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

唐資問出來的這些話,其實正是問題的根結所在。

有的時候,一個技術之所以沒有發展出來,不是人的點子不夠,而是客觀條件的限制,這就好像是在蒸汽機的時代,再怎麼智慧絕頂的人物,看着那蒸汽機也無法聯想到計算機,最多是幻想出差分機。

而印刷術也是如此,造紙技術和制墨技術,都是印刷的瓶頸所在,當你注意到,用雕刻好的模板,只能拓印出一團模模糊糊的字跡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爲這個思路錯誤了。

“當下的主要問題,就是這個拓印下來,就是模糊一片了,不過這方面我已經有了解決辦法,”陳止面對兩人的疑問目光,笑道:“代郡紙乃是皮紙之意,纖薄而平滑受墨,而那本《齊民要術》中,更是記錄着不少制墨之法,這兩點解決了之後,自是可出成品。”

《齊民要術》?

對於這個名字,唐典、唐資並不陌生,知道是從陳止府中流傳出去的一套農書。

這套農書,雖然借了原本歷史上的名號,但讓陳止完全重複那本書的內容根本不可能,因爲所處的情況截然不同,因而裡面有很多,其實是陳止將記憶中的各種農書綜合起來,結合後世的經驗,統籌而出的,然後藉着齊民要術之名而出。

這書中內容,自從陳府傳出,便對代郡的不少農家造成影響,也已被印證不少,漸漸受人推崇,只不過其爲農書,尋常的世家之人倒是不喜閱讀這樣的著作,是以這唐典二人,倒是不知道里面還有制墨之術。

不過,雖然陳止說的很清楚,但唐典和唐資經過眼神交匯之後,還是拿不定主意,當然,更大的原因,還是這所謂的印法,過去並未出現過。

一個沒有出現過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市場前景,着實是難以預料的,哪怕是配合着已經證明價值的代郡紙,依舊還是讓人心裡打鼓。

另一方面,正因爲過去見過大木印的存在,對於這種投機取巧的法子,心中並不喜歡,他覺得唯獨用手謄寫,纔是體現態度的行爲,更顯得人有氣度,還能錘鍊書法,陶冶情操。

事實上,唐典的心裡還隱隱感到不妥,卻說不出這個不妥源自何處,只是無論怎麼樣,都更傾向於拒絕這個選項,只是拿不定家中的主意,因而沒有立刻回絕罷了。

陳止看出了兩個人的心思,笑道:“行,頃刻之間,你們難以做出決定,那也是正常的,不如回去與家中商談一下,這兩天給我回復就可以了,到時候我們再商量具體的事宜,以及唐家要負責哪裡。”

唐典點點頭,跟着又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若是最後決定要那燒製陶瓷之法,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見到成品?又是否是交給唐家來燒製?”

“燒製之法,自是不能拿出來的,你也明白裡面的道理,”陳止笑了笑,知道唐典這麼問,其實心裡已經有傾向和選擇了,“至於這成品,這兩天就會讓你們見到了,我已經有所安排。”

得到了回答,唐典在安心的同時,又不免失望,但還是拱手過,隨後領着自己的侄子離開。

等人一走,陳止卻坐在桌後,沉思了起來。

“唐家的選擇已經很清楚了,那印刷術的事,看來是很難假借世家之手行事了,至少目前如此,只能先我自行推廣,然後在看機會行事。”

他心裡很清楚,有關印刷術的問題,看起來是技術上的考量,可一旦推廣開來,那就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過去的書冊靠手謄寫、抄錄,無論是傳播還是傳承、收藏,都受到很大限制,普通的布衣百姓很難接觸到,當然,除了這些人力因素之外,還有紙張的成本在限制,因爲造紙的不易,以及簡牘的存在,限制了知識的傳播,但只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則知識的傳播,就不會在受到限制了。”

想着想着,他站起身來,來到窗戶邊上,朝着外面看去。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大片的屋舍,多數都是富貴人家的居住之處。

“古來之人,爭霸廝殺,疆域可以擴張到很遠,但最多也就是幾百年天下,除了那諸侯分封的周朝,就是前世的漢朝,將東西漢加起來,也就是四百年的時間,即便算今世,把新漢也接上去,就現在朝廷的這個德性,顯然也是到了走下坡路的時候了,整個漢朝也就是五百年的歲月,甚至這單算新漢,都可能只有二百年不到的命運,就這還要派出周邊部族的影響。”

實際上,那個華夏斷絕的事,一直困擾着陳止,他也在思索着傳承絕學的意義,最近隱隱有了一點心得收穫。

“莫說是這新漢,就是後世的幾個朝代,也不過三百年的治亂循環,開國之處,因爲戰亂的原因,人口減少,無主土地衆多,可以分配於衆人,於是經過繁衍,就會迎來盛世,但經過發展,土地兼併嚴重,最終就要走向毀滅,不管開國的時候創立的多麼完善,也無法避免,畢竟一個人撐了死,也就活個百年,如何能控制得了後面的事?”

“若是以兵事起家,一同八荒六合,建立地上王朝,也不過就是三百年天下,更不要說當下因爲技術的傳播,冶鐵的革新,周圍的遊牧部族接連崛起,恐怕也是華夏斷絕的一大隱患,與之相對的,則是另外一種傳承,那邊是文化與思想的傳承!”

“後世的國家,多數都是民族國家,但也有文明國家存在,這就是思想、文化、習俗的巨大威力,如將刀兵鐵血看做是肉體和表面上的征服,建立的王朝,便是這種征服的直接體現;”

“那麼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等習俗,便代表着精神與內裡的變遷,只要深深根植,那麼不分種族血脈,都可以傳承下去,千百年後亦可視當年風姿,比三百年的治亂循環要悠久和漫長,但也不能忽略掉行政手段的影響,但總的來說,比王朝三百年要恆久,這應該也是繼絕學的本質所在,但兩者卻非對立,應該相輔相成。”

“這有些類似修行,不過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修行,征戰、攻伐就是外功打熬,是外煉骨血,以血肉爲舟,跨越歷史長河,但若無內省,終究腐朽;而學問、道統便是內修,塑造民族、文明的精魂,凝練精華,流傳後世,但若完全沒有外力護持,也難免迷失、沉淪,這以國朝爲基的修行,我是否可以掌握?”

這麼想着,他對於當下這印刷術的傳播,自然是十分看重,因爲要知識無疑是傳播和塑造他人思想的重要因素。

“先不想太遠,當下這種情況,這印刷術先自己搞起來,也不急着傳播到洛陽以及更南邊,現在我掌控的土地上進行實驗,等時機成熟了,再進一步推廣,正好可以通過代郡世家,觀察一下士族對於印刷術傳播後,知識從上往下面轉移,是個什麼態度。”

原本的知識是世家壟斷,就算有寒門子弟崛起,但其源頭還是世家,所以並沒有激起多大的風波,畢竟寒門子弟嚴格來說,也是被歸納到士族範疇的。

但書本和印刷術可就不同了,能大幅度減少平民階層獲得知識的成本,並且大規模的傳播,等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激發相關的訴求,這就和士族的根本利益發生了衝突,那些士族中的有識之士,肯定在一開始,就能發現問題所在。

“現在,經過幾場大戰,恩威並施,震懾之後再加以拉攏,這代郡的世家算是被我徹底馴服了,但直接在他們麾下的人羣中實驗,還是有風險,而且沒有羣衆基礎和同盟,連我這邊的心腹中,恐怕陳梓都會隱隱反對,也就是蘇遼和周傲有可能成爲盟友,所以這最早的一批目標,應該……”

想着想着,他再次忙碌起來。

這一忙,一直持續到深夜,卻依舊沒有結束,等他放下筆的時候,門外正好有敲門聲傳來。

“進來吧。”

很快,陳舉推門而入,手上還拿着幾封信,他一邊走,一邊說道:“太守,前線剛剛傳來了消息。”

陳止點點頭,接過信大致看了幾眼。

這信其實來自兩個地方,一處就是代北的屯兵之處,而另外一處則來自拓跋部。

代北只有一封信,上面訴說着大概的情況。

“很好,不光抓住了汪荃,還擊潰了段文鴦餘下的一半人馬,驅散了接近一萬五千人,俘虜三千,還有諸多部族願意歸附……”

想着想着,他微微閉眼,等重新睜開,便對陳舉說道:“去把蘇遼、陳梓叫來。”

“諾!”

陳舉點頭稱是,但卻沒有立刻動作,而是猶豫了一下,纔對陳止說道:“這個時間了,您也該休息了。”

陳止一愣,然後點頭道:“嗯,等處理完此事,便去休息。”

陳舉遂不多言,轉身離去。

而陳止則拿起了剩下的三封信,這三封信都是來自拓跋部的,乃是分別出自拓跋單于、拓跋鬱律,以及束交與張亢。

打開信,稍微了看過,陳止便笑了起來。

“這幾千人來的正是時候,豈不就是理想的選擇?不過以鮮卑人的性子,必然不會送來太多孩童,那不妨藉着這個機會,給他施施壓。”

這麼想着,陳止研墨提筆,當場寫起了回信。46

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將求起勢,有士意莫測第一百二十五章 麻紙之上記師言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後之策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難撼陣圖,外力不可居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乃朕之知己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三百七十六章 請陳爲太守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風將起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東海王第四十九章 觀望間今是昨非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七百八十四章 雜煉生鍒,生熟衍鋼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陳侯第八百七十一章 殘兵敗將求援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圍城第六百五十二章 陳家勢漲諸家退第七百零四章 何以讓人趨之若鶩?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裝,問影帝誰屬第九十五章 品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襲!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實策,我當送去北方第五百零九章 請您放一條生路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陳侯第六百六十八章 都沒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則民護其名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210章 北邊酒宴,南邊兵急第五百九十章 走與撤與潰,土崩瓦解第七百八十一章 運如樹,以羣力爲養,承郡縣於世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六百七十八章 北望代郡,暗夜過溝渠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天下亂!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二百七十六章 誰人能飲頭杯酒第九百五十章 生去意第二十章 陳四之腦無恙否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八百八十二章 柳暗花明有人等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二百八十八章 爲拯救陳止而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屬與有榮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四百二十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動第十五章 一念荒唐,願者上鉤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九十五章 品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九十無章 品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無路,便去幽州吧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殺之虎初長成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刮目三年,砍殺族首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時攻?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五百六十章 何方援軍?第一百四十七章 見文心癢第一百五十章 賊蹤傳官府,諸葛問守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貶夏!第七百七十一章 《語錄紀要》第六百零二章 運來英雄多金液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從實招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飛揚跋扈,哪堪此時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第四百六十六章 這不符合兵法!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殺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將軍府,而不知朝廷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