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吾皇萬歲萬歲

郝風樓來了……

還帶來了他的船隊……

招呼都沒有打。

這一下子,所有人鬆了口氣。

朱棣的臉色稍稍緩和了那麼一點點,這只是因爲那個失蹤了很久的傢伙突然出現,實在教人鬆了口氣。

而且……這傢伙無論如何也算是信守承諾,居然是真的帶了船隊來了。

這讓朱棣很是欣慰,朱棣是個多疑之人,一個多疑之人難免就會將人性往最壞處想,有時他自己都會覺得郝風樓這個傢伙承諾造船不過是爲了抵消龍江船廠被燒的把戲。這種小心思,朱棣當然瞧得出。

可是想不到這個傢伙居然當真造了船來,單憑這一點,無論那船的規模大還是小,朱棣都足以欣慰了。

人心最是複雜,而最複雜的就莫過於朱棣,朱棣的喜怒往往有些超脫常規,而這一點,解縉是沒有預料的。

解縉認爲,只要將大食人引來,將這大船放在了龍江,陛下即便不去看,可是也會有耳聞,以陛下的心思,即便郝風樓拿了船來敷衍,多半也要勃然大怒,少不了治郝風樓一個罪不可。

而他沒有預料到的是,交趾叛亂了,而郝風樓蕩平了叛亂,至於天子,所想到的卻是郝風樓不但平寇,還要造船,本就分身乏術,能造出船來,無論大小和規模,都已實屬難得,令人欣慰。

一聽到船隊,殿中的大臣們各懷心事。有人鬆口氣,覺得似乎來了一個臺階,不管怎麼說。這大食使節的事鬧到如此地步,本是沒有迴旋餘地,而如今,卻總算是有了順竿子往下爬的機會,把注意力一轉移,事情就好辦了。

而對太子朱高熾來說,卻是狂喜。

他所擔心的並非是天朝的面子。這個面子畢竟還沒丟到他的頭上,他欣喜的是郝風樓回來了,而且還帶了船回來。眼下朱棣震怒,一旦郝風樓的船真如那胡祿所言是一些舢板,不值一提,那麼朱棣即便震怒。這股子火氣終究還是發在郝風樓的身上。畢竟這大食使節如此倨傲。所憑藉的無非就是大船而已,這些大船確實使人對大食的國力不敢小覷,假若當時,郝風樓不是惹得龍江船廠毀了,中斷了朝廷的造船大業,朝廷又怎會如此沒有底氣,而遭受這胡祿的輕侮?

今日出奇安靜的人很多,其中就有楊士奇。楊士奇天生聰慧,年幼時卻是家庭貧寒。父親早逝,更爲孤兒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因此其母改嫁,楊士奇成爲了別人的繼子。

一般來說,這楊士奇本也是江西人,理應會融入進解縉這些人中去,畢竟是同僚加同鄉,免不了更親近一些。可是楊士奇不同,解縉這些人都是出自書香門第,他們的出生大致相同,無非就是自幼受到了培養,自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年長一些,便隨長輩四處拜謁前輩,也會和一些同樣的子弟結交,就如解縉和已經獲罪的胡廣一樣,他們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打過交道,甚至科舉時都是結伴而來。

楊士奇家貧,他自然不會享受到這樣的待遇,更不可能和這些公子哥們結交,他是苦出身,素來受別人排擠,所以對這同鄉之誼早就看淡了,等他金榜題名,雖然許多同鄉登門,慢慢與他親近,只是楊士奇卻顯得並不熱絡。

他非常清楚,自己和這些人不一樣,他的道路比他們更加艱辛,所以他顯得很是特立獨行。此時,楊士奇的目光先是落在了朱棣的身上,他能清晰地感覺到,陛下所流露出來的欣喜,只是這欣喜又憤怒的情緒交雜在一起,有一種難以琢磨的意味。

至於太子,似乎也輕鬆了。而解縉……

楊士奇的相貌平淡無奇,一雙眸子也不如別人那樣銳利,可是這雙平淡無奇的目光卻彷彿能看透人心。

而解縉此時的表現只有一個,那便是複雜。

他似乎是巴不得郝風樓帶着他的破船而來,顯然是期待已久,陛下畢竟在盛怒之中,本就爲大食人而震怒,郝風樓若是再來丟大明的臉面,說不準郝風樓就徹底完了。可是……顯然解縉又有點難以把握朱棣的心思,是以顯得喜怒不定。

楊士奇沉吟片刻,似乎想到了破局的辦法,旋即,他站出班來,正色道:“陛下,微臣有一言啓奏。”

朱棣終於開了金口:“卿家但言無妨。”

楊士奇正色道:“臣聽說交趾叛亂,錦衣衛僉事奉旨平叛,立下大功,陛下聖明,向來進善懲奸,如此大功,振奮人心,解我大明南疆之患,可謂勞苦功高。如今郝風樓既已抵龍江,功臣還朝,陛下何不親迎,以示尊榮,如此,郝風樓必定感激涕零,而天下臣民也必定歡欣鼓舞……”

這些其實都是屁話,實質的內容就是,郝風樓來了,皇上趕緊順坡下驢吧,若是答應了胡祿的條件,朝廷就要失了裡子,若是不肯,就要沒了面子,與其如此在此虛耗,何不如將此事擱置,以親迎郝風樓的名義先把事情糊弄過去,等過了幾天,朝廷有了準備,再來周旋不遲。

楊士奇的這個意見可謂是大快人心。對天子來說,是有了臺階可下,而對太子和解縉人等則是那郝風樓既然帶來的是舢板,那麼索性就讓陛下去看看舢板,有了強烈的對比,太子和解縉正好也有樂子可瞧。

總而言之,這番話可謂誰都不得罪。

朱棣聽罷,果然如楊士奇所料,道:“愛卿所言甚是,郝風樓是功臣哪,這大功臣入京,朕豈能無動於衷,傳旨,擺駕龍江……”

滿朝文武自然是得隨行,即便是各藩國的使節,當然也得跟着。

那胡祿當然明白這些君臣的伎倆,開始覺得可惜,竟是不能乘勝追擊,可是隨即一想,久聞一個叫郝風樓的在交趾造船,不過一年半載,能造出什麼船來?他們既然要自取其辱,那自是再好不過,索性就跟着去瞧瞧,且讓大家看看大食的威風,到了那時,還怕這大明的君臣不乖乖就範?

於是乎……朱棣金口一開,所有人都出奇一致的心中贊同,自然無人反對。

小半時辰之後,宮中一切籌措得當,朱棣率衆臣和使節出殿,率先上了乘攆。近萬護衛、將軍、校尉、力士、太監、宮人尾隨,又有文武伴駕,旋即大明門洞開,宛如長蛇一般的隊伍便往龍江而去。

……………………………

此時此刻的龍江依舊熱鬧非凡,許多人不只是來看船,其實也是因爲近來總有名士和文人墨客出沒,在這附近的碑石上題詩作畫,再加上三教九流,紛紛來此趁機牟利,所以耍把戲的、挑着貨擔的貨郎、搖着扇子的讀書人、來此瞧熱鬧的尋常百姓居然絡繹不絕,就如趕廟會一般。

江上停泊的大船,依舊如故。每一次都帶給人新的震撼,只是近來廠衛捉得緊,再沒有人敢胡言亂語,雖然驚歎於大食人的技藝,卻是一個個謹言慎行,心中震撼之後,便融入到這熱鬧的氣氛裡。

一隊隊的快馬終於出現,馬上的力士個個魁梧非凡,身穿錦衣,這些人拿着牌子,大喝:“天子即將行至,爾等速速規避……”

天子來了……

這熱鬧非凡的龍江頓時沸騰,按理來說,本來天子駕臨是該趕人的,只是今日的安排很匆忙,所以根本沒有驅趕的時間,到時候這麼多人都要回城,免不了還要撞上聖駕,所以不如留在原地,也省的引起混亂。

緊接隨後,又有幾波快馬到了,士紳百姓誰也不敢怠慢,紛紛清出道來,一個個再不敢做聲,氣氛靜謐的有些可怕。

一炷香之後,聖駕終於到了。

那長蛇的隊伍,蜿蜒而來,夾道的百姓紛紛拜倒:“吾皇萬歲萬萬歲……”

排山倒海的聲音,對於乘攆中的朱棣來說,恍若未覺。

他掀開輦前的青紗,並不曾看到多出來的船影,露出了失望之色。

倒是邊上,有個太監道:“陛下……只怕郝僉事還沒有到,不過根據奏報,只怕多則一個時辰,少則一炷香,就要來了。”

在碼頭處,乘攆落下,這裡的人已經清空,朱棣下輦,龍江這裡風大,立即有個太監拿來了一件猩紅的披風,朱棣披在身上,站在這江口的位置,駐足而立,大風襲來,他的鬚髮飄揚起來,身後的披風亦如驚蛇扭曲亂舞,朱棣的目光遠遠眺望,看着那江水的下游位置,隱隱之間,有那麼一丁點的期盼。

……………………………

還有最後三天,今天三更,有月票的兄弟不要藏了,咱們後發制人,讓老虎逆襲吧。第二更盡力中午三點之前送到。(未完待續

第114章 姓朱的沒好人第138章 大事大辦第643章 逆賊當誅第230章 瘋了第403章 鉅艦之威第826章 公忠體國第451章 隆恩浩蕩第134章 可怕啊,人心第430章 羣狼噬虎第766章 定南第383章 基業第471章 皇帝震怒第261章 奇貨可居第475章 萬衆一心第476章 亡國之君第159章 朝賀第415章 龍顏大悅第314章 有人要完第162章 吾皇萬歲第216章 超級無敵枕邊風第184章 死無葬身之地第416章 萬死莫贖第592章 背後的背後第902章 亂局第363章 錦繡諒山第165章 重賞第762章 萬山紅遍第892章 有仇報仇第717章 天命第734章 殺人夜第155章 傾力支持第729章 天下最厲害的壽星第836章 美麗的邂逅第128章 天子臨危第67章 驚天動地第160章 朕受命於天第921章 孺子可教第123章 誥命夫人第720章 歸心第766章 定南第460章 往死裡打第145章 快刀斬亂麻第781章 不堪一擊第795章 絞肉機第518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448章 交趾王第12章 原來只是縮頭烏龜第232章 不死不休第621章 收網第118章 大功告成第820章 廣西收復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335章 你再說一遍第761章 瘋狂第615章 國本動搖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938章 仁義無雙第565章 後方緊吃第10章 錦衣衛第411章 吾皇萬歲萬歲第509章 真相如此第912章 母儀天下第589章 錚錚傲骨第455章 立即不敗之地第717章 天命第804章 誠實做人徐副將第867章 護駕還是勤王第117章 該死的靖難第199章 遠征第670章 喜迎王師第310章 魚死網破第734章 殺人夜第836章 美麗的邂逅第312章 授首伏誅第478章 永世不得翻身第430章 羣狼噬虎第8章 少爺我讀春秋第662章 征服天堂第748章 暗度陳倉第487章 喧賓奪主第312章 授首伏誅第872章 親上加親第183章 堅持己見第620章 辦一件大事第679章 仇人見面第197章 封賞第432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522章 拭目以待第891章 惡人第685章 財閥崛起第702章 暖閣覲見第759章 加官進爵第220章 千金之子第800章 上兵伐心第590章 東山再起第638章 奏對第280章 勇者三更已畢求月票第56章 你完了第494章 絕地大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