝欲南巡第8節 沈家大院(中)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上)第92節 最後一課(中)第739章 聚和堂(中)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746章 覆滅下第753章 玉芝壇(中)第645章 帝王術第347章 是的,我愛你!第223 大明神農氏第676章 歸鄉(上)第509章 投壺第545章 僵局第511章 夜談第719章 莊園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下)第90節 最後一課(上)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下)第508章 納援第809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中)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上)第529章 又逢秋闈時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下)第863章 藩籬(下)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中)第143章 過河拆橋第1章 一夢五百年(下)第385章 被劫走的絲綢第902章 京察(下)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507章 曠工第416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712章 羨慕嫉妒恨第431章 三英戰呂布,還是打不過第92節 最後一課(中)第454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382章 新官上任第446章 起航!!!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763章 三公槐下(中)第398章 真正的敵人第771章 尚書(中)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511章 夜談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中)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上)第636章 無題第331章 窮則思變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下)第863章 藩籬(上)第776章 十月圍城(中)第97節 陶虞臣(上)第857章 一代天驕(中)六二六章 預測帝第318章 轉機第538章 大風起兮!!第507章 曠工第95節 縣試(中)第909章 閹寺雄起(中)第477章 投名狀第845章 最長一冬(上)第395章 起風波第499章 兒子第260章 解元回家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885章 大婚(上)第880章 逆天(中)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上)第677章 父親第726章 夢想、現實(下)第95節 縣試(中)第289章 軟禁中……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上)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175章 大家都很煩!第495章 交接第412章 蘇州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