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背後的背後

朱棣的態度,讓這位素來深諳人心的楊先生,也變得有些捉摸不透了。

他悄悄打量朱棣,見朱棣那寒到了骨子裡的神情,哪裡可以看到有半分的溫情。

朱棣則是吃了口茶,大袖擺子掖在案下,終於還是道:“有些人哪,總是不知所進退……”

說罷,朱棣露出了厭倦之色,淡淡的道:“京師之中的爭端,如今鬧的如何了?”

“這個……”楊士奇猶豫片刻,道:“陛下,似乎是愈演愈烈,都督府和內閣各不相讓,兵部尚書劉坤來奏,彈劾都督府專權,說是國器握於武人之手,世所罕見,唐亂於節度使,是以有宋以來,武人不能見諸廟堂……”

朱棣眯起眼,道:“他的意思是,這兵,是該兵部來帶麼?”

五軍都督府在此時,還是握有大權的,畢竟眼下開國和靖難的勳貴不少,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雖然朝廷對五軍都督府有明令,削弱了不少的權利,可是掌握五軍都督府的,俱都是聲望卓著,不是等閒之輩。

而劉坤作爲兵部侍郎,終於吹起了號角,等於是要對一些人進行清算了。

而這些人,俱都是天子的老兄弟,另一邊呢,則又是爲朱棣治國的百官,這是手心和手背的問題,現在手心要打手背,而且瞧這樣子,雙方都是蓄謀已久,如今,終於是出來了個重量的人物,堂堂兵部侍郎。居然毫無顧忌的開始抨擊五軍都督府,實屬罕見。

朱棣不由笑了,淡淡的道:“請夏元吉來。”

夏元吉作爲兵部尚書。運氣不太好,被調至北京,結果半途上,便聽到了韃靼和瓦剌入關的消息,他和東廠掌印二人,索性在山東地界避風頭,等到天子南下。他們才登船。

所以夏元吉顯得灰頭土臉,這些日子,都在路上糟蹋了。金陵那兒,沒有一丁點的作爲,北京的功勞,和他半分關係都沒有。

不過現在。夏元吉卻是有些慶幸。眼看那金陵已是水火不容,到了劍拔弩張、刀兵相見的地步,自己作爲兵部尚書,本應該是被推到浪頭上去,結果偏偏自己不在,那自是好極了,人在廟堂,身不由己。有時候你不想給人當槍使,可是背後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將你推到風口浪尖。假若自己還在金陵,內閣和各個部堂突然和五軍都督府對立,自己這兵部尚書,能無動於衷麼?

所以夏元吉因禍得福,很是愜意的在附近的船艙裡侯駕,一聽傳喚,便立即來了。

朱棣冷着臉,看了楊士奇一眼。

楊士奇點頭,將兵部侍郎劉坤的奏書送上。

夏元吉皺着眉看着,臉色微變,卻是假裝淡定從容,良久才道:“陛下,劉坤所言,雖是激烈了一些,卻也不是沒有道理。臣聽說過馬上打天下,可是不曾聽說,馬上坐天下的,功臣自然是可貴,可是放縱他們恣意胡爲,卻未必是好事,交與他們權柄,極有可能,是誤了他們。當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就是這個道理。”

正因爲有了劉坤那個愣頭青,大家纔有躲在他背後暗箭傷人的可能,這夏元吉表面上是一副公允的姿態,可是他的態度,卻也是不言自明。

朱棣淡淡一笑,道:“哦,夏卿看來,似乎也是對這劉坤多有贊同了?”

夏元吉道:“微臣並沒有贊同,只是就政而論政罷了。”

朱棣心裡瞭然,夏元吉這是拉偏架,偏偏又不肯表態,雲裡霧裡說一通,最後雙手一攤,說以上純屬虛構、如有巧合,純屬雷同。

他呵呵一笑,卻是看向楊士奇,道:“楊卿以爲呢?”

楊士奇對這件事,早有關注,可是天子對此事,並沒有詢問自己的意見,這本就是很奇怪的事,現在天子突然問起,他心裡不由咯噔一下。

自己和陛下有這麼多獨處的時間,可是陛下不問,偏偏在夏元吉在的時候問,這裡頭,必定是有什麼用意。

當着夏元吉的話,楊士奇的回答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建設性,否則一旦傳出去,若是對劉侍郎的奏書稍有什麼不滿,必定導致天下讀書人的反對。

這裡頭的厲害,楊士奇豈會不知,所以楊士奇只能道:“夏公所言極是。”

朱棣莞爾一笑,頜首點頭,道:“好罷,今日就議到這裡吧。”

夏元吉起身,告辭出去。

楊士奇正待要走,朱棣冷漠的聲音卻是響起來:“楊愛卿,方纔可是言不由衷。”

楊士奇嚇了一跳,連忙拜倒在地,道:“微臣萬死。”

朱棣臉色冷漠,淡淡的道:“是麼?朕委你重任,就是讓你做別人的應聲蟲?若是如此,朕要你何用?”

楊士奇嚇得魂不附體,道:“微臣有負聖恩……”

朱棣揮揮手,道:“罷,不要說這些,你啊……是聰明,可是……卻還是不懂人臣之道,你下去吧,朕乏了。”

楊士奇渾渾噩噩的出去,他的心裡,卻還在咀嚼着朱棣的話。

陛下所作所爲,必定是有用意,可是這個用意是什麼呢?

五軍都督府按理來說,陛下是早就有意削弱它的權威了,當年那些所謂老兄弟,已從戰友,成爲了利益分享者,分一杯羹自然是可以的,可是……想要分權,尤其是軍權,自是天子決不允許。

況且此次,北京保衛戰,一舉殲滅韃靼和瓦剌大部,朝廷再無禍患,狡兔死,走狗烹,因而,以楊士奇的才猜測,陛下未嘗沒有繼續削弱五軍都督府的心思。

只不過……

楊士奇越是往深裡去想,越是覺得此事的背後,更加不簡單。

聖心難測,伴君如伴虎,楊士奇愈發的覺得,自己的精力,有些不足了,每日陪駕左右,看似風光,誰又知道在這背後,是何等的兇險。

………………………………………………………

轉眼到了二月。

金陵本是六朝之都,太祖之後,奢靡之風漸起,一到開春,滿金陵的公子哥兒們,便已是按耐不住,再無心讀書和在家長面前賣乖,紛紛出來,或踏青於郊野,或泛舟於湖上,亦或結伴在這勾欄酒肆,推杯把盞,一響貪歡。

倚紅樓裡,幾位新晉的進士便聚在這裡。

爲首的一個,名叫喬周,這位仁兄時運不錯,名列二甲,而且直接進了翰林,爲庶吉士。

大好的前途就在眼前,其他人與他相比,就顯得黯然失色了許多。

在座的,其實未必就沒有比此人考地好的,不過有的是年齡有些偏大,或是相貌不好,這才刷下來,乖乖在各部觀政,一年半載之後,多半是要外放出去。卻也有人心裡在嘀咕,這姓喬的今日如此風光,怕是與他是江西吉水人不無關係,誰不知道,這滿金陵,都是江西人的天下。

幾杯酒水下肚,不免要說到近來的時事,喬周春風得意,自是焦點,他笑吟吟的道:“諸位可知,這小小的一場衝突,爲何會鬧到今日這個地步?”

大家自然都知道,所謂的衝突是什麼,有人看出了點端倪,卻也有人不知,無論如何,大家都想聽喬大人的高見,於是都慫恿着他說。

喬周苦嘆道:“這是因爲,漢王動手了。”

啊……

滿座皆驚。

喬周冷笑:“這五軍都督府,如今做主的是誰?乃是漢王殿下的泰山丘福,此番陛下下旨,讓丘福在金陵總攬軍務,不免讓人遐想,這漢王見此,還以爲陛下是要重新啓用他,於是乎,就不免生出了幾分心思,實話告訴你們,前些時日,金陵多有青州人出沒,所爲何事?諸位莫非還不明白?”

有人震驚道:“難怪幾位閣老與各部堂都是爭鋒相對,明着是與五軍都督府刁難,實則,卻是與漢王勾心鬥角是麼?”

喬周已是有幾分醉了,笑意濃起來:“這是自然,漢王又要染指……染指了……呀……我頭有些發昏,想是醉了,莫談國事,莫談國事。”

衆人都是故作驚訝,其實已有人明白是怎麼回事,哪裡需要這喬周來‘故作神秘’,卻也有單純的,聽到這消息,頓時駭然,不免帶着幾分提心吊膽。

一場酒宴,在子夜時散去。

陪酒的幾個歌姬,自是散了。

其中一個,快速出現在倚紅樓的頂樓,在這兒,已有一個書吏和一個魚服地人相侯。

“大人……”這歌姬瞧着那魚服漢子,眼中盡是嫵媚,輕輕福了福身:“又有最新的消息。”

…………………………………

第419章 基業第752章 鴻第519章 虎狼第460章 往死裡打第640章 王子第91章 給你一個說法第930章 御駕第616章 殺機畢露第46章 激動不激動第483章 震動天下第499章 事情敗露第430章 羣狼噬虎第9章 圈套第270章 魄力無邊第47章 打第272章 永無寧日第657章 踏破暹羅第695章 垂死掙扎第643章 逆賊當誅第227章 舉一反三第77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94章 誰都不是省油的燈第678章 名滿天下第550章 義無反顧在所不惜第649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294章 共商國是第532章 好兄弟講義氣第180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80章 重逢第472章 父子反目第275章 死戰第397章 悲慘世界第569章 火燒了眉毛第226章 怒火三丈第782章 光復第197章 封賞第310章 魚死網破第908章 全面開戰第199章 遠征第171章 事兒攤上你了第349章 公道第599章 百年之好第389章 蓄勢待發第229章 放馬過來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442章 再補一刀第553章 御駕第573章 一決雌雄第571章 置之死地第467章 胡漢三又回來了第135章 重任第496章 殘酷真相第853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476章 亡國之君第457章 惹我你死定了第470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468章 天大的笑話第131章 你是亂黨第205章 宮中火起第206章 天塌不下來第240章 升任指揮使僉事第505章 殺人誅心第725章 朝賀第687章 聖意第508章 可怕的女人第824章 仗義死節第499章 事情敗露第521章 飛黃騰達第915章 天子之怒第7章 書中好多顏如玉第617章 郝大人出擊第14章 先下手爲強第206章 天塌不下來第173章 我們做朋友吧第217章 老朱家的傳統第881章 覲見母后第691章 我們之中出了一個叛徒第293章 掃清障礙第758章 風 流王爺第129章 你該死第275章 死戰第916章 保江山第553章 御駕第324章 雷霆之怒第556章 這下震驚了第265章 御駕第748章 暗度陳倉第47章 打第665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901章 不寒而慄第422章 麒麟兒第48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937章 蒼生爲念第749章 逃出生天第518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462章 算賬第438章 殺無赦第372章 萬人空巷第552章 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