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周禮

解縉的一番話其實也算是入情入理,當然,這個道理是相對的,站在內閣的角度來看,就是如此。

現在解縉賣了個關子,詢問大家的意思。

只是大家都不做聲,這倒不是大家不給這位大學士面子,實在是大家都明白,解縉這顯然只是意思意思,假意尊重一下大家的意見。你若是這個時候當真有話要說,反而顯得有些孟浪了。

見大家默然無語,解縉微微含笑道:“諸公不答,那麼老夫不妨就講兩句吧,現在聽說有人將這叛亂的屎盆子都扣在流官上頭,這很不妥當啊,雲南雖有土司,可是絕大多數也是流官治理,廣西是流官,閩粵亦是流官,乃至於遼東,雖是都司治理,其實說是流官也沒有錯。爲何獨獨這交趾就不能有流官?老夫知道,有些人嘛,只是跟着瞎吆喝,這是人之常情,不說出幾句石破天驚的話就不能顯出能耐。可是有些人呢……”解縉的語氣冷淡下來:“有些人卻分明是居心叵測啊。這背後就沒有人主使?我看是有的,主使者是誰?老夫不好把話說滿,可是畢竟是有人想從中牟利。諸公也知道,流官乃是祖制,什麼是祖制,這是太祖皇帝欽定的制度,誰要破壞,無論是什麼理由,這都是大逆不道。”

解縉晃了晃腦袋,繼續道:“建文朝的時候,四處平反,擅改祖宗之法,將許多國策修改得面目全非,想一想。還真是令人心寒啊。而今上見此便深知建文爲奸臣矇蔽,爲祖宗社稷。不得已而起兵靖難,如今登上大寶,則立即撥亂反正,總算……是把那股子不正之風給遏制住了。太祖聖明啊,當今皇上亦是聖明,他們的法子會有錯麼?既然不會有錯,爲什麼現在有人呼喊如雷,如此膽大包天?”

解縉冷若寒霜地接着道:“依老夫看。這分明是有人藉此滋事,這件事要查清楚,不查清楚說不過去,這也是你我的失職,若是想矇蔽天子,我等亦要據理力爭,不爭何以正本清源。不爭如何匡扶社稷,我等飽受國恩,若是尸位素餐,如何對得起朝廷俸祿給養?因此,老夫先說個準話,再有人如此不曉事。老夫是第一個站出來要嚴懲的,若是廷議之中有人妖言惑衆,老夫也定然第一個據理力爭。”

衆人一凜,一番話出來,其實解縉的真實想法也已暴露無遺。

首先。先把一羣不安分的人嚇住,讓他們老實一些。先是口頭警告,若是不聽話的,自然還有後續手段。至於接下來,那便是理由了,要做任何事都必須得有理由,讀書人更是如此,這個理由就是祖宗之法,陛下是打着維護祖宗之法的旗號起家的,在廷議上,解縉若是提出祖宗之法,足以冠冕堂皇的把所有藉口全部頂回去。

至於這最後就是動員了,解學士打算親自打頭陣,大家若是不跟上,那麼就是不給面子,連他的面子都不給,你想坐冷板凳的麼?

這一番話,料來是有備而來,天衣無縫,基本上爲廷議定下了基調,而且流官制繼續實施,大抵也成了定局。

金幼孜咳嗽一聲道:“解公之言入情入理,我是要附議的。”

其餘幾個,如胡儼、黃淮幾個,也紛紛點頭。

楊榮抿抿嘴,這時候卻也不好得罪解縉,便微微笑道:“這流官雖也有弊處,可是益處也是不小,大致上還是利多於弊,若是因爲幾句抨擊便予以廢黜,不免可惜。”

他沒有把話說滿,不過大致上還是和解縉一致。

唯一沒表態的就只剩楊士奇了。

解縉含笑看向楊士奇道:“士奇怎麼說?”

楊士奇臉色平靜,目光卻不與解縉接觸,道:“祖宗之法倒是沒錯,任免流官固然也可靠一些,不過我擔心的是,若是流官再出岔子呢?”

他猛地來了這麼一句話,倒是教人詫異。

解縉的臉,頓時掛不住了。

平時楊士奇雖然和自己走得不近,可是大多時候卻極少和自己唱反調的。

只是解縉想不到今日楊士奇卻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跳了出來。不待解縉開口,金幼孜便皺眉道:“士奇,你這是何意?你可莫要忘了,各部堂那邊也是極力支持流官的。”

說是各部堂,其實卻是某種暗示,因爲不只是各個部堂,絕大多數公卿都是在解縉一邊。

理由很簡單,這些人有許多門生故吏,正愁沒處安插,這時候繼續派遣流官,總算有了個安置。其實不只是交趾的流官,即便是京師的各個衙門也會多出許多烏紗來,比如那戶部,本來早就增設了交趾清吏司,比如都察院,也早就設了交趾道監察御史,許許多多的衙門都從中受益。至於那些見不得人的冰敬炭敬,那就更不必說了,可以說,大家的獲益不小,都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你楊士奇是什麼人,固然是入閣,可是和解公作對,和絕大多數人唱反調,這是什麼意思?

楊士奇卻是平靜如水,淡淡地道:“我的意思很是明白,交趾的事眼下說不清,何必要急於反對。許多事情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這是隨機應變之道,流官這件事說不上好壞,有利有弊……”

誰都不曾想到,楊士奇今日突然發難,許多人滿是震驚,卻也有人惱羞成怒。

解縉還算淡定,微微一笑,道:“士奇說的也有道理,今日就議到這裡。”

他不再有興趣繼續絮絮叨叨下去,擺出一副送客的模樣。

楊士奇也只是莞爾,起身道:“告辭。”

楊士奇今日的舉動,實在大膽的有些過份,內閣大臣之間,固是互有齷齪,可是當面唱反調的,終究是少數,這是一層窗戶紙,捅開了就沒有什麼意義。

楊士奇的表現卻是氣定神閒,並不爲此而懊惱,這倒是急壞了楊榮。

楊榮和楊士奇也算是老相識,素來投緣,在內閣中互爲犄角,這楊士奇招呼都不打,鬧出這個玄虛,讓他心裡沒有底氣。

正午瞅了個空,楊榮假意拿着幾分奏書到了楊士奇的公房,先是說了一句:“士奇啊,這裡有幾分奏書,卻需要你潤色一二。”

“哦。”楊士奇眼皮子只是擡了擡,接過奏書,提着筆擬了票,他知道楊榮有話要說,將奏書一放,慢吞吞的道:“勉仁兄,看看如何?”

楊榮卻不再理這些奏書了,忍不住道:“今兒清早,士奇何故如此?解公固也有莽撞之處,可是這和你有何干系?”

楊士奇將筆擱到筆筒,站起來到一旁的銅盆裡淨手,去了手裡的油墨,道:“這一次廷議,是要出事的。”

楊榮皺眉:“這是什麼意思?”

楊士奇吁了口氣:“此番雖是議交趾之事,可是一邊是解公,一邊是郝家,看上去,是論證,實則卻是角力,郝風樓如今挾着平叛、造船、剿賊三大功勞,此時風頭過盛,會做退步麼?解公乃內閣髦老,俊秀之士,如今忝居高位,深受天子和太子信重,又有百官供其驅使,會肯幹休麼?”

“雙方都不會幹休,爭得是利,也是一口氣。平時本就有宿怨,這一次都在風口浪尖,更是不會相讓。所以,這必死之局。不見了血,誰也不會後退。”

楊榮此刻,倒變得謹慎起來:“你的意思是,下月廷議,會有血光。”

楊士奇淨了手,他的手很是白皙,仔細的用巾布擦拭這如玉蔥的手,道:“要嘛是郝風樓,要嘛就是解公,解公嘛,實在逼得急了,少不得要壯士斷腕、金蟬脫殼,我只問你,你我爲他搖旗吶喊,若是情勢萬分緊急,解公將罪責推脫你我頭上,怎麼說?”

楊榮一時愣住了:“這只是憑空妄測,怕是當不得真。”

楊士奇抿抿嘴:“本來是當不得真的,可是前幾日,恰好去都察院,聽到一個御使,得意洋洋的說起了周禮,這才明白,這萬物已成棋子,這國手亦已落座,交趾爲局,人人爲棋子,勉仁兄乃是俊傑,何苦供人驅策?”

說話的時候,楊士奇的目光咄咄逼人的看着楊榮。那眼眸之中,分明閃露的是嘲諷還有那麼一絲絲勃然野心。

“周禮……”楊榮反覆咀嚼着這句話,猛地,他渾身一顫,擡眸看了楊士奇一眼:“士奇這些話,可是當真?”

楊士奇道:“親耳所聞。”

楊榮吁了口氣,倒是變得淡定起來,捋須道:“承蒙指教,就不言謝了。”

楊士奇回禮:“勉仁宜早作計較纔是。”

楊榮頜首點頭:“這是自然。”

旋即匆匆告辭。

………………………………

第555章 面聖第353章 悉聽尊便第835章 慾壑難填第479章 以儆效尤第835章 慾壑難填第124章 漢王的心思第638章 奏對第558章 父子相疑第164章 發達了第108章 急轉直下第436章 決戰紫禁城(二)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120章 辭歲第376章 南疆明珠第914章 沒心沒肺第816章 忠臣受戮第568章 決戰之日第102章 誰和你開玩笑第623章 一戰定乾坤第329章 壯士需斷腕第422章 麒麟兒第357章 水到渠成第537章 不擇手段第62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325章 有殺氣第519章 虎狼第161章 作死第339章 遠大前程第716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534章 天子召問第677章 吞噬暹羅第15章 動手第792章 郝張之戰第485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686章 聖裁第77章 輸不起的是你第163章 不堪一擊第699章 爆炸式的發展第727章 大壽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591章 殺人何如誅心第49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742章 兩個人的棋局第468章 帝心難測第198章 受益匪淺第79章 青天大老爺第479章 以儆效尤第876章 忠義可感天地第523章 你纔是不知天高地厚第502章 有功第439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36章 做大事第325章 有殺氣第88章 反擊第542章 聖孫第310章 破門而入第123章 誥命夫人第556章 這下震驚了第127章 太子受辱第55章 歡迎來搞第711章 猛虎出籠第738章 ;定南王第439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78章 名滿天下第850章 完勝第475章 大逆不道第74章 原來如此第429章 殺一儆百第491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562章 委託重任第541章 繼續胡說八道第409章 圖窮匕見第820章 廣西收復第41章 俺不要和你做冤家第335章 你再說一遍第165章 重賞第113章 錦衣衛千戶第153章 重賞第463章 做我的敵人,還是做我的朋友第244章 欠揍第620章 辦一件大事第632章 晴天霹靂第839章 大明之虎第66章 黃雀在後第6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23章 你纔是不知天高地厚第48章 爲什麼打人第262章 郝家的諒山第731章 午門之變第554章 重賞第485章 勝者爲王第834章 莫非王土第581章 殺光殆盡第103章 搶人第735章 所有人都要死第728章 吾皇萬歲第35章 從龍第681章 千年未有之變局第582章 兵敗如山倒第699章 爆炸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