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廣納豪傑

一大清早,侯府的主事郝鬆便起來。

此時正是黎明十分,老爺多半還未起來,郝鬆招呼了侯府裡的人準備伺候,讓伙房準備了清早的糕點和茶水,旋即便慢悠悠地到了門房。

門房這裡是郝鬆這個主事最大的差事之一,他朝門房點了點頭,緊接着門房將中門和側門統統打開。

隨着這厚重的大門一開,外頭一溜兒的車轎便落入眼簾。

無數規規矩矩的下人,一個個衣飾光鮮,拿着名刺在這兒排隊等候。郝鬆將名刺一一接了,然後恭請客人們入內。

客人們從外頭的馬車和轎子裡出來,魚貫而入,被安排在了一處大廳,廳裡佔地不小,侯府的人便端着茶水和糕點穿梭其間,請大家吃茶。

偶爾,這裡會傳出幾聲咳嗽,或是低聲的寒暄,能坐在這裡的人自是非富即貴,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緊接着,便有人開始唱喏了:“我家侯爺已經醒了,洗漱之後已在書房相侯,清化府的黎老爺可在?我家老爺有請。”

於是便見一個肥碩華服的男子起身,由僕役指引,領到書房。

無論是見誰,郝政都是這般的和藹可親,無論來人此前有沒有打過交道,即使已是貴爲侯爺,郝政也不會有那種倨傲的神色。

他和那些死腦筋的讀書人不同,也不是行伍出身,沒有那種丘八之氣,在松江府早就學會了和各色人等打交道。與人交往的規矩再熟稔不過。

況且他極有耐心,和人說話的時候,總是眼睛盯着對方。客氣之外,語氣還帶着幾分誠摯,這讓不少人受寵若驚,即便是對方有事相求,郝政也會盡量答應,假若實在爲難,也定會好言說出難處。謙虛有禮,絕不使人尷尬。

於是乎,祿州侯之名竟是在安南和廣西一帶頗有名氣。和那位海防侯不同,海防侯被人提及,大家便忍不住會想到的是這個傢伙平叛安南的凌厲,會想到財大氣粗。會使人敬畏。而這位祿州侯卻是有一種親近之感。但凡是見過他的人都不免對人交口稱讚,禮賢下士如祿州侯者,着實罕見。

所以這位清化府的黎老爺和祿州侯照面的時候竟是出奇的輕鬆,久聞大名,如今又見侯爺這般和藹,心裡的緊張和戒心便放下了大半。

此人叫黎洪,便是聽了別人的指點,特意從清化府趕來的。先是寒暄幾句,郝政便笑吟吟地道:“清化的陳儒士。我與他相交甚篤,他曾提及你,說黎家乃是清化望族,孝悌之家,本侯早盼能與你相見,只是一直抽不開身……”

黎洪聽得誠惶誠恐,忙道:“有勞侯爺惦記,黎家比起……”

郝政微微皺眉,擺手不讓他繼續說下去,頗帶幾分正色的口吻道:“這是什麼話,君子相交,論什麼家世?”

黎洪便慚愧起來。緊接着郝政便笑吟吟地說起了一些清化的事,順帶兒便提到了清化府的五斗橋,忍不住嘆道:“積善之家,本當如此。”

黎洪頓時滿面紅光起來,這五斗橋如今是清化府的名聲,可是這裡頭卻也有個故事。五十多年前,清化府大旱,清化士紳紛紛舉行了各種祈雨的活動,而黎家自然也不甘落人後,當時黎家的家主親率子弟三十餘人,到了乾涸的河邊,說河水乾涸,乃上仙不忍百姓無橋泅渡,是以下令在那兒建橋,自此烏雲壓頂,大雨傾盆。

這些事帶着幾分古怪,自然有誇大的可能,不過卻是黎家引以爲傲的資本,說到這橋,黎家的子弟便不覺得增色,甚感榮光。

而現在,郝政如聊家常一般將這五斗橋說出來,倒是讓黎洪很是意外,因爲方纔郝政的一番寒暄不過是場面話,只是讓他心裡有幾分暖意罷了,若真要說這位如日中天的祿州侯會關注一個小小的清化豪族,未免有點算是非分之想。

可是現在,他突然意識到,這位祿州侯不但對清化府瞭若指掌,對他黎家也是極爲看重,否則又怎會在乎這五斗橋的事?如此一來,黎洪心裡不免暖意更甚,受人敬重必定是一件愉快的事,更何況這個人還是祿州侯這般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不但是大明封臣,更算是大明朝廷在此的半個代表人物。

黎洪不由笑道:“侯爺謬讚。”

郝政旋即道:“只是不知黎兄來此所爲何事?”

人家親口問出這個問題,如此懇切,反倒讓黎洪有些不好意思了,苦笑道:“說來慚愧,黎某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此次前來,卻是請侯爺救我闔族一家生計。”

郝政皺眉道:“你說便是。”

黎洪道:“黎家在清化也算是有些聲譽,日子倒也尚且過得去,不敢說富甲天下,卻也有那麼萬畝良田,今年開始種了棉花,諒山這邊也收購,原本生計是不成問題的,可是自本地父母張且上任便開徵稅賦,說什麼棉花的稅賦理應高一些,原本繳納棉稅卻也沒什麼,可是交趾轉運使司卻又在清江設卡,說是凡有船隻押貨至清江江面,也要繳納水錢,說這是朝廷的意思,此後清化本地官吏又是三番五次上門……哎……”

自流官上任,安南確實發生了許多類似的事,這交趾終究是天高皇帝遠,再加上委派來這裡的父母官員形同發配,對他們來說,呆在這裡是不能長久的,想要調任他處就必須想出辦法來,首先就得從政績上着手,對朝廷來說,政績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辦學,另一個是稅賦,辦學效益太慢,等你教化了過來,說不準黃花菜都已經涼了。而稅賦的效果卻是顯著,於是乎,幾乎各府各縣都在攀比,這個設卡,那個想盡辦法,變幻名目,反正在他們看來,他們只是過客,地方上的東西無非就是向朝廷報功的資本。

政績出來了,還得活動,想要調任,哪有這般容易,說白了,就得花銀子,沒有銀子,誰看你一眼?你在這荒郊野嶺的地方,即便是真有政績,那也得上頭關注纔是。

那麼,你就得有銀子,有了銀子才能上下活動,四處結交上官,是以,這裡的流官不但要貪墨,還得要政績,再加上朝廷自得了交趾,許多安南的特產成了貢物,爲了孝敬聖皇,大家少不了齊心協力,壓着地方百姓服役,下海採珠,上山挖藥。

不只是交趾的百姓苦不堪言,即便是許多豪族也吃不消了,人家壓根就不跟你講交情,都說地方官員,往往表現出愛民之舉,這個民便是士紳,可是他孃的人家壓根不把你當士紳來看,你能奈何?

黎家的問題就在於,他們種出了棉花,可是當地盤剝太嚴重,而事實上,何止清化,許多府縣都有這樣的問題,幾乎所有的安南士紳豪族都面對了這樣的問題,只不過輕重不同罷了。

聽了黎洪的話,郝政皺眉道:“這些事,我也有些耳聞,有些地方官吏確實是過份了一些,其實早在半月之前,老夫便曾上書奏言此事,只是……”郝政苦笑搖頭道:“交趾在朝廷眼裡畢竟只是偏遠之地,朝廷不上心,也是理所當然,況且……”郝政欲言又止,他當然不能說,眼下朝廷開支困難,而壓榨交趾,某種意義來說,對宮中對朝廷都有好處,宮中得了大量的貢品,京官們多了冰敬炭敬,地方官吏們趁此大發其財,誰會理會你們?

況且,若是朝廷沒了銀子,向江浙加稅,江浙的官員必定要跳出來反對,向江西和湖廣加賦,這兩地的讀書人必定要鬧得不可開交,其他地方遇到災荒不向朝廷告急就不錯,實在是巴望不上,偏生這安南在朝中沒有絲毫影響,當然是柿子找軟的捏。

只是這些話,郝政斟酌了一下,還是覺得不能說,於是笑道:“這件事要治根只怕不易,老夫只能盡力奔走,可是有沒有效卻是兩說了。不過黎兄的處境,老夫卻能感同身受,這件事,老夫非管不可,不若如此,老夫不妨修書一封,送至清化知府衙門,言明黎兄的困境,再申明黎家乃是有德之家,望他們斟酌處置,想來那清化知府看老夫幾分薄面,會讓下頭收斂一些,不知黎兄以爲如何?”

有祿州侯出面,事情就好辦得多了,這黎洪此來爲的就是這個,他頓時大喜過望,自己還未提出,人家便主動幫這個忙,實在讓他大大鬆口氣,心裡不禁感激,道:“有勞侯爺,侯爺大恩大德……”

郝政卻又板起臉,道:“早已說了,你我君子之交,這點舉手之勞,算得什麼?”

……………………………

第111章 清算第318章 一審定生死第482章 痛下殺手第302章 財可通神第354章 召郝風樓第322章 翻案第235章 你惹到了我了第385章 有多遠滾多遠第613章 水太深第558章 父子相疑第109章 逆鱗第347章 錦衣衛殺人了第796章 成王敗寇事第75章 太監很瘋狂第550章 義無反顧在所不惜第134章 可怕啊,人心第792章 簡在帝心第37章 一箭雙鵰第904章 天下有德者居之嗎第790章 萬衆一心第365章 父子相見第245章 瘋狂的趙王第472章 建文天子第586章 高風亮節第375章 空前繁榮第197章 封賞第745章 朕要殺了你第471章 誰整誰第679章 仇人見面第294章 共商國是第347章 錦衣衛殺人了第360章 口能殺人第866章 殺第123章 誥命夫人第900章 聖後和天子第930章 御駕第4章 入選第461章 瘋狂第817章 弔民伐罪第646章 龍潭虎穴第476章 關鍵時刻第810章 摧枯拉朽第484章 伏法第50章 錦衣衛也是買賣第908章 全面開戰第797章 我只知道成王敗寇第468章 帝心難測第157章 神兵第562章 委託重任第503章 大局已定第520章 摩拳擦掌第20章 你知道的太多第802章 母慈子孝第623章 一戰定乾坤第588章 腐朽的是人心第279章 捲土重來第237章 請誅國賊第850章 完勝第116章 真相第675章 龍顏大悅第907章 大難臨頭第611章 事有反常即爲妖第472章 閻王不好惹第139章 郝風樓的基石第310章 破門而入第180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91章 給你一個說法第815章 下詔獄第292章 王侯第728章 吾皇萬歲第285章 武曲下凡塵第170章 麒麟兒第531章 壯士第773章 百業興旺第856章 噩夢第346章 神威每日三更求月票了第104章 翻盤的機會第93章 我敢造次第791章 放馬過來吧第127章 太子受辱第757章 雞同鴨講第575章 單方面的屠殺第276章 強攻第855章 摧毀第848章 折戟沉沙第377章 朝野震動第329章 壯士需斷腕第680章 人類一大步第423章 此番重賞第324章 雷霆之怒第569章 火燒了眉毛第311章 給我一個公道第512章 定海神針第17章 面見燕王第753章 以一當十第442章 再補一刀第1章 情聖第188章 拼了第162章 吾皇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