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

“無論是曹魏還是袁趙,他們在北地爭鋒的時候,爲了能增快糧食的生產,減少中間的運輸環節,都大規模的施行了屯田,而且這個範圍並不僅僅侷限於邊疆,在內地的很多地方一樣可以看到,不過主要還是駐軍所在之處,而這樣的地方多數就在邊疆,如今在中原內部還殘留着屯田地域的幾個地方,其實過去是三國交錯之地,同樣也是邊疆,只不過隨着大漢重新一統,就變成了腹地。”

蘇遼對於屯田也有其瞭解,而且當下的代郡也有屯田之處,蘇遼雖不負責,但同樣要收集信息,分類歸檔,也好到時候有個留存,責任到人,因而很清楚其中的道道。

陳止笑道:“不錯,就是這個理,這屯田本就是兵家之政,官府招募流民,使之耕種,最後演變成屯戶,而各地的規矩不同,這代郡過去就曾爲屯田之處,先後爲袁趙與曹魏所統,而規矩大同小異,其中最關鍵的一處,便是關於官府收取多少,按着卷宗縣誌,若是屯戶有牛,則種得的糧食,官府與民戶各佔一半,若是無牛戶,則官府可以tigong耕牛,統一耕作,但收糧的時候,官府最少要佔六成。”

“嗯?”蘇遼聽到這裡,神色微變,他是沒有像陳止這樣,將代郡上上下下的卷宗都看了一遍,而且記在心裡,不過對於這個劃分比例卻不陌生。

看到蘇遼的反應,陳止就問道:“是不是聽着覺得很熟悉?這民戶最多佔四成,收取最少要六成的規矩,如今在這代郡大大小小的世家裡可不在少數,這半年以來統計佃農,登記造冊,很多就是這般規矩,而且四六之分,已算厚道,二八、三七比比皆是。”

“和屯田之時這般相似,是不是有什麼緣故?”蘇遼問是這樣問,可他這心裡多多少少是已經有了dáàn。

果然,就聽陳止說道:“原因其實很簡單,宣武皇帝之後,孝僖皇帝爲了安定北方,將此處的屯田,連同上面的屯戶,大肆賞賜給了當地的官僚和世族。”

雖然已經猜到了,但dáàn一揭曉,蘇遼還是不免唏噓,他說道:“屯戶雖然不是編戶齊民,但登記造冊,其名皆列卷宗,所得各有記載,錢糧歸於府庫,而賞賜給了官僚和世家,便成了佃戶,戶籍上再無記載,不僅錢糧無所見,連兵役都不用服,只需要向世家大族交納糧食即可。”

“對,這也是當下官府與世家的一大矛盾,尤其是在咱們邊疆之地,”陳止說話間又翻開了一個冊子,遞給蘇遼,嘴上說着,“屯戶轉爲佃戶,不光是官府的收成少了,兵員也減少了,而且沒有錢糧,就養不起兵馬,沒有兵馬就護不了錢糧,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他王浚如今更重鮮卑騎兵,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蘇遼接過來一看,隨後眼中一亮,原來上面記錄的,竟然是王浚的軍中配置,兵種幾何,以及幾支主要兵馬的分佈和佈防!

這種東西可以說是機密中的機密了,別看幽州兵馬一調動,周邊人就收到了消息,但當下這種社會局面,出了城池就是荒郊野外,你領着一隊兵馬,帶足乾糧,往密林裡一鑽,按着既定計劃走上幾天,就能出其不意的出現在任何地方。

所以,想要確定一個勢力兵力的分佈圖,哪怕只是大概的分佈,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一件事關成敗的事,一旦知曉,有針對性的佈置,則明暗之勢互易,整個局面都有可能翻轉。

就比如王浚的兵馬分佈圖,儘管蘇遼早就籌謀,想要探查一些,但直到如今都收效甚微,甚至還損失了兩個珍貴的探子、細作,爲了不進一步打草驚蛇,因而這個念頭被他暫時壓了下來。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陳止居然不聲不響的,就做到了!

“肯定是主公手下,那另外一支情報隊伍!”一念至此,蘇遼不由心中一凜,對那支早就被證明存在的情報隊伍,充滿了敬畏。

但另一方面,他同樣也不會因此,就盲從、盲信,對這份情報也表現出了懷疑的態度。

陳止笑道:“這只是個參考,你可以再拍身手不錯的探子,去其中的幾個地方探查,以此來證實,不過我給你看這個,卻不是單純爲了這件事,從上面也不難看出,王浚若是這次再動兵事,依舊還是以鮮卑爲主,漢家兵馬雖然人數衆多,卻是輔助,之前阮豹、段文鴦先後來攻,一個是步卒爲主,一個是騎兵爲尖兵,但畢竟是分開的,下次再來,這兩者可就要結合起來了。”

蘇遼聽了,點頭稱是。

陳止跟着又道:“其實王浚重胡馬,也是因爲他初來幽州,被世家抵制,錢糧都被人捏着,最後是靠着聯姻段部打破的僵局,這也是我等現在努力的方向,不過我等不能太過依賴胡馬,那樣並不穩妥,而且胡人作戰,往往利字當先,每到一處,必有殺掠,若是對外,運用七品鮮卑也就罷了,可若是對內,卻不能輕易動用,是以我纔要丈量土地、理清佃戶,如今世家被我壓服,佃戶登記造冊,我逼着他們降低田租,同時也將其中一部分直接納入官府管轄,於是入項暴漲!”

“這世家到底隱藏了多少佃戶?”蘇遼終於明白了,那本賬冊上的收項到底是從什麼地方增長的。

不過,隨即一個記憶浮上心頭,他雖然很想趕緊派人探查這個兵力佈防的虛實,卻還是忍不住先問道:“主公剛纔說,宣武皇帝曾有革新土地的念頭,最後不了了之,但據我所知,真正做出革新的,正是孝僖皇帝纔對,正是他頒佈法令,組織人手,清理戶籍,同時規定了官員品級所能佔的土地……”

這話還沒有說完,便見陳止已經收斂笑容,正色道:“不錯,但有時改政並不代表鼎新,本意可能是要振作朝綱,但卻也會事與願違,真正埋下禍根的,正是永寧新政!”

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鐵,築新城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八百二十章 文武加身!第一百四十一章 賊首探,郡守訪 還債2/50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結一樁第八百三十一章 還沒開戰,就走投無路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一章 新漢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四百七十章 他還能翻了天不成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一百零九章 此處可有客來賀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懼與怒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他方可成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陽急信傳幽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撲朔迷離!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騙我!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三百章 洛陽京畿在眼前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四百七十五章 書則百家驚,何人重白紙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難定品第四百一十二章 禍從口出急從書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踵而來!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絕路!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舉,先入籍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八百八十八章 疑則縛,攻其強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三百一十章 臨到上任練琴忙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終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二百七十六章 誰人能飲頭杯酒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七百二十九章 銅板與籤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話考覈四六等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裡沒點數?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十九章 得聞七哥書法了得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無禮今親訪第三百一十章 臨到上任練琴忙第五百零八章 這從何算起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四百零四章 兩方謀劃兩方動第十三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六百九十三章 湊一起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一千零一十章 淪陷地胡作非爲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冠軍侯有令,不准你投降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屬與有榮第三百二十九章 莫後悔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