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放在列車上對大王他們說,這不知道,黃鴨湖裡的那個女屍找到眉目沒有。()
大王笑笑說,這種事,多了。管她呢?剛纔咱們說到哪兒了?
小米說,剛纔咱們在談論三個初中生的事。
大王說,對,還是說說他們吧,咱們還能學學。
小趙說,其實三個初中生的成功也並不神奇。因爲,我在美國的一位好朋友薛涌先生就曾經說過,草根纔是主流。
薛涌先生是留美學者、耶魯博士,是不折不扣、徹頭徹尾的精英。由於他經常在公共論壇上爲大衆代言,所以被某些媒體尊之爲中國民間意見領袖。
吳天放想,“草根纔是主流”,這對身處草根階層的人們,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慰藉,至於這話是否絕對,大可見仁見智,在此不論。
東北是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土地養育着神奇的人,神奇的人創造着神奇的文化。說到神奇,就不能不說到——趙本山、馬俊仁、魏書生。這三個東北初中生堪稱是“草根纔是主流”的典範和標本。
你可以批評二人轉土、趙本山俗,但只要你還在看電視,你就拒絕不了他——趙本山小品是電視娛樂節目的絕對“主流”(有本事就別看大陸電視)。批評趙本山的人不妨想一想這樣的問題:在目前的文藝界,有哪位精英有資格、有能力取代趙本山?有哪一個高雅藝術團體能像“劉老根大舞臺”那樣在全國火爆巡演?
你可以對退伍轉業軍人馬俊仁粗暴的、不科學的訓練手段和方法嗤之以鼻,你可以罵“馬家軍”喝“中華鱉精”奪世界冠軍純屬是胡說八道,但你千萬不要忘了,二十年前,馬俊仁可是中國體壇“民族英雄”式的人物,其火爆程度一點也不比姚明、劉翔差。
你完全有理由懷疑魏書生,因爲他所宣傳的那些高明的經驗(模式),你就是無法克隆、複製,你就是隻能人心動而無法付諸行動,但你不得不承認,魏書生名氣實在是太響——幾乎所有的教育領導和許多不教語文的教育同行都知道有個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
想到這裡,吳天放又突然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話,叫做“老粗出人物”。比如奪得江山的劉邦、朱元璋等人。
這次出行,雖然還沒有深入到白山黑水之間,但通過和大家一塊兒議論東北這三個傳奇人物,吳天放就覺得自己的收穫已經很大了。他甚至感到自己在美術創作上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草根爲什麼能成爲主流,原因在於他們身上少有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敢於打破傳統,勇於創新,敢走別人不敢走、也想不到的路。土辦法最終反而能解決大問題。
吳天放把自己的思考同小米交流,小米深以爲是。
這時,天色已經嚮明,天空發出了魚肚般的白色。
吳天放和小趙、小米幾個人就洗涮一番,回到了包廂。
老張和大王、小李他們三個人也已經從牀鋪上爬了起來。
小李問:“到哪裡了?”
小趙說:“剛剛過了錦州。”
老張說:“快了,我該下車了。”
大王問:“老先生,你到哪裡去?”
老張說:“營口。”
大王看了看老張的一身黃軍裝又問:“老生先,你原來在部隊呆過?”
老張說:“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和雷鋒同志是一個班的。當時,雷鋒是班長我是副班長。”
聽說眼前的這個老人是雷鋒同志的生前戰友,大家不由得肅然起敬。大王忙拉着老張的手說,老先生,坐,快坐!
老張說:“馬上就是三月五號了,這一天是毛主席爲雷鋒題詞的日子,也是全國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日子。我每年的三月五號就要到營口我們的部隊去看一看。已經堅持了18年了。”
大王問:“雷鋒不是在撫順當兵嗎?我聽說雷鋒犧牲後,在撫順市望花區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有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
老張說,這不奇怪,曾幾何時,人們一提到雷鋒,首先想到的是雷鋒當兵在撫順。這是與真實的歷史事實不相符的。雷鋒出生在湖南,工作在鞍鋼,當兵在營口,犧牲在撫順。我們部隊的大本營一直都在營口。
小李說,這幾年網上對雷鋒的負面議論很多,說雷鋒以及《雷鋒日記》都是假的。有人甚至指責說宣傳雷鋒是“建國以來最大的造神”。他們還找出了不少論據。
比如說,雷鋒的相片與高檔物品。
雷鋒1960年參軍,至1962年犧牲,一年多時間裡共拍下200多幅照片。不但有工作照和學習照,甚至還有生活照。1980年代之前,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拍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許多人一輩子只拍過一、兩張照,畢業照或是結婚照。6062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老百姓餓得生浮腫病,中南海都要吃窩窩頭,全國一共餓死了3700萬人。雷鋒一年多時間居然能拍下200多照片,拍那麼多照片,比買一輛自行車還貴。要知道,那時候的老百姓必須積攢好幾年才能買得起一輛自行車的。以《雷鋒傳》一書所提供的資料計算,雷鋒一生總收入爲一千一百多元。這樣算起來,雷鋒一生收入的四分之一被用在照相上了。此外他還擁有料子衣褲、皮鞋、價格40多元的皮夾克以及160元以上的瑞士手錶等在當年都屬於高檔的消費品。可以說,雷鋒用於個人外表形象的打扮和形象保存上的花費約等於他收入的一半。這樣的消費結構,怎麼能算節儉?
比如說,《雷鋒日記》。
《子午書簡》主持人李潘說明了一些歷史真相:雷鋒是從1957年開始寫日記,1960年12月1日,瀋陽軍區政治部首次在《前進報》發表被修改的《雷鋒日記摘抄》。1963年初,雷鋒犧牲5個月後,雷鋒日記被再次整理髮表。這次整理又做了一些“技術處理”,這次由《前進報》原社長馮荊育組成“雷鋒日記再整理工作組”,上級對這次任務有嚴格要求,對雷鋒日記進行了政治性和藝術性的昇華,去掉了許多“過時的話”、不當之詞等。所以最後出來的雷鋒日記,不是雷鋒日記原貌,而是“一個時代最革命、最無私、最質樸、最完美的記憶”。
再比如,如果雷鋒真的做好事不留名的話,爲什麼都記在日記裡,難道他不知道別人會發現嗎?
等等,等等。
一些人得出的結論是,雷鋒的照片是擺拍的,雷鋒的日記是別人代筆的,雷鋒的事蹟都是假的。總之,雷鋒是死後被拔高的。
老張說,這些話,我當然也聽說過。作爲雷鋒生前的戰友,我聽到這些話很氣憤,也很痛心。
大的方面,我也不想多講,我給你們談一談他成長中的一些細節吧。
有人說雷鋒是死後被拔高的,那是他們根本就不瞭解雷鋒。雷鋒早在犧牲前就已經是大名鼎鼎了。
雷鋒生於1940年,犧牲於1962年,僅僅走過了22年的人生。但這短短的22年,卻是極爲輝煌的22年。在這22間,他當過國家公務員,當國國企的工人,當過人民解放軍。在每一個崗位上,雷鋒同志都留下了閃光的足跡。
雷鋒在7歲時就成了孤兒。1950年,他就是在他10歲時,雷鋒當了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土改。
同年夏,鄉政府的党支書供他免費讀書,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
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爲機關模範工作者,並於1957年加入共青團。也就是說,雷鋒在17歲的時候,就是縣委的公務員,還是模範工作者。
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週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遼寧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夥伴們冒雨奮戰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蹟。
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爲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爲標兵,18次被評爲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你們看看,雷鋒早在當兵之前,就是一名多麼出色的標兵青年。
1959年12月徵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捨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民武裝部)表明參軍的決心。
他身高只有1.54米,娃娃臉,眉毛粗,眼睛大,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徵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後被破例批准入伍。你們看,雷鋒的個頭還比潘長江矮了很多。但人愛雷鋒就是政治素質高。在當兵之前就是名人了。
參加人民解放軍後,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他努力鑽研技術,後任班長。在部隊,他曾多次立功,被評爲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1960年11月入黨,並被選爲撫順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15日上午8點多鐘,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爲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着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沒有想到的是,汽車左後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鋒被倒下來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陽穴上,當場暈倒在地,昏死過去。後經搶救無效,犧牲時年僅22歲。
老張飽含深情地說,你們聽聽,其實早在雷鋒同志犧牲前,就是一位英模人物了。
小米說,沒想到,雷鋒當年這麼年輕就已經出名了。
小趙說,雷鋒雖然出生在湖南,但他工作和參軍都是在我們遼寧。也算是半個東北人吧。看來我們東北,我們遼寧就是出奇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