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婦人之仁

鎮江這兒,郝風樓的心情頗爲煩躁,戰事沒有進展,而江西來的軍情雖然順風順水,諒山軍已圍了南昌,只是那兒的明軍抵抗也十分激烈,倒是浙江一線,進度非常快,這大大出乎了郝風樓的意料之外。

其實仔細一琢磨,倒也能夠理解,諒山軍對付浙江,是水路齊頭並進,一路是自福建,雖只是區區數萬人,可是這兒,畢竟不是朝廷重點防範的地方,另一路又有水師自舟山襲了寧波,予以牽制,而浙江那地方,民風其實並不保守,對於陳學的接受度,其實並不低,這主要是因爲浙江人與福建人差不多,那兒有許多地方多山,多山的地方,耕地是不成的,那得一家老小都餓死,因而許多人不得不走出鄉中謀生,而謀生的手段最好的就莫過於經商了,因而浙人多商賈,雖然許多都是小打小鬧,甚至有的不過是挑着擔走街串戶的貨郎,可是風氣卻較爲開放。

再加上那兒的土地最適合種桑,而種桑的目的則是產絲,這浙江的絲有許多都是供應諒山,從前用的是私船,運着這些絲,下海與諒山的工坊主們交易,後來開了海禁,諒山的需求量更大,以至於這裡種桑成風,這也間接導致這裡的許多人是諒山的下游產業,戰事一起,許多人家的絲便難以打開銷路了,不少人面臨着破產的危險,這些人巴不得諒山軍到來,彌補損失。

所以這裡的抵抗並不激烈。

而事實上來說,除了京畿一帶。諒山軍進兵最大的困境,其實並非來自於官軍。這些官軍往往戰力不強,且是客軍。沒有保家的願望,一旦諒山軍強攻,用不了多久就不免崩潰。反而最犀利的,而是地方上組織起來的民勇,這些人都是本地人,由一些士紳人家組織起來,熟悉地理能給諒山軍帶來不少的麻煩。

浙江沒有士紳組織人力頑抗的土壤,而至於各衛的官軍,幾乎不堪一擊。因而在數萬諒山軍的攻勢之下,這裡的抵抗很快土崩瓦解。

倒是真正難啃的,反而是湖南、江西之敵,甚至一些戰場,需要反覆拉鋸才能最後穩住。

郝風樓一直在的打金陵的主意,若是全線作戰,慢慢蠶食,這戰爭卻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戰爭是需要死人的。靠的也是無數的物資,這樣的損失縱是諒山財大氣粗,怕也難以支撐。

只是金陵方面卻很少露出破綻,即便是偶爾有薄弱的地點。可是面對盤踞於金陵方圓百里之內的五十萬明軍精銳,郝風樓卻也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郝風樓卻又不能走,留在這裡。給予金陵足夠的威脅才能切斷金陵對江西、湖南大營的支持,使他們陷入各處作戰的境地。所以郝風樓唯一的辦法,就是坐守鎮江。他固然沒有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徐景明身上,可是對於徐景明卻是頗爲期待,不管如何,這個傢伙,或許能給自己帶來一點曙光。

而這時候,徐景明的書信總算是來了。

這傢伙許久沒有音訊,郝風樓甚至懷疑他做了三姓家奴,等拿到書信的時候,打開一看,郝風樓皺起眉。

周王這個傢伙看來是不敢冒險啊。

他若是不冒險,固然是坐以待斃,可是對郝風樓來說,就意味着沒有戰機,他必須在這裡徒然無益地等下去,這可如何是好?

心裡想了想,郝風樓倒也漸漸識相了,他決定寫信。

要知道,在這個通信基本靠吼,娛樂幾乎靠PIAO的時代,寫信,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郝風樓的惡趣味之一,殊不知即便在後世,也不知有多少青年男女以交筆友爲樂,可見大天朝很有書信往來的傳統。

於是片刻功夫,幾封書信便落成了,一份是給徐太后的,無論徐太后收到不收到,這心意總要送到,書信中的內容大致就是驚聞金陵噩耗,本爲娘娘擔憂,娘娘視郝某恩重如山,卻要保重鳳體,萬勿讓兒臣掛念。

這個兒臣簡直就是點睛之筆,郝風樓如今已經成了太子,卻依舊向徐太后自稱爲兒臣,這裡頭的意思,某種程度是承認徐太后的合法性,間接的承認了永樂天子的道統,不過他絕口沒有提當朝天子,而是直接稱呼那一日金陵之變的諸藩王爲賊,這顯然是表示,郝風樓纔是正宗永樂天子的延續了。

這事兒,你不把它當真,它就什麼都不是,可是一旦你認真,裡頭所透露出來的涵義卻是不同了,郝風樓尊徐太后,認可永樂天子,某種程度,說明這個新開國的大新朝未必就是和金陵中的一些人勢不兩立,說穿了,他們還是肯招降納叛,甚至是給予一部分人一些優待的。可是誰能得到優待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鑑於徐太后失勢,而且基本上已經被軟禁的情況,這封書信當然不可能送到徐太后手裡,不過郝風樓可以保證,周王殿下是可以看到的,說穿了,這是噁心周王,或者說,是某種程度的離間,郝風樓此舉,顯然是在測試周王的反應,若是周王反應激烈,在金陵之中,鬧出了點動靜,那麼徐景明在書信中所言的,周王謹慎,只怕就是誤判,可若是他冷靜沉着,將這書信當作是空氣,那麼這個人,可比郝風樓所想象中的難對付了。

郝風樓不怕那些咋咋呼呼的人,唯獨怕的,就是那種油鹽不進的傢伙。

第二封書信,則是寫給黃淮。

書信之中只是簡單的寒暄,而後敘了舊情,之後圖窮匕見,告訴黃淮,異日若是再見,必定以禮相待。

隨後,書信送了出去,郝風樓便在大營之中,翹着腳,抱着茶盞長吁短嘆,他倒是很期待,自己這兩封書信,投入那金陵的湖水之中,想必定會有一絲波瀾。

……………………………………………………

兩日之後,周王朱橚拿着一封書信抵達了萬壽宮。

他臉色平靜,只是將書信轉交給徐太后,道:“你看,這是郝風樓的書信,娘娘,這是專程給你的。”

徐太后只是詫異的接過書信,旋即打開,隨即冷笑:“這是郝風樓的離間之計,怎麼,周王連這點小伎倆也信麼?哀家乃是大明朝的太后,豈會與賊子同流合污。”

朱橚打量着徐太后,旋即笑了,道:“本王自然知道這郝風樓的詭計,此人素來都是如此,最擅挑撥離間,只不過,書信既是給娘娘的,因而本王代爲轉呈而已。”

徐太后淡淡道:“漢賊不兩立。”說罷,將這書信直接用燭火燒盡了,丟盡了碳盆:“這等陰謀詭計,還是不要理會爲好,不過我看,殿下只怕,不只是送信這樣簡單吧。”

朱橚笑吟吟的道:“還是娘娘知我,本王不過是希望娘娘能夠回書一封。”

徐太后皺眉:“書信與他對罵,未免太過輕浮。”

朱橚搖頭道:“不,本王希望你寫一封回信,對他言辭客氣一些,最好,好生敘一敘舊情,而且本王也有一些口信,還望娘娘帶到。”

徐太后愕然:“什麼口信?”

朱橚嘆口氣,道:“這仗不能打了,實在是有傷天和,所以本王希望能夠罷兵議和,不過要議和哪裡有這樣容易,郝家乃是豺狼,要與虎謀皮,卻是小心爲好,本王希望你試探一下他的反應,不必把事兒說的太直白,只需告訴他,若是他們肯互不侵犯,那麼朝廷願與他們共治天下,準他們南面稱孤。”

徐太后搖頭,厲聲道:“事到如今,殿下以爲還有迴旋的餘地麼?”

朱橚一屁股坐在萬壽殿的椅上,苦嘆道:“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本王實在不忍再生靈塗炭了,娘娘,事到如今,權當是爲了天下黎民百姓,爲了江山社稷,做最後一次努力吧。”

徐太后深深的看他,最後幽幽的道:“老五,你果然與先帝不一樣。”

朱橚哂然一笑,道:“都是一個爹孃生的,又有什麼不一樣,其實,這樣的把戲,本王已經厭了,與其這樣紛爭不休,反不如爲這天下的蒼生盡最後一份力,娘娘以爲呢?”

徐太后應下來:“好,哀家這就回書,周王要在旁觀看麼?”

朱橚搖搖頭:“這就不必,自己的嫂嫂,我還是信得過的。或許你大可以說本王是婦人之仁,可是本王久讀經史,只知孟曰成仁、孔曰取義,豈可因爲幾家的天下之爭,而遺禍天下百姓?蒼生不是螻蟻,都是血肉啊。”

………………………………………

新書上傳《唐朝小官人》,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新的月開始了,希望也給《公子風流》一點支持,求點保底月票!(未完待續……)

第478章 鳳顏震怒第171章 事兒攤上你了第287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800章 上兵伐心第743章 成大事者第887章 我是王莽第756章 欽命第893章 開天闢地第867章 護駕還是勤王第235章 你惹到了我了第248章 富庶封地第186章 唯我獨智第609章 龍湖之鬥第21章 深入虎穴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757章 雞同鴨講第11章 美女姐姐救命第433章 棒打解縉第174章 天子駕臨第54章 放火第585章 不世功勳第763章 鋌而走險第178章 你無處可逃了第70章 賜衣第710章 最後一課第286章 招誰惹誰了第443章 片甲不能留雙倍月票求支持第384章 千金之子第373章 豪門第18章 門生第740章 夫人外交第937章 蒼生爲念第68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585章 不世功勳第67章 驚天動地第368章 好大喜功第130章 牽連甚廣第561章 全城搜捕第208章 東窗事發第745章 朕要殺了你第474章 反告第126章 給朕一個交代第329章 壯士需斷腕第147章 力挽狂瀾第486章 大喜 大喜第447章 幸福來的太快第68章 瘋了第262章 郝家的諒山第827章 兵鋒第292章 王侯第303章 咄咄怪事第49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60章 搶班爭權第376章 南疆明珠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654章 新世界第813章 定國公入京第239章 大開殺戒第362章 行善積德第137章 築城第848章 折戟沉沙第863章 是爲天子第560章 太子垮了第165章 重賞第219章 賜姓第636章 大展宏第165章 重賞第658章 欺人太甚第442章 再補一刀第890章 聖法第100章 衝我來第487章 喧賓奪主第134章 可怕啊,人心第235章 你惹到了我了第554章 重賞第314章 有人要完第719章 攝政第743章 成大事者第377章 朝野震動第691章 我們之中出了一個叛徒第430章 羣狼噬虎第59章 天子的煩惱第319章 心頭大石落地第338章 同氣連枝第84章 此處不留爺第119章 伴君如伴虎第748章 暗度陳倉第546章 太子斷腕第735章 所有人都要死第345章 你怕不怕第77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62章 萬山紅遍第489章 朝覲第387章 天要亡你第347章 錦衣衛殺人了第650章 收拾你第56章 你完了第674章 驚喜第737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