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晴天霹靂

風暴就在一夜之間壓了上來。

誰都不曾想到,事情會這樣的糟糕,當宮中一份份中旨傳出,又據傳楊士奇入宮覲見,商討科舉事宜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事情來的太突然,本來陛下不封禁陳學,就已讓大家大失所望,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足以教人大跌眼鏡,許多人意識到一個極爲嚴重的問題。

放出南北榜,是因爲照顧北地的考生,因爲南方的生員往往考的比北方要好,假若不出這麼個榜,怕是幾乎所有的進士,都要被南方人包攬。

可問題又出來了,這南方分東南和西南,南方的地域如此廣闊,也並非是什麼人都是考霸,因而閩粵、川貴等地的讀書人就悲劇了,面對那些如林的江西和浙江考霸,他們哪裡會有什麼機會,許多讀書人勉強混了個舉人、秀才,便不再琢磨舉業的事了,甚至有人暗中經商的也不在少數,以至於那些地方,教化不彰,甚至許多富戶人家,都未必有讓子弟讀書的傳統。

那些地方,本就是窮山惡水,隔三差五出那麼一些個刁民,照這麼看來,大族士紳們呢,又不熱衷於教化子弟,因而那兒的人民風不但彪悍,而且本地的士紳,也未必都願意和官府合作,滋事是常有的事。

現在陛下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倒是沒有讓人覺得欣慰,反而細思之下,不禁冒着冷汗。

一方面,朝中的官員,尤其是重要的大臣。江浙一帶極多,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權傾朝野的人物,自太祖以來,幾科的考試。幾乎從狀元到二甲進士,絕大多數,都被江浙之人包攬,現在要解決西南科舉的問題,那麼勢必,會大大的威脅到江浙讀書人的利益。

畢竟朝廷錄取的進士。終究就這麼些名額,一旦再分出個西南榜出來,那麼南榜的名額必定是要一分爲二,名額又要大大減少。而一些有心人,卻又意識到。陛下此時突然對陳學有了興趣,那西南諸省會不會另擇科目,進行考試。

這纔是最教人恐慌的問題,一旦如此,那麼陳學,可就真正的發跡,足以和理學分庭抗禮了。

許多人的心裡透着不安,可是對閣臣們來說。卻都是煎熬。

一大清早,陛下就叫了楊士奇和楊榮二人去,解縉呢。反而連議事的資格都不曾有,胡儼、黃淮二人也都坐了冷板凳。

楊士奇素來和解縉不睦,而那楊榮卻是福建人,素來和江西的內閣之間有隔閡,陛下突然與他們議事,再結合此前種種的跡象。都使解縉明白,事情已經急轉直下。甚至已到了危急萬分的程度。

他萬萬想不到事情會一步步的惡化,不過他倒是從宮裡得知了一些消息。先是趙忠的死,趙忠的死,讓解縉意識到問題出現在了哪裡,陛下對太子,對自己,怕是起了疑心,當今陛下,素來多疑,一旦生了疑心,少不得立即要下重手。本來起了疑心倒也罷了,大不了收拾掉趙忠,也大不了放任陳學,可是就在散朝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一個莫名其妙的太監跑去給太子‘告密’,太子氣的不輕,可是想洗清嫌疑也已遲了,那個告密的小太監,據說今兒清晨,就已拿去了詔獄,說是趙忠同黨,可解縉明白,這意思分明是說,這是太子的同黨。

解縉第一個念頭,就是太子和自己被人耍了,可問題在於,這種事,是永遠都說不清的,你越是分辨,越是居心叵測,你越是想洗清自己,死的就越快,唯一的辦法,只有打落門牙往肚子裡咽,任是有天大的委屈,也只能假裝不知道。

解縉索性每日都將自己關在公房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

與那解縉、黃淮、胡儼三人相比,楊士奇和楊榮卻是分明要煎熬的多了。

眼下,他們面臨的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一步踏錯,都可能粉身碎骨。

天子剛剛已經接見了郝風樓,那郝風樓提出了一些東西,倒是教朱棣有點兒覺得新鮮,他此前,心裡已經有了點兒腹稿,現在有了郝風樓的一些倡議,使他的想法和思路更加清晰起來。

朱棣看了兩位閣臣一眼,笑吟吟的道:“二位愛卿,對這陳學怎麼看?”

楊士奇低垂着頭,一聽這個,心裡便警覺起來,結合陛下此前的種種作爲,楊士奇知道,這是一次特殊的考驗,但凡出任何紕漏,都可能引火上身。

楊士奇道:“觀點倒是新穎,不過微臣只是草讀了一二,許多事,也未必認同。”

這句話,帶着點兒模棱兩可的意味,他不能說陳學好,也絕不能說陳學壞,說陳學好,則他楊士奇就成了過街老鼠,若是說個壞字,不免陛下不喜。

楊榮則是答道:“微臣倒是想讀一讀,看看這陳學,到底說的是什麼,可惜公務繁忙,一時騰不開手。”

楊榮也聰明,索性告訴陛下,自己還沒有讀,既然沒有讀過,自然不曉得好壞了。

朱棣笑吟吟的道:“朕看哪,你們要讀一讀,好好讀一讀纔好,當然,這是題外話,方纔郝風樓進言,說是南北科舉雖是解決了諸多不足,卻還是過於草率了,那郝風樓曾在諒山,對西南的風土人情耳熟能詳,說是那裡的教化總是不彰,究其原因,無非有二,其一是窮山惡水,這天無一日晴,地無三尺平,土地貧瘠,種不出糧來,這人窮則志短,自然也就遍佈刁民了,楊榮,你是福建人,福建那兒,大致也是如此,你來說說看,郝風樓說的可對麼?”

福建這時節,除了泉州一帶,其他地方,確實是窮困潦倒,以至於許多人實在活不下去,不得不違反朝廷禁令,揚帆出海,或是背井離鄉遷居海外,或是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楊榮連連點頭,道:“郝風樓所言不差。”

朱棣慢悠悠的道:“這其二,便是那兒的讀書人,雖也用心苦讀,可終究及不上江浙考生,這不免教他們有些灰心冷意,這人一灰心,不免也就厭倦這經義了,況且舉業不成,就不得不另謀出路,因而在那裡,肯讀書的人家,卻是寥寥無幾,這樣下去,朝廷的教化,如何推廣?”

楊士奇和楊榮連連稱是,心裡卻都在想,陛下說這些,是爲了他們?他們想到外間的一些流言,不禁有點兒擔憂,生怕陛下正如外間傳聞那般,要……

果然,朱棣微微一笑,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如今朝廷已收了交趾,這西南也算是半壁江山,豈容這般潰爛下去,朕左思右想,決定在南北榜之外,再設一個小榜。”

小榜……

楊士奇心裡哀嘆,該來的總算是來了。

倒是楊榮卻是面無表情,其實他對廟堂半江西的情況也十分不滿,自己是福建人,福建那兒,人才寥寥,朝中的福建人並不多,於是不免勢單力薄,他也深知,若是這樣下去,只會讓相當橫行,假若真能設一個小榜,而福建能添進小榜去,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說起來,還算是爲家鄉做了一點貢獻。

古人最是戀鄉,蓋因爲交通不便,一旦你從鄉中出來,尤其是楊榮這樣的人,跑來京師做了官,那麼可能,只有到白髮蒼蒼,垂垂老矣時,才能致士告老回去,這一別,就是數十年,數十年的時間,早已將在鄉中的一些不快忘卻,反是將那點點滴滴的小事,化作了一縷縷憂思。

“二位愛卿,怎麼看?”

楊士奇便道:“陛下,微臣以爲,此事事關重大,不可一蹴而就,理應從長計議。”

楊榮卻在一邊不做聲,打着自己的盤算。

朱棣不禁笑了,道:“若是從長計議,朕爲何要召二卿來此商議,這件事,朕心意已決,必須立即着手辦理,朕還有一個主意,那就是這西南和閩粵諸省,陳學頗爲流行,這陳學也是經義文章,也是孔孟之學嘛,小榜的考題,將來就選用陳學的經典罷,此事,二卿怎麼看呢?”

楊士奇一聽,差點沒一下子癱坐地上。至於楊榮,一開始還在打着小算盤,爲自己的家鄉牟取福利,可是一聽到陳學,頓時臉色也是垮了下來,這……未免太過瘋狂了。

……………………………………………

中午爬起來,頭暈腦脹,額,昨天跨年,好像喝了點酒,所以睡遲了,一更送到,同學們給點保底月票,感謝。(未完待續)

第48章 爲什麼打人第523章 你纔是不知天高地厚第395章 殺氣第805章 調虎離山第190章 國之利器第747章 碎屍萬段第316章 茲事體大第47章 打第678章 名滿天下第592章 背後的背後第169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353章 悉聽尊便第158章 欺人太甚第395章 殺氣第196章 旗開得勝第343章 錦衣衛辦差第151章 專營之權第903章 被坑了第320章 聖心第569章 火燒了眉毛第894章 萬事如意第302章 財可通神第697章 大局已定第874章 怎麼感覺自己要被坑第325章 有殺氣第224章 搬山之術第148章 皇帝的最後決定第910章 六部尚書第693章 斯文掃地第913章 小孩子不懂事第489章 朝覲第482章 痛下殺手第828章 皇權爭奪第253章 民變第477章 榮華富貴而已第327章 作死第442章 再補一刀第788章 在誅之列第541章 繼續胡說八道第624章 廷議爭鋒第478章 鳳顏震怒第516章 賞賜第103章 搶人第648章 僅此而已第794章 刺刀見紅第469章 金刀龍袍第792章 郝張之戰第696章 一擊致命第872章 親上加親第104章 翻盤的機會第906章 拼了第66章 黃雀在後第925章 交心第207章 喪心病狂第809章 殺第149章 君臨第178章 你無處可逃了第568章 決戰之日第176章 是你第637章 責任重大第349章 公道第465章 打的就是你第724章 榮辱與共,生死相依第301章 雄霸一方第667章 死戰第558章 父子相疑第459章 廠衛大亂鬥第381章 託付重任第144章 魚死網破第473章 漢王垮了第557章 太子遭難第841章 天子的抉擇第761章 瘋狂第802章 母慈子孝第226章 反擊第792章 簡在帝心第477章 聖裁第763章 鋌而走險第190章 國之利器第887章 我是王莽第929章 拼命第45章 聖心難測第263章 轟動第470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806章 英雄惜英雄第504章 你去死吧第678章 名滿天下第800章 上兵伐心第448章 交趾王第830章 發威第806章 英雄惜英雄第470章 無情第317章 殺機重重第328章 死不足惜第468章 天大的笑話第196章 旗開得勝第247章 坑的是你第233章 不顧一切第936章 奸賊必死第355章 觸怒龍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