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帝也會鑽空子

垂拱殿中,皇帝正在心不在焉地看着政事堂彙總上來的各式本章。

看這位至尊的表情,陳五兩就知道,皇帝的心早就飛到大理寺去了。他善解人意地給皇帝換了一盞茶來,正打算寬慰天子兩句,突然眼尖地看到外間有人張頭探腦。見皇帝完全沒注意,他就悄然走到了門邊。

“陳公公,嚴公子帶着越府那位九公子來了。”說話的小黃門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又加了一句,“嚴公子還夾帶了一個護衛,奴婢看那人的模樣,似乎像是一位女郎。”

陳五兩深知嚴詡素來是個毫無顧忌的人,對這位皇帝外甥又隨隨便便把人往宮裡帶倒也不意外,可是,竟然只有越千秋回來,英王李易銘卻不在其中,這讓他有些詫異。當下他先打發了那個小黃門,躡手躡腳回到皇帝身邊,低聲稟報了這麼一回事。

果然,皇帝也緊緊皺起了眉頭:“大郎居然沒跟着越千秋回來?”

見陳五兩苦笑搖頭,皇帝便索性說道:“算了,那是個和他爺爺一樣難纏的小傢伙,又跟了阿詡這樣一個天底下最亂來的師父,做什麼事情都不奇怪。你去,把他們都叫進來,朕看看他們又搗什麼鬼!”

當陳五兩出去之後不多久,一手拄着扶手支撐腦袋的皇帝就聽見了一陣腳步聲,緊跟着就看到了一行人進來。熟門熟路常常進宮的嚴詡走在最前頭,中間那個小矮子不消多說,自然是越千秋,而最後頭的那個,他第一眼覺得熟悉,轉瞬間就想起了這是誰。

不就是上次水雲天裡見過的,那個回春觀的女弟子?記得東陽長公主提過,如今留着人在家裡做伴。可他素來記得東陽長公主不是濫好心的人,那次見面時心裡就在猜,那是不是當未來兒媳婦養的。如今這麼看,他是覺得越來越像了。

儘管心裡轉着這些很不嚴肅的念頭,但皇帝的臉上卻端着嚴肅到有些刻板的表情。眼見越千秋一板一眼地行禮,他就用左手食指輕輕敲擊着扶手,淡淡地問道:“越千秋,你不是和大郎一塊去大理寺審歐陽鐵樹一案的嗎?怎麼就你一個回來了?”

“回稟皇上,案子審完了,但出了點突發狀況,英王殿下大概正忙着和諸位老大人商量扯皮,所以我就先回來了。”越千秋答得極其順溜,不等皇帝做出反應,他就雙手捧了供狀高舉過頭,“歐陽鐵樹的供狀都在這兒了,至於那突發狀況,是北燕正使來堵門討說法。”

因爲越千秋是在仁魯堵門之後,第一時間就立刻催了歐陽鐵樹簽字畫押,而後退堂,接着讓嚴詡背了自己翻牆溜得飛快,所以,他竟是比消息抵達皇帝跟前還快那麼一點點。

於是,皇帝聞言大感意外,少不得吩咐陳五兩接了越千秋呈上的供狀,又立時派人去打探大理寺那邊的狀況。隨便掃了一眼之後,他彷彿對這樁曾經很關注的案子興趣缺缺,反而饒有興致地看着越千秋問道:“北燕正使怎會堵了大理寺的門討要說法?”

“舅舅,北燕那個使節聲稱,他們那兒一個有名的戲癡,是什麼昇平和尚,三年前到南邊遊歷,結果失蹤了,北燕正使仁魯也不知道是從哪聽說人被東臺戲園扣了起來寫戲,現在因爲那出金枝記的緣故,被武德司給一塊關了起來。”

這一次,嚴詡搶在越千秋前頭粗略解釋了一下,隨即憤憤說道:“我看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說不定這出金枝記就是北燕搗的鬼!”

皇帝一下子就意識到,李易銘之所以沒有和越千秋一同回來,十有八九便是因爲北燕突如其來插的這一腳。想到這樁自己本來頭痛的風波,因爲北燕正使自己跳下水來,回頭他說不定就可以設法引導輿論風向,他不禁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國信所來報,北燕正副使這兩日鬧了內訌,如今兩撥人已經是各管各的。要說正使仁魯此番鬧事如果沒有副使越小四搗鬼,他纔不信!

心情不錯的他端詳着一本正經的越千秋,笑吟吟地問道:“既是仁魯帶人堵門討公道,大郎也沒走,越千秋,你怎麼就回來了?”

“回稟皇上,英王殿下是皇子,面對這種突發事件,當然得和那些老大人們一塊合計商量拿對策。可我只不過臨時受命去審歐陽鐵樹的案子,該問的問清楚了,案卷和供狀都畫押了,當然應該首先回來向皇上稟報。至於北燕使節鬧事,怎麼也輪不到我一個七歲小孩去管。”

見越千秋說得振振有詞,思忖今天沒有越老太爺和東陽長公主這樣老謀深算的在場,嚴詡這個外甥和蘇十柒這個涉世未深的姑娘,他很容易就能想出辦法把人支開,皇帝便生出了好好探究一下越家這個養孫的主意。

於是,他眼珠子一轉,想到東陽長公主眼下在哪,便生出了一計來。

他沒有繼續深入這個話題,而是突然詞鋒一轉道:“阿詡,之前你娘說常常頭暈,朕吩咐了太醫署,給她翻古書找了幾個食療的偏方,還有幾個按摩鬆乏的法子。你既是進了宮來,就替她捎回去,省得她老說你不孝順。”

嚴詡頓時大吃一驚:“我娘常頭暈?我怎麼不知道?”

這一回,他捱了旁邊蘇十柒的一個大白眼:“長公主畢竟年紀大了,氣血不如年輕時那麼充足,再加上常常爲某個在外頭閒逛不回家的人操心,總有點頭疼腦熱的小毛病。”

本來蘇十柒只是藉機抒發一下對不孝子的不滿,可看到嚴詡臉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緊張表情,竟是二話不說轉身拔腿就走,她不由得又有些後悔。略微一遲疑,她就對皇帝屈膝行了個禮。

“皇上,嚴公子嘴上不說,心裡應該還是孝順長公主的,這會兒一心急,說不定在太醫署會鬧出點什麼事,求皇上允准民女跟過去看看。”

見皇帝欣然點頭,蘇十柒大爲感激這位通情達理的天子,連忙轉身就去追嚴詡。

從皇帝開始用東陽長公主的身體來暗示嚴詡,越千秋就依稀猜到人是在耍花招。雖說他完全可以插科打諢,把這話題岔開過去,至不濟也能留下個蘇十柒,可皇帝老兒玩心眼,你要不配合,日後肯定被惦記,因此他也就乾脆裝什麼都不知道。

看到越千秋分明一臉擔心,眼巴巴地往外看着嚴詡和蘇十柒先後離開的背影,似乎也想跟去,皇帝就咳嗽一聲道:“千秋,你師父有蘇姑娘陪着,你陪朕去後頭走兩步,說說話。”

越千秋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遭,此時,他微微躊躇了片刻,最終還是遲疑似的點了點頭。見站起身的皇帝朝着陳五兩打了個手勢,這位自己見過好幾回的中年內侍躡手躡腳退下了,臨走前卻打手勢讓他走近些,他就乾脆主動去攙扶了皇帝的胳膊。

雖說皇帝根本還不到被人攙扶走路的地步,可越千秋的乖巧無疑讓他很滿意。一大一小兩個走出垂拱殿的時候,皇帝就突然開口問了一句。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的做法倒也無可厚非。可之前你爺爺身爲戶部尚書,卻對刑部的亂象耿耿於懷,甚至橫插一手去管,你在大理寺遇事的時候,怎麼不學學你爺爺呢?”

聞聽問題的一瞬間,越千秋不由暗罵皇帝狡猾。可他到底只是裝嫩,迅速一合計,他就一本正經地說:“爺爺是身在戶部,心憂天下,能力範圍之內,他當然應該多管點事情。可千秋才七歲,這次去審案子已經被人笑話了,接下來還管太寬,絕對要被人罵狗拿耗子!”

皇帝終於被逗笑了:“狗拿耗子,多管閒事?這麼說,你是把那些老大人比作是貓,北燕使節是老鼠?”

第六百七十六章 傳紙條第二百八十七章 愛呵呵的近視眼第六百二十三章 千秋訴苦,宗主事多第七百零一章 一言不合第六百七十七章 太子衛率第三十八章 嚴郎初爲師第六百八十八章 千秋的話術第二百八十五章 盆滿鉢滿第七百零七章 老實呆着!第七百三十章 烽火連天第六百六十九章 仗勢欺人第二百零四章 心灰生死志第六百六十五章 我就想氣氣他第七百四十章 夜襲前夕第五百二十章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第三百三十七章 抄藥庫,蕭王孫第二百七十七章 強詞和誤算第六百五十九章 叫一聲舅舅來聽聽第四百七十六章 又是一個不願意!第二十七章 約法三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昔日名門已衰微第二百九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告狀、訓斥和偏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血色之夜第三百七十九章 美男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擄人和遇刺第四百一十三章 拒絕和處分第一百五十三章 千秋的黑手和黑腳第一百三十章 誘拐?第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疑雲重重第六百五十三章 劫法場第二百七十九章 鬥氣擡槓第五十八章 阿姨變孃姨第三百五十章 父子和夜襲第四百二十四章 告天子第七百零八章 東宮威德第十三章 碰瓷和誘拐第七百零七章 老實呆着!第二十二章 家家有逆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拿下長公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學生總動員第十七章 老奸巨猾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平常的清晨第六百八十六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二十二章 皇帝點將第六十一章 行俠仗義第六百四十四章 終相見,立儲君第二百四十章 拜年送詩集第四百八十三章 含飴弄孫,運籌帷幄第四百九十二章 打了小的,來了老的第五百二十五章 風骨糊了一地第三百五十八章 千秋和平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二打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情流露的皇帝第七十八章 你該怎麼報答我?第四百八十一章 激將法第三百一十一章 恕不敢當第五十五章 又出大事了第五章 四兩撥千斤第六百六十章 浮誇的演技第四百六十三章 試鋒芒第七百六十七章 生嫌隙第一百二十七章 流言和戲第四百七十七章 二丫頭小金第二百六十四章 訓徒第四百七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三十三章 出門沒看黃曆的下場第一百六十章 喜訊和嘮叨第六百九十二章 一怒之威第二百二十七章 如此師徒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和追債第一百九十四章 妹妹和夥伴第三百一十九章 殺人和鬧劇第一百零二章 百花街上的疑雲第三百八十二章 肆無忌憚第七百五十七章 誰之過第一百三十八章 和小胖子的臨時同盟第七百章 任爾東西南北風第二百一十一章 動口不如動手第七百六十七章 生嫌隙第二百六十九章 炸鍋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七十二章 恃寵生嬌?第五百四十二章 仗義的小胖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狠辣第四百二十八章 割肉第一百八十三章 周宗主和大師兄第五百五十六章 病西施第一百九十五章 閉門羹和牛皮糖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敗塗地的小魔星第七百九十五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四百五十八章 聰明和智慧第一百九十六章 昔日名門已衰微第二百四十五章 死對頭和打掩護第二百六十九章 炸鍋第二百二十二章 歪樓了第一百六十章 喜訊和嘮叨第一百四十七章 爺爺的故事,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