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以一當十

不得不說,整個王府對定南和交趾的控制,已經不再是從前那般的粗放式的管理,如今隨着時過境遷,已經開始逐漸細化,比如這裡雖無黃冊制度,卻也有戶籍之類,方便管理。

而這,也給郝風樓提供了便捷。

兩省的戶冊,已多達八百萬,人丁怕是已有兩千多萬,其中漢人的人口,高達一半。

兩省登記在冊的工坊,有九千多家,大小和規模不一,有的工坊,招募匠人數千,有的工坊,不過是十幾人的規模,包羅萬象,囊括了鋼鐵、陶器、瓷器、木具、車馬、紡織等等。

也真因爲工坊的基礎,使得許多行業百花齊放起來,比如書籍,如今每年刊印的各種文章、書籍、報紙就多達上千萬冊,由於知識逐漸普及,文字某種意義來說,成了許多人消遣的工具。除此之外,還有戲院,單單諒山,就有七十餘家,手工業和初級工業的出現,徹底的擊潰了以往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所謂的小農經濟,無非是衣食住行,都是自己料理,自己耕種,自己碾磨,自己紡織,一輩子都可能困在十里鄉間,極少出什麼遠門。

可是工人和匠人的出現,無非就是使得行業出現了更細的分工,由於要按時做工,因而就出現了成衣,因而使酒菜的鋪子繁榮起來,因而讓馬車開始暢銷,這種變化的出現,加速了繁榮,許多行業衍生出來。形成了一條條產業鏈接。

正因爲如此,交趾和定南二省,已經今非昔比。再加上現在的鐵路網已經初具規模,至少從諒山到交州,從交州到大城的鐵路已經貫通,其他的支線,也在繼續開拓,這就使得人員和貨物的往來更加便利。

其實郝風樓明白,所有東西貫徹始終。無非就是兩個字,效率。

因爲社會功能的細分,使得效率大大的提高。就以紡織爲例,小農小戶,自己紡織,首先他們的紡織機器。往往是祖上傳下來。東修修,西補補,勉強使用罷了,而且技術水平極端的落後,至於紡織的婦人,終究不是熟稔的女工,她們需要帶孩子,需要做飯菜。需要納鞋和女紅,這紡織。終究只是業餘,用着最陳舊的紡織機,一個不熟稔的婦人,可能一年到頭,也就織個兩匹布,不但質量低下,沒有花色,而且效率也是低的髮指。

而工坊的出現,同樣是個女工,她們使用的,則是最先進的紡織機器,她們每日在工坊中勞作,因而極爲熟練,技藝精湛,她們因爲有薪水,所以可以心無旁騖的去工作,而衣食住行的事,都可以讓其他更專業的人去負責,因此一個女工,一年到頭,她所生產的布匹,往往多達百匹。

同樣一個人,效率卻有上百倍之多,這就意味着,小農經濟中的婦人,必須得有一百個,才抵得上作坊裡的一個女工,就這,還沒有計算布匹的質量好壞,花色好壞等等。

紡織如此,其他各行各業,也是如此,鄉下的鐵匠鋪子,同樣一個鐵匠,煉出來的鋼鐵,一天下來,可能也不過數斤罷了,因爲他的生產工具,不過是個風箱,一個鍛臺罷了,可是鋼鐵工坊的一個匠人,一天下來,與人協作,卻能產生上百斤的鋼鐵,因爲他們用的,乃是高爐,用的乃是最先進的風箱,分工協作,每一個人,專注去做自己的事,因而每一個程序之中,都能保證工作的匠人,效率都是頂尖。

正是因爲同樣的人,採取不同的生產方式,可是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卻相差如此巨大,這就意味着,諒山的每一個人,能力和效率都是小農們的十倍,十倍百倍的效率,生產出來的東西也是十倍百倍,那麼這兩千萬人口,一年的產值,竟不下於大明上億的人口數量,而事實也是如此,大明的許多布匹、絲綢的生產,竟已被小小的諒山超越,大明一年的鋼鐵量,更是遠遠及不上定南和交趾的半年產量,如此比較,若是刨去人口數量,還有疆域面積的因素,單憑這一點,大明未必是諒山的對手。

……………………………………………………

因爲各行各業的細分,這也導致,官府的職能出現了轉變。

大明的一個縣裡,都有個傳統,即所謂的政權不下縣,朝廷只委派一個縣令,一個縣丞,一個主簿,就可以進行管理,這幾個官老爺,只需招募幾個差役,就可管理數萬乃至十萬的人口。

之所以如此,只是因爲,在這種生產形式單一的地方,其實事務並不多,一個縣,無非就是數十個大姓組成罷了,大家都是在地上找食,就算是有什麼事,宗法進行處置即可,讀書人是少數,只有數百人而已,基本上毋須操心。

可是這裡卻是不同,同樣是一個縣,就必須囊括需要方面了,首先因爲這裡大多都是外來人口,宗法已經不再成爲聯繫社會的紐帶,因而治安問題,就免不了要建立專門的巡捕局,因爲糾紛不再只是鄉人之間的田地之爭,因而必須得有專門的審判機構,不再是縣令一個念頭來公論,於是專門的判官也就出現了。因而工商發達,官府必須對工坊進行管理,那麼專門的工商局亦是出現,因爲稅收變得越來越複雜,不同行業所收取的稅收又大大不同,不再是單一的農稅,因而稅務局亦是出現。

如此種種,許多專門衙門的出現,雖然使得這裡多了不少‘閒人’,社會供養的成本也增加不少,可是不可抹殺的是,官府的控制力,也隨之增強,這是歷朝歷代,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未完待續……)

第110章 你該死第707章 京師震動第544章 你不信就是死第692章 要了他的命第780章 可憐的女人第486章 伴君如虎第926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710章 最後一課第786章 殺人見血第485章 混賬東西第197章 封賞第779章 娘娘千歲第302章 財可通神第7章 書中好多顏如玉第102章 誰和你開玩笑第829章 戰功彪炳第306章 天子犯難第38章 論功行賞第660章 虎口拔牙第239章 大開殺戒第115章 打包第713章 恩榮第251章 神武衛出動第30章 罪無可恕第227章 舉一反三第232章 不死不休第244章 欠揍第325章 有殺氣第8章 少爺我讀春秋第259章 斬殺殆盡第882章 謝恩第789章 總動員第298章 人心不可測第307章 怒了第215章 殺人難 不殺人更難第922章 殺無赦第476章 建功封侯第85章 家大業大第819章 一決生死第453章 君如猛虎第730章 不眠之夜第661章 迫在眉睫第400章 該論功行賞第858章 忠勇可勝第490章 捋起袖子拼命第535章 兇名第849章 決鬥第739章 鬥法第201章 這麼大的事第99章 吾兒爲天子第182章 大動干戈第218章 新婚燕爾第473章 天大的事第359章 蕭月必須死第674章 驚喜第813章 定國公入京第829章 戰功彪炳第124章 漢王的心思第607章 樂土第556章 這下震驚了第456章 禍起蕭牆第53章 還有王法嗎第151章 專營之權第759章 加官進爵第483章 人生得意第484章 伏法第190章 國之利器第366章 人上之人第59章 天子的煩惱三更已畢求月票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765章 退無可退第463章 做我的敵人,還是做我的朋友第923章 江山靠誰守第17章 面見燕王第869章 天子駕崩第676章 居功至偉第393章 豈有此理第426章 周禮第467章 徐皇后的智慧第842章 情比金堅第796章 成王敗寇事第838章 運籌帷幄第90章 興風作浪第780章 可憐的女人第476章 建功封侯第150章 陛下請看第687章 聖意第682章 富強基石第934章 一往無前第466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448章 交趾王第703章 他們都老了第250章 你惹錯人了第237章 請誅國賊第68章 瘋了第398章 夠了第575章 單方面的屠殺第196章 旗開得勝第758章 風 流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