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我是王莽

用過了飯,郝風樓便動身,直接回到了王府。

當這些風塵僕僕的人出現在王府門口的時候,當王府外頭光鮮亮麗的衛兵們看到這些灰頭土臉的人出現的時候,俱都是大吃一驚。

很快便有人認出了郝風樓,立即飛快入內通報了。

而緊接着,郝政便忙不迭的快步衝了出來。

父子相見,不必有千言萬語,只需一個笑容,眼眸交錯,旋即郝政親暱的錘了錘郝風樓的胸口,說了一句:“不錯,又結實了。既然回來,爲何事先不叫人通報。”

郝風樓連忙道:“兒子不喜歡事事如此,不過教父王擔心了。”

“擔心個屁。”郝政大笑道:“我這兒子天不收地不管,你在金陵的事,我卻是已經知道了,做得很好,戰功赫赫哪,如今這個局面已是對郝家極爲有利,眼下,我對什麼事都不放心,偏偏對你卻是放心得很的,快,進去說話。”

進了王府大殿,也來不及述說什麼私情,直接就奔了主題。

郝政道:“如今爲父已命沐晟入川,讓陳豐入貴,王直帶兵進了福建,又派水師入了泉州,至於那些原本的官吏,暫時可讓他們留任,他們願掛冠而去,那也由着他們,不過最緊要的還是穩住人心,此番朝廷割了兩廣、福建、四川、貴州、雲南數省,這六省兩廣是最安穩的,畢竟早已被我們拿下,這一兩年也維持得還算不錯,裡頭的官吏。還有下頭的商賈百姓,也算是和我們一條心。至於雲南。沐家在那裡經營多年,那兒的土司只認沐家不認朝廷。沐家反戈,只要沐家對我們沒有異心,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福建和貴州那兩個地方,其實陳學也已滲透了進去,如今大兵開赴,雖會有阻礙,可是徐徐經營,倒也沒妨礙,現在問題最關鍵的。反而是四川,四川地廣而人多,最緊要的還是抓住人心,此番除了沐晟帶了三萬精兵入川,本王還打算駐紮一支新軍進去,人數至少維持五萬,除此之外,陳學那邊已經動員起來,我與陳學的一些大儒商量了一下。讓他們組織一支千人生員的隊伍即刻前去那裡,除此之外,川人的士紳,大多對我們抱有敵視。爲父想派人和他們接觸一下,好好談談……”

郝風樓搖頭道:“父王,不必談。”

郝政臉色凝重道:“這是爲何?”

郝風樓冷笑道:“地主士紳與咱們本就是水火不容。他們即便見我們權大勢大,暫時忍讓。可是不代表他們真的肯供咱們差遣,一旦有事。他們就是禍亂的根源,既然如此,何必要穩住他們,敵就是敵,友就是友,郝家的根基來源於哪裡就依靠什麼,至於其他人,不必理會,非但不能理會,反而要將其徹底的解決掉。”

郝政見郝風樓面帶殺機,便曉得要做什麼了。

郝政道:“爲父現在擔心的是,一旦如此,只怕會引起不安,況且朝廷的士紳,只怕對我們更會敵視。”

郝風樓正色道:“從前的時候,我們郝家不過區區一隅之地,兵不過十萬,那時候纔不得已給予了一些妥協,甚至對一些士紳,則是盡力不予得罪,可是現如今卻是大大不同了,如今是攻守之勢異也,首先咱們要明白的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若是連這個都分不清,一味的妥協,不但阻礙了我們的朋友們發財,也讓我們的敵人得以喘息。這些地主士紳的手上有大量的土地,手下又有無數的佃農和莊客,與官府又有諸多莫名的關係,他們一向視我們爲諒山賊,即便朝廷割了四川等地,他們表面上或許會順從,不敢明目張膽的反抗,可是背地裡卻免不了弄出諸多的小動作,甚至等待時機,若是我們順風順水倒好,可是一旦出了什麼亂子,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進行反擊,留着他們,終究是禍亂,與其去討好他們,倒不如將更多人拉到我們這邊來。”

郝政皺眉道:“你想怎麼做。”

郝風樓微微一笑道:“其實兒子覺得王莽改制的許多法令頗爲不錯。”

郝政頓時愕然。

……………………………………………………

王莽是個大大出名的人物,這位仁兄呢,也算是空前絕後,篡了漢家的江山,此後又開始了王莽新政,結果正因爲他的改制反而出了亂子,於是天下皆反,王莽的新朝在短短數年之間便壽終正寢。

說起來,王莽其他不論,單說他的改制,對於後世的郝風樓來說,還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比如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六筦政策,打着回覆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改革。

而裡頭最有意思的就是土地改革,比如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衆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這意思就是說,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制,私人不得買賣;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畝;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過九百畝的,須將多出部分分給宗族鄰里;原來沒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二是將奴婢改稱“私屬”,不得買賣。

如此一來,就等於是大大的限制了地主士紳,而當時的新朝卻是豪強林立,絕大多數豪門佔有土地數萬畝,奴僕成羣,反觀尋常百姓,卻無立錐之地,從理論上來說,王莽的改制和後世各國的土地改革都有諸多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王莽失敗了,不但失敗,而且敗得很慘,真要究其原因,郝風樓的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王莽要打壓一批既得利益者,卻沒有創造一羣新的利益集團。

在後世,總有人抨擊利益集團如何如何,卻是殊不知,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個穩固的利益集團,正因爲這個政體,對於利益集團有好處,於是這些人,就成了國家的穩定器,比如羅馬便是用公民‘某種程度的貴族’來制衡奴隸和滿族,周朝用的是‘諸侯’和‘國人’(相當於公民)制野人(相當於奴隸)和異族,漢朝之後用的乃是門閥、士大夫(地主)制天下,到了工業革命之後,新興的商賈利益集團出現,可是不滿舊有的士紳貴族,於是展開了鬥爭,最終商賈集團獲勝,奪取國家的主導權。

王莽愚蠢之處就在於,他利用改制,想要打倒舊有的利益集團,卻沒有創造的利益集團,於是乎,官吏對於改制陽奉陰違,因爲這些官吏本就是舊有利益集團的一員,而地方的豪強紛紛揭竿而起,因爲王莽觸動了他們的利益,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當王莽想要進行土地改革的時候,憑的或許是天下大同的理念,又或者是出於穩定統治的需要,可是在那天下所有資源都集中於豪強的時代,得罪豪強,無疑是找死。至於在改制中可能得到好處的尋常百姓,他們絕大多數愚昧無知,大字不識,祖祖輩輩都是租種豪強的土地,子子孫孫都對豪強人身依附,他們沒有任何的知識,所有的知識,都來源於豪強的‘教化’,說的再難聽一些,他們是分不清好壞的,豪強說好,纔會灌輸給他們,他們纔會叫好,豪強說壞,灌輸他們之後,他們纔會覺得壞。

而最重要的是,因爲沒有新的利益集團,王莽的改制只是一紙空文,因爲根本就沒有人幫助王莽去貫徹他的新政,往往新政的法令到了地方就已面目全非,反而成了豪強借此壓榨百姓的工具。

當然,誰也不能否認王莽的改制,從理論上來說的先進性。

只是任何東西過於超前,超越了它時代的局面,奢談先進,就未免是緣木求魚。

而郝風樓卻是認爲,現在……對於這個自己開創的新時代,時機已經到了。

郝風樓已經有了一個新興的利益集團,他不需要再得到士紳的支持,他有足夠的人手去貫徹自己的理念,最重要的是,這個舊有的集團如今已被他們的朝廷拋棄,成爲了朝廷與諒山媾和的籌碼,這就意味着,他可以放手去幹了。

……………………………………

第476章 亡國之君第239章 大開殺戒第812章 該死第603章 風緊扯呼第435章 決戰紫禁城第18章 門生第883章 宏圖大志第483章 震動天下第292章 王侯第467章 胡漢三又回來了第817章 弔民伐罪第435章 決戰紫禁城第262章 郝家的諒山第322章 翻案第176章 是你第284章 秋後算賬第6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9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597章 超級駙馬第116章 真相第384章 千金之子第141章 打擂臺第673章 捷報入京第568章 決戰之日第249章 放火第479章 開萬世太平第74章 原來如此第161章 作死第284章 秋後算賬第48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808章 畢功於一役第518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77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50章 報仇雪恨第385章 有多遠滾多遠第302章 財可通神第399章 罄竹難書第639章 離心背德第473章 天大的事第446章 罷相第291章 帝心第291章 帝心第68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78章 地動山搖第546章 太子斷腕第752章 鴻第786章 殺人見血第582章 兵敗如山倒第937章 蒼生爲念第811章 自古忠臣多良苦第67章 驚天動地第615章 國本動搖第270章 魄力無邊第608章 歸心第9章 圈套第763章 鋌而走險第139章 郝風樓的基石第631章 朕的好兒子啊第784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883章 宏圖大志第548章 動真格的第123章 誥命夫人第11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621章 收網第730章 不眠之夜第515章 誰家天下第223章 父子之爭第141章 打擂臺第187章 實力決定成敗第471章 皇帝震怒第561章 全城搜捕第912章 母儀天下第897章 逆水行舟第173章 我們做朋友吧第729章 天下最厲害的壽星第417章 誓不爲人第40章 錦衣衛百戶第921章 孺子可教第644章 摧枯拉朽第576章 告捷第474章 骨肉第784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684章 利在千秋第535章 兇名第197章 封賞第412章 鉅艦第821章 大政奉還第879章 重賞第310章 破門而入第444章 無法挽回第380章 聖旨嘉獎第606章 天大的家業第512章 定海神針第831章 必有一戰第24章 看少爺手段如何第865章 此誠爲君子也第26章 靖難高於一切第496章 殘酷真相第693章 斯文掃地第676章 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