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

太陽初升,陳止便立於丘頂,觀天地氣運之變。

本來氣運最爲濃密的,便是南邊的兩處,爲關中與江左,實爲朝廷所在之處。

新漢王朝承兩漢餘韻,在氣運上當然也有護佑,儘管如今天下大亂,原本的王朝氣運散去了大半,但就算餘下的這些,被兩家分潤,依舊十分可觀,代表着民心所向與世家傾向。

但隨着北地崛起,而關中小朝廷的一再退讓,終究是讓不少人看出了苗頭,於是那關中的氣運隱隱有潰散的跡象。

與之相對的,則是江左氣運逐漸穩固下來,甚至開始汲取關中氣運,這代表着關中的世家子弟,開始朝着江左轉移。

和這兩家相比,無論是蜀中李氏,還是那河北石勒,又或者西北的諸多勢力,都較爲遜色,但唯有北地不同。

代表着幽州的氣運高高升騰,隱隱超越了江左、關中兩家之和,而更驚人的是,在幽州東邊與西邊,平州和幷州的氣運開始與之相連,已然合流,一旦成功,自是澎湃。

與此同時,在那草原上,慕容與拓跋這兩家的氣運,同樣澎湃而洶涌,宛如初生的太陽,卻也在和陳氏氣運相合,尤其是那慕容家的,更是隱隱要徹底融爲一體。

“拓跋氣運也逐步融入進來,看來張賓此行果然是成功了。”

當拓跋六修決定低頭的消息,傳回薊縣的時候,陳止不由鬆了一口氣。

雖說局面不錯,而且不是小好,而是一切大好,但陳止卻很清楚,玄甲軍的這一次征伐,確實快要到了盡頭了。

這一次的突然爆發,固然是機緣巧合,但其實不算是臨時起意,因爲在陳止的謀劃中,遲早是要有出兵的,而最好的情況,還是師出有名。

先皇的離去,讓他很是憤怒,繼而出兵,之所以能勢如破竹,也是因爲兵馬所指,是有着輿論和羣衆基礎的。

表現在氣運上,那就是民心所向之處,最終水到渠成。

在這個過程中,陳止又輔以籤筒中得到的諸多物件,加上一直以來的辛苦操練、隊列涉及,以及軍規的設立,最終造就了這般戰果。

但在這個戰果的背後,同樣存在着隱憂,即便不考慮新近被征服的土地上,肯定會發生的反叛和反噬,就說一直四方出擊的玄甲軍,也已經到了戰線過長、後勤補給即將到達極限的情況。

“現在玄甲軍最南邊,打到了接近潼關的地方,而北邊駐紮在慕容棘城,如果再開闢一個拓跋部的戰場,還真有些吃力了,而且這樣一來,兵力就捉襟見肘了,當下正是科舉大興的時候,各大世家其實皆有怨言,若是沒有足夠的兵力鎮壓氣運,被世家藉機鬧事,整個佈局就功虧一簣了。”

想到這裡,陳止不由對此次毛遂自薦,前往出使的張賓,多了幾分好感。

“不愧是在原本來歷史上,輔佐石勒成就大業的人物,這能力確實非同一般,未來大可期許,而現在拓跋部也入得體系,其氣運與慕容氏的一起,都要嫁接到我這氣運體系之中,北地的大局,可以說是徹底穩固了!”

陳止是知道原本的歷史的,那慕容氏和拓跋氏,曾經先後崛起,尤其是那拓跋氏,更是奠定了日後南北朝的格局,乃至直接影響到了後來隋唐一統的局面。

就算曆史改變了,可他們的積累過程沒有太大的分歧,按着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如果沒有出現玄甲軍這個勢力,這最後能夠站到最後的,估計就是這兩家了。

將這兩家吞併進來,代表着陳止所代表的氣運派系,掠奪了兩家未來的道路,更徹底鞏固了北地的根基,根除了後院的隱患,未來的戰略目標,就可以朝着其他方向轉變了。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科舉,待得科舉穩固下來,形成了制度,上下通道打開,統治基礎擴展,未來的整個情況就大爲不同了,待資源、財富、兵力和人才盡數歸位,就可以真正着手改造當代,適應未來了。”

這般想着,他忽然長舒一口氣,感到漫長的任務,終於到了關鍵時刻,一旦度過去,最困難的節點也就度過了,身上的重擔似乎是輕了一點。

“但是我這人生終究是有盡頭的,生前所能做的是,同樣是有極限的,這延緩災難的發生,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能延緩百年、兩百年、三百年,但在這之後呢?終究還是要想個法子……”

忽然,他的腦海中,閃過了那個真龍泥塑,最後搖了搖頭。

“還不是思索這些的時候,還是先專心於眼前的事吧。”

隨着草原上一個個消息傳來,在幽州境內掀起了偌大的風波,不管是士人還是尋常百姓,都是由衷歡喜的,這裡不光有着家國情懷的原因,還有最直接的現實考量,因爲這些邊疆百姓雖然過了幾年好日子了,但對於胡人南下打草谷的情景,還是記憶猶新。

而這消息傳到了中原其他地方,這各方勢力知曉之後,表面上說好,實際上他們是覺得很不好。

因爲這不僅意味着幽州沒有了後顧之憂,還代表着玄甲軍在北方已經沒有任何敵人了,那麼接下來呢?玄甲軍會選擇哪個方向擴張?

沒有人會認爲有了這般優勢之後,玄甲軍會停下來修整,或者就此安樂種田,如果真有這般打算,又何必與關中朝廷起衝突?

問題只不過是他們會挑選哪家?

在這一刻,不少人都無比痛恨劉聰父子,哪怕匈奴國主和他的太子已經付出了代價。

不是因爲這父子二人引出了玄甲軍,那幽州有這等實力,早晚也要暴露的,但真正讓人痛恨的,卻是他們逼死了先皇。

沒了先皇,何人還能制約那幽州陳氏?

在這裡面,最爲苦惱的無疑就是立足河北的石勒了。

好在目前幽州正忙於所謂科舉,暫時無暇他顧,不過基於謹慎的心思,這各方勢力還是派出了探子,就爲了要搞清楚這科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四百零五章 代縣之迎第五百四十一章 厭則整編不顧閥,心腹歸來又兩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被逼得報團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謀劃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亂局,有兵叩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運竹藤,暗度陳倉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剛知晉陽落,又聞劉粲囚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七百八十八章 再伐代郡,可有勝算?第七百零六章 雕版爲引灌五格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四百三十章 稱讚求字老人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亂?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請陳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縛,以賈誘,溫水煮之第六十九章 陳某爲你寫上一篇!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貴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請你們全家第三百零一章 這不是個好差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動,家丁成千第三百四十九章 陳止行不行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二百九十二章 徵北將軍陳第七百七十章 史家寫人,籍貫先行第五百零八章 這從何算起第五百三十章 隱憂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豈能如你願!第二百八十八章 爲拯救陳止而來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劍,文有口中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南方無龍,朝對成空第八百八十八章 猶不知戰情,只是趕路忙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爭第四百零一章 南北名士聚一堂第七百一十一章 你演我裝,問影帝誰屬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爲難難爲品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五百五十五章 陳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貶夏!第六百四十七章 昨日無禮今親訪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八百四十九章 臨機決斷,身陷囹圄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與寒門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萬事皆有其芥第九百六十八章 事在人謀,城中來使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一百零九章 此處可有客來賀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慫之,自縛其將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驅萬第三百七十一章 爲國背鍋,使人驚懼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投奔?投靠?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六章 峰迴路轉爲哪般第二百九十七章 陳家危局第七十章 筆走龍蛇言莫賭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四百八十八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動啊!第四百七十二章 佛染諸評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縛,以賈誘,溫水煮之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襲!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二百零七章 賜予是福林邊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