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文化差異

人大會議結束的這天,剛好是週末,楊曉麗早跟李向東說好了,叫李向東去江邊市,明天一起去省城喝早茶逛街。會議一結束,李向東就叫司機把他送過去。

坐在車上,李向東的心情很平靜,因爲這個結果早在預料之中。他便對自己說,總算告一個段落了,總算把市縣的班子理順了。於是,就合上眼睛,回想了一輪自己回市縣這段日子的經過。他發現,這半年多的時間,雖然遇到了許多事,解決了許多問題,其實,主要就只是圍繞一箇中心,或者說,他只幹了一件大事。

??怎麼管好人!

接下來,他必須乾點實事了,幹一些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按照李向東的慣性思維,也可以說,最熟悉最能見成效的作法,那就是大搞城市建設,改造舊城區,美化新城區。

這項工作,隔個三幾年,搞一下,總會收到明顯的效果,總會博得羣衆一片叫好聲。然而,這次,李向東不想在這方

面下手,或許幹得多了,自己覺得這項工作有點唬弄老百姓的意思,有點急功近利嫌疑。

他想,要幹就幹一件真正讓老百姓得益的事,幹一件他李向東這個市委書記乾的事。

面上的工作要做好,是必須的,人家大搞招商引資,你不能不搞,人家抓黨建建設,你不能不抓,人家抓農業,搞水利,抓教育、文化、衛生、計劃生育,你也一個不能漏,但是,你不能沒有自己的發展思路。

面上的工作有各分管領導負責,有各分管領導去應付,如果,一個市委書記也沉浸於這種應付之中,你了不起就是一個秘書長的能力,一個被人指指點點的角色。市委書記要跳出來,要站在某一個高度,制定自己的計劃,實施自己的構想。

其實,這件事,李向東已經着手了,正處於一種調查研究階段。他要發展鎮級經濟,實施“強鎮富民”構想,把鎮級經濟搞上去,惠及老百姓。他很清楚,這是一項巨大而複雜的工程,想要三幾年實現這個目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抓重

點,先抓幾個基礎較好的鎮有特點的鎮,一兩年內,讓這幾個重點鎮實現大突破!

一任長官,你要有長期規劃,也要有近期效益。每一年,你不搞出一兩個閃光點,人家就會說你一事無成。如果,你的工作沒有持續性,東一鑼,西一鼓,上面人會說你大局觀不強,下面人對你也無所適從。

其實,強鎮富民並不是李向東獨創,早些年,江邊市已經在推行這個發展戰略,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此時,車已經駛進江邊市境內,就時不時見一座繁華的城鎮在眼前閃過。江邊市是一個小市,也就十個八個鎮的區域,幾乎每一個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腳下這條粵西主要交通幹道都從圩鎮中心通過,或者說,幾乎每一個鎮政府所在地的圩鎮都把企業建這條交通幹道,藉助這條主幹道推動各自特色的鎮級經濟。有幾個鎮的建築甚至還隨着這條主幹道的延伸連成了一片。很讓人感覺到早些年提出的,“路通財通”的理念。

然而,這些年,江邊市又把招商引資引回

來的企業建在路邊的模式,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們採用政府引導企業的形式,根據企業生產的產品特點,建造了幾大市場,如傢俱市場、燈飾市場、廚具市場,從而像一塊磁石,又把一些企業引到了這些市場周圍,使這些市場的規模不斷壯大,即使在全省,及至全國也頗有名氣。

在地級市,大家都承認江邊市人是最懂得利用資源的,最懂得辦企業的。當然,這完全得益於他們與珠??中心地區相毗鄰,只隔着一條江,因此,他們受珠??中心地區某種觀念的影響也較其他地區更深,領略生意精髓也更透徹得多。

市縣人這一點就望塵莫及,政府對這方面的引導更是少之又少。

當然,市縣要強鎮富民,除了增加大家的創業意識,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創出一條自己的路。畢竟市縣沒有江邊市的優勢,沒有那麼一條粵西主幹道。

車到了江邊市府大院時,已經下班多時,楊曉麗早已在大院正中那個噴水池等着他們。

單看這個市府大院,是很難看出江邊市的經濟比市縣還要發達的。這裡的建築多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興建的,以兩三層樓房爲主,只是進行了必要的裝修改造,唯一一幢高建築也顯得很普通。或許,相對貧窮地區才更講究那些表面的東西,纔要打胖臉充胖子,腰包脹鼓的人反倒不怕人看不起,更追求實際。

楊曉麗安排李向東的司機去食堂吃晚飯,吃她那份常委餐,吩咐他吃飯後,再開李向東的車回去。然後,她纔開着她的車,載李向東離開江邊市府大院。

李向東問:“我們去哪裡吃飯?”

楊曉麗說:“過江去吃魚。”

李向東問:“江邊的魚能有市縣海里的魚好吃嗎?”

楊曉麗笑着說:“對面江那個鎮是養魚大鎮,有着幾百年的養魚歷史,傳統的做魚方法很獨特,所以,請李書記去試一試,別總是大土帽,以爲只有市縣海里的魚最好吃。”

她說,她發現,市縣做海鮮的方式和對面江做魚的方式區別很大。這種區別往往反映了一種文化。

她說,市縣人做海鮮的辦法說好聽,是講究原汁原味,說得不好聽,只是把家裡的作法搬到酒店裡,應該是一種保守呆板的作法,不思進取的作法,對面江做魚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烹飪,如何把原材料轉變成一種吃的文化。

她說,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市縣的一種小農意識,一種自我滿足意識,而人家卻擁有一種創新精神,一種要凌駕於衆生意競爭對手之上的強烈意識。

李向東說:“我發現你到了江邊市很多感慨,但是,沒一樣是說市縣好的。”

楊曉麗笑了笑,說:“這是一種反思呢?”

李向東說:“這是一種忘本的表現。”

楊曉麗說:“你別給我

扣帽子,如果,要我回市縣,我馬上就走。”

李向東笑着說:“那是因爲我在那裡。”

楊曉麗說:“你別以爲我很稀罕你!”

李向東說:“稀罕不稀罕你自己知道。”

然而,李向東也承認楊曉麗說得很有道理。有時候,看到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突飛猛進,一些人只強調別人的各種外部優勢,往往就忽視了一種文化薰陶。

珠??中心地區的經商觀念可說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在不準經商的年代,他們那種觀念也蠢蠢欲動,改革開放的大門一打開,珠??中心地區人便如魚得水,爭先恐後洗腳上田,能不種田的都不種田了,都擠到生意場上了。這種源源流長的創業文化,凝聚成了一種精神,這種文化,這種精神是非常寶貴的。

市縣的農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吃飽飯,如何自給自足。有相當一部分人,還依賴僑資做

二世祖。

在珠??中心地區,你還沒號召大家創業,他們已一哄而上,在市縣,你號召他們創業,他們卻懷疑你們是不是想要收回他們的土地,以後他們怎麼生活?

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區別!

當然,你又不得不承認,這種文化的形成,又與地緣差異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鮮花鮮花鮮花!

第1209章 找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61章 把黃撤了第760章 通訊記錄第1554章 制度和公民的素質第1835章 人嚇人第33章 追小姨子第1255章 百密一疏第1939章 不必硬碰硬第38章 家第624章 尋找最能改變自己的途徑第637章 什麼是非典第1043章 朱老闆的計謀第970章 老鼠舔貓鼻第1588章 連起碼的尊重也沒有第1617章 第一第二夫人第1458章 表妹更熟悉第1448章 市長候選人第872章 扮弱者博同情第1461章 上面人第1149章 再次出現地陷1330章 無從下手第708章 完美無瑕第383章 追回逝去的時光第1236章 節外生枝第105章 偷偷見綺紅第103章 部署第659章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得到第981章 還要繼續第1070章 這事鬧大對誰都不好第329章 很酷很男人第1416章 錯也下面的錯第1850章 酒話第267章 又回到小樓屋第1139章 勸說無效第468章 佈置的第一項工作第1086章 沉着氣第1035章 爲知己而戰第252章 侵犯他第1028章 無聲較量第413章 要狠狠治治她第832章 治癒創傷的地方第754章 你是一把手是太陽第415章 不知淚是什麼滋味第534章 那氣那恨第1961章 無限放大的危險第1984章 請病假第213章 女主持人小倩第1200章 別墅遇市長第137章 你工作作風要改第1620章 越級求助第63章 異口同聲第1759章 意見分歧第205章 不要只對我好第493章 給予的優惠就是壟斷第667章 心驚肉跳第366章 越幫越忙第65章 夢見綺紅第1225章 不考慮成本的騙子第816章 滲透地域文化第1908章 別叫姨叫姐第450章 臨市大案第1352章 急轉直下第472章 一幅畫一首詩第1958章 吊他胄口第1083章 變通第1045章 政績觀第1160章 標新立意第512章 楊曉麗醉得不輕第1368章 你讓我好感動第641章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第1786章 你還佔理了第539章 你要依靠三個人第1811章 今天的創新是明天的傳統第774章 工作緣份第1606章 調整心態第536章 秘書電話第473章 把麻煩事推給市長第439章 新聞片第143章 不自在第1135章 不可原諒第214章 跟你得罪人第1225章 不考慮成本的騙子第1820章 歪打正着第1014章 控制和反控制第737章 只是喝酒第1479章 夾起你的尾巴第495章 特殊女人第464章 父子相伴第1654章 我說了算第1240章 畢竟跟男人不一樣第1392章 你敢不敢放馬過來第1955章 你們是一夥的第1954章 竟行賄我第584章 收回拳頭第1957章 推你當擋箭牌第498章 小心有詐第1538章 主動說清楚第1209章 找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992章 最想征服的人第1031章 番鬼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