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玄刀堂中好風景

當初允准嚴詡在石頭山上重建玄刀堂之後,皇帝就一直都想悄悄來這裡看看,奈何石頭山實在太遠,他身邊的眼睛又多,只能作罷。

然而,他始終當這兒是自己的後備營,這些年沒少關注過外甥的這片基業。如今得償所願,他雖說前呼後擁,可目光還是更多地落在了那些朝氣蓬勃的少年弟子身上。

他並不喜歡看到一羣磕頭蟲,因此在最初一大堆人行禮過後就吩咐了今日一切禮儀從簡,隨後又在有隨行內侍呵斥幾個膽大的少年擡頭窺視御容時,再次出聲阻止。

“朕又不是衛玠,難道會被這些孩子們看殺了?他們之中,大多數父兄爲國捐軀,如今以玄刀堂爲家,朕看他們就和看自己的孩子差不多。讓他們多看朕幾眼,知道朕長得什麼樣子,讓他們認識君父,這不是應該的嗎?”

見皇帝此話一出,剛剛那出言呵斥的內侍登時噤若寒蟬,嚴詡心中高興,立時附和道:“皇上說的是,除卻千秋他們幾個,這裡很多人都是您從前沒見過的,我給您介紹一下。”

他伸手指去,發現一個個少年都因爲皇帝剛剛的鼓勵而擡頭挺胸,面上掛着自豪和自信,他就乾脆由近到遠,沿着人羣一個個點了過去:“皇上,這個是黃岩,他父親是……”

剛剛佈置好防戍趕過來的越千秋遠遠看着嚴詡用三言兩語挨個介紹那些玄刀堂弟子,立時站住了,心裡卻不由得驚歎嚴詡的記性。

要知道,之前他和嚴詡去北燕的那大半年不提,再往前的那些年月,嚴詡在玄刀堂的時間固然不少,可身爲掌門畢竟還要保持威信,偶爾傳授武藝時那也往往要面對一堆人,並不像他這個大師兄這樣沒事就和人打成一片,可即便如此,嚴詡還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和家世!

就連侍立在皇帝左右的葉廣漢和餘建中,見嚴詡如數家珍似的介紹門下普通弟子,一個兩個三個他們還能等閒視之,等發現那數目漸漸龐大,二十、三十……五十、六十……最終竟然一直介紹到了迎接隊伍之中最後一個弟子,整個介紹過程就用了整整兩刻鐘,他們陪站到腳痠也就罷了,但心情卻更加驚駭。

原以爲嚴詡這個玄刀堂掌門只不過是一時興起,如今突然撂挑子想去出仕當官就是明證,沒想到嚴詡竟然會這樣用心。只看那些被介紹到的弟子個個神情激動,就知道嚴詡竟沒有弄錯其中任何一個人。這樣博聞強記的貴胄子弟,之前他們竟然一直都只當是放浪形骸之人?

而皇帝在耐心十足地聽完嚴詡一一介紹之後,他見越千秋這才匆匆趕過來行禮,他當即竟是親自伸手把人拽了起來,又笑道:“你師父出身顯貴,卻不忘師恩,不但讓玄刀堂重回武品錄,還重建了這偌大的基業,回頭這玄刀堂就要交到你手裡,你可不要辜負了他。”

“那是當然,玄刀堂也是我的家,我絕對會盡心竭力,皇上儘管放心。”越千秋一面說一面笑看了嚴詡一眼,擡槓似的說,“再說了,師父只能記得大家姓名和出身,我卻能說出每個人擅長什麼,愛好什麼,有哪些毛病。要不是今天時間有限,我能說到天黑去!”

嚴詡作勢衝着越千秋揮了揮拳,一副要教訓徒弟的樣子,見人立刻縮到了皇帝身側,他就乾咳一聲道:“是我一時忘情,一個個人說下來就耽擱了時辰,皇上和三位相爺裡面請。”

皇帝笑着拍了拍越千秋,示意他和前來迎接的小胖子去說話,又招手叫了劉方圓和戴展寧過來,很是親切地詢問了二人之前的傷勢,家中情況,隨即對早一步過來的東陽長公主和晉王蕭敬先寒暄了幾句,最後才轉向了李崇明。

他卻笑着打趣道:“看來今天是真熱鬧,崇明居然也來了。聽說你之前和四郎吵了一架?”

李崇明已經聽出這話當中的詰難,再聯想到之前他遇上李易銘之後遭遇到的那番質問,剛剛越千秋對他的冷遇,戴展寧對於林長史那句話的反諷,心裡已經是一片冰涼。

儘管他剛剛在戴展寧和林長史爭鋒相對時已經打過圓場,可戴展寧彷彿是把這件事拋在腦後,林長史也很沒有誠意地致歉,可和此時的情況結合,他不由生出一種不那麼好的預感。

如果揚州程氏滅門案真的和父親有關,如果昨天才剛剛抵達金陵的林長史此來目的並不單純……那麼,一旦嘉王府真的和皇帝相爭,首當其衝倒黴的不是別人,正是他這個世子!

所以,皇帝這話雖說有點責備的意思,他卻不想讓林長史再搶去話頭,激起什麼事端來,連忙恭恭敬敬地說:“臣一向仰慕表叔的抱負和擔當,所以今天是特地過來觀瞻表叔傳位的。之前臣在路上遇到四叔,年少氣盛,爭執開來,搶白了四叔幾句,都是臣的錯,請皇上恕罪。”

見李崇明說着就要跪,正在和越千秋大眼瞪小眼的小胖子頓時氣壞了。在他看來李崇明這服軟根本就是倒打一耙,等同於在無數人面前坐實了他這個叔叔欺負侄兒!當下他對越千秋之前那說法深信不疑,立刻不假思索跨前一步。

“父皇,都是兒臣性子急噪,和崇明說話的時候發了點脾氣。他是一直都讓着兒臣的,千錯萬錯都是兒臣的錯,和他無關。”說到這裡,小胖子竟是轉過身來對着李崇明,像模像樣深深做了一揖,“崇明,叔叔之前言行過激,我給你道歉。”

哪怕這些年小胖子好歹扭轉了一點他早年那暴虐衝動的印象,但諸如葉廣漢餘建中這樣的高官,頂多也只是覺得這位唯一的皇子稍微懂事了一點,讀書尚可,性子有所收斂節制。所以,李崇明服軟他們覺得正常,可小胖子認錯他們就意外了。

而他們意外,李崇明就更加意外了。他愣了一愣之後,便慌忙上前一把扶住了小胖子。見其竟是死活維持着那種一躬到地的姿態不肯起來,他終於體會到被人架在火上烤是什麼感覺,只能把心一橫連聲說道:“四叔,四叔你這不是折煞我了嗎?你要是這樣我可就跪下了!”

見這兩人不約而同在人前表現出叔友侄恭的一面,皇帝嘴角一翹,流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卻是頷首說道:“好了好了,一點小小的爭執而已,彼此都認錯了也就罷了。以後記得不可如此,否則讓外人看到豈不是笑話?”

說到這裡,他竟是再沒理會小胖子和李崇明這對兒子和“孫子”,而是一手拉着劉方圓,一手拉着戴展寧,笑着說道:“阿圓,阿寧,走,帶路,今天,你們兩個忠臣良將之子作爲半個主人,帶朕好好看看這玄刀堂!”

劉方圓雖說見過皇帝,可這樣的待遇卻還是第一次領受,都幾乎激動得同手同腳了。而戴展寧比他要穩重大方一些,可皇帝撇開兒子和孫子,也沒讓嚴詡和越千秋帶路,卻點了他和劉方圓,他扶着皇帝的手也不禁有些微微顫抖,顯然心情絕對不平靜。

而對於皇帝這般表現和藹慈愛的一面,其他人誰也不會煞風景,出聲附和讚了一下劉靜玄和戴靜蘭二位鎮守邊疆,忠心報國的功績之後,就隨着皇帝起步跟上。越老太爺卻是故意落在了最後,果然就看見東陽長公主也刻意留了下來,分明是正等着他。

兩人並肩往前走了一陣,越老太爺才迸出了四個字:“找我幹嘛?”

“你不覺得有些事你有必要和我通個氣嗎?”東陽長公主見越老太爺呵呵一聲笑,分明諱莫如深,她就不耐煩地罵道,“神神叨叨的搞什麼玄虛!我就不信你不知道今天有的是人打算砸場子挑事兒!”

“那就來嘛。”越老太爺用一種氣死人不賠命的慢條斯理,把東陽長公主的質問擋了回去,卻又在人發火之前,繼續慢吞吞地說,“總不能只許我們發難,不許別人挑事。湊在這當口,把所有事情都一股腦兒解決了,那才最好。”

東陽長公主面色一沉,見跟着自己來的桑紫和跟着越老太爺來的越影退後幾步守着,全都搖頭表示四周圍並無閒人,她就壓低了聲音說:“你就不怕千秋的身世被人拿出來做文章?”

越老太爺的眼神一時更深沉了一些,卻是若無其事地說:“昨天晚上,千秋跟着小影,去挖了丁安的墳。不是那座你們挖了一次又一次的,是真正的丁安之墓。”

知道東陽長公主恐怕氣急了,正在爆發的邊緣,他就長話短說道:“他們兩個從丁安的墓裡起出了一件很有意思的東西,足以證明千秋的真實身份,所以,你就甭操心了!”

若是按照東陽長公主那一貫的脾氣,如此輕描淡寫的解釋她絕對不會滿意,可如今地方不對,她就是再想狠狠捶這越老頭一頓,卻也不得不暫時壓下心頭惱火。她盯着越老太爺看了好一會兒,最終重重冷哼一聲:“今天是阿詡和千秋兩個最重要的日子,要是因爲你算計不周捅婁子,我和你越老頭沒完!”

眼見東陽長公主拂袖而去,桑紫歉意地屈了屈膝後匆匆追上,越老太爺非常自然地再次揣上了雙手,明明是好好穿着一雙靴子,卻仍舊彷彿是趿拉着沒後跟的鞋子似的慢慢吞吞往前走。儘管身後幾乎聽不到腳步聲,可他還是知道越影已經跟了上來。

“今天英王最初還幼稚得和當年一樣,結果轉瞬間就聰明得給嘉王世子道歉,你覺得,這是千秋的功勞嗎?”

“顯然。”

“呵,你這回答還真夠言簡意賅的。不過也是,自己救回來的姑娘卻被嘉王府打主意,而且滅門的事情還很可能是嘉王府幹的,換一個人也大多不能忍。千秋能把這樣一匹幾乎就要發瘋的馬給拽回來,本事着實不小。這樣一來,英王在皇上面前算是馬馬虎虎挽回了不少。”

沒等到回答,越老太爺也並不期待越影發表意見,當即頭也不回地吩咐道:“你不用杵在我身邊,我要是在玄刀堂能出事,那在皇宮也能出事。你去暗處看着吧,萬一有什麼高手闖進來就收拾掉,順便看看這玄刀堂裡運轉如何。”

當慢慢悠悠的越老太爺獨自一路逛過去,最終和皇帝那一行人匯合時,時間已經至少又過去了兩刻鐘。面對葉廣漢和餘建中那責難的目光,他卻沒有半點掉隊者的不安,反而沒事人似的往皇帝身後一站,連解釋都沒有一句。

而皇帝也彷彿絲毫沒有察覺到首相曾經消失過似的,又走了一段路之後,眼見金戈堂赫然在望,匾額上那三個字異常醒目,可對聯卻是不倫不類,一邊四字,一邊六字,他不禁略微側頭對身後說道:“阿詡,聽說這金戈堂三個字是你題的,這左右的對聯又是怎麼回事?”

嚴詡一路上笑眯眯地看着戴展寧和劉方圓在皇帝身邊引導解說,一點都沒有嫌棄他們搶風頭的意思。此時冷不防皇帝這一問,他微微一愣,一個沒注意就說漏嘴了。

“那是因爲千秋唸了一首詞,我一時感慨,就題了金戈堂三個字。然後在左右分別題上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也是那首詞裡的。”

“哦?”皇帝這才轉過身來,饒有興致地看了看越千秋,“千秋,莫非又從鶴鳴軒哪個犄角旮旯裡翻出什麼古籍,還是你爺爺沒看過的好詞?”

越千秋有些幽怨地看了一眼嚴詡,見師父一副不好意思賣了你的模樣,他知道自己接下來恐怕又要出一部《稼軒集》,只能乾咳一聲道:“皇上,爺爺日理萬機,對於詩詞小道之類的東西就沒那麼關注,我嘛,閒着沒事幹,自然比忙忙碌碌的爺爺更有收穫。”

皇帝沒興趣聽他胡說八道,直截了當地說:“那你把這首你爺爺沒聽過的詞念給朕聽聽。”

儘管知道那首詞一出來,必定會讓別人認定自己的政治傾向,可既然嚴詡嘴不緊,越千秋心想反正今天是攪渾水,越渾越好,當下也就毫無顧忌地念了出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上下兩闋唸完,四周圍一片寂靜。就連一直都對鶴鳴軒出品的大堆詩文集子很不以爲然的林長史,此時也不禁沉默得眯起了眼睛。而更多聽出了這首詞中鮮明借古諷今之意的人,則是驚疑不定。

孫權的功業自然是不俗,而代晉立宋,而後北伐的劉裕,則是更加傳奇。相反,劉裕之子的那場北伐則是完全的笑話,還引來北魏反過來兵抵長江北岸。

這首詞真的是衛朝末年的?不是最近剛做出來打算借古諷今的?可如果是諷,那是勸北伐還是諫止北伐?

而就在這時候,今天一直都很老實的蕭敬先卻是撫掌笑道:“好一個金戈鐵馬,氣吞山河如虎。只爲這一句,作詞之人便該流傳千古。回頭我定要將此詞掛在中堂!”

幾乎是在他話音剛落之際,衆人還在想蕭敬先難不成支持北伐,就只聽外間似有人侍衛呵斥人的聲音,但很快就再次安靜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急促的腳步聲。

不多時,一個侍衛模樣的壯漢便匆匆趕了過來,單膝下跪稟報道:“皇上,已致仕的裴大人求見,說是皇上若不見他,他到時便只能一頭撞死在山門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麻將和暗號第七百六十六章 往事如煙,孰能無情第九十九章 圖窮匕見(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私人會見第一百九十一章 全都是孽緣第七百八十五章 全是套路第五百八十章 最有默契的幫手第四百一十八章 叛逃和班底第二百五十五章 沒安好心的求情第五十二章 請家長第五百零六章 閨怨詩的新用法第八十一章 師父爆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雙簧戲第三百五十九章 慈母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最強過家家第十八章 好人的光環第七百零九章 任性第二百二十五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二百九十八章 隔牆有耳第七百九十八章 落幕第七百三十一章 隔空的重逢第五百八十三章 滾下地讓你爹看看!第四十九章 跟着師父去皇宮第四百五十八章 聰明和智慧第一百二十九章 越諸葛的三條妙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告狀還是過堂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考兒孫,長公主驗屍第四百七十二章 恃寵生嬌?第九十四章 師徒接力賽第六十二章 神思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遣虎送女歸第一百五十八章 青蔥歲月依舊第一百九十章 王子欲拜師,皇子出黑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周宗主和大師兄第二百三十三章 丟了包袱散心去第六百零七章 一窩蟲子第六百三十三章 一拳打在棉花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越老太爺vs越小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繼續釣魚第四百四十四章 放過第七十六章 歃血爲盟?第六百六十章 浮誇的演技第六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含飴弄孫,運籌帷幄第四百一十一章 霸氣側漏第七百三十六章 郎舅再見,千秋棒喝第一百零七章 安慰和暴擊第三百三十三章 謎團第三百五十章 父子和夜襲第五百八十五章 遺贈和棒喝第八十九章 強硬的邀約第五百六十二章 深夜裡的悄悄話第六百三十二章 誘敵深入第六百五十八章 羣衆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七章 愛呵呵的近視眼第五百九十三章 嚴詡的決意第六百五十八章 羣衆的力量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子承諾,千秋送藥第二百八十九章 退刺客,邀同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血流成河第七百零九章 任性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猴子的猴子戲第四百三十五章 騎奴大本營第五百九十一章 承諾和請求第三百一十章 強項的千秋第五百零六章 閨怨詩的新用法第三百六十四章 不得已第七百二十三章 火上澆油,雪上加霜第七十七章 “失寵”的千秋第七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四百零二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五十四章 誰背鍋?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恐怖第三百六十九章 千秋哥哥……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子衛率第七百八十七章 三個孩子第二百零一章 小鷹耍小雞第三百三十三章 謎團第四百九十二章 打了小的,來了老的第九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一百四十五章 狗拿耗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興師問罪找錯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國士的價碼第一百七十章 何謂士大夫?第一百三十一章 子不養,父之過第五百零五章 收買和反收買第四百九十七章 最壞的預計第四百六十八章 唱作俱佳的小胖子第二百零七章 終說動,小無賴第三章 思故鄉第三百一十二章 認賊作父第一百七十三章 遣虎送女歸第一百三十二章 爺倆進宮去,小胖攔路虎楔子 千秋第二百零九章 針尖對麥芒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帝也會鑽空子第七十一章 武德司的感謝信番外四 將來(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我希望你一直幫我第六百一十章 綁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