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6章 主流與非主流

文仔知道,自己就是說得很不靠譜,也是要說的,就像測驗和考試一樣,不管你掌握的知識有多少,你也要坐下來答卷。

他說,這是你到東江市後乾的第一件事,所以引起了民衆高度關注。可以說,這件事,讓一些人失望了,他們認爲你有點主次顛倒,不是關心企業的發展,而是更關心打工仔,不是關心東江市的經濟發展,而是關心與經濟發展沒多大關係的東西。

他說,他們懷疑你能不能勝任東江市委書記?能不能把準一個經濟發達富裕地區的發展方向?甚至擔心,你任期期間,東江市的經濟會倒退,換言之,他們希望讓更懂得經濟,能夠推動東江市向前發展的人擔任市委書記。

他說,不排除這些人別有用心,想通過這件事否定你,從而達到他們的某種目的。我懷疑,這會不會是一場政治鬥爭的開始,某一種勢力正在蠢蠢欲動?但是,我還不能判斷,這股勢力來自哪一方面?

李向東笑了起來,連連搖頭,說:“你真有點草木皆兵。我看你這兩年跟我跟得有點心驚膽顫了,好像周圍都是一些想要算計我的人。”

他說,沒那麼複雜,也沒那麼可怕。

這是李向東到東江市的感覺,他認爲,這種感覺並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的的確確沒有意識會有任何對手。

他說,你對東江市網不熟悉,不瞭解那些發帖和跟帖的人。其實,那些發主帖的人都是這個網的活躍分子,他們總時不時會對某件事,發表一些個人的看法,如果,有什麼政治陰謀?首先,那些人就要收買這些活躍分子。我認爲,這種可能性很小。

他說,這裡發映的應該是真正的民意,準確地說,是一部分人的民意。這些人是什麼人呢?從他們平時的言論中可以判斷,他們是東江市人。我不敢說他們是土生土長的東江市人,卻是長期在東江市工作和生活的東江市人。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他們並不代表那些從外地來東江市的打工仔。

李向東說,如果,從這一點考慮,那些人還可能有看不起打工仔的思想,認爲打工仔流動性大,今天在東江市,明天可能就離開了,他們屬東江市的非主流羣體,市政府那麼重視關心他們應不應該?市政府那麼重視和關心他們值不值得?當然,帖子裡沒有說得那麼白,但能讓人有這種感覺。

李向東說,他們代表的羣體雖然只是東江市的一部分,相對打工仔來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他們卻是我們習慣性說的,東江市人,是東江市的主流羣體,中堅力量。

李向東說,目前,我們要做的事是,改變他們這種觀念,要讓他們知道,東江市是一個特殊地區,有今天的發展,除了東江市人的努力,更有無數打工仔的努力,在東江市,每一個爲東江市做出貢獻的人,都應該得到政府的重視和關心。在東江市,不應該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

他問文仔:“我們應該怎麼辦?”

文仔深思了一會兒,笑了笑,說:“第一,利用宣傳媒體宣傳外來打工仔對東江市做出的貢獻,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東江市的發展離不開這些打工仔。第二,樹立一批打工仔典型,通過宣傳他們的事蹟,讓大家更瞭解他們爲東江市發展奉獻青春甚至生命的精神。第三,組織一些專訪,進行東江市人與外來打工仔的對照,反映兩者之間的工作與生活差距,讓大家更加認識到,兩者之間誰更需要重視和關心。”

李向東笑了笑,說:“這次可以給你打八十分!”

文仔卻沒有笑。他要自己不要表現得太沒層次,不要讓李向東感覺到,一個口頭表揚就能讓他迷失方向找不到東南西北。他想,其實,解決的辦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發現問題,正確地發現問題,就像醫生診病一樣,只有把病診斷出來,才能開處方對症下藥。

李向東突然地笑了起來。

文仔覺得他笑得很沒來由,迷惑地看着他。

李向東問:“你知道我爲什麼笑嗎?”

文仔搖搖頭。

李向東說:“我又想起小郝記者了。”

文仔臉紅了紅。

李向東說:“我需要一篇宣傳打工仔的大文章,反映他們在東江市做出的貢獻,反映他們在東江市的處境,反映東江市政府應該如何重視和關心他們?如果,讓小郝記者寫這篇文章,一定能寫出高度和深度。”

他想起小郝記者寫的那篇關於跳樓事件的文章,想她熟識打工仔的心態比一般的記者要深得多。

文仔說:“我打電話給她,讓她馬上寫。”

李向東卻搖頭,說:“東江市就沒人了?要青山市的記者來完成這個任務?”

文仔忙改口,說:“是不是通知常委宣傳部長、東江日報社長來一下?”

李向東看了一下時間,他還有半個小時要去參加一個會,便說,時間太急了,下午吧!通知他們下午上班到我辦公室來。他又補充了一句,通知馮玉如也過來!

東江市大張旗鼓宣傳打工仔的聲勢先是從網站的辯論開始。

由常委宣傳部長、馮玉如、東江日報社長參加的會議結束後,常委宣傳部長就採用了行動,當天組織了一個三人組,專門就政府是否應該重視關心打工仔的問題,在網上挑起了一場大辯論,三人組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反駁那些執反對意見的觀點,漸漸地,在馮玉如的組織下,香港老闆企業的打工仔也融入了這場大辯論,於是,完全改變了執反對意見的“一邊倒”狀況。

三天後,東江日報刊登了一篇社論文章,更是旗幟鮮明地站在打工仔一邊,列舉了東江市外來人口的數量,並把外來打工者稱爲“建設東江市的重力軍”。電視臺也登出了一則“評選十佳新東江市人”的活動公告,要求各企業各團體,甚至個人推薦近年來,爲東江市做出卓越貢獻的“新東江市人”,更是把這場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提上了*。

一個星期後,常委宣傳部長又以電視直播的形式舉辦了一個羣衆論壇,邀請專家學者,探討在東江市這樣一個工業發達地區,打工仔應該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應該得到一個什麼樣的待遇?政府部門應該如何重視和關心?

楊曉麗看了直播對馮玉如說:“這是給我們造勢,鳴鑼開道!”

第1881章 過去的總要過去第1038章 擺脫不了枝子第1744章 當書記別留在青山市第204章 青年人藏不住事第1450章 讓省委去評定第1287章 誰克誰第1162章 看在孩子的份上第455章 陳小雨的努力第1888章 本就不是人乾的事第751章 擋箭牌第1072章 不眠夜第1851章 廳長路經東江市第849章 共同點第237章 確定人選第1273章 出狀況第595章 衝在最前線第656章 緩兵之計第474章 市長也有辦法第905章 給你一個理由第1462章 關係拉近了第1026章 把控制責任範圍第1432章 白忙了第613章 不要要不要貪第1494章 爲青山市做點好事第1339章 有奶便是娘第466章 不能只有工作關係第24章 回來第1191章 討好領導第1671章 窮途末路第696章 這事絕不會成功第925章 槍斃太冤枉第1293章 爲企業犧牲第231章 雙劍合壁第1856章 調整1332章 從沒遇過的對手第334章 殺人犯第1124章 基層領導幹部的素質第964章 香港大亨第1807章 政府怎麼關心企業第194章 我們回房間第1975章 調研員老許第1528章 以穩定爲重第1932章 噹噹官的兒子真累第451章 第二把火第1950章 情理兩難全第1142章 新思維新工作方法第737章 只是喝酒第179章 水箱壞了第1553章 官方的說法第1835章 人嚇人第391章 貌似普通幹部第512章 楊曉麗醉得不輕第1295章 成你們家傭人了第1903章 越級彙報第1827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471章 鬼鬼祟祟第1991章 停業一星期第1823章 住房裝修第428章 五千萬第1145章 主動請纓第1826章 賺創意錢第1047章 彼此利用第1594章 湊熱鬧第1941章 人情債第1372章 扮演捨身相救第5章 喪妻第1724章 參與配合第1751章 網民把他挖了出來第69章 愛了十多年第859章 方家祠堂第1429章 分工安排1223章 明天的章節要晚點上傳第1851章 廳長路經東江市第637章 什麼是非典第288章 加快改革步伐第68章 探獄第417章 男人死不承認第711章 你都幹了什麼第910章 逼上火拼的絕路第1034章 市委書記不能管這事第727章 各人的心思第180章 看你行不行第1817章 打造品牌的條件第515章 哪裡最賺錢第1649章 都見省委主要領導第1975章 調研員老許第548章 心虛底氣不足第692章 最有效的潤膚品第1687章 他這是不相信我第1851章 廳長路經東江市第847章 兩個方案第1606章 調整心態第303章 絕路第1821章 思路出問題第372章 以牙還牙第1383章 因人而異第847章 兩個方案第1746章 市縣未必容得下你第1854章 你別想當局長第1144章 不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