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

自徐州向西,然後北上,可以行走豫州、兗州,乃至一部分司州的邊界之處,這一片地區,其實多密林、沼澤,但坐落其中的幾座城池,卻是人口聚集之地。

漢朝三立,多數時間都在經營中原,所以這一片的開發比較深入,固然受困與生產力的水平,無法對自然做出太大的改造和改變,不過即便如此,幾百年的政策和京畿效應,還是讓這裡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

但這樣的地方,一旦陷入戰亂,也會第一時間受到衝擊。

社會關係的崩壞,經濟體系的崩潰,會直接令無數人失去了維持生計的憑藉和技能,而大量的人口又會成爲混亂的溫牀。

“自從趙國破滅,這片地區就徹底失去了秩序,處處都是盜匪橫行,便是玄甲軍來了,也是靠着半年多的時間才理順,如今沿途還不時會有盜匪出沒。”

在對王導大致介紹了那邊的情況後,那嚮導見到不少從使的表情都便了,就解釋起來:“諸位,有一支玄甲軍會過來護衛,有他們在,莫說盜匪根本不敢來,就是來了,也只能是有來無回!”

“這玄甲軍就這麼厲害?”有一人忍不住問道,卻是張家跟隨同來的小輩,不過在官場上成就尚可,在使節團裡面也能說得上話。

“玄甲軍不是厲害,而是戰無不勝!”那嚮導嘆息着,也感慨着,“有玄甲軍護持,諸位可謂高枕無憂,相國也能從同一看北地局面了,其實若是晚上兩年,怕是這整個北地,都要如那幽州一樣大治,無災無禍,到時就無分那一條路了。”

使節團的人聽着,都是面面相覷,各有感慨,但多數都是對那玄甲之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畢竟這個嚮導是常年待在北地的,見多識廣,他的話無疑更有說服力。

相對於其他人,王導看的就要多一些了,他忽然意識到,北地的民心正在變化。

“朝廷坐鎮江左,未來還要機會恢復天下,考就是正統之念,這正統之念說着玄乎,其實無非還是人心向背,是那世家和百姓覺得誰人該坐天下,有這個基礎,就有轉圜空間,但從這個嚮導的話中,他們已然認爲,在北地玄甲軍的通知下,會有長治久安、富貴安康,這可不是個好現象!”

想到這裡,王導的表情越發凝重、嚴肅起來,甚至原本的許多謀劃都動搖起來。

就連最初聽到北地一統,他都沒有這麼動搖過。

畢竟這人心向背說起來有些玄乎,但落實到具體的事上,無非還是讓人安居樂業,讓百姓安康,可以傳宗接代,讓世家能夠享受特權、維持財富和權勢。

若是事實證明北地玄甲可以做到,那麼他們又何必舍近取遠,去追求一次更大的變化呢?

要知道,就算陳止對世家的影響力、權勢,乃至傳承都有壓制,但經歷過亂世洗禮之後,這些世家也老實起來,知道收斂了,更知道反覆折騰,最後好處反而未必落到自己身上。

“可能要等安寧一陣子,甚至經歷了戰亂的這一代人都故去了,纔會讓世家又有念想,就好像之前的三十年大一統一樣,只是那個時候,靠着科舉出身的官僚就夠多了,恐怕阻力更大……”

帶着這樣的念想,王導很快就見到了那個傳聞中,要護衛自己等人的玄甲軍。

這支護衛的人數着實不少,而且編制齊整,帶領這支兵馬的,還不是無名之輩。

“這人名爲李頭,如今爲八大校尉之一,領兵南征,頗有戰績,他是陳午營中出身,那陳午如今鎮守北疆,爲五方將軍之意,在玄甲軍中勢力頗大,不可小視啊。”

“我倒是知曉此人,過去只聞其名,今日倒是第一次見。”

聽着那嚮導介紹,王導點了點頭,然後就迎了上去。

“見過李將軍,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英武不凡啊!”

“王丞相客氣了,客氣了!”那李頭如今也頗有氣派,聞言卻是哈哈一笑,“不過俺老李自家知道自家事,丞相這是給俺臉上貼金呢,俺算不上英武,就是稍微能打個仗,今日過來護衛丞相,當可保您萬無一失。”

說着,他一擡手,那身後的玄甲兵卒立刻整齊劃一的分散開來,行進之間,腳步聲宛如一人,更是帶來陣陣聲響,讓王導所率領的使節團一陣心慌。

但裡面也有見過世面,過去曾經接觸過玄甲軍的,這時就有些優越感,開始給他們講解玄甲兵馬的紀律嚴明。

很快,人羣中就響起了陣陣驚呼。

李頭所率領的這支玄甲軍速度很快,幾個呼吸間的功夫,就列好了陣型,將使節團一行人圍在裡面。

看着那些面容嚴肅、手持利刃的兵卒身影,使節團的心裡既有安心,又有擔憂,情緒複雜。

王導卻神色如常,他不從使節團的車馬,而是來到李頭跟前,要了一批駿馬,翻身上來,行了幾步,就稱讚道:“好馬,坐於其上,便知其力!”

“丞相好眼力啊,”李頭在旁邊得意起來,“此馬當然是好馬,這中原地界,也就是我們玄甲軍能有,此馬的種馬,其實是自西域而來……”說到這裡,他忽然意識到透露了一些不該說的信息,果斷閉嘴,然後打了個哈哈。

王導記在心裡,但嘴上卻不追問,反而主動換了個話題,道:“不知今日來此的玄甲軍,有多少兵馬?”他倒不是隨意找了一個話題,而是注意到這支玄甲軍的人數確實不多,因此變陣迅速。

想着要在這些兵馬的護持下,穿過據說最危險的一片地方,哪怕再有謀劃,也難免會有顧慮。

“總共千人!”李頭說着,注意到王導神色有變,猜到了他的心思,“丞相莫要擔心,儘管只有千人,但縱有上萬賊匪來襲,亦無需擔心,若是準備充分,準叫他們有來無回!”

王導附和點頭,只是對這番豪言壯語,終究心存疑慮,想着或許可以抵禦住衝擊,但若說以千對萬,還讓他們有來無回,卻不容易,畢竟野戰可不是攻城。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夢誰先覺,春秋四季枕第七百零八章 事關功業,教主指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八百四十八章 斷首而亂軍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五百七十三章 都是汪將軍的錯!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幸而陳氏不知玄第七百八十四章 雜煉生鍒,生熟衍鋼第一百三十五章 論辯風浪起第四百四十三章 吳君陽謀算三家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一百五十章 賊蹤傳官府,諸葛問守一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三百三十八章 爾如行在崖邊,我則如履平地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圍城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下英才何處覓?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五百零八章 這從何算起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六百二十八章 賊捆上堂,驚破宵小膽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二十三章 不漲不足以平人心啊!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八百三十章 誣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七十三章 樓沒了,字還在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四十六章 幾時說是送給你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計入宇文,段亂其門第四百六十一章 兵馬未動,外交先行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六百五十二章 陳家勢漲諸家退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玄甲不可勝?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陳侯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動人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三百零一章 這不是個好差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不讓人死,退避三丈!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八百七十四章 千鈞一髮,門扉開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七百二十九章 銅板與籤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後之策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四百一十一章 陳止,你又算計我!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風將起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庾氏之悔,過往之秘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三百三十八章 爾如行在崖邊,我則如履平地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六百三十五章 匈奴可過,段部可過,你過不得!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後一段城牆第五百章 打亂局面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九百六十七章 盤虯龍,蟒相鬥,自削其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五百零七章 當勸!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結一樁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請帖入彭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