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託付重任

朱棣這般漫不經心說出來的話,在座之人各種心照不宣,一個個假裝懶洋洋的樣子,能在這裡的都是人精,若是連陛下這點小心思都不明白,那可就真是愚不可及了,所以大家也只當是在商討一件不值一提的事,露出漫不經心的樣子。

便聽朱棣繼續道:“郝家世鎮交趾,理應爲朝廷效命,不過火銃隊畢竟人少,而且火器善守而不善攻,只怕用處不大。可是話說回來,朕並不指望火銃隊平叛,便讓他們協同進剿也無不可,旨意頒下去吧,郝風樓若是造船有閒便去磨礪一二。”

衆人紛紛道:“陛下聖明。”

朱棣揮揮手道:“朕也是乏了,諸卿告退吧。”

解縉便率先站出來,其餘人紛紛起身:“微臣告退。”

大臣們走了個乾淨,只留下了一個朱棣。

朱棣呼了口氣,想着方纔的奏對,手撫着案牘,滿是倦意。

他實在有些累了,竟然突然發現許多豪情壯志居然被這無數的瑣事消磨了個乾淨,即便是一隻老虎,困在這洞天裡,被那無窮盡的災荒、叛亂包圍,也會生出厭倦之心。

對於眼前的處境,朱棣可謂是深痛惡絕,而對交趾所發生的事,朱棣亦是憂心不已。

交趾的事怎麼瞞得過他?以他的眼光當然明白交趾現在遇到了一個死結。一方面,他不能大動干戈,再不可能發動一場南征。可問題在於,單憑交趾和廣西的衛兵,這叛賊是越剿越多。可見那些個流官已在交趾人心喪盡,眼下進剿宛如抱薪救火,越剿,交趾越是混亂,越是混亂,就有越多人流離失所,會有越來越多的亂兵劫掠。導致人心喪失得更快,使許多人不得不鋌而走險,從良善百姓變成叛賊。

這樣下去。這交趾於朱棣來說實在有些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剿不掉叛賊,任由這樣糜爛下去。難道就此放棄?朱棣當然不肯放棄。登基這麼多久,拿得出手的就是這個,他不是建文,建文是正統,名正言順,而他名爲靖難,卻是自知自己得位不正,正需要臉上貼金。彰顯文治武功,才能顯示這是天意如此。維持自己的皇權穩固,否則一旦招致人的懷疑,淪爲了笑柄,可就不妙。

眼下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剿賊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如何安撫和招討,安撫是一方面,招討也是一方面,一味的任用一種法子,都不足以解決眼下的問題。

猛地……朱棣似乎想起了一份奏書。

這份奏書還是半年之前,郝風樓進上的,此前郝風樓和一些大臣爭論交趾的問題,最後朱棣打算推郡縣,郝風樓倒是沒有繼續爭辯,只是上了一道陳情,說什麼陛下推行郡縣本沒有錯,只是交趾亦有特殊之處,流官自有流官的弊端,一旦流官爲禍則交趾必亂。何不如效仿雲南,一面設置流官,另一面分封土司,先穩固人心,再徐徐圖之。

若是從前,朱棣對此不以爲然,而現如今卻突然意識到了什麼,當時郝風樓的論點很簡單,無非是安南人雖是漢服漢語,可問題在於士紳豪族們終究及不上中原的士人,若是使他們參與科舉,即便是安南大儒也難以考中,安南還在的時候,他們尚可以做官,可是併入了大明,數十上百個子弟竟連個舉人、秀才都未必撈得到,沒有功名還談什麼士紳,不是士紳,流官必定對其滿不在乎,如此一來,雙方的矛盾必定加劇,假若連這些人都對朝廷心懷憤恨,若是暗中煽風點火,交趾必亂。

郝風樓的預言……實現了……

朱棣不由苦笑,當時自己顯然自信過了頭,當時還覺得郝風樓是胡說八道,現在細細思來竟是十分有道理,歷朝歷代,做皇帝的總是喊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事實也是如此,士紳們根據培養子弟,得到大小不一的功名,而這些功名又成爲了特權,有了這個特權,上任的官員到任之後自然不會輕易得罪這些‘士人’,畢竟這些人影響着士林清議,甚至在本地乃至於朝廷,都有如蜘蛛網一般的關係,因此上任的官員要體現‘愛民如子’,就不免要對這些士人極盡優渥。而士紳們呢,在得到地方父母官的‘照顧’之後,再協助官府辦差,如催糧、捕盜、辦學、修橋鋪路之類的事,雙方的權利是互補的,地方官代表的是朝廷,而士紳代表的是本地的影響,在地方上,雙方通力合作,一起治理百姓。

可是在安南,顯然這個基礎就徹底的打散了,由於交趾沒有士,自然也就沒有紳,那麼在地方官員眼裡,這些人不過是一羣巨賈和豪強罷了,你沒有影響力,不能威脅到人家,不能影響到他的仕途,人家不整你整誰,於是流官貪婪無度,大權在握,根本罔顧‘民情’,而那些交趾豪族,地位在交趾建省之後本就急轉直下,又受地方官盤剝,不免心懷怨恨,在這種情況之下,稍微有點火星,有一羣百姓造反,原本那些協同官府一起彈壓民變的士紳們,搖身一變,竟都成了反賊。

一丁點的百姓造反其實算不得什麼大事,可是假若在這民變背後卻交織了許多地方豪族,事情可就嚴重了。

朱棣忍不住喚道:“鄭和,你來。”

www▪тTk an▪C○

鄭和連忙來了,小心翼翼地道:“奴婢在。”

朱棣慢悠悠地道:“朕有意讓你下西洋,讓你及早做好準備,這話,你還記得麼?”

鄭和道:“奴婢不敢忘。”

朱棣抿嘴一笑,道:“可是現在,朕就要讓你做準備了,海防船廠便在製造下西洋的大船,朕打算命你去一趟。”

“啊……”繞是鄭和再如何沉穩,聽了這話也是大吃一驚。

朱棣正色道:“你去瞧瞧船吧,朕敕你海防船廠督造,即刻去交趾一趟,見了你那師兄……”朱棣眯起眼,交代道:“得給朕傳幾句話。其一,郝家世鎮交趾,一切都可便宜行事,但凡能使交趾穩固,無論任何手段都不必有忌諱,招討之事也由着他去,告訴他,半年多前的奏書,朕已經再看過一遍,覺得頗有道理。”

鄭和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恭順的道:“奴婢明白了。”

朱棣笑吟吟地道:“既然明白,那麼明日就動身,造船的事耽擱不得啊。”

鄭和心裡想,造船的事有自己和沒自己都是一樣,怎麼可能耽誤不得?難道自己去了,這造船的速度就能加快?多半陛下所掛念的還是交趾,鄭和深知朱棣的心思,也不好說破,只是頜首點頭,告退去了。

鄭和不是第一次出宮,事實上,他也算是見識過世面的人,當年靖難,他也是東奔西走,出過不少的力。

既然心知陛下急迫,鄭和也不敢怠慢,吩咐人給自己收拾了行裝,挑選了十幾個隨行的‘天差’,次日一大清早便向朱棣請辭。

朱棣朝他微笑,不過鄭和看陛下眼中佈滿血絲的樣子,顯是昨夜一宿未睡,於是忍不住道:“陛下要好生照顧身子,奴婢此去只怕沒有數月功夫是回不來了。”

朱棣卻是笑了笑道:“去吧,朕這裡有一份書信,記着,這不是聖旨,只是書信,你轉送給郝風樓,讓他看看。”

朱棣拿起來的,居然一沓厚厚的文書,看上去,只怕洋洋灑灑有萬言之多,鄭和這才明白天子爲何一宿未睡了,敢情弄了一晚上就是爲了寫這麼一通書信。

不過單單從這一點看,便可見朱棣對這封書信的重視,鄭和接了,小心收好,道:“奴婢告辭。”

………………………………

目送走鄭和,朱棣孑身一人站在這空曠的殿中。雙目散發着幽光,他的目光又忍不住去看殿中的樑柱,他依稀記得,有一次郝風樓不知犯了什麼錯被自己喚來,當着他的面告訴郝風樓,自己並非要他做一個善人,而是要做大明的樑柱,是了,似乎是關乎龍江船廠的事。

想到一些往事,朱棣不由哂笑。

可是當他再看這樑柱的時候,便忍不住喃喃自語道:“交趾大廈將傾,一根獨木能撐得住麼?撐住了那是萬幸,撐不住又當如何?”

一股重重的陰霾壓在了朱棣的心頭,他的嘴脣不由顫動了一下,眼眸旋即變得剛硬起來,對方纔的擔憂一笑置之,天塌不下來,即便是天塌下來,還有朕留在那裡的那根柱子,即便柱子不成,朕大不了不要這張臉皮,無妨再做一次交趾的定海神針罷了。

………………………………

第856章 噩夢第179章 格殺勿論第917章 出爾反爾第914章 沒心沒肺第233章 不顧一切第327章 作死第285章 武曲下凡塵第326章 攤牌第525章 骨肉第655章 奇思妙想第113章 錦衣衛千戶第286章 招誰惹誰了第649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715章 得力干將第625章 殺一儆百第180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594章 凱旋而歸第643章 逆賊當誅第745章 朕要殺了你第11章 美女姐姐救命第521章 飛黃騰達第227章 舉一反三第262章 郝家的諒山第479章 明正典刑第431章 滿門皆貴第590章 東山再起第8章 少爺我讀春秋第291章 帝心第589章 錚錚傲骨第69章 你會後悔第286章 招誰惹誰了第265章 御駕第224章 搬山之術第390章 殺戮第932章 死戰第838章 運籌帷幄第935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79章 青天大老爺第141章 打擂臺第471章 真的要反了第485章 混賬東西第707章 京師震動第268章 聖駕第798章 潰敗第400章 該論功行賞第441章 朝野震動第426章 周禮第367章 造船第469章 欺人太甚第734章 殺人夜第211章 屠戮第375章 空前繁榮第357章 水到渠成第800章 上兵伐心第317章 殺機重重第542章 聖孫第1章 情聖第517章 誰與爭鋒第39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53章 悉聽尊便第286章 招誰惹誰了第723章 欽差第467章 殺人誅心第396章 生殺第826章 公忠體國第486章 大喜 大喜第293章 掃清障礙第500章 奸臣伏法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222章 驚天動地第17章 面見燕王第899章 自尋死路第316章 茲事體大第257章 殺無赦第450章 急紅眼了第14章 先下手爲強第347章 錦衣衛殺人了第910章 六部尚書第368章 好大喜功第784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第566章 仗義死節第861章 樹倒獼猴散第895章 新的世界第474章 骨肉第415章 龍顏大悅第197章 封賞第136章 做大事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281章 勢不可擋第277章 你們完了第779章 娘娘千歲第866章 殺第798章 潰敗第652章 郝家天下第197章 封賞第351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53章 血債血償第750章 報仇雪恨第370章 郝家的崛起第306章 天子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