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

“趙兄啊,都說讓你先忍一時啊!”

這話一出,全場頓時就是一片寂靜,趙興嘆了口氣,下意識的一說,迎上的卻是一臉茫然的趙遠。

“不是我說的!”趙遠隨即露出了委屈之色,“要是我說的,能說的這麼輕巧?”

趙興的額頭上,頓時露出了一點冷汗,這心中一凜,已然明白過來,遊目四望,最後將目光停留在身後的一道身影上

姜義依然從蒲團上站起身來,他輕輕彈了彈衣衫,轉身就往回路上走。

剛纔那話,赫然就是出自姜義之口!

“賢侄且慢。”江都王忽然起身,止住了正在往來路走的姜義,他的臉色很不好,但看得出來在竭力忍着,“你之前那話,未免有失偏駁,今日佛評,除了宣揚佛法,還要與諸多名家論道,你若是有什麼想法,可以等會在宣講之後,登壇言之,也好相互比對,正所謂越辯越明。”

“若是越辯越明那也就好了,但這佛評還未開始,就將陳氏諸評貶低的一文不值,”姜義停下腳步,轉身朝着明法僧看了過去,“洛陽諸評的來歷,諸位都很清楚,就算是這佛評,也是依託於此而生,現在卻翻過來,要去貶低諸評,未免有些不厚道了吧,連這個跟腳都能扭曲,又怎麼能指望着越辯越明?我此來,本來還有些興趣,聽一聽這佛學之法,有何等精妙之處,結果卻發現,這學佛之人,似乎也不能容忍,既然如此,我乾脆就走吧。”

江都王聽到這裡,眉頭頓時緊皺起來。

如果是其他人,江都王都不用這般麻煩,他如今大權在握,雖然廣漢王安排了幾個人對他制約,但基於興趣舉行佛評,如果還有人出來搗亂,那懲戒了也就懲戒了,但姜義卻不同。

不要看姜義在青州的時候,被接連打擊,但那都是在棋局上、在學術上,而非政治上,因爲姜義其本身,乃是姜維的後人,當代平襄侯的世子,是正兒八經的公侯子弟,未來的侯爺,政治地位在那擺着。

如果換成以前,江都王困於大江邊上,只是個權不出郡縣的郡王,就算以長輩的身份,訓斥一下平襄侯世子,那也不算什麼。

但問題是,他現在隱隱代表了朝廷,又堂而皇之的利用朝廷權勢,召開了佛評,如果因此訓斥姜義,那在政治上的意義就不同了,說不定會被人過度解讀,傳到平襄侯的耳中。

平襄侯在軍中、在朝中一樣有影響力,而且平時不會過多發言,對哪個勢力都頗爲和善,江都王當然不想與之交惡。

於是,他強壓火氣,說道:“這不過是你的想法,我相信你出現在這裡,也是有心瞭解佛評的,既然如此,不如等佛評之後再走。”總之,是不能讓姜義就這麼走,否則有什麼傳聞,影響不好。

姜義卻搖搖頭道:“我來此地,觀看佛評,不是爲佛,而是因評,諸評之事,在下本就有心瞭解,也曾有所接觸,只是幾評皆有時限,正好又有佛評,這才前來,但你們連諸評都能否定,那我留在這裡聽又有什麼意思?”

江都王搖搖頭,沒有立即開口,倒是那臺下的明法僧出聲了:“姜君似乎有所誤會,諸評之說,固然名揚天下,但豈能就冠在陳止頭上?天下間的俊傑,多不勝數,並非獨他一人,所以他立下的規矩,又有什麼不能動的?改易以爲優,又有什麼問題?”

姜義看着他,面無表情的道:“問題是,若是壞的、破敗的、衰頹的,那自當改之,而諸評方興未艾,就已然引導了洛陽風氣,過去我來都城,城外城內,多有侃侃而談、辯駁而無度的士人、學子,其中不乏有因此引發了衝突、械鬥的,諸多書院之間的氣氛,也多有金戈味道,而如今,學院之間,雖不能說相安無事,但相互之間若有不忿,便約定了來年諸評一較高下,這等勸學引和之風,可見奇效,正該發揚,哪裡需要改易?怕不是胡亂折騰,將個好事,也給折騰的散了架,最終盡數成空。”

此言一出,邊上的趙遠不由點頭,露出了心有同感的念頭。

人羣中,一些與陳止相熟的名士、文士,也是默默點頭,他們對佛家之說雖感興趣,但同樣看重陳止引領諸評的能耐。

但江都王的臉色更黑了,尋常的官吏上任,都還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說法,他這樣的爲政之人,雖說是在廣漢王匆忙離去時,臨時過來的,不敢改變大的格局,至少短時間內需要維持穩定,但好不容易鬧出了個動靜,卻被一個小輩這般數落,哪裡能夠順心。

“照你這麼說,那陳止所做的事,就是萬世不易了?豈非更爲荒唐?”江都王搖了搖頭,“都是替朝廷辦事的,哪裡能分的那麼清楚?他陳止做得再好,終究只是發起人,關鍵這個承上啓下必須找對人,我知道,你輸給過陳止,或許是覺得,本王說的話,壓了陳止,讓你有些下不來臺,但你的眼界應該放寬一點嘛,這諸評與佛評,哪裡有什麼前後高低的分別,不要被人迷惑了。”

姜義聞言,也搖了搖頭,並不分辨,拱了拱手,還是要走。

倒是那德高望重的王衍,忽然出聲了

“是沒有前後高低之分,但諸評本意,是品評他人之學,給予指點,並不設立範疇,佛評卻有宣學之說,兩者還是有區別的,兩邊說的都有道理,何不坐下來,先聽一聽,待佛評之後,也好知道優劣,那時再評,也算得體。”

在場的這些人中,按着地位、背景,有高低之別,但比周圍王衍的位格還高的,卻沒有幾人,他的年齡、輩分、學術地位、政治地位擺在那,就算是江都王也得顧忌。

王衍這人,也好玄學,喜老莊,且善辯,年齡大了,也喜歡湊熱鬧,更注重後世留名,所以但凡能有一定傳世機會的事,他老人家都喜歡湊上去,諸評如此,佛評也是一樣。

但其心底卻更喜諸評,因爲他是品評之人,乃是主角,對佛評的觀感一般,只是今日佛評的主角竺法潛,乃是他王家的後輩,因而前來壓陣,又不願給江都王惡感,給王家增加麻煩,所以才斂聲不說。

但現在,聽到這裡,不想讓佛評出亂,便開口打了圓場,想着先安撫住姜義。

面對這位,江都王不得不客氣一點,不能用長輩訓導晚輩的口氣了,於是話鋒一轉,說道:“王公明鑑,確實是此理,但話說回來,那陳止的學識,本王是知道的,他的《師說》我在江都也讀過,這是一個學問高深的人,我也是佩服他的,但凡事要有一說一,陳止是有才,可以說是後起之秀,但貴族的竺法師卻足以稱宗師,相信這點,王公也是清楚的吧。”

掌權郡王的馬屁,那可是讓人相當受用的,王衍登時忘了本意,撫須點頭,回頭看了壇上的竺法潛,面露欣慰。

其實,他與竺法潛雖都是琅琊王氏,但家族龐大,血緣並不近,不過家族互助是當代主流,尤其是有了出色的子弟,更是要着重拉攏。

一個三十歲的佛學宗師,對王家名望的提升,可不是一點半點。

竺法潛則微微回禮,秉持佛教之習。

見了這一幕,江都王心中大定,再看姜義,口氣硬了起來:“正所謂學無先後,有才者當尊之,賢侄何必頑固己見?既然佛評已始,本王不妨透露一番,此次佛評,以竺法師宣講爲主,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他已翻譯大小佛經二十餘部,而且融會貫通,皆通悟之,於是寫了一本手記,乃記諸佛經之精要,方便後來人閱覽,你說這樣的成就,當不當得一聲宗師?中原青年俊傑中,可還有第二人,有這般本事?”

此言一出,人羣頓時譁然,便是姜義,也是眼皮子一跳,看向竺法潛的目光中,帶上了一絲敬重。

之前因爲明法僧對陳止有意無意的貶低,而顯得有些不快的人,如古優、左廉等,都露出了驚容,連趙興都忍不住低聲嘆息,顯露出一絲敬佩。

切不要以爲,這翻譯了二十部經文,是多簡單的事。

從東漢到新漢,一共被翻譯過來的經文,約莫有二百多部,共計四百多卷,對比浩如煙海的華夏著作,可謂稀少。

裡面主要的困難,一是語言和文字,這二,就是翻譯者自己的領悟能力。

“獨自翻譯,還是合力翻譯?”衆人之中,如羅勳這般有見識的,在驚歎之餘,心中更有疑惑,“但不管是哪一種,都能看出本事,也難怪江都王、王覽等人,敢稱他爲宗師!”

旁邊,那出身宗室的音律大家劉近,也點頭道:“能譯二十部佛經,這等底蘊,一個宗師的名頭,是承受得起的!若江都所說爲真,此人還寫了圖鑑之書,讓人呢按圖索驥,那對學佛之人而言,實乃一大幸事!”

那樂起更是笑道:“剛纔姜義還替陳止說話,但陳止說到底,只是有才罷了,能寫一兩篇文章,但到現在沒有任何著作,因而是名士,而不是大家、大師!說起來,他在離京之前,倒是放出了風聲,說什麼要編撰大典,如今看來,不過是蓄勢、造勢之舉。”

第三百七十章 諸卿,跑題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五百二十六章 將軍謀郡,太守懲僕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五百七十章 不用審了,斬之!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此助力,陳止如何成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將求起勢,有士意莫測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縣陳已知第四十四章 矚目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騙我!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十八章 上門送錢第五百八十七章 權癮難戒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用官威用才華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聲還不夠硬!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問,匈奴短矣第二百二十九章 演戲第二百一十九章 東海王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難成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六百一十四章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第三百二十七章 請賢與面聖第二百零四章 憶陳施主之言,明白牆上之語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封師而吞氣,劫來走一遭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九百五十章 生去意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正請陳止,快馬出洛陽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圍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陽急信傳幽州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五百三十六章 種猜忌心,待風聲起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冠軍侯有令,不准你投降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夠了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觀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隱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間心已定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丈夫生當如此!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七百二十二章 別動手!第八百一十八章 授命成印!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兩王有謀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陳氏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聯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止第五百八十三章 計成矣!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糧與田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張爲將,領三百入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動人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爲鮮卑,亦長嘆惋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敵麻木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動啊!第九百七十二章 陳氏鎮幽,吾族危矣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如雷霆嚇煞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斷虯龍,懾羣雄,斬仇祭龍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話考覈四六等第六百四十三章 伏擊於外,謀算自遠而來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二百六十五章 餘波漸進波瀾起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陣說與衆,前中後尾各不同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東已傳其名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陳氏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七百五十五章 練兵掃郡,聚財遷民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九百三十六章 梟雄未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