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殺無赦

若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朱棣似乎並不介意大開殺戒。

而顯然,現在朱棣動心了。

其實他纔不管這個所謂的井田制是否有效,朱棣想要的就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而這個辦法最好能合乎朱棣的胃口。

至於什麼周禮,什麼垂拱而治,什麼上古之風,這卻不是朱棣有興致去考慮的。

議到這個份上,已經形同爭吵了。

好在金幼孜終究是閣臣,他這一出面,形勢立即開始一面倒起來。

一個個大臣按耐不住,已經不願意再聽郝風樓的慷慨陳詞了。於是乎,許多人跳了出來,這個道:“金侍講所言是極,與其土司,不如井田……”

“臣附議……”

“朝廷爲什麼要容忍那些交趾土著?這些人本就是前朝欲孽,留之何用?交趾的土地自該有德者居之,他們何德何能……”

先是一羣尋常的大臣,再到後來,竟是連吏部尚書竟也出來,幾個閣臣亦都紛紛表態,那解縉舔了舔嘴,雖然先顯露出了幾分謹慎,可是此時,他不得不出來說話了。

“陛下,微臣以爲井田或許可以一試,大周曆經八百年,國運綿長,正是因爲人人遵循周禮,而天下九州,推廣井田,這交趾或也可嘗試一二。況且若是如此,則朝廷握有大量的官田,每年所取錢糧,亦不在少數,這交趾不過一省,糧賦的歲入卻可比廣西數倍有餘……”

解縉絕對是故意的。他抓住了朱棣的一個心思,那便是錢糧。

對朱棣這樣的天子來說,他要辦的事實在太多太多。而所有的事牽涉到的都是錢糧。

無錢萬事難,尋常百姓如此,即便是天子也是如此,百姓有百姓的難處,天子也有天子的難處,許多時候,有苦自知。朱棣需要錢糧,他終究不是個守業之人,要辦大事就得要銀子。

所以朱棣更加心動。

只是……

朱棣只是淡淡一笑道:“井田制聽來尚好。可畢竟過於久遠,如今已歷時千年之久,可是這千年以來,可曾聽說過有人回覆舊制的麼?”

衆人一聽。便知道不對勁。於是有人道:“陛下,微臣斗膽進言,歷朝歷代固然沒有恢復舊制,可是姬周國柞八百年,而後世國柞幾何?這多半就是因爲沒有恢復舊制的緣故。”

朱棣大怒,怒喝道:“你是何人?”

這人老老實實地道:“微臣都察院御史張庭茂。”

朱棣冷笑道:“朕說話的時候,何曾要你插嘴?你分明就是妖言惑衆,卻還敢大放厥詞。你可知道這是什麼地方,滾出去!”

這一下子。所有人傻眼了,天子的脾氣不好,其實大家都知道,可是這廷議之上當衆斥責御史言官,卻是稀罕。

更不必說,大家提井田,陛下突然如此勃然大怒,也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朱棣已是站起來,冷冷笑道:“諸卿……你們這是要做什麼?恢復古制,這還是不是大明朝?還是不是朱家的江山?你們在這廷議之上奢談前朝,是何居心?這件事休要再提,再提的,朕斷不姑息,今日之議,就此罷了,退朝!”

朱棣鐵青着臉,拂袖而去。

殿中文武,大氣不敢出,目送朱棣的身影,一時還是沒回過勁來。

不少人露出黯然之色,甚或有人捶胸跌足,其實前些日子,士林之中關於恢復周禮和井田制的議論早已甚囂塵上,不少的讀書人都是贊成。

清議這東西說輕也輕,說重也重,畢竟這是輿論的影響,這些個官老爺可以將一個讀書人不放在眼裡,難道還能把全天下的讀書人不放在眼裡?一旦得了讀書人的推崇,少不得水漲船高,若是你的官職卑微,上司不肯提拔,少不得羣情洶洶,說是吏部尸位素餐,識人不明,那吏部被千夫所指,還不得乖乖讓你前程似錦。

莫說是這些官員,即便是那些朝中數一數二的人物,照樣要顧念名望,因此,想要不被人痛責,想要成爲士林稱頌的對象,就必須得順着這些讀書人來。

士林在議論恢復古制,這朝中的大臣們不免也要深受影響,所以當有人提出恢復古制的時候,人人附議,生怕落於人後。

上到解縉,下到尋常的清流御史翰林,其實從某種意義來說,便是受了‘民意’的裹挾,這浩浩蕩蕩的清議,誰敢螳螂擋車。

自然也有一羣真信的二傻子,這些人見天子拂袖而去,不免心中悵然。

許多人落落寡歡,各自散去。

倒是解縉的臉色還算寧靜,他孑身一人出殿,身後有人追上來,卻是金幼孜。

金幼孜今日大出風頭,他幾乎可以料定,用不了多久,自己這一番‘義舉’便會傳遍京師,自己這並不太起眼的閣臣,怕是很快就要名動天下了。

人生在世,無非名利二字而已,金幼孜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對身外之物早已看淡了,那些終究只是數字,不必他去催促,逢年過節自然就有無數的禮單奉上,收不收尚且還要看他的心情。

對他現在來說,名纔是最重要的,至少對金幼孜來說,很是重要。

可是天子勃然大怒,卻是讓金幼孜措手不及,他心中不免有些急,其實他曾揣摩過聖心,一直認爲天子會願意接受這個章程,即便不接受,也不至於怒火沖天。

他拿捏不定,只好來尋解縉。

“解公留步。”

解縉駐足,回眸看了他一眼。

金幼孜今日的表現其實讓解縉有些失望,他當然清楚,金幼孜有私心,打擊郝風樓是幌子,目的卻是爲了名望,當金幼孜提出井田之制時,解縉幾乎看穿了這個同鄉眼眸中不經意掠過的一絲渴望和企圖。

解縉微笑,捋着頜下長髯,笑道:“字行,有何見教?”

金幼孜道:“解公,見教不敢,倒是想求教一二,陛下方纔,爲何勃然大怒?”

解縉微微一笑,身邊的許多大臣從他身邊穿梭過去,許多人紛紛朝他點頭示意,解縉一一頜首回禮,他揹着手,往偏僻一些的地方過去,金幼孜見狀,連忙追上。

待到了無人的地方,解縉吸口氣道:“字行,這一次,只怕你要受人稱頌了。”

金幼孜皺眉,他能聽到解縉口中的嘲諷之色,金幼孜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猛然,他意識到了什麼,自己今日在殿中確實有些得意忘形,惹來了解縉的不快,於是連忙將所有的情緒收斂起來,誠懇道:“解公何出此言?”

解縉微笑道:“井田制是你提出來的,而陛下呢,已經暗許,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有敕命出來,屆時字行恢復古制,豈不是萬古流芳?”

金幼孜驚訝地道:“陛下方纔不是勃然大怒麼?”

解縉淡淡道:“要恢復古制,就要剝奪交趾土人的土地,陛下今日若是在殿中準允,明日就會有人飛快傳書,那些交趾土人提早得到了消息,會甘願就範麼?你等着看吧,以陛下的手腕,必定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今日這廷中之怒只是表面,暗中必定調集各路兵馬入交趾,暗中防範,待佈置妥當,一份旨意下去,誰敢不從?”

金幼孜深吸一口氣,他明白了。

有些東西只能做,眼下不能說,說了出去就不免傳開去,一旦傳開,就會有人狗急跳牆,而當今天子,成熟穩健,怎麼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如此說來,這倒是可以說得通了。

金幼孜的眉梢不禁露出幾分喜意,他當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只要井田推廣,這千秋史筆,就少不了將他名列其中,更不必提各地士林不免大大的誇讚一番。

解縉嘆道:“等着吧,用不了多久,陛下就要召你我二人去暖閣覲見了。”

www✿ttKan✿c ○

解縉的猜測是對的,只是片刻功夫,便有內官快步而來,躬身道:“陛下有口諭,請二公速去暖閣覲見。”

解縉和金幼孜對視一眼,俱都肅然,腳步匆匆地趕去暖閣。

而在暖閣裡,居然早已有幾個人到了,除了他們兩個閣臣,還有兵部尚書金忠,五軍都督府的幾個重臣,包括了陸徵、邱福、張輔人等。

二人行禮,隨即在朱棣的示意下欠身坐下,所有人的表情都是肅然,朱棣則是撫案,神情冷漠。

“郝卿家,朕沒有叫來,不叫來是省得他爲難,他的心是好的,都是爲了交趾的長治久安……”

隨口說了一些話,朱棣的表情也變得肅然起來,道:“下旨吧,調雲南、廣西二地,二十一衛兵馬立即入交趾,所有人行事都不可大張旗鼓,不可聲張,交趾本地各衛亦要嚴防宵小,一有變故立即拿人。下旨諒山公郝政,讓他也要堤防,萬不得已時可自行處置,凡有趁機作亂的,殺無赦。”

………………………………

第704章 帝王之術第309章 有怨抱怨、有仇報仇第63章 殺氣第683章 入宮第297章 四縣之地第578章 萬衆一心第66章 黃雀在後第834章 莫非王土第121章 聖駕第118章 大功告成第468章 帝心難測第658章 欺人太甚第604章 雙喜臨門第471章 誰整誰第497章 看什麼看 就是你第414章 有一筆賬要算第56章 你完了第201章 這麼大的事第792章 簡在帝心第130章 牽連甚廣第513章 天子青睞第453章 君如猛虎第791章 聖心第708章 其罪當誅第453章 君如猛虎第102章 誰和你開玩笑第260章 大功一件第815章 下詔獄第616章 殺機畢露第222章 驚天動地第329章 壯士需斷腕第334章 納妾雙倍月票請支持老虎第404章 雄主第428章 人非聖賢第296章 刀光劍影第184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530章 名動天下第498章 不死則不休第31章 別惹乞丐第408章 帝心第738章 ;定南王第192章 決一勝負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729章 天下最厲害的壽星第655章 奇思妙想第716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181章 奏對第98章 得罪寧王第406章 殺氣騰騰第607章 樂土第808章 畢功於一役第142章 誰敢反對第132章 鐵證八百六十四章 桃花盛開第667章 死戰第326章 攤牌第847章 碾壓第58章 乘勝追擊第333章 夫人威武第888章 改制第665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10章 錦衣衛第21章 深入虎穴第756章 欽命第35章 從龍第792章 簡在帝心第504章 你去死吧第361章 廣納豪傑第618章 朋比爲奸第561章 全城搜捕第134章 可怕啊,人心第78章 寒心第279章 捲土重來第418章 你惹錯人了第932章 死戰第465章 打的就是你第213章 郝千戶發威第729章 天下最厲害的壽星第83章 坑了第144章 魚死網破第793章 悲劇的張都督第330章 重賞第478章 天子見天子第486章 伴君如虎第142章 誰敢反對第793章 悲劇的張都督第376章 南疆明珠第803章 御旨第340章 千古一帝第672章 西洋華人的保護者第327章 作死第791章 放馬過來吧第270章 魄力無邊第861章 樹倒獼猴散第753章 以一當十第918章 推你下火坑第517章 誰與爭鋒第389章 蓄勢待發第672章 西洋華人的保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