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天子的抉擇

徐景明當然是非常人,這永健負有的使命,乃是協助大明作戰,另外,從大明這裡攥取到好處。

能結識這位定國公,太后的外甥,皇帝的表兄弟,大明之虎,明軍第一驍將,那自是再好不過。

況且人家虛懷若谷,做人也頂大方,實在是無可挑剔。

於是乎,用不了多久,二人就以兄弟相稱了。

倒是這時候,永健親王終於還是按耐不住,覺得有些話,該說的還要說。

其實永健抵達之後,對於大明的諸多安排,是很不滿的,據說現在這位定國公,負有招待倭軍的全權,是以他一直想尋徐景明來詢問一二,畢竟這事兒關係到數萬日軍的安危,後續還有諸多日軍要登陸,容不得馬虎。

酒過正酣之際,永健親王便道:“徐兄,有件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徐景明一如既往的豪邁,道:“殿下但說無妨。”

永健親王道:“我們千里迢迢而來,乃是負有皇命,與大明一道,供剿諒山之賊,既然大明想讓我等拱衛東南沿岸,這倒也無妨,可是卻只讓我們在崇明紮營,公爺這是有所不知,這大軍的營寨,必須得有避風和緩衝的港灣,就如這崇明,只是一處外島,假若這時,突遇敵襲,島上的軍馬防備不及,極有可能,爲賊所趁。所以以我之見,我們理應駐紮在寧波,寧波那兒地形三面環山,內海可入港灣,如此一來,防務就輕鬆的多了。不知公爺以爲如何。”

永健所說的,確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須知這松江和崇明,既是長江的出海口,又瀕臨大海,直面東洋,按理來說。這歷經歷朝歷代,早該發跡起來了,即便是大明禁海,可是其他朝代,卻未必有海禁,可是爲何這裡卻依舊是籍籍無名,甚至從前。只有一羣漁民聚居?

假若是單純的海貿,這松江華亭和崇明,幾乎是天然的良港,比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泉州、廣州、寧波等港,地理位置更加得天獨厚,可是偏偏。卻是無人問津。

這其中最大的緣故就在於,華亭這些地方,雖然乃是天然的良港,地理位置優越無比,卻有一個弊病,那便是沒有港灣,古時任何一個港口大多數的特點都是三面環山。便於防衛海賊的襲擊,因而絕大多數海港,其實都是內港,一旦有事,外海那邊便可傳出警訊,隨即海灣內的守軍可以立即採取防衛措施,海灣的兩面山頭上,也可設置炮臺。對進犯海灣的敵人予以攻擊。

正因爲如此,後世赫赫有名的大上海,此時卻不過是個小小的華亭縣,說穿了,無非就是對於海港來說,當時的條件之下,安全遠比便利要重要的多。

至於這崇明。就更加糟糕了,華亭好歹也與內陸接壤,一旦有事,附近松江府乃至於鎮江和蘇杭等地的守軍。尚可以進行馳援,而這崇明,卻是個外島,若是有大琉球或是瓊州那樣大,有足夠的縱深,倒也沒什麼問題,大不了遇到襲擊,也可自給自足,等待大陸的馳援。偏生這崇明島,卻只有巴掌大,幾乎沒有任何戰略縱深,這麼多大軍堆在這裡,跟罐頭裡的沙丁魚一般,至於補給,那就更遭了,島嶼上面積有限,倉儲能力更加是慘不忍睹,一切的物資,都是憑藉大陸輸送,假若有賊軍,切斷島上與外界的聯繫,沒了補給,封鎖了一切,那麼這島上十萬日軍,豈不是甕中作鱉,不必敵人登岸來犯,自個兒,怕就得把自己先餓死了。

倭軍抵達的時候,這位徐總兵官一開始把他們安排在崇明,本來永健還以爲,這只是權宜之計,是讓他們暫時在這崇明休整,等大明在大陸爲他們搭建了港口和營寨,方纔請他們登岸,可是後來才知道,事情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爲人家壓根就沒有讓他們登上大陸的打算。

自倭國開化之後,對水師最爲重視,永健身爲親王,便專門進入了水師進行學習,所以對這生死攸關的大事,認識極爲深刻,也正因爲如此,他纔不得已,非要和徐景明說一說不可。

這不是不吐不快,而是關係到了十萬倭軍的身家性命。

徐景明聽了,臉上露出了高深莫測的笑容,他幽幽嘆口氣,道:“殿下方纔的話,我豈有不知,哎,你我是好朋友,是好兄弟,有些話,我身爲欽命督軍,是不該和你說的,不過既然咱們關係匪淺,少不得還要和你說明白。”

永健肅容:“還請徐兄賜教。”

徐景明嘆口氣,道:“你當此事,是我安排的,是要故意刁難你們麼?嚇,老子堂堂正正,何等光明磊落之人,這輩子,就沒有做過一件這等爛屁股的事,我對你們倭國,素來是欣賞的,你瞧我蓄養的這些倭人藝妓,便是明證,假若我有故意刁難你們的心思,可還會仰慕你們的文化麼?還會時常與貴國女子如此深刻的交流?哎……問題的根源,還是出在了廟堂上,當今天子,自是聖明的,可也有泥古不化的一些大臣,總是對你們抱有偏見,我時常爲你們和他據理力爭,告訴他們,倭人也是人,不是畜生,何以爾等視若豺狼?可是你要知道,朝中無小事,任何一丁點東西,都可能被揪出來,最後壞了大事,現在貴國願意助戰,這本是情分,可是假若因爲讓你們登岸,遭受某些朝臣聚衆攻訐,反而要壞了兩國的邦交,既然如此,只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先讓諸位,在崇明島上委屈一下。”

徐景明說罷,見永健一臉鬱悶,顯得並不滿意,人家不滿意,也是情有可原,永健殿下可是懷着大無畏的國際主義精神,不遠萬里跑來中央之國,要爲中央之國效力,結果卻被人猜忌,換誰的心裡,怕也不太好受。

徐景明便笑道:“不過嘛,我說實話,現在諒山賊軍,已是磨刀霍霍,聚衆於廣東,虎視江西,咱們這裡,終是天下太平,不會滋生什麼事端,料來,不會有什麼事的,諸位在崇明委屈,天子瞧的見,我也瞧得見,這些許委屈,其實就是拷問那些無事生非之人的良知,殿下,這件事,從長再議,如何?”

話說到這份上,伸手不打笑臉人,永健親王還能說什麼,他只得怏怏不樂的答應,吃着悶酒。

不過很快,陪酒的藝妓便將他吸引了,他酒勁上頭,漸漸也將這心裡的不快拋之腦後,於是少不了放浪起來。

“禽獸!”徐景明見那永健已是在衆目睽睽之下,幾乎騎在了一名藝妓身上,心裡忍不住爆發出正義感,惡狠狠的痛罵一句,於是一拍掌,佐官們紛紛散去,他這主角,自然而然,也就退出了廳子。

天色已是黑了,身後傳來的是那放肆的叫囂和女人的驚呼聲,徐景明好整以暇的揹着手,趁着夜色,哼着小曲兒:“啊呀呀……你道他“兵多將廣,人強馬壯”;大丈夫敢勇當先,一人拚命,萬夫難當。許來大江面,俺接應的人,可怎生接應?你道是隔着江,起戰場,急難親傍;我着那廝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

說話之間,徐景明已消失在了夜幕。

……………………………………………………

當夜,兩份書信分別送了出去,一個向西,一個向南。

向西的,是一份奏疏,松江距離金陵不遠,快馬送去,也就一日夜的功夫。

如今戰事又漸漸緩和下來,終於給了朱高邃喘息之機,終於讓這位大明天子不再怒急攻心,只是接二連三的失利,還有對那時局的憂心,使他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歲,昨夜又是熬了一宿,次日清早,本該去補一個覺,結果當松江的急奏傳來,朱高邃又不敢睡了,只得睜着睡眼,在這暖閣裡,招了內閣的幾個學士前來議事。

朱高邃的臉色並不好,他將奏疏給下頭的黃淮幾人傳閱,大家看過之後,都不做聲了。

奏疏裡的內容很簡單,倭國屢屢請求登岸寧波、華亭,還請朝廷准許,在這奏疏的最後,這句徐景明還加了一句,永健殿下平易近人,常說自己說的乃是華語,穿的亦是華服,對中土仰慕久已,料來,倭人登岸,絕不會滋生什麼變故云雲。

朱高邃臉色陰沉,慢悠悠的道:“諸卿怎麼看?”

黃淮不做聲了。

其他人更不敢做聲。

這事兒,難。

…………………………

求點月票。

第665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782章 光復第51章 無錢百事哀第19章 燕山左衛親軍第268章 聖駕第685章 財閥崛起第375章 空前繁榮第471章 誰整誰第718章 收割第340章 千古一帝第3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308章 忍無可忍第217章 老朱家的傳統第470章 無情第475章 不似人君第863章 是爲天子第634章 你來打我呀第727章 大壽第466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562章 委託重任第33章 南京 南京第127章 太子受辱第713章 恩榮第92章 武裝討薪第484章 誰和你講道理第847章 碾壓第406章 殺氣騰騰第937章 蒼生爲念第925章 交心第422章 麒麟兒第852章 赫赫戰功第585章 不世功勳第299章 土皇帝第785章 風暴來臨第326章 攤牌第541章 繼續胡說八道第171章 事兒攤上你了第319章 心頭大石落地第225章 天子駕臨第371章 富甲天下第362章 行善積德第372章 萬人空巷第108章 急轉直下第427章 蒼生爲棋第765章 退無可退第469章 欺人太甚第177章 拿命來第200章 天賜良機第849章 決鬥第358章 敲斷你的骨頭第600章 他鄉遇故知第369章 火中取栗第287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488章 君辱臣死第506章 敕命都指揮使第546章 太子斷腕第823章 忠義牌坊第809章 殺第442章 再補一刀第821章 大政奉還第599章 百年之好第402章 天降神物第16章 伏誅第884章 皆爲利來第896章 傳統第233章 不顧一切第34章 大功告成第209章 ;箭已上弦第866章 殺第62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319章 心頭大石落地第315章 反彈第696章 一擊致命第131章 你是亂黨第722章 棋手第863章 是爲天子第917章 出爾反爾第445章 完勝第269章 君臣奏談第604章 雙喜臨門第308章 忍無可忍第713章 恩榮第484章 誰和你講道理第60章 搶班爭權第656章 呼之欲出第624章 廷議爭鋒第487章 喧賓奪主第156章 爲了重賞第478章 鳳顏震怒第605章 龍顏大悅第532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441章 朝野震動第104章 翻盤的機會第513章 天子青睞第249章 放火第69章 你會後悔第640章 王子第39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74章 同心同德第558章 父子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