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

“這話是什麼意思,讓我束手就擒?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wWW★тт kān★C○

幽州發生的事,以及王導與陳止見面時,兩人所言之事,很快就傳到了南邊,更通過諸多渠道,傳入了荊州。

甚至荊州得到消息時候,還在江左朝廷之前。

但王敦自打知曉消息內容,先是勃然大怒,隨後便招來了幾個幕僚,便說着這陳止之言。

“此舉,很有可能是虛張聲勢,是爲了要讓我等自亂陣腳,從而牽制一番,防止他徵蜀的時候,被我等影響!”

“不錯,大江橫於中央,那玄甲軍就算再厲害,也要由水軍戰船方可,但如今天下之人誰人不知道,玄甲軍多步卒,也有不少騎兵,卻沒有打過水戰,這水兵想來是不夠的,地上再厲害的人,若是沒有操練過水性,真到了江水之上,也難免會有心慌之感。”

“心一慌亂,十成戰力便發揮不出五成,要將之擊敗、壓服,便不是難事,或許無法得勝,卻是立於不敗!”

……

幾個幕僚一陣分析,讓王敦安定不少,但他到底是琅琊王氏出身,知道不少權術之法,卻也明白,有的時候,不可將事情過度朝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思考。

“還是不可太過大意,這防備最近要準備起來,加派人手,增加次數!”王敦已經恢復了沉穩,卻還是不住的吩咐着,“另外,東邊鎮守的兵馬可以調撥回來一些,而西邊入蜀之路,給我加派人手,若是情況不妙,或許可以介入!”

儘管想要做好萬全打算,可他這心裡,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影響,還是認爲,那蜀地怕是關鍵所在。

“那玄甲軍發展到如今階段,戰局北地,幅員遼闊,人口衆多,更是錢財富庶,論種種,皆冠絕天下,而以那位冠軍侯的行事風格,而今也已經不喜計謀,乃是行堂堂之兵,舉陽謀之策,所以他既然說要攻伐蜀地,又瞄準了荊襄,便必然會有動作,我等切不可疏忽大意!”

“諾!”

無論謀臣還是武將,皆尊此令。

別看他們一個個分析的頭頭是道,但這心裡都很清楚,此次涉及到的乃是那玄甲軍,真要是被其攻伐,怕是根本堅持不了多久,便要紛紛敗落下來,所以沒有誰敢真個疏忽放鬆。

另一邊,對這件事交代之後,王敦沉吟了片刻,又提起一件事:“登基大典即將舉行,這次我那族兄北上,就是爲了這件事,既然冠軍侯並無意見,那麼江左世家必然不敢多言,這件事也就算是定下來了,既然如此,我也該派人過去恭賀才行。”

對於這個提議,沒有人覺得意外,別看王敦前陣子還有些兵逼建康的意思,但說到底,還是在江左朝廷這個體系內爭奪權勢,肯定是不願意掀桌子的,更何況,有了玄甲軍的威脅和壓力,王敦也要做出一些態度出來,一方面是給陳止看,另一方面是爭取更多的支持。

想來若是連那位新皇帝都給予了寬恕,陳止多多少少也會給些面子吧?

就這樣,登基大典終究還是如期舉行了,先皇帝之弟琅琊王劉蓋,在三進三辭之後,進皇帝位格,改元天嘉。

至此,新漢王朝迎來了第七個皇帝。

而就在登基大典之後的一個月,漢中的玄甲軍出動,伐蜀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這一戰,看法衆多,很多人知曉玄甲軍的戰力冠絕天下,卻也不是十分看好,蓋因那蜀地地形特殊,四面而圍,裡面的人想要攻出去不容易,外面的人想要進去更難。

而玄甲軍攻蜀,事先就被炒得十分熱鬧,別說江左知道,就連那蜀地的李氏一樣知曉,於是早就做好了準備。

說道蜀地李氏,不久之前也在準備登基大典,準備正式稱帝建制,連國號都傳出來了,說是要叫“大成”。

在這之前,時常就有蜀地李氏稱帝的消息傳出來,可謂真真假假,蓋因那李氏根基不穩,時常反覆之故。

不過,那成都王的名號倒是早就被叫出來了。

如今的蜀地之主李雄,乃是造反起家,其父便是走了這一條路,中間曾經接受過詔安,但因種種緣故,加上看出了新漢蜀地的虛實,最終還是走上了反叛之路,並且藉助新漢內亂的機會,就在蜀地站穩了腳。

期間還殺過郡王世子,更是讓下邳陳氏的子弟也折損了一些。

但因爲蜀地的地理特性,當天下大亂,各方混戰之際,這蜀地的李家反而是安穩的發展了起來,周圍的流民人口時常過來投奔。

有了人口,自有其他,財富兵員皆源於此。

加上李雄崇道,拜了那蜀地老仙、天師道宗範長生爲老師,並冊封其爲國師,更將道教立爲國教,自此休養生息,與民生養,幾年下來,居然也有幾分世外桃源的意思。

如今若論國力,這蜀地的成國,其實絲毫也不下於江左,甚至單純和北地三州——即幽州、幷州、平州比起來,也不逞多讓。

當然,和整個北方比起來,那就相形見絀了。

這邊一聽說玄甲軍攻伐過來,那安穩了幾年的國主李雄,卻是第一時間就讓人去西山,請教自己的老師,同時點來兵馬元帥,讓他們調兵遣將,準備固守此地。

很快,那過去請國師的人回來,帶來了消息——

“老神仙請王上往山上一趟,說是有話要教於你,用以破解這傾覆之局。”

“傾覆之局?”李雄面色凝重,遲疑了一下,最後點了點頭,將諸多事物、政務囑託給兒子、兄弟和近臣,然後便帶着親兵侍衛,往青城山拜見範長生。

不過,等一行人登上山觀,卻是被攔在了外面。

便有親兵不快的問道:“國師既然相招,爲何又要阻王入內?”

那阻止的小道士便道:“師祖正在觀氣,以尋破解之處,還望大王息怒。”

“觀氣?”李雄心中一動,“老師可是知曉了天下氣運消漲?”

小道士就道:“師祖有言,此番北方大勢已成,氣運濃烈,有席捲天下之態,需徐徐圖之……”

第一百一十章 禮與意,輕與重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看秘書省就不錯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變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九百八十七章 力盡被擒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動腦……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兒郎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殤(上)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四十五章 若得此字上青史!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七百四十六章 負命而來,先來個推薦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一百五十六章 對談,兇至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襲!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四百一十一章 陳止,你又算計我!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三章 拳打異鄉客,耳聞燕祖陵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請出山,護送往幽第四百零五章 代縣之迎第四百一十四章 盒中人頭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七百一十四章 帷幕落,燈火照耀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此處已是幽州第九百五十二章 懼而亂言,耳鳴至今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等着你的拜師茶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五章 江山如畫在側,日月拱衛其身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亂局,有兵叩門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圍洛陽,三王挾真龍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三十九章 禮尚往來第八百八十五章 運來勢漲,世家揣摩以求安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三百四十七章 贊大師而得其能第九百三十八章 來助你一臂之力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九十三章 真突圍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聞書竊聽我只怕他不偷!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聲還不夠硬!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一百零六章 權財難久,唯學永傳第二百零三章 空門爲誰開牆上有陳言!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世事變幻皆從權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印字傳書,破千古之壁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爭霸,沾親帶故!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謀劃者,各懷鬼胎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掌生死,恩威發乎於一身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六十一章 世兄之才,今日方知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離力難轉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世事變幻皆從權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二百零三章 空門爲誰開牆上有陳言!第四百五十五章 開工!第四百七十章 他還能翻了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