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必有一戰

關於倭國之事,朱高燧一直都有接觸。

其實倭人也是兩頭下注,一面跑去了諒山,指望打點秋風,無奈何人家壓根理都不理你,於是便灰溜溜的跑了回去。

一開始,這朝廷對倭人也不甚在意,直到沐家那兒出了狀況,朱高燧一下緊張起來,倒是讓倭人鑽了空子。

這倭人的條件大致也是如此,他們自稱自己有雄兵百萬,只要大明肯讓倭人的貨物在大明暢通無阻,便可攜雄兵十萬,上岸助陣。

這個條件,其實頗有誘惑,倭人已經摸清了商貿的本質,對於他們來說,其實土地眼下都是虛的,最緊要的還是市場,有了市場,倭人的工坊就可擴張,就可有越來越多的倭國匠人蔘與到工業生產中去,這大明遲早就成爲倭人的工業傾銷地,傾銷之後,倭人的實力便可越來越強,大明對其的依賴越來越深,賺取了大量的白銀之後,倭人便可以蓄養更多的軍馬,造更多的船隻,工坊在獲得大量利潤之後,便可將相當部分拿去升級工坊的規模,改良工藝,使自己的火器更加犀利。

這其實就是諒山的路子,諒山已經走了一百步,倭人才走二十步,不過假若大明當真願意開放對倭人的全面貿易,一邊是大力鼓勵工商,另一邊卻是被動接受,壓制工商,那麼用不了十年,倭人的國力只怕要增長十倍不止,到了那時,莫說是朝鮮、遼東。便是整個東南沿海,就都成了倭人們的魚肉了。

而對朱高燧來說。所謂的通商,眼下並沒有使他損失絲毫的利益。倭人的勇武,他也是素有耳聞的,太祖在的時候,就有倭寇滋擾東南,那些都是一些倭國的浪人,沒有了出入,這纔不得已來這兒劫掠,就這些人,就足以讓地方的衛所焦頭爛額。若是倭人的真正軍馬肯助戰,對於朝廷來說,不失爲一件美事。

其實假若不是廣州之戰,不是沐家投降,朱高燧也不至於走到今日這個地步,而現如今,任何救命稻草對他來說都有足夠的吸引力。

雙方一拍即合,倭人拿了一份大明王朝的密旨,已經返程。接下來的,就是倭人履行協議了。

這件事,朱高燧暫時不願說出,可是現在。徐景明陡然問起,讓他有些惱羞成怒。

“這些事,你是如何得知?”

徐景明倒也光棍。道:“微臣自成了這公忠體國的肱骨大臣,便痛下決心。絕不出現在青樓酒肆,每日閉門不出。爲咱們朝廷思慮這破賊之策,爲此,微臣還四處打探,總算得知道了一些,陛下,這些事雖然隱秘,可是微臣……咳咳……想要打探出來,倒也容易。只是陛下啊……”徐景明又要失聲痛哭,眼眶裡噙着淚,滿是幽怨:“陛下每日都說微臣是肱股之臣,可既是肱股之臣,這樣的事爲何還要隱瞞微臣?微臣在想,那倭人狼子野心,此番來咱們大明助戰,未必就肯真心實意,微臣這是怕引狼入室啊。”

朱高燧頜首點頭,徐景明雖然糊塗,不過有件事倒是說中了他的心事,在朱高燧看來,姓郝的不是東西,那倭人能是什麼好東西麼?

“此番他們到了咱們大明,微臣以爲,切不可讓他們登岸,若是他們上岸之後,趁着朝廷與賊軍拼命的功夫,突然襲擊,那豈不是江山沒有亡於賊軍,反而亡給了倭人?”

對於這一點,其實內閣也曾有過討論,不管怎麼說,大家憂慮的也就是如此。

倭人要通商,這不是問題,可是倭人提兵前來,卻不免讓人覺得憂心,若是這些傢伙背後捅一刀,那可就糟糕透頂了。

朱高燧雖然討厭徐景明,可是這徐景明突然開了竅,這讓朱高燧既起了疑竇,又不禁有些認同,只是現在他不做聲,想看看徐景明想說什麼。

徐景明滿是沉痛的道:“所以微臣左思右想,還是覺得對倭人必定要有所防範,他們是自海上來,既然是來自海上,那麼就絕不能讓他們登岸,我看就讓他們駐紮於外島上,替咱們大明朝守護這東南沿岸的門戶,除此之外,朝廷還應調撥一支新軍,人數不必太多,有幾萬就成,表面上是與他們共同衛戍東南,另一方面也可對他們予以監視,若是他們稍有不軌舉動,一方面可立即聯絡內陸,另一方面可立即進行彈壓,使這些倭人不能存進大陸一步,陛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微臣覺得,此事關係重大,還請陛下明鑑。”

一下子,徐景明成了正常人,一個正常的徐景明是可怕的,這傢伙有點兒不太簡單。

朱高燧的眼眸冷下來,他盯着徐景明,慢悠悠的道:“徐卿所言倒是頗有些道理,噢,你是如何想到的?”

徐景明一下子傻了眼,看着朱高燧,吱吱嗚嗚起來。

朱高燧冷喝道:“莫非是有人背後指點你,此人是誰?”

徐景明臉色一變,矢口否認:“不,不曾,微臣不過是想要爲君分憂。”

“是丘福,還是張輔,還是朱勇?”

徐景明像是泄氣的皮球,而朱高燧反而淡然了。

這個傢伙就是個渾子,別人不知道,可是朱高燧卻是知道,這種人渣敗類突然成了文武雙全的忠臣,不免就開始起了心思,想要立什麼大功,多半他四處在尋找門路,而徐家在軍中的門生故吏衆多,自然而然的,有人暗中提點他。

若是如此,那麼一切都解釋的通了。

“所以……你想帶兵駐紮東南一線,是麼?”朱高燧目光炯炯,盯着徐景明。

徐景明苦笑道:“陛下不肯微臣去江西,微臣便在想,微臣若是在呆在京裡,實在墮了祖宗們的英明,也對不起陛下的知遇之恩,總得找點樂……”他本想說是樂子,結果口風一緊,繼續道:“正經事去做。”

朱高燧的臉色鬆動了一些。

這傢伙想要去松江和東南一帶,這倒無所謂,畢竟眼下,真正的主戰場是在江西,而且誠如方纔徐景明所言,倭人那邊確實讓人放心不下,至於徐景明,現在看來是不能再留在京師了,讓這廝繼續在京師待下去,自己非要瘋了不可,想來想去,讓他出京倒是一樁好事。

朱高燧慢悠悠的道:“不錯,你是柱國之臣,朕還指望你來做這中流砥柱,現在既然你主動請纓,朕豈可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你,此番便交給你一個重擔。”

徐景明頓時激動,二話不說,拜倒在地,道:“微臣願爲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

在那倭國的江戶港,早已枕戈以待的倭人們已經得到了快船送來的急報,倭國國內頓時彈冠相慶,天皇已召見了永健親王,旋即,一封皇命傳出來,倭國資政局亦是下達了一份關於明日同盟的摺子,天皇恩准,無數的運兵船雲集在這江戶港外。

這些年來,倭國效仿諒山,已經日漸成效,他們利用各種山寨,還有國內的大量白銀,硬生生的弄出了無數的工坊,可是工坊的生產水平低端,雖然可以魚目混珠,可是畢竟遠遠比不過諒山貨,而且長此以往,諒山必定會對倭國的貨物進行打壓,鑑於這樣的隱憂,倭國的開國派永健親王便早已與諸多資政以及大臣們開始密謀,決心用非常的手段來避免即將造成的危機,倭國必須如諒山之於西洋那般,開拓到新的市場,並且對其進行獨佔,同時必要時動用武力,以保障日本國開國的權利。

其實這個可以預見到的危機本就是和倭人此前的開國有關,起先的時候,倭人大抵貧困,根本就沒有資金進行發展,爲了建立工坊,許多的資金都來自於倭國的政府,也就是用政府的稅收來建立工坊,可是這些工坊製造出來的東西沒有市場,該如何解決呢,倭人想出了辦法,他們的鐵坊、火器工坊、紡織工坊、船塢統統由倭人官軍下訂單,用倭人的稅收來蓄養軍隊,再由軍隊訂購大量的軍需,工坊再進行運轉,這才把這個草臺班子建了起來。

只是這樣的做法最直接的癥結就在於,他們養了這麼多軍馬,也終於有了許多的工坊,可是在民用市場上需求卻並不甚大,而且倭國朝廷現在可謂是負債累累,假若這個時候再不尋到新的民用市場來補充,又或者這些蓄養的越來越龐大的軍馬永遠留在這倭島,那麼遲早有一日,整個日本國就要崩潰。

因此,早在數月之前,這位倭國內部的掌權派永健親王就曾提出了一個口號,曰:“三年之內,倭國必有一戰,皇國興廢,在此一舉!”(未完待續。。)

第447章 幸福來的太快第862章 蕭牆之內第585章 不世功勳第725章 朝賀第154章 升官第151章 專營之權第506章 敕命都指揮使第279章 捲土重來第586章 高風亮節第15章 動手第271章 豪氣干雲第777章 謀反大業第219章 賜姓第727章 大壽第468章 約法三章第53章 血債血償第280章 勇者第803章 御旨第829章 戰功彪炳第613章 水太深第182章 大動干戈第722章 棋手第894章 萬事如意第517章 誰與爭鋒第23章 大事業第884章 皆爲利來第470章 無情第279章 捲土重來第233章 不顧一切第611章 事有反常即爲妖第762章 萬山紅遍第582章 兵敗如山倒第104章 翻盤的機會第408章 帝心第774章 步步緊逼第469章 我忍你很久了第167章 封地第414章 有一筆賬要算第624章 廷議爭鋒第14章 先下手爲強第740章 夫人外交第316章 茲事體大第79章 青天大老爺第424章 真命天子第354章 召郝風樓第163章 不堪一擊第566章 仗義死節第855章 摧毀第909章 萬象更新第128章 天子臨危第14章 先下手爲強第331章 巨大的利益第239章 大開殺戒第569章 火燒了眉毛第929章 拼命第10章 錦衣衛第649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922章 殺無赦第916章 保江山第926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550章 義無反顧在所不惜第375章 空前繁榮第269章 君臣奏談第474章 兇名在外第829章 戰功彪炳第678章 名滿天下第22章 不解風情第264章 少生孩子多砍樹第387章 天要亡你第116章 真相第551章 皇上在想什麼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798章 潰敗第204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805章 調虎離山第193章 破甲第714章 這個世界真的瘋了第205章 宮中火起第643章 逆賊當誅第716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561章 全城搜捕第202章 喋血第628章 帝心難測第81章 公主殿下第599章 百年之好第11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170章 麒麟兒第890章 聖法第98章 得罪寧王第98章 得罪寧王第425章 流官與土司第44章 出大事了第911章 不是東西第926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101章 格殺勿論第884章 皆爲利來第125章 打的就是你第539章 娶第495章 死活勿論第50章 錦衣衛也是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