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

三封聖旨幾乎是極盡優渥。

郝政敕封公爵,其實道理上是說得過去的。

本朝的規矩,無功不受封,沒有戰功,天上絕不會給你掉下爵位來,除非你是皇親國戚,否則即便你如何見寵,那也是枉然。不過這二平交趾之功卻是實打實的,再有郝家造船,追襲大食‘水賊’,大獲全勝,這也是所有人親眼所見,誰也抵賴不得。

有此戰功,自侯爵敕封爲公,於情於理,也站得住腳。

而郝風樓加官爲錦衣衛同知,他造船有功,又是此次平叛的主幹,可謂勞苦功高,這同知顯然是做得心安理得,並沒什麼唐突之處。

郝老夫人加封誥命,所謂妻憑夫貴,丈夫加爵,妻子與有榮焉,那也沒有什麼可以挑剔。再有郝風樓之妻加封,道理也是站得住腳。

幾乎每一份聖旨,其實都算是名正言順,絕對讓人挑不出一絲一毫的錯來,可是將這三份聖旨相加在一起,意義就不同了。連續三道恩賞,也算是曠古未有。

更不必說郝政敕命爲公,大明朝的公爵並不多,太祖在的時候整死了一批,靖難的時候雖然追封了一批,可同時也有一批人倒了黴,那左都御史陳瑛,專門乾的就是這事兒,整垮了不少人。

因而眼下大明朝的公爵滿打滿算,兩隻手都能數得過來,如今又加上了一個郝家,實在讓人稱羨。

再有郝風樓這個傢伙。雖然只是進封同知,可是同知是親軍的佐貳官,一般情況。只要成爲了佐官,往後即便沒有恩賞,單憑熬資歷,也就四五年功夫便可成爲某親軍的都指揮使,這都指揮使職權不小,地位也是不低,風光無限。那可是正兒八經的正三品武官,更不必說,一般情況。親軍都指揮使都比尋常的都指揮使司級別高一些,即從二品,比如現在的紀綱就是從二品。

假若四五年後,郝風樓晉升都指揮使。如此年紀輕輕。便可獨當一面,這可就足以讓人眼紅耳熱了。其實明初的時候,年輕輕便封侯拜相的不在少數,比如那些個閣臣,相較來說,年紀都很輕。武官就更不必說了,可是像郝風樓這般還是過於逆天。

旨意一下,朱棣一直都是保持沉默。而下頭的大臣自然也不敢多嘴,縱是心裡有萬千的不甘。也得忍氣吞聲,乖乖俯首聽命。

這百官在稍稍的失神之後,旋即便拜倒於地,紛紛道:“吾皇萬歲。”

朱棣的臉色這才輕鬆起來,道:“衆卿平身,不必多禮。”

衆人紛紛起身,郝風樓從班中出來,誠懇道:“微臣父子微末之功,卻屢受國恩,微臣惶恐,無以爲報。”這當然是場面話,人總是該謙虛一些。

等到朱棣莞爾一笑道:“卿家大功於朝,何來的微末之功?你不必自謙,朕旨意以下,覆水難收,望爾父子,好生用命。”

郝風樓只得大拜道:“微臣父子,敢不以死報效。”

這便算是謝過恩了,接着郝風樓識趣地退到一邊。

朱棣用手磕了磕御案,似乎並不急着提交趾的事,反而是慢悠悠地道:“諸卿,今日月初廷議,不知諸卿有事要奏嗎?”

原本這種問話只是個形式,一般情況,是沒人討這沒趣的,不過今日似乎事有突然,此時班中卻有一人出來,此人凜然之色,莊重行禮,朗聲道:“微臣刑部給事中劉昌,有事要奏。”

劉昌很年輕,細皮嫩肉,不過給事中素來資歷年輕,不過別看官職卑微,權利卻是不小,正因爲他資歷淺薄,年紀輕輕,所以這等人最是‘仗義執言’。

朱棣不爲所動:“愛卿所言何事?”

劉昌道:“昨日有泰和縣公文一封傳遞至刑部,微臣進行覈實,因茲事體大,牽涉內閣大臣,是以不敢做主,懇求陛下聖裁。”

此言一出,大家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前些日子,針對楊士奇醞釀了這麼久,今日總算是圖窮匕見了。

解縉微微皺眉,露出幾分不悅之色,卻也不知是不是作僞。

金幼孜幾人卻顯得有些興奮,似笑非笑地看着那劉昌,當然也不肯做聲。

其實有許多人偷偷去瞄那楊士奇,偏偏楊士奇氣定神閒,一副淡然從容,似乎對眼前發生的事都不以爲意。

百官之態各有千秋。郝風樓只是抿嘴,卻似乎在思索什麼。

朱棣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撫案沉吟片刻,目光幽幽地看了那楊士奇一眼,似乎是在踟躇,今日廷議是不是該把這檔子事拿出來說。最後他頜首點頭道:“泰和縣之事,積攢於宮中的奏疏多如牛毛,朕豈會不知?怎麼,莫非泰和縣有了什麼眉目?”

那劉昌義正言辭的聲音已經響起:“微臣不敢相瞞,確實已有了眉目,主告者,乃是泰和幾個有德士紳……”

“……”

衆人一聽,就曉得這劉昌不懷好意了,這分明就是先入爲主嘛,你一開口就說告狀的人是有德士紳,這不就是說楊士奇成了無德被告?楊士奇若是有德,那麼有德士紳怎會狀告他?

“其一,爲泰和耄老吳尚忠,老先生年界六旬,已到了知天命的歲數,卻因不忿,是以糾結子弟、同鄉擂鼓狀告。所告者,乃是翰林侍講,內閣大臣楊士奇,楊大人早年喪父,從母改嫁,遂改姓爲羅,繼父羅性,雖與楊大人無血脈之親,卻將他視如己出,亦父亦師,自幼督導他的功課,舔犢之情,也不過如此。去年羅性逝世,楊士奇非但沒有上書懇請回鄉守制,反而不露聲色,視其父形同路人,此案已有定論,江西巡按走訪泰和縣上下,收集供狀三百二十一份,吳尚忠所告,句句屬實。”

定案了……

想不到定案這麼快,原本大家以爲沒有三兩個月也不會出結果。不過仔細思量,這倒也是在情理之中,這件事受到了江西巡按的關注,案情自然快上幾分。不過顯然,這背後肯定是有人故意爲之,否則豈會趕在這時候?

劉昌昂然道:“本朝以孝治天下,凡士農工賈,類不俾之各建宗祠,以祀其祖先。朝廷命官,凡有父喪,敢不請旨回鄉,守制三年。此綱常倫理,不敢違也。翰林楊士奇,清貴之軀,本該爲百官楷模,卻是違背天綱,微臣斗膽,伏請陛下聖裁。”

朱棣的目光不由地落在楊士奇的身上,淡淡地道:“楊卿,劉卿所言可是句句屬實?”

楊士奇站出來,拜倒在地:“所言皆實,微臣萬死……”

一聽到這句話,頓時譁然。

誰也不曾想到楊士奇竟然如此光棍,人家說什麼他就認什麼。

也有人暗暗揣測,是不是泰和那邊查有實據,而這楊士奇本就心生慚愧,於是索性認了。

可是這麼一認,事情可就不好說了,不孝終究是大罪,這可不是好玩的,即便是翰林,即便是閣臣,那也必定死無葬身。

朱棣也有點兒難堪,不由有幾分憤怒,正待交有司複審此案,這時候,卻有人站出來,朗聲道:“微臣大理寺郎中鄧超有奏,楊士奇膽大包天,實乃衣冠禽獸也,臣聞楊士奇有子楊稷,自幼驕縱,犯下許多壞事,強搶民女,挑釁毆打路人,罪狀種種,罄竹難書……”

“臣都察院御使王巖有奏:楊士奇荒淫無道,淫人妻女……”

“臣……有奏:楊士奇不知廉恥,不學無術……”

……………………………

牆倒衆人推,彷彿此時,楊士奇已成了一個大惡棍,此時跳出來的人越來越多。

楊士奇卻依舊冷靜,拜倒於殿中,一聲不吭。

恰恰相反,站在一旁的解縉,此時此刻卻不由把臉拉了下來,他預感到事情失控了。

本來收拾楊士奇,解縉雖有醞釀,卻不打算今日發難,他倒是希望楊士奇知難而退,在這無數抨擊聲中引咎致仕,掛冠而去。

可是誰曉得今日突然鬧出這麼大的動靜,這是誰的指使……

解縉看向金幼孜,看向胡儼,看向黃淮,旋即搖頭,若是他們要發難,怎麼可能事先不打個招呼?除了他們,還有誰呢……

解縉的目光最後落在了楊榮的身上,楊榮氣定神閒,如老僧站定,猛地……解縉一下子明白了什麼。

這一切……都是楊士奇佈置,只怕楊榮也有份,甚至於這刑科給事中劉昌,只怕也是楊士奇或者楊榮的人……

楊士奇……這是要做什麼?他莫非是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解縉的臉色顯得更加陰沉了。

……………………………

第470章 哭笑不得第48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665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874章 怎麼感覺自己要被坑第232章 不死不休第571章 置之死地第653章 敢爲天下先第77章 輸不起的是你第511章 結盟第287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502章 有功第283章 束手就擒第726章 危矣第31章 別惹乞丐第595章 風光得意第198章 受益匪淺第39章 重賞第226章 反擊第197章 封賞第341章 君臣父子第174章 天子駕臨第376章 南疆明珠第479章 以儆效尤第147章 力挽狂瀾第242章 痛快第148章 皇帝的最後決定第80章 重逢第146章 漢王出擊第663章 非我族類第744章 魚死網破第283章 束手就擒第456章 禍起蕭牆第557章 太子遭難第472章 建文天子第196章 旗開得勝第304章 豈有此理第754章 天策府第710章 最後一課第288章 丘八們瘋了第51章 無錢百事哀第229章 放馬過來第476章 關鍵時刻第481章 老實一些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509章 真相如此第8章 少爺我讀春秋第592章 背後的背後第681章 千年未有之變局第190章 國之利器第121章 聖駕第91章 給你一個說法第567章 殺戮第877章 死定了第25章 憂國憂民第186章 唯我獨智第597章 超級駙馬第584章 御駕抵京第120章 辭歲第486章 伴君如虎第780章 可憐的女人第98章 得罪寧王第20章 你知道的太多第479章 開萬世太平第761章 瘋狂第200章 天賜良機第708章 其罪當誅第275章 死戰第892章 有仇報仇第471章 誰整誰第186章 唯我獨智第670章 喜迎王師第560章 太子垮了第711章 猛虎出籠第404章 雄主第594章 凱旋而歸第85章 家大業大第440章 完美補刀第637章 責任重大第777章 謀反大業第784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574章 其實這是屠戮第254章 哪管洪水滔天第7章 書中好多顏如玉第809章 殺第160章 朕受命於天第484章 誰和你講道理第419章 我來了第229章 放馬過來第286章 招誰惹誰了第557章 太子遭難第623章 一戰定乾坤第68章 瘋了第929章 拼命第453章 君如猛虎第850章 完勝第729章 天下最厲害的壽星第368章 好大喜功第842章 情比金堅第74章 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