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印字傳書,破千古之壁

盧志聽着就愣住了。

陳止卻繼續道:“盧君先前擔心的幾點,本將也都已注意到了,所以有所注重,但有一點,盧君恐怕是沒有看到!”

“什麼事?”盧志收拾心情,做出了虛心求教的樣子,內裡卻盤算着等會繼續勸,畢竟這次將軍似乎有了鬆動,而孫秀也暫時沒有話來反駁自己,可不能放過這次機會。

但跟着卻見陳止沒有說話,而是起身走到書架跟前,從裡面抽出了一本書,然後就扔到了盧志、孫秀面前的桌上。

盧志與孫秀看着面前的書冊,頓時上心起來,就看着書名思索起來。

《陳氏文錄》?

這書他們並不陌生,是最早一批刊印的書冊。

最初,爲了推廣印刷術,也爲了防止被世家抵制,陳止拿了自己的幾篇文章,整理成一本字數和章節不多的文錄,拿過去刊印發行。

這種事,就像是他在彰顯個人文采、傳播自身名望一樣,世家並沒有太過警惕,加上內容不多,便於刊印,於是順利發行,又有官府免費分發,很快就遍及各處。

現在見陳止拿出這本書,無論是盧志,還是孫秀,這一個世家、一個寒門的代表,都希望找到背後的含義。

在舉子下鄉的這個問題上,他們相信陳止的每一個舉動,都有其意義。

“莫非是文錄中的哪篇文章,正好涉及到這個問題,給出瞭解答?”

這個想法,同時出現在兩人的腦海中。

這可不是他們無緣無故的瞎想,和其他人的文錄不同,作爲徵北將軍、幽州刺史的陳止,他的文章不似尋常的名士那樣只是空洞的探尋論道,恰恰相反,文錄中收錄的幾篇文章,往往代表着陳止的某些思想和政策傾向。

其中最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無疑就是《師說》與《六國論》這兩篇,前者表露出陳止對於教化之道的看法,後者則涉及到諸多對外思想。

除這兩篇之外,文錄還收錄了陳止在《齊民要術》中對於農事的幾點看法,以及對農人、佃戶的主張,約莫三章內容,剩下的一些章節,就是節選自《大典》,典藏之文被摘錄出來,組合成一套書,關於儒家、道家的文章爲多,體現出一定的執政思想。

這兩年,不少世家和寒門的士人,都將《文錄》買來研究,對其中幾篇文章更是研究透徹。

現在兩人一回想,就覺得好幾篇文章,都涉及到了有關選拔人才、教化百姓的問題,只不過零零散散的分散在不同的句子裡。

“這次回去,得讓族中將文錄中相關的內容挑出來,組合完整,說不定可以看出將軍的本意!”

正當盧志這般想着的時候,孫秀卻隱隱覺得有些不對,主公既然已經談具體問題了,就不該打啞謎,莫非問題不在文章之中?

兩人就這麼左右推敲,不敢貿然開口,大堂裡一下子就安靜下來,安靜的有些尷尬。

陳止見狀,開口說道:“我是說,這本書是刊印出來的,背後涉及到印刷術,你們肯定了解,前兩年,這印刷術也給世家帶來了不少的錢財。”

印刷術!

頓時,孫秀和盧志都明白過來,意識到陳止爲何拿出這本書了,敢情是自己想岔了,不由有些尷尬。

但緊接着,他們又想到了印刷術的問題,隨即,盧志的臉色又不好看了。

印刷術的興起,和陳止的推廣脫不了干係,其人還在代郡的時候,就拿出了相關技術,還希望世家能夠加入進來,共分利潤。

可惜,代郡世家出於階級本能,對之抗拒,於是便只有陳止獨自推廣,刊印了些文書,只在代郡內流傳,出了代郡,哪怕是幽州,亦被壓制,明面上不怎麼流通。

可等陳止掌握幽州,入主北地,再次推動了印刷術的發展,情況就不一樣了。

實際上,就算陳止不推動,私底下的小作坊也已經遍佈各處,初具規模,而當他倡導幽州官方刊印的時候,被他剛剛征服的世家爲了表現順從,紛紛加入進來,想借此討好陳止,那個時候,世家的階級本能,更多的是要延續家族,其他的原則都可以放放。

再怎麼說,陳止也是根正苗紅的上品名士,歸順這等人物,不丟人。

起初,效果斐然,印刷術於刊印物的流通,讓世家得了意料之外的豐厚回報,但等他們剛有點興趣,情況就急轉直下,小作坊如雨後春筍一樣拔地而起,搶佔了低端市場,讓幽州官方的刊印只能在世家圈子裡流轉,這下子利潤可就稀薄許多了,成了雞肋。

另一方面,低廉圖書帶來的知識擴散,開始引起世家的警惕。

陳止的話在兩人身前響起:“印刷術傳播之後,很多小作坊出現,他們的印製可以說是粗劣,但是數量衆多,每冊的價錢越來越低,接觸書冊的人羣越發擴大,要不了多久,這讀過書的人,就會超出一定數量,那要如何約束這些人?”

孫秀眼中一亮,稱讚道:“原來如此,將軍的文武舉法,正好給這羣人一個盼頭,讓他們知道每年都有個中舉的機會,這次不行,還有下一次,年復一年,總有指望,於是就會讓人費盡心機去晉身,安心讀書爲學了,被禁錮在家鄉,不會四處流竄”

盧志也明白過來,但這心裡多少還有點埋怨,在他看來,這印刷術也是將軍您倡導的,讀書人多了,一個控制不住,沒法當官,就滿天下的亂跑,不知道要成爲多少反王的謀主,結果又是你出主意來約束他們。

他自然不會知道,印刷術的普及、知識壟斷的崩潰,知識向下層階級蔓延,是歷史的必然趨勢,與其放任局面自行發展,倒不如現在就動手加以約束。

當然,更主要的是,知識壟斷造成的惡果,在這個時代已經逐步體現了。

不管盧志如何想,也不得不承認,陳止的話很有道理,文武舉法確實是個將學有所成、精力旺盛、偏偏無處晉身的寒門讀書人,約束起來的好辦法,只是……

“再讓他們去各地,給百姓宣講,就有些過了吧,百姓未曾爲學,不見有什麼志向,往往趨利避害,知道得多了,反而不好控制。”

陳止卻道:“正要讓百姓習慣從舉子的口中獲取消息,只要有了這個習慣,些許隱患,根本不足爲慮!”

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搞錯了!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六百三十章 劍指兵屯!第一百三十八章 豎子,爾敢!第六百八十六章 追命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九十四章 咳,本將早有預料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爲你好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三百一十一章 來得正好!第八百九十章 得勢且肆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來客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六百一十六章 先攻破代縣,再活捉陳止!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四百三十四章 訪吳階,有謀劃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絕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氣衰,廢太子意動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九百二十六章 爭一方氣運主角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四百四十九章 世家富足,官府缺糧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聯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六百四十九章 幾窯上下品,文思有驚雷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三百二十六章 問問他,想不想進宮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郡王拜師,冠絕青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下第五十七章 銅錢第三百八十九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統可分善惡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聯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動,家丁成千第四百三十四章 訪吳階,有謀劃第二章 萬里河山,雙銘銅錢第六十七章 執劍赴會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玄甲不可勝?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四百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一千零二十章 流民逃難可來幽?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處代卒有多少?第一千零八章 論天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萬事皆有其芥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四百八十九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下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一百三十三章 以農固名第四百一十八章 塢堡不藏民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四十章 此時內外皆尷尬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四百四十章 牽軍入局是何意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換識字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八百四十七章 敵亂第四百六十章 觀人猜計,有人訪之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七章 心中搖第九百五十七章 少年膨脹,意氣風發入營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休言權術,我自取之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起高樓親受益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敵麻木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順勢而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陳者富貴第七百三十六章 紅有主,青攀階,聚衆成金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動世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個夠!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