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帝王無情

躺地上的城門官聽到滄趙二字,一時沒反應過來,惱怒中還大喊:“快來人吶,這夥人想闖京造反,快給俺拿.....”

“反你老母。俺看你是酒色掏空了身子,貪慾燒壞了腦子。”

趙嶽笑罵着,長鞭又是一記狠抽,打在城門官肩背上,抽得鐵甲葉子都散亂變了形,有血慢慢滲出鎧甲。

那傢伙嗷一嗓子,身子猛一哆嗦,彷彿瞬間天神附體,力量暴長,肥碩的身子居然比狗還快地爬到遠處。看得趙嶽直搖頭,小劉通差點兒笑岔氣。

觀衆都不禁一咂舌頭,心說:這鞭子是什麼做的啊?鐵棍似的這麼厲害。外來的土豪小官人好大的膽子,好囂張的氣勢,好毒的手,居然敢當衆鞭打京城守軍。他是邊野蠻子不懂規矩,還是不知道怕.......

都在嘲笑趙嶽是沒見識的土鱉野孩子,居然敢把鄉下那一套照搬到京城。你當京城是你家那小地方,有兩糟錢有點權勢就可以隨便撒野?看你怎麼在京城碰得頭破血流,怎麼被京城收拾得家破人亡.......

這時張氏在車裡招呼一聲:“三郎,京城貴地,不得粗言亂語。”

打這些廢物官軍......反正已經打了,打就打了,該打。

要緊的是不能說髒話丟咱家臉面。

趙嶽老實應聲:“遵命。娘。”

轉臉卻向那些拿人沒那個膽子和本事,退開又不甘心的兵油子笑道:“你們沒聽清俺是誰呀?少爺今心情爽,再說一遍。”

“俺叫趙嶽,最喜歡打你們這種廢物人渣丘八的滄州趙公嶽。俺哥叫趙公廉,在京城當個小官。不服,你們上來試試。”

城門官和兵油子聽到趙公廉三字,怒火中燒的腦子如三伏天掉進冰窟窿,頓時清醒了,集體打個哆嗦,夾着尾巴趕忙倉皇退到一邊。

唉我的媽呀,原來是小相爺的那個寶貝幼弟小惡霸來了。俺們是狗眼看人低,是有眼不識泰山,吃這個虧是活該。

又不禁暗暗憤恨:你們這麼大勢力,怎麼就不弄個標記?這不是坑人嗎?你們一定是故意的,就是放縱小惡霸尋事坑人。偏生俺們倒黴,被坑得冤枉......

偷眼瞅瞅,見行兇的趙嶽和旁邊的小孩摸着馬鞭,似乎沒打夠,躍躍欲試還想追上來抽人,不禁又一哆嗦,趕緊痛忍着,頭使勁低着恨不能塞褲檔裡。你千萬沒看到俺,千萬當俺是個屁放過......

張氏見差不多了,在車內輕喝一聲:“三郎還要胡鬧?”

趙嶽嘻嘻一笑,策馬回到車轎邊,笑道:“娘,不是孩兒胡鬧。他們攔着不放。孩兒只好說個明白。”

張氏慢悠悠道:“你這皮孩子,傷人了吧?”

“他們守京有責。咱們第一次來應當盤查。當兵風吹日曬,怪辛苦的。道個歉,多賠些銀子,讓他們吃些好的補補身子,更強壯些也好保家衛國,免得下次再連個孩子都打不過,丟了咱們大宋朝的臉面。”

她嗓音優美悅耳,語氣充滿憂國憂民與悲天憫人的慈悲。聽得觀衆轟然叫好,兵油子‘感激’張氏體諒下情,羞臊不堪中又竊喜期待。

“是,娘。”

趙嶽忍住笑,向侍衛招手。

陸鐵犀瞪眼策馬上前,打開行囊,抓出幾把銀子丟在官軍張着的衣襟上,冷冷問:“俺們初次到京,不知物價如何。這些夠麼?”

官軍們很想說:京城物價貴着呢。你把行囊的銀子都給俺也不多。

可看到那雙冷酷無情的眼睛,感覺到漫過來的森森殺氣,一個個又裝鵪鶉不說不動,覺得張氏仁慈,想耍賴多弄點。

那軍官躲得遠遠的,看到陸鐵犀眉毛立起,眼神有變紅嗜血趨勢,趕緊誕着笑臉點頭哈腰道:“夠了。夠了。多謝誥命夫人慈悲恩賞。”

得罪了小相爺的家人,本來想白挨一頓打,指不定過後還得被上官藉機狠狠收拾搜刮,誰知居然還能得銀子,真是上天開眼,燒了高香。

陸鐵犀掃視衆官軍,低聲陰森森問:“你們覺得不夠?”

“呃,夠了,夠了。”

陸鐵犀按刀低喝:“夠了,還不謝過俺們主人?等着討打那?”

他是孤兒,父母皆死在宋軍無能守邊,最恨這些廢物軍人,看到廢物貪鄙樣就有種全宰了的衝動。

兵油子們一縮脖子,趕緊七長八短亂喊:“多謝夫人慈悲打賞。”

.....................

內宮。

道君皇帝慢慢翻看着十七八份參趙廉的奏摺,面無表情。誰也看不出他想的什麼。

所參內容性質很嚴重,都是斥責趙廉身爲文成伯、龍圖閣待制,縱容家人行兇肆意毆打污辱京城守軍,藐視皇權,踐踏朝廷威嚴,有辱皇恩,有辱士林教化......

上綱上線,帽子都夠大夠重。

旁邊伺候的樑師成微低頭,小心翼翼偷偷觀察皇帝。

摺子都是他接管送上的,他當然清楚都是什麼。

所謂帝心難測,伴君如伴虎。今日寵臣,轉眼就可能是刀下鬼流放魂。尤其是這位皇帝,自詡風流多情重情,實際是典型的喜新厭舊。

看他爲修道每六七天糟蹋一個處宮女,事完就扔,任其自生自滅,即使皇后寵妃的地位也從來不穩當,說扔就扔,就能窺視出其性情。

樑師成謹守太監的原則:滿足皇帝,明哲保身,見機行事。

至於和趙廉的友誼。

太監頭子只有利益,哪有友誼。

在他心裡,俺可不是童貫那傻叉,已經不是爺們了還想什麼領軍廝殺建功立業。俺就守在皇帝身邊,邀寵當大內第一人,過得舒舒服服。勾結外臣就是爲了方便撈好處。

如果皇帝惡了膩味了趙廉,樑師成就要盤算怎麼狠狠跺上幾腳,封了趙廉滿門的嘴,把滄趙的巨大家業儘量多搞到兜裡。

如果不是真惡了,看在內外相互照應的緊密利害關係上,自然要圓轉一把,消了皇帝對趙廉的那點不滿,繼續利用趙廉。

論起來還是趙廉夠意思,靠得住,有前途,可長期依仗。不象蔡京、王黼這些披着讀書人的君子皮,幹着骯髒事的權臣從骨子裡不把他當人看,鄙視他是皇家的閹狗,給笑臉和那點好處純粹是爲了利用。

所以,樑師成還是暗幫一把,等皇帝心情不錯時,才上了奏摺。

趙佶突然手指點點奏摺,似是自言自語,眼睛卻盯着樑師成道:“趙卿如此年輕,爲何不囂張?”

後.宮和宦官不得干政。

皇帝不過是換種方式詢問樑師成看法。問的話簡單,卻大有深意。

聯如此寵趙廉,趙廉正常應該是春風得意,行事很囂張。這才符合少年得志的風範。你看他那麼小的弟弟都懂。他卻如此沉穩老練,從不越矩,連稍張狂點的話都從來沒有,是少年老成,忠敬在心,謹守本分一心效勞於聯,還是處心積慮,假裝君子忠臣,甚至暗藏不軌之心?

在道君心裡:樑師成、童貫、和另一得寵的太監大頭子楊戩等太監是好用的狗奴僕;高俅是玩伴,算半個朋友和可靠又有些才幹的可重用臣子。這些人都是離開他就淪落賤民甚至狗屁不是的,可以放心使用。

其他臣子,包括太子親王等親生兒子都不可信任。

象蔡京、王黼、汪伯彥、張邦昌、李邦彥等爲代表的臣子有才幹,卻不是完全依賴皇帝,都是可重用,卻絕對不能放手任用的工具。

趙廉也一樣。

不同的是,君臣間有段相互成就的機緣。

趙佶特別崇道信神,從這個角度看趙廉特別順眼,實際用着也特別順手合意。爲了長久安逸逍遙享樂,需要培養這個才華橫溢又好用的年輕工具,在不久的將來接蔡京等的班,幫助打理統治。

自從河北東路長官張近上了道反映女真賊的奏摺,道君就考慮一件事,開始審視趙廉的可靠度。

至於趙嶽這個被家裡慣壞了的紈絝小屁孩,道君皇帝根本沒放在眼裡,更別說放在心上。

他本身就是皇室紈絝子弟出身,如今是最大的紈絝,壓根兒沒把小屁孩的囂張行爲當個事。

哪家權貴沒有這種荒唐子弟?皇帝處理得過來麼?皇帝是管你家他家孩子教育的?

荒唐。

當然,若是皇帝瞧誰不順眼,那孩子闖禍就是罪過,得過問利用。

重要的是,道君很不以爲然:聯的寵臣的幼弟打個習慣勒索敲詐爛事的粗鄙低賤武夫有什麼?

他仗的是他大哥的勢,他大哥仗的是聯的勢。怎麼打不得?

聯看打得好。

不方便正面支持,暗裡要鼓勵。

那孩子越是臭名昭著。趙廉越是維護他弟弟。聯才能越是放心用。

——身體難受,昏昏沉沉,實在堅持不住,只一更xh211

第235節後果第165節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203節愜意第17節不再客氣,下第371節這也有搶劫的?509老賊童貫第101節梟雄本色第510節意外第406節out思維和手段—半島之戰d第426節從此再無半島國之滅國,下第207節不給面子第176節國家,國家第178節空喜歡第126節一路硬闖322劫節,五第96節剎不住的京城新勢力第68節千年豪族啊(上第11節彩雲之南,中第59節環中環,12第192節網中怎一個亂哄哄,下第85節當機立斷697山東亂8第102節人生如戲520最後的威脅第272節平西1第225節天災——西域上第18節沒脾氣與有脾氣,上第343節腦袋發熱,上第382節代價第110節事實的諷刺第540節宋江的掃把效應2683亮一手第108節能犯的錯都犯了,再續第470節鬥法20290節雪崩,上第155節這事整的......第129節老辣(再續第648節官藝。上337下一個,上第528節觀念的撞擊第245節神關,5第463節鬥法13第477節完敗第238節掠北2第228節應對,上第404節out思維和手段—半島之戰B第115節霧中悍影第547節形勢逼人第228節年關。上第241節神關,1第3節喜事連連504牛氣沖天呼延灼第125節老辣,中第291節老天是個有意思的瞎家雀第72節南征(10)65節一丘之貉551見識一下頂級荒唐第611節賊中賊3第603節小人物的禍世威力,下第212節血染江州續第75節南征(13)第6節裝睡的人性,上第286節野心勃勃第20節七星聚義第3節喜事連連第96節嚇破膽391京城改制第529節恢弘大氣,步步爲營第16節金賊(上第95節劇情轉變621風波惡670最後的表演第50節祝彪的莫名仇恨,求訂閱第192節立國第183節世界只屬於有夢想有大毅力的人第586節無話可說第6節莫道浮雲終蔽日第260掠北24第239節有時必須做個心狠的人734節拒馬防線第23節大雪無痕498推開心窗的世界更大439就這麼敗了第271節意外連連,上第519節變相盟友第736節清醒了第500節失龐反而無顧忌第267節惡與惡第1節羊的夢魘第271節橫、禍,1第251節偉大的老奶奶第357節深謀遠慮趙家兄弟第258節必死第30節戲謔的生命第79節人生只有結果,沒有如果第163節豐田鎮(5)第69節急火流星7第26節拔刺8第416節崩潰,下第166節悲泣而去,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