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暫別自找麻煩

那學校的選址是由捐資的華僑鄉親定的。校長說,市教育部門和鎮裡不得不尊重他的意見。他說,爲什麼選在這裡?主要是方便那位華僑鄉親村裡的子弟就近上學。大家都說,校長說的是實話。有一位與華僑鄉親同村的黨員老師說,當村民知道華僑鄉親要捐資學校時,都議論紛紛,有人甚至希望學校就建在村裡。他們認爲,這學校應該是本村的學校,應該只招收他們村裡的子弟。

老錢知道,村子裡說話算數的人是那些輩份高的父老,不管你到了哪裡,多有錢,多有權,回到村裡,你的輩份不高,都要聽他們的。許多事,政府不引導,往往就會按村中父老那些老頑固的意思去辦。很顯然,在學校選址方面,教育部門、鎮政府的引導工作沒做到家。

那些黨員老師還說,建校的施工隊也是華僑鄉親指定的,建校時也考慮到要建一個防山體滑坡堤,但建校期間,鋼筋水泥都漲價了,所以,校舍建起來,防山體滑坡堤資金卻不夠了。他們說,校長曾經通過村裡的父老向華僑鄉親提出再增加捐資金額。但華僑鄉親遲遲不答覆。

大家紛紛議論。

有人說,教育部門和鎮政府都詢問過這事。

有人說,鎮裡分管教育的副鎮長曾經提出,如果華僑鄉親不答應增資,是不是應該想別的辦法?

校長說,那副鎮長就提出了一個“三個一點”的解決辦法。

老錢問:“哪三個點?”

校長說,三個一點就是,鎮財政出一點,爭取市教育局支持一點,由學校自己想辦法解決一點。他說,學校自己想辦法那一點卻是最先到位的,鎮財政那一點和市教育局那一點到今天還沒到位。他說,鑑於這個原因,防山體滑坡堤只建了三分之一。

老錢搖頭說:“‘三個一點’雖然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但有好的解決辦法還不行,還要抓落實。不落實,再好的辦法不能兌現,那隻能是一句空話。”

他先了解鎮財政資金沒有落實的原因。

鎮委:“我們山區鎮都是吃飯財政,嚴格地說,還要靠市財政支持,才能解決工資放問題,幾乎拿不出資金解決搞建設。更何況,這是一所華僑鄉親捐建的學校。”

老錢說:“華僑捐建的學校又怎麼了?華僑鄉親出了那麼一大筆錢,鎮裡緊緊褲腰帶,就不行了?我就不相信,鎮政府拿不出那十幾二十萬。”

他說,主要還是思想問題,僥倖心理,如果不出事,拖個三幾年都沒關係。拖到不是你當鎮委書記了,這包袱就讓別人背了。

他說,現在,你怎麼交代?怎麼向華僑鄉親交代,怎麼向老百姓交代?

他說,我看你這鎮委書記是當到頭了!

此話一出,老錢也不聽那鎮委書記解釋,就往外走。他要回城區,瞭解市教

育局那邊的情況。老鄺在後面喊他,他以爲老鄺要替那鎮委書記求情,然而,老鄺卻說:“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必須瞭解清楚,那位華僑鄉親爲什麼一直沒有答覆?在建校過程中,他建設家鄉的熱情有沒有受到傷害?”

老錢愣了一下,問:“你認爲,問題比我想象的還要嚴重?”

老鄺說:“有可能。不過,不一定是鎮委書記這邊的問題。他說,你沒聽說過嗎?教育局的壯局長專門假借華僑鄉親的名義,指定某一建築工程隊,承包華僑鄉親捐資興建學校的工程。我擔心,建這學校時,他也玩這一招,結果,傷害了那位華僑鄉親支持家鄉的熱情。所以,後來資金不足,再要那華僑追加捐資款時,人家就不再搭理了。”

老錢覺得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否則,很難解釋那華僑鄉親爲什麼不追加捐資款。在建校中,遇到建築材料上漲,捐資不足的情況不是第一次,以前,認捐的華僑鄉親都很樂意追加捐款,這位華僑鄉親爲什麼不追加呢?

老鄺說:“你要

有思想準備,有可能會因爲這件事,牽扯出一個大案。這個案子會涉及到什麼人,我們還很難預料。”

老錢看了老鄺一眼。他在猜測老鄺到底想要說什麼?

老鄺笑了笑,問:“你別琢磨我,我只是要你當心。”

老錢試探性地說:“你不會是擔心,這事會涉及到楊曉麗吧?”

楊曉麗在市縣當副市長期間,一直分管教育工作,教育局的壯局長是否得到楊曉麗的默許呢?這一家人,可別這邊是搶險救災的英雄,那邊卻冒出一個分子。

老鄺笑着說:“你想多了。我怎麼會懷疑楊曉麗呢?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壯局長有多狡猾,別說楊曉麗,就是我或你,他也未必會放在眼裡。我只是擔心,這事會倒下一批人,擔心這搶險救災的光彩都被他們給掩蓋了。”

這是一個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老錢問:“是不是應該向李書記彙報一下。”

老鄺說:“李向東那邊也夠嗆,還是先不驚動他吧!這事還是先不宜搞得太張揚。”

於是,老錢打消了回城區的念頭。暫不驚動壯局長,先向鎮里人瞭解一些情況,包括分管教育的副鎮長,那學校的校長,以及華僑鄉親村子裡的父老們。如果壯局長的某些行爲傷害了華僑鄉親捐資建設家鄉的熱情,他們應該知道些蛛絲馬跡。

在調查瞭解中,情況漸漸明朗了,選擇建校的建築隊伍時,市教育局、鎮政府和那位華僑鄉親出現了意見分歧。壯局長希望由他指定的建築隊承建。他說,那建築隊幾乎承建了全市所有的學校工程,對建學校,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鎮委書記則出於本位思想,希望由鎮下屬的建築隊承建。他認爲,既然是鎮裡的工程,理應由他們的建築隊承建。華僑鄉親卻不偏不依,提出公平招標,誰中投誰得工程。

村中的父老說,最後,華僑鄉親改變了

主意,提出交給壯局長指定的建築隊。他說,那華僑鄉親做出這個決定後,就回國了,以後就再不過問學校的事了。

老鄺說:“這說明什麼呢?爲什麼就不關心不聞不問了呢?我想,問題就在這裡。”

老錢說:“壯局長肯定通過某種辦法說通了那位華僑鄉親。”

老鄺說:“準確地說,是那華僑鄉親出於無奈,同意了壯局長的意見。”

老錢說:“這事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老鄺說:“要查也要等過了這段時間。目前,我們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搶險救災工作上,別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兩人意見還是比較一致的。

有的事,你不得不考慮輕重急緩,不得不考慮影響。如果時機把握的不對,明明是一件好事,也有可能會搞得自己很被動。

老鄺和老錢認爲,這事先向李向東和鍾市長彙報,等搶險救災工作緩過不來了,新聞媒體不再那麼關注市縣了,再對壯局長採取行動。

鍾市長接到老錢的電話時,正在李向東家裡。像在江邊市一樣,還得由他代表組織向楊曉明父母及妻子轉告楊曉明犧牲的消息。此時,李向東是雙重身份,不宜代表組織。楊曉麗爲慎重起見,還找來了自己的姨媽和表妹,找來了好朋友虹虹。

那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場面。

如果說,楊曉麗還能強忍失去親弟弟的痛苦。那麼,她的父母及弟媳知道楊曉明犧牲的消息,卻是什麼可怕的事都有可能生。

(近段時間,會放緩上傳,請各位原諒!)

第1679章 扮什麼清高第1642章 反而幫了女常委第1262章 心虛的謊言第418章 蘊藏的堅強第474章 市長也有辦法第810章 更新觀念第1365章 不像話了第1038章 擺脫不了枝子第108章 傷心了第2019章 隔山觀望第825章 旅遊配對第1176章 加強管理第839章 只學了點皮毛第1114章 下馬威第1588章 連起碼的尊重也沒有第1120章 最壞打算第751章 擋箭牌第1682章 太多巧合第1481章 演戲第1839章 交心第1908章 別叫姨叫姐第391章 貌似普通幹部第892章 無視第1308章 捷足先登第1549章 最佳狀態第981章 還要繼續第487章 班主任是漂亮的女孩子第45章 一把手的威嚴第1879章 角度不一樣第802章 江邊市的事不用你管第1669章 你有一定責任第1520章 證明某種力量第558章 決策者不是辯論家第1454章 欠缺火候第72章 新任務第182章 自己多心第35章 胸有成竹第400章 小倩也來了第748章 這招太狠了第367章 學校有學校的難第190章 逼上絕路第1668章 給我一個信服的理由第1921章 只能繞過這個坎第1796章 無奈之舉第160章 方式不一第177章 年青人主意第140章 太給他面子第1438章 從天堂掉進地獄第79章 鎮長明的觀點第1045章 政績觀第980章 事件還在延續第120章 喝酒跳舞第193章 伏筆第944章 女人直覺第893章 彙報會第1510章 當選市長第256章 老高第561章 你這官當得太輕鬆第1273章 出狀況第1479章 夾起你的尾巴第730章 誰更容易當市長第1064章 新聞有自由嗎第40章 攤牌第1181章 真那麼應驗第1759章 意見分歧第198章 我不回去睡第257章 貌似審訊的交談第1218章 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第1569章第73章 要堅強挺起第1970章 同坐一條船第1878章 灑淚而去第90章 前奏第601章 市縣的殺豬刀不能給你第657章 堵住源頭第706章 又死過一回第1954章 竟行賄我第657章 堵住源頭第44章 針鋒相對第1048章 自己絆倒自己第153章 本地人第144章 不準去小便第532章 河水靜靜淌第172章 曼莉離婚多年第666章 有人兜售非典特效藥第1919章 無賴並非貶第1455章 不可饒恕的自私第1676章 讓你尊重二把手第1722章 隊伍龐大第1107章 亡羊補牢第84章 投資要講環境第1510章 當選市長第154章 偏招第2011章 保護傘第800章 意外之喜第1272章 刺激同學外商第110章 財政局局長第655章 報喜不報憂第883章 偷斬山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