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明正典刑

楊士奇的堅決態度,通過振振有詞的建言,倒是擲地有聲,讓人側目。

太子和解縉,自然沒有心思去反駁他。

朱棣則是臉色漠然,誰也看不出他心裡在想些什麼,帝心難測,方纔他還或許還痛斥太子婦人之仁,可是天子到底怎麼想,卻是未知之數。

“楊愛卿的意思是,朕應當立即昭告天下,重懲漢王麼?”

楊士奇心裡卻是苦笑,事情到這個地步,一直都在被解縉利用,這一次,確實是吃了大虧,可是偏偏,他沒有選擇,只能硬着頭皮:“微臣以爲然。”

朱棣抿嘴一笑:“卿之所言,不無道理,家國天下嘛,朕是天子,自然是以天下爲己任,家事就是國事,國事就是天下事,朕自然不會因私而廢公,楊卿所言,甚是啊。”

朱棣似乎還有些猶豫,雖是這樣說,卻一時還是難以決斷,最後他想起了郝風樓。

郝風樓的態度,其實並不重要,這傢伙只是個錦衣衛同知,況且他和漢王的關係,在郝風樓看來,其實也只是不鹹不淡,可是在旁人看來,卻是如漆似膠,這些,朱棣當然清楚,朱棣也清楚郝風樓去見了徐皇后,徐皇后對郝風樓說了什麼,朱棣即便不去問,也知道那麼點兒眉目。

這些個大臣,其實朱棣心裡自知,無論他們說什麼,其實本心上,都對漢王沒有什麼好感,甚至有人口裡滿是憐憫。心裡卻是求之不得,巴不得那漢王死無葬身之地。

朱棣絕不是傻子,當然清楚這其中的關節。所以這時候,朱棣很想問一問郝風樓的意思,他抿了抿嘴,道:“郝風樓,你呢,你怎麼說?”

郝風樓本來是沒有資格來此商議此事的,可是宮中召問。這纔來了。既然天子特意請他來,郝風樓便知道,肯定想要徵詢自己的意思。所以在來之前。他早有腹稿,倒是並不顯得失措,沉吟之後,郝風樓道:“兒臣不過是一介同知。本不該奢言此事。既然陛下問起,微臣的答案只有四個字。”

郝風樓咳嗽一聲,接着一字一句的道:“明正典刑!”

閣中所有人的目光,頓時都落在郝風樓的身上。

這姓郝的,莫非也是要牆倒衆人推,跟着落井下石一把?明正典刑這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了,漢王犯的事,若是明正典刑。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這郝風樓。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怎麼看着,似乎和楊士奇一個路數?

漢王在軍中的影響力很大,不只是邊鎮,在親軍之中,地位也是堅若磐石,郝風樓作爲錦衣衛指揮使同知,關鍵時刻踹了漢王一腳,難道就不怕遭人鄙視?

不過,大家絕不是傻子,仔細一琢磨,將這四個字嚼爛了,卻又發現了這四字的玄妙。

郝風樓說的是明正典刑,按理來說,這幾乎和要人家腦袋差不多了,不過前頭卻有明正二字,說白了,在殺人之前,就是告訴天下人,這個漢王,到底犯了什麼罪,罪證是什麼,等天下人都服氣了,再來‘典刑’。

如今來看,許多罪證,都是確鑿的,可既然要明正典刑,那麼單憑這些人證物證,卻還不夠,何也?當事人還沒過問呢,即便是縣官審案,多少也得把罪人拉出來,好生審問一番,至於後頭是自由心證,又或者是擺出人證物證,這是另一回事。

說白了,要明正典刑,就必須得把一個程序走完,得讓天下人服氣,至於後頭要殺要剮,那是有待商榷的事,可是這個程序,卻是決不能落下的。

聽了郝風樓的話,所有人都滿是複雜的看着郝風樓,這個案子,幾乎沒有任何的疑點,按理來說,無論是明正典刑,還是現在直接下旨處置,其實結果都不會差太多,王府裡搜出來的金刀、黃袍,那也決不可能是栽贓陷害,至於漢王去北平,慫恿人家謀反,那也是證據確鑿,這裡頭牽涉到的人證物證,沒有一百也有數十,幾乎無懈可擊,即便是再厲害的人,也絕不可能爲漢王開脫。

既然如此,何必要多此一舉?況且漢王的惡跡詔告天下,這不是皇家的臉面丟的不夠大麼?

這郝風樓,既不是牆倒衆人推,似乎也不像是給漢王翻案的,必竟這案子,根本就翻不了,左思右想,怎麼看都怎麼覺得,這廝倒像是來添亂的。

即便是朱棣,也覺得這樣似乎不妥,他是要面子的人,關於漢王的事,本來就招致了無數議論,可是現在,還玩明正典刑這一套,這分明是等人看笑話。

朱棣真要拒絕,倒是郝風樓態度十分堅決,正色道:“漢王乃是宗室藩親,現在突然圍了王府,拿住了人,若是不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以訛傳訛之下,反而不妙,倒不如公佈真相,審問漢王,當着大家的面,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大家的表情一下子豐富了,太子朱高熾反正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如今已經開始收官,無論怎麼蹦躂,這事兒大局已定,審與不審,都是無關緊要。

其他人呢,各懷心事,有的覺得郝風樓多此一舉,有的在琢磨郝風樓有什麼深意,有些事兒,確實讓人有點想不通,這些人精一般的人物,怎麼知道郝風樓現在又想什麼古怪。

那胡儼顯得有些不滿,見陛下又陷入深思,不禁有點和郝風樓對着幹的心思,道:“郝同知,有些事,還是秘而不宣的好,何必還要火上添油,鬧的沸沸揚揚。”

其實郝風樓提出的意見,確實有那麼點兒讓人爲難,必竟牽涉到了宮闈,傳出去不好。他明顯能感覺到,天子似有幾分不願,不過郝風樓倒還淡定,慢騰騰的道:“已經沸沸揚揚了,只是大人不知而已,錦衣衛這邊,卻是截獲了諸多流言,甚至有人大逆不道,居然說漢王不是牽涉謀反,而是穢亂宮中……不把事情講清楚,由着這些人胡猜,對宮中的傷害,那才叫大,胡大人莫非會不知麼?”

穢亂宮中四字說出來的時候,朱棣終於坐不住了。

若說一開始,朱棣抱着的,還是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思,可是外間竟有這樣的傳聞,這可顯然比兒子造老子反要厲害的多,兒子偷自己的嬪妃,這若是任那些嚼舌根的人胡亂猜測,最後還會有什麼更可怕的事,人言可畏,朱棣不由勃然大怒,可是偏偏,卻還是壓住了火氣,道:“這件事,就明正典刑,待那逆子回京,朕要親自問問他,且看他如何狡辯。”

其他人,也就不做聲了,天子拍板,明知道這郝風樓似乎是爲了爭取審問漢王而無所不用其極,現在,卻不好極力反對。

朱棣心情本就不好,此時臉色更壞,倒是今日,郝風樓卻似乎早有準備,繼續道:“微臣還有一個倡議,卻不知陛下是否肯恩准。”

朱棣慍怒道:“愛卿但言無妨。”

郝風樓道:“微臣以爲,既然是要明正典刑,再過一些時日,藩王們紛紛都要入京,何不如趁此機會,當着諸位王公大臣的面,審問漢王,這樣一來,既可以以正視聽,又可以殺雞儆猴,好教藩王們知道,縱是陛下親子,若是罪無可赦,朝廷尚且不留情面,大家即便是宗室,將來行爲舉止,卻也該謹慎一些,不可重蹈漢王覆轍。”

藩王進京,這是天子親自頒佈的詔書,朱允文的事發生之後,朱棣急需要得到宗室的支持,此番讓大家來,無非就是以宗室制衡那些讀書人而已。

旨意發出之後,已抵各處王府,除了一些偏遠的地方,絕大多數宗親們也不敢怠慢,又聽說朱允文來了,有的怒氣沖天,有的是心有餘悸,無論是什麼想法,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急匆匆的想要趕到京師,先看看這朱允文的笑話,再無論如何都想個辦法,最好能讓朱允文倒黴纔好。

宗室們來的很快,離京師不遠的幾個藩王,都已到了,至於其他的人,也都在路上快馬加鞭,生怕錯過了什麼。

這些宗室到了之後,按照規矩,天子肯定是要接見,同時舉行朝禮的,時間雖然沒有定下,不過也就在這一兩月。

現在郝風樓居然提出,要在朝禮上審問漢王,虧得這傢伙……想的出來。

見朱棣又是一副不肯的樣子,郝風樓似乎想要極力促成此事,因此又站起來,道:“陛下,微臣斗膽,懇請陛下恩准。”

郝風樓今日的舉動,十分的詭異,這也是朱棣猶豫的原因,這傢伙今日似是吃了槍藥一樣,非要折騰點事兒出來,朱棣撫案,一時也不知郝風樓葫蘆裡賣什麼藥,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點了頭:“此事,朕恩准了,就這麼定下吧。”

………………………………

第386章 還是不夠專業第570章 決戰之地第612章 漢賊可曾兩立麼第445章 完勝第68章 瘋了第202章 喋血第920章 成何體統第185章 閃亮登場第828章 皇權爭奪第470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533章 內行指導外行第766章 定南第523章 你纔是不知天高地厚第838章 運籌帷幄第844章 瞞天過海第494章 絕地大反擊第915章 天子之怒第673章 捷報入京第781章 不堪一擊第766章 定南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643章 逆賊當誅第600章 他鄉遇故知第17章 面見燕王第296章 刀光劍影第649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69章 你會後悔第851章 京師震動第136章 做大事第700章 地主家真沒餘糧了第161章 作死第468章 帝心難測第96章 皇帝召見第531章 壯士第90章 興風作浪第512章 定海神針第781章 不堪一擊第651章 兄弟即手足第53章 還有王法嗎第268章 聖駕第53章 還有王法嗎第625章 殺一儆百第468章 帝心難測第158章 欺人太甚第213章 郝千戶發威第82章 規矩第4章 入選第590章 東山再起第371章 富甲天下第10章 錦衣衛第463章 做我的敵人,還是做我的朋友第483章 震動天下第841章 天子的抉擇第409章 圖窮匕見第832章 父子相見第81章 公主殿下第755章 百廢待舉第820章 廣西收復第777章 謀反大業第350章 火上澆油第161章 作死第803章 御旨第206章 天塌不下來第845章 全勝第86章 貪婪惹的禍第505章 殺人誅心第567章 殺戮第633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327章 作死第717章 天命第388章 屍骨無存第808章 畢功於一役第550章 義無反顧在所不惜第360章 口能殺人第191章 拿身家性命奉陪到底第460章 往死裡打第228章 殺氣沖天第522章 拭目以待第82章 規矩第162章 吾皇萬歲第572章 來吧 世仇第654章 新世界第692章 要了他的命第29章 我們的目標是……第75章 太監很瘋狂第209章 ;箭已上弦第580章 你死我才能活第608章 歸心第741章 爭梨第513章 天子青睞第908章 全面開戰第934章 一往無前第557章 太子遭難第854章 請降第753章 以一當十第906章 拼了第49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842章 情比金堅第460章 往死裡打第254章 哪管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