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建文天子

自然,對朱棣來說,老子英雄兒好漢,兒子驕橫一些,不是壞事,辛辛苦苦打江山,不就是爲了隨心所欲?

漢王的性子,很像自己,或許換作自己,或許也會這樣做。

漢王驕橫,是出了名的,隔三差五都有御史來告狀,而朱棣爲此,也只是一笑而過罷了。

明知自己兒子就是這麼個人,這個兒子無論是性格還是相貌都酷似自己,朱棣理應,更加疼愛才是,一個知府打了也就打了,可問題沒有這樣的簡單,因爲這裡頭牽涉到的,卻是朱棣的一件心事。

朱棣派漢王去邊鎮的目的,可不是讓漢王去和邊將們聯誼,而是整肅邊軍的,也就是說,邊將日漸驕橫,這不但使在面對關外威脅時,大明的邊關露出致命破綻,更重要的是,朱棣絕不容忍這樣的事發生。

可是,漢王沒有去整肅軍紀,他去了那裡,理應知道邊鎮的諸多惡跡,偏偏,他不但沒有去理會,反而是和這些丘八廝混一起,如魚得水。

他想做什麼?

朱棣可以容忍漢王任何一個毛病,因爲這是他的兒子,自己的兒子做什麼事,當爹的理應都能忍受,偏偏這一點,卻是朱棣決不能容忍的。

朱棣反反覆覆,將奏疏看了許多遍,拿起來又丟掉,丟了又撿起來,反覆的在權衡,無休止的在沉吟着什麼。

有一種可能,如靈光乍現一般出現在他的腦海深處。漸漸的開始揮之不去了。

這個人……

不,這個兒子,是不是已經感覺到了無望。是不是已經預感到了什麼,所以……要效仿自己麼?

邊鎮數十萬精兵,而漢王與邊鎮的關係又最是親密,邊鎮上下,都巴望着漢王能夠克繼大統,況且這幾日,朝廷中所釋放出來的信號。分明是要好好整頓邊鎮,這就意味着,會有許多的人頭即將落地。這些人狗急跳牆,與漢王勾搭一起……

不敢想象,不敢想象啊。

朱棣其實從不擔心有人效仿自己當年靖難的行徑,因爲在他看來。他不是建文。有人想反到造反的祖師爺頭上,朱棣會毫不猶豫將這人的腦袋擰下來。

可是……

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是自己的至親。

朱棣眼眸微微眯着,冷冽又溫柔,複雜無比。

他長長嘆了口氣,正在這時,卻有人來報:“陛下,通政司新近送來的兩份加急奏疏。懇請陛下立即過目。”

朱棣聽罷,端坐御案之後。手撫案牘,慢悠悠的道:“拿來。”

兩份奏疏遞上,這第一份,又讓朱棣有些頭疼,卻是錦衣衛的事,說是指揮使同知,爲郝風樓所殺,已有御史捕風捉影,具實彈劾,只是具體內情,卻是不祥。

朱棣看了奏疏,卻也只是笑了笑,便擱置一邊了。

這種事,說大很大,同知都敢殺,真是膽大包天了。

不過朱棣還是決定將此事暫先壓下,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因爲,朱棣知道,郝風樓看似魯莽,卻絕不是一個無的放矢之人,他既然敢動手,那麼就說明,這傢伙肯定會有後招,肯定有足夠的理由。

關於這一點,朱棣很是自信,既然如此,若是自己興師問罪,反而顯得他這天子,不能知人善任,到時候尋個機會,隨口一問便是,不必如此大張旗鼓。

況且……

朱棣是個很踏實的人,或許在別人眼裡,這種事難以接受,他卻相信,郝風樓敢這麼做,正因爲是瞭解自己,而郝風樓所瞭解的,必定是要做大事,也就是說,郝風樓雖然只是暫代錦衣衛,可是很明顯,他想切切實實的做出一番大事來,要做大事,首要的就是整肅內部,使上下一心,剷除掉內部的掣肘,方纔能團結一致,揮如臂使,隨心所欲的發揮自己的才幹。

在這一點上,朱棣不禁有些惆悵,自己那兒子,堂堂的漢王,不能做到的事,郝風樓的表現卻是如此的果決,在這一點上,漢王和郝風樓相比,遠遠不如。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朱棣做的就是大事,當然懂,既然懂,那就不要多問,到時候只看這個傢伙,最後會把錦衣衛折騰成什麼樣子,豈不是更好?

想到這裡,朱棣竟有幾分期待了,他不由莞爾,心情沒有沉重,反而舒服了不少。

郝風樓這個傢伙,做人和做事,總是透着那麼一股子神秘,不到最後一刻,即便連朱棣也不知,會有什麼樣的驚喜,每每想到這些,朱棣這沉悶的帝王生活,就朵了幾許期待。

“由着他去吧,且看他又要玩出什麼來。”朱棣莞爾,將奏疏束之高閣。

倒是這第二份奏疏,讓朱棣猛地心驚。

他打開一看,便見奏疏上寫道:“臣福建漳州知府奏陳,漳州左近,有三平寺,香火旺盛,近來卻多有形跡可疑之人,出入其間,微臣聽聞奏報,不敢攜帶,命差役人等,前去查探,探出一年之前,有僧人姓黃,用的乃是建文三年的度牒,此和尚有隨扈十餘人,雖是僧人打扮,面色卻俱都不善,行跡尤爲可疑,遇有差役,便露出惶然之色,微臣不敢怠慢,命人拿捕,本以爲只是區區蟊賊,誰知拿捕之後,才知事有蹊蹺,其中內情,微臣不敢盡言,事出突然,微臣亦是無措,此事牽涉甚大,微臣不敢聞,也不敢繼續問,如今已將黃姓僧人人等,俱都解送入京,懇請陛下聖裁。”

朱棣的臉色,驟然變了,建文三年的度牒……黃姓僧人……不敢聞不敢去問……

這個僧人是誰?

其實朱棣不用去問,就已明白。

當時建文出逃,坊間早有傳聞,說是扮作了僧人,緊急出走,朱棣曾命人分析過,覺得確實可信,所以朱棣命人前去鴻臚寺,命人前去調了太常寺所有僧人的資料,尤其是靖難時期頒發了度牒地僧人,命人四處查探,便是想借此,查出一點蛛絲馬跡。

只是可惜,雖然絕大多數都已經摸清了底細,可是依舊有不少漏網之魚,一時之間,也差不出什麼出處,蓋因爲那時候太常寺着火,許多存檔,俱都不見了蹤影。

這就更加印證了朱棣的猜想,當時靖難已經接近大功告成,建文大驚失色,必定有心腹之人,謀劃後事,一方面緊急在太常寺頒發了諸多度牒,與此同時,放了一把火,將所有的蹤跡抹去。、

這些度牒在外,依舊成了身份的證明,可是朝廷這邊卻又斷了線索。

而現在……這個人出現了,想不到他出現在漳州,聊來是本打算坐船出海,可是朝廷決心下西洋之後,覺得不妙,便決心先在漳州隱藏。

寺廟確實是最好的容身之所,一方面,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輕易查訪,又可隱匿於山野,了無蹤跡,只是想不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朱棣不由激動起來,一時之間,竟是一下子將所有的煩惱拋之腦後,激動的站起來,揹着手,來回踱步走動。

終於……要了卻一樁心事了麼?

看着那鑾椅,朱棣一時失神。

叔侄之間,看來是要來個了斷了,朱棣突然很想見到那個人,不知道那個人怎麼樣了,是不是依舊還懷着國破家亡的憤恨,又或者在逃亡之中,風聲鶴唳,早已下破了膽子。

不過……朱棣意識到,眼下自己還有許多事要安排,這件事,首先必須不能讓人輕易知道,同時,還要確認這個人的真正身份。

而能辦這件事的,只有兩個衙門……廠衛。

王安已經完了,東廠現在也已混亂,眼下,似乎只有錦衣衛了。

朱棣突然想到了郝風樓,想到郝風樓,朱棣放心了一些,他不禁微微一笑,抿抿嘴,道:“來……來人……”

一個內官快速進來,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棣揹着手,目光幽幽,卻並不急着開頭,似乎還在思量着什麼,足足盯了這小內官很久,以至於這小內官跪在地上,不敢擡頭,這時候朱棣才道:“命郝風樓立即入宮,明白了麼?立即!”

“遵旨。”

朱棣又想起什麼,又道:“漳州知府紀靈,朕久聞他的賢名,教化地方,頗有功勞,下條子給禮部,敕他入京,勝任戶部郎中,快馬加急送去,讓他速速入京述職,不得有誤。”

小內官得了旨意,不敢怠慢,飛也似地去了。

朱棣這才長長鬆了口氣,卻又不禁搖頭,似乎是在想,自己是否有什麼疏漏,在確定了方纔的話能萬無一失之後,才重新回到了御案之後,看着那奏疏,又陷入了深思。

“朱允文啊朱允文,朕的好侄兒,你我看來就要見面了!”

…………………………………………

第721章 金陵 金陵第482章 滿城盡是神經病第178章 你無處可逃了第178章 你無處可逃了第473章 你去死好了第786章 殺人見血第767章 南方明珠第205章 宮中火起第603章 風緊扯呼第323章 民心可用第368章 好大喜功第5章 敢搶我妹子第506章 敕命都指揮使第795章 絞肉機第258章 殺得你片甲不留第536章 纏綿第109章 逆鱗第862章 蕭牆之內第444章 無法挽回第419章 我來了第624章 廷議爭鋒第237章 請誅國賊第73章 三頭六臂第758章 風 流王爺第558章 父子相疑第497章 看什麼看 就是你第294章 共商國是第784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140章 孤立第472章 閻王不好惹第264章 少生孩子多砍樹第477章 天家無情第629章 孤家寡人第885章 不知者不怪第366章 人上之人第34章 大功告成第939章 世界這麼大第170章 麒麟兒第477章 天家無情第741章 爭梨第651章 兄弟即手足第868章 天家無母子第840章 朋友啊朋友第36章 富貴險中求第60章 搶班爭權第258章 殺得你片甲不留第745章 朕要殺了你第366章 人上之人第246章 遠大前程第18章 門生第786章 殺人見血第469章 欺人太甚第723章 欽差第875章 你真不是東西第640章 王子第176章 是你第488章 君辱臣死第175章 皇子不軌第546章 太子斷腕第340章 千古一帝第777章 謀反大業第670章 喜迎王師第350章 火上澆油第340章 千古一帝第66章 黃雀在後第57章 善始善終第266章 龍心震怒第669章 片甲不留第428章 人非聖賢第73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884章 皆爲利來第407章 哪裡來的船隊第900章 聖後和天子第645章 算總賬第456章 禍起蕭牆第18章 門生第121章 聖駕第349章 公道第858章 忠勇可勝第722章 棋手第30章 罪無可恕第875章 你真不是東西第605章 龍顏大悅第387章 天要亡你第828章 皇權爭奪第585章 不世功勳第168章 我他之下豈容他人鼾睡第226章 怒火三丈第224章 搬山之術第834章 莫非王土第244章 欠揍第898章 攤牌第867章 護駕還是勤王第696章 一擊致命第87章 機會第357章 水到渠成第60章 搶班爭權第262章 郝家的諒山第269章 君臣奏談第380章 聖旨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