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石破驚天

那些個大食人倒也不客氣,和各國藩使們打了個火熱,其實這些人哪裡是什麼國使,本就是一羣商賈,冒着這個名義被大明朝廷邀請。

商賈最喜歡的就是和人結交,人脈就是銀子,將來正好可以將買賣拓展到各國去。

而這些藩國使節們不明就裡,見大食人並不倨傲,不免有那麼點兒受寵若驚,於是大家把酒言歡。

那太子殿下也來了幾次。之所以來,倒不是這朱高熾當真對這些藩使們有什麼好感,實在是他深知朱棣心思,知道朱棣對這使節最是上心,這一次他又負責迎賓,少不了要顯示一下天朝上國儲君的態度,前來噓寒問暖。

結果人一到,卻沒多少人來迎接,一問才知道都在大食人的下榻之處喝茶,鴻臚寺上下人等前來迎接,問是不是請大家出來相迎,朱高熾卻是微笑着壓壓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本宮只是看看。”

朱高熾舉步進去,待到了大食人那兒,已有人通報了,於是衆使節紛紛出來,朱高熾含笑道:“不必多禮,諸位皆是我大明的客人,大明乃禮儀之邦,怠慢了尊客,來,都到裡頭坐吧。”

朱高熾打頭,率衆人去,自是噓寒問暖,這些藩使們也都一一點頭,倒是這大食的‘使節’胡祿卻是突然道:“殿下對我等如此關懷備至,實在教人感動,我大食也是久慕大明,早有交好之意。此番前來,一是上貢,這其次嘛。就是想商討相互貿易可能,泉州市舶司於我國中商賈,管禁甚嚴,即便是小吏亦是從中刁難,大明禁海,下使不敢隨意左右大明國策,只是海禁固是海禁。可是我國海船不遠萬里而來,願予一些恩惠,如此。則大食上下,感激不盡。”

這胡祿,其實已經算是半個漢人了,往返於泉州和大食之間。在泉州也有住處。因此一口漢話無比流利。他是商賈,和其他藩國使節不同,對他來說,最緊要的是牟利,此番入貢,當然會有很大的收益,可是將來呢?

他的目的當然不是使大明開海,大明一旦開海。對他們未必有利,因爲看上去好像使他們做買賣輕鬆了許多。可是到時漢人爭相下海,產生競爭,如何使他們牟取暴利。他要求的無非就是優惠,若是能得到優惠,這纔是天大的好處,不但可以施行壟斷,更可以藉此大發橫財。

朱高熾一聽,頓時有點不知如何是好了,市舶司的事可不是小事,關係到的問題方方面面,沒有朱棣的恩准絕無可能,而在這方面,朱棣是絕不會輕易答應的,他更不敢輕易許諾。

只是這胡祿話音落下,許多藩使倒也湊了熱鬧,這個道:“理應如此,既是邦交之國,少不得給一些恩惠的。”

又有人道:“胡大人所言甚是啊……”

數十個藩使竟是異口同聲,其實對他們來說,開海不開海和他們無關,他們代表的只是各國的政權,而且他們造船技藝也是低下,不可能從中分一杯羹,可問題在於,大食似乎頗爲強盛,就算國力不及大明,亦不可小視,大家一起賣大食人一點面子卻也是無妨。

如此這般,反正於自己無害,自然跑來幫腔。

可是朱高熾卻有點不好招架了,這就是儲君的壞處,地位崇高,大家願意找你商量事兒,可問題在於,你拍不了板,什麼都不敢答應,現在人家說的‘合情合理’,其他人又幫腔起鬨,倒是教他有點兒尷尬,朱高熾喝口茶,便慢吞吞地道:“尊使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只不過此事嘛,關係不小,牽涉甚廣,唔,理應讓戶部先議一議,尊使不妨上書言事,屆時本宮自然爲尊使美言。”

那胡祿聽了,便曉得朱高熾是在打太極,也不多說,只是微笑道:“多承殿下好意,既然殿下都肯美言,料來是要馬到成功了。”

這是一頂高帽子,假裝太子其實有很大的能量,然後自己來一句,既然太子都肯爲之說好話,以太子殿下的能力,這事兒肯定能成。

朱高熾雖然含笑,卻聽出了弦外之音,這胡祿分明是想借此相激,想讓自己爲他奔走,只是此事的裁決只能是宮中,卻不好辦。於是朱高熾沒有繼續深入下去,而是轉話題,轉而慰問:“卻不知諸使在此可住的慣麼?咱們大明有句話,叫在家千日好,在外萬事難,南京再好,終究不必自己的家鄉啊,父皇早有囑咐,大家不遠萬里來到南京,定要讓大家賓至如歸,所以但有所需,或可與鴻臚寺樑敕卿交涉,或直接來尋本宮,本宮自然盡力而爲,爲諸位排憂解難。”

這種冠冕堂皇的話自然提不起大家的興趣,不過說這種場面話本就是使節最擅長的事,大家一個個假作是爲之歡欣鼓舞,紛紛客氣一番。

閒談了半個時辰,朱高熾不便久留,起駕回宮,坐上了乘輿,朱高熾心裡卻有不喜,顯然這一趟對他來說,似乎並沒有收穫,反而招惹了一段是非。

待到走遠,他在輿中叫了一聲:“來人。”

一個校尉立即上前:“殿下有何吩咐。”

朱高熾道:“打聲招呼,讓戶部那邊,若有藩使陳情,且不必斷然拒絕,把事情壓着就是。”

校尉點點頭,疾步去辦了。

朱高熾才籲口氣,他可不願意爲了一介小小藩使而惹來麻煩。市舶司近來也算是宮中最重要的財源之一,眼下父皇本就缺銀子,這個時候還提出恩惠,即便是他出面,此事也未必辦得下。更不必說,大明對海禁一向嚴厲,怎麼可能還會鼓勵番商前來,沒有裁撤市舶司就已不錯。

………………………………

只是朱高熾萬萬沒有想到,這大食商賈胡祿是個不肯善罷甘休的人,而且人家也沒心思去陳情,因爲仗着藩使的身份,卻是做下了一件頗爲驚天動地的事。

在內閣裡。幾個閣臣的臉色都很不好看,他們先看到的是一份大食人的奏書,依舊還是老調重提,說的是市舶司的事。

按理來說,市舶司不算什麼大事,可問題在於,你一個藩使請你來,說白了就是走個過場,就好像唱戲,按着大明的規矩來演就是,哪裡有你多嘴的份,偏偏大食人本來就成了街頭巷尾的重要話題,眼下還非要湊這個趣,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倒也沒什麼,可問題就在於,上書的不只是大食,幾乎所有藩國都湊了熱鬧,足足四十三份奏書,一個不拉,甚至連朝鮮國都是如此。

解縉看了,倒吸口涼氣,旋即便將同僚們請了來,將奏書傳閱給大家看,而後大家目瞪口呆。

“咳咳……”金幼孜苦笑,道:“這是什麼意思,這些藩使莫非以爲是兒戲不成,難道他們不知這個節骨眼上說這個,難免教人起疑麼?陛下對大食人本就有那麼點兒……哎……眼下這怎麼說?”

解縉也是苦笑,大食人沒規矩,其他人則是愚蠢,這些人或許是抱着湊熱鬧的興趣上書的,在他們看來,這只是一份奏書而已,只算是賣個人情。可是現在到處流傳大食無以匹敵,偏偏這大食又帶頭如此,這番邦,到底是大明的番邦呢,還是你大食的番邦。

“要不,先留一留,把奏書壓着,過些時日再呈報宮中?”胡儼不那麼有底氣地道。

解縉卻是搖頭道:“不可,此事不報,你我皆是欺君,奏書非要呈送不可,哎……無論如何,宮中是否震怒,眼下都顧不上了,立即呈送吧。”

解縉既然開了口,其他人也無話可說,雖然內閣壓些奏書十天半個月不算什麼,可這事兒畢竟忌諱,誰也沒有堅持。

於是乎,半個時辰之後,朱棣的案頭上便出現了這些莫名其妙的奏書。

事實上,這幾日,朱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直都在暖閣,倒不是在此閉門思過,此時的朱棣似乎在思量着什麼,像是反省,又或者是謀劃。

而四十多份奏書的到來,終於打破了這最後的平靜。

朱棣眯着眼,冷笑以對,而後他平淡地道:“王安,去……召錦衣衛指揮使紀綱。”

紀綱……

王安微微愣神,近幾日,他突然得到了朱棣的‘寵幸’,因此時刻陪伴在朱棣身遭,他自信自己對皇上是很瞭解的,可是現在,他反倒糊塗了。

……………………………

第一更到,還是有些話得跟大家說說吧,其實今年老虎的身體不大好,而且因爲一直沒休息過,在寫作上很多時候思維疲憊,所以近來老虎有些時候纔會兩更,但是能三更的時候,老虎也會盡力三更!請大家能諒解老虎!(未完待續……)

第283章 束手就擒第766章 定南第100章 衝我來第919章 九死一生第297章 四縣之地第566章 仗義死節第927章 婦人之仁第880章 然而本王已經看穿了一切第418章 你惹錯人了第343章 錦衣衛辦差第492章 小勝一場第578章 萬衆一心第477章 天家無情第891章 惡人第513章 天子青睞第544章 你不信就是死第407章 哪裡來的船隊第85章 家大業大第640章 王子第866章 殺第41章 俺不要和你做冤家第720章 歸心第768章 天子震怒第681章 千年未有之變局第454章 馬到成功第38章 論功行賞第515章 誰家天下第546章 太子斷腕第803章 御旨第32章 好厲害的手段第249章 放火第675章 龍顏大悅第13章 靖難功臣第606章 天大的家業第667章 死戰第640章 富貴逼人第52章 陛下有旨第687章 聖意第657章 踏破暹羅第67章 驚天動地第739章 鬥法第243章 陛下的心思第183章 堅持己見第787章 多事之秋第676章 居功至偉第442章 再補一刀第821章 大政奉還第345章 你怕不怕第346章 神威第535章 兇名第558章 父子相疑第234章 敢動真格第48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594章 凱旋而歸第817章 弔民伐罪第756章 鐵騎第894章 萬事如意第443章 片甲不能留第457章 惹我你死定了第16章 伏誅第827章 兵鋒第533章 內行指導外行第36章 富貴險中求第233章 不顧一切第489章 朝覲第903章 被坑了第889章 葉公好龍第542章 聖孫第882章 謝恩第631章 朕的好兒子啊第594章 凱旋而歸第804章 誠實做人徐副將第860章 你賭不起第415章 龍顏大悅第48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69章 片甲不留第846章 出擊第880章 然而本王已經看穿了一切第474章 反告第892章 有仇報仇第800章 上兵伐心第452章 權力越大 責任越大第914章 沒心沒肺第939章 世界這麼大第34章 大功告成第750章 報仇雪恨第230章 瘋了第906章 拼了第804章 誠實做人徐副將第624章 廷議爭鋒第195章 打到你服第753章 以一當十第189章 是騾子還是馬,該登場了第822章 請降第796章 成王敗寇事第425章 流官與土司第16章 伏誅第875章 你真不是東西第793章 悲劇的張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