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請長者賜名

這三個字一說出來,衆人的注意力,也就順理成章的從那文章字轉移到了文章的內容上。

“諸國論?這三個字有何意義?莫非是這鮮卑之人,在識圖議論當今天下之局勢?只是,這又何談是諸國之屬?”

他們對這三個字的第一個印象的反饋。

諸國,這個稱呼,想來想去,那肯定是不止一個國家,但當今的局勢,還是大一統的局面,除了雄踞中原的新漢之外,其部族都是弱勢,乃是在新漢之人的眼中,都算不得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就在衆人的疑惑中,徐老和魯王目光下移,看到了文章的第一局內容。

“昔有六國居於東,不戰於秦,乃至滅……”

看了這麼一句,兩人登時就明白過來。

“這不是說的當今局勢,而是在談及先秦之時,七雄並立的時候!”

不光這兩位長者明白了,周圍正在圍觀的衆人,也都紛紛反應過來,也是表情各異,但大部分的人,都是眉頭皺起,顯然對這一篇文章的內容,並不感到滿意。

要知道,此時在這院中的人,大部分都是頂尖的名士,這些人不光有名望,也有本事,其中不乏擅長寫文的大家,也不是沒人寫過戰國七雄時期的文章,以此來舉例,但他們寫的時候,作爲華夏之人,相對就更有資格,也更清楚寫過去的事情,是爲了什麼。

“這個鮮卑人,居然敢寫東方六國與秦國之事,還真是膽子不小,還是用的‘論’這種文體,但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以論而寫前人之事,並不是單純追憶過往,而是要藉助過去的事,來證明某種論點。”

人羣之中,剛纔出面的孟趟公淡淡笑着,說出這麼一番話來,他因爲地位使然,所立之處較爲靠近,也是看到了內容,是以有此一說。<>

他話音落下,後面的幾位名士也是紛紛點頭,表示同意,而且各自說出了看法——

一個說:“這以過往之事爲論,體現的往往總結得失,言及對錯,是爲了防止重蹈覆轍,也是爲了以史知得失,蓋因那七國皆在華夏之土,因此纔有借鑑意義,他鮮卑人居於蠻荒之地,也敢妄談六國之事,着實有些奇怪,未免是名不正而言不順。”

另一個又道:“這鮮卑人以此爲突破口,未免有些想當然爾,他一外人,在我等跟前談及先人過往,這是班門弄斧,竟還堂而皇之的拿出。”

還有人說道:“還是看看再說吧,既然他們趕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拿出這麼一篇文章,相信不會是無的放矢,從那個慕容辛的表情來看,也是他精心準備許久的,其中必有緣故,我等倒是不用急着下定論。”

最後一個說話的人,算得上是老成持重,說出來的話,讓人聽着也覺得有道理,不過因爲場地和角度的關係,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文章的,終究還是少數,再加上魯王身份特殊,有護衛在旁邊警戒,佔據了一部分空間,與之相對的,就是其他人的空間被擠壓了很多,很難看到文章,只能聽前排的人談論,然後加以議論。

於是,這後面的人聽說一個鮮卑人,妄談戰國七雄之事後,就都紛紛談論,疑惑者有之,鄙夷者有之,嘲笑者有之,不解者有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但大體而言,都並不看好,有着先入爲主的看法,雖然都知道,鮮卑人這個時候拿出文章,肯定有着考量,存在自信,但憑着中原之人的優越感,還是認定了這篇文章必然有着先天的不足。

這些議論聲,當然會傳入那些個鮮卑人的耳中,讓這些人的臉色都不好看,有幾人更是面色通紅,明顯是在強忍着。

他們與慕容辛同行,多數還是好友,當然知道這篇文章,雖說慕容鮮卑爲保密,事先沒有透露太多,但這些親近之人還是看過原文的,所以都是佩服不已,知道這篇文章實乃佳作,這時候一聽在場的中原名士,因爲族別不同,就妄下判斷,貶低文章,當然心中不服。<>

想着想着,他們紛紛朝慕容勉、慕容辛看去,前者神色凝重,但眼睛裡蘊含着一絲希望,後者則是冷笑連連,看着在場衆人,一片輕蔑之色。

注意到旁人情景,慕容辛轉頭低語:“且等片刻,你再看他們。”

見此情景,其他鮮卑人也不便出聲。

“咦?”忽然,那徐老輕咦一聲,而魯王也是微微點頭,而後吩咐下去,叫來一人,看上去乃是王府的一名文書,直接照着那篇文章讀了起來,聲音嘹亮。

由此一舉,情況倒是清晰起來,那人羣中的議論也減少了許多,原因很簡單,拋開其他因素而言,這篇文章在結構和辭藻的運用上,是非常附和中原的審美的,文章偏向駢文,兼有精巧之風,內蘊生氣。

在語言的聲色之美、句法上的對仗工整,都可以說是無可挑剔。

這樣的文風,如果拋開書寫之人的身份,拿在這樣的晚宴之中,是絕對會引起衆人追捧的,考慮到那慕容辛的年紀,恐怕更要有諸多讚譽。

即便如此,現在礙於鮮卑之別,以及衆人之前的斷言,他們不好立刻改口,但議論的聲音和人數已經迅速降低,而隨着那朗讀之人的繼續,文章的文意也慢慢傳達出來,這議論的人就更少了,更是多了一點零星的讚賞和認可之意。

那幾名鮮卑人,剛纔還是面色通紅,覺得受到了恥辱,但現在聽到零星的幾個稱讚,頓時還是面色通紅,但神色已經變了,露出了激動之色,對視之間更是神采飛揚,顯然能被中原名士認可,對他們而言,是莫大的榮耀。<>

“剛纔衆多名士還看低此文,如今竟有人認可,更顯得此文珍貴!”

“我們一定要受到中原認可,讓他們不再看低我等!”

“這是一個好兆頭,這說明咱們慕容鮮卑,也是可以的!”

也不怪他們會這麼激動,實在是能當場轉變衆人的看法,着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尤其是這羣人還是中原的頂尖名士,但究其根本,卻是因爲慕容辛的這篇文章,確實讓衆人刮目相看。

最初的字,到後來的文風結構,都只是表象,而文章的內涵纔是關鍵。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開篇就點名了東方六國,不敵秦國,被秦國滅亡,但接下來的兩段,卻是在回顧這六國格子的強盛時期,以及諸多人傑的事蹟,有諸多追憶,引起百家共鳴,然後忽然就文風一轉,就說起暴秦崛起,逐一吞沒的事情。”

品味着文章內容,陳止也不由點頭,同時想起了在原本歷史中,很有名氣的一篇文章——

《六國論》。

“《六國論》乃是宋時蘇洵所作,論起結構和這篇《諸國論》十分相似,同樣也是寫的秦國與東方六國之間的變遷,但在立意上,兩邊卻截然不同。”

陳止這邊想着,那念文之人,正好也讀到了文章的最後一段。

這最後一段,是以秦朝滅亡收尾,然後講述了六國貴族在一定程度上的復興,又有諸國之意,算是點題了。

但陳止自是知道,這其實就是議論文中斷章取義的技巧,因爲在這之後,就是漢朝一統,歷史掀開了嶄新篇章,六國貴族或許也有存留下來的,但在歷史舞臺上,已經沒有了他們的角色。

“《六國論》以六國滅亡爲論據,講述了什麼樣的行爲,最終會滅亡,是將所處的宋朝,暗暗比喻成進貢和賄賂強秦的六國,暗示結局,而這慕容辛的《諸國論》,其實是將秦國的滅亡,歸結於東方六國被強行吞併後,心有不滿,最終造成偌大帝國轟然崩塌,這其實是在映射新漢因爲匈奴反派,對周邊部族,採取高壓態勢,乃是一種委婉的勸誡,這種勸誡,頗得文人名士的欣賞,所以他們纔會改變口風。”

就好像後世科舉的時候,考生答題不光要看字體、看卷面、看學識,同樣也要看對考官心思的揣摩一樣。

這新漢朝的名士,很喜好這種利用文章,委婉勸諫的手段,顯得優雅,又有擔當,還容易青史留名,乃是性價比相當高、技術含量亦不低的文士手段。

魯王說的文武比試,這文之一道上,此等手段堪稱絕妙。

最後,連徐老和魯王都不由點頭道:“此文甚佳,足見功力,也是用心的,雖然你不是中土之人,但深得我輩精神,值得稱道。”

聽得此言,以那慕容辛的倨傲,依舊免不了露出喜意,但他頗有城府,很快斂去,然後想到了原本的計劃,看了陳止一言後,上前兩步,趕着頗爲熱鬧的氣氛,就說:“兩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番邦小民早就聽聞大明,甚嚮往之,今蒙錯愛,稱讚陋作,心中甚感惶恐,但此文實乃小民心血所鑄,是爲了能對上國有所助益……”

他這麼一番馬屁爬拍下來,別說魯王、徐老,圍觀的衆人亦暗暗點頭。

這慕容辛的話還沒說完——

“但小民畢竟是番邦之人,文章寫出來,也很難被人重視,還望兩位長者能新賜一名,也好使得此文,彰顯於世。”厲害的屁股豐滿迷人的身材!微信公衆:meinvmeng22(長按三秒複製)你懂我也懂!

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八百章 九官何屬?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畫第八百五十八章 志大而事未成,當惜命第八百四十六章 鮮卑火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四百六十章 觀人猜計,有人訪之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書爲餌,得世家北去第十一章 書則一字已見其心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品!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十章 賭約與字第四百八十章 這就沒了第八百一十章 書就錦繡,揣摩上意第三百二十九章 莫後悔第三百二十一章 吾之計,成矣!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驗氣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陣說與衆,前中後尾各不同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三百七十章 諸卿,跑題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今日一去,何日可歸?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懼與怒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三十一章 禍心露端倪,一宴欲揚名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二百一十八章 善惡在行在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若得其成,則惠其民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屬與有榮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四百七十九章 只有一錯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止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龍,鎮冠軍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嚇破膽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七十九章 運籌時來命急衰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部族知陳名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七百零六章 雕版爲引灌五格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七百一十七章 學問與錢財第六百零六章 閉眼觀勢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六百二十二章 弦震火延蒺藜散,骨斷顱裂心膽崩!第十二章 誡乃疑,仇當靜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七百七十章 史家寫人,籍貫先行第六百零六章 閉眼觀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針鋒相對,何必妥協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實策,我當送去北方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