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應對,終

通敵賣國,甚至整個寺廟明是僧人,實爲敵國探子,這就是西軍圍剿轄區佛門時無意中驚怒發現的結果。

西軍應對着西夏和遼國的雲州府。

遼國龐大。西夏強悍。這兩個馬背民族都強盜成性且不好對付。而這兩國也是信佛的,至少是佛教也得到崇信。

遼國統治階層,尤其是上層貴族信佛,結果弄軟了遼國,昔日驍勇好戰的強大契丹被人口實在太少,少到可憐的小小女真族僅僅以一兩千缺鐵甲缺象樣武器和戰馬卻敢搏命造反就殺得人頭滾滾,丟府失地,一敗再敗,大將貴族都不知在喪膽倉皇逃竄中死了多少,若大驕橫強國被打得沒脾氣,如今實際已經被打斷了整個民族的脊樑骨,正穩步走向更衰敗,就等着轟然滅亡了,這個結果卻是遼國統治者羨慕漢儒教文明,以習儒爲時尚,也深受儒佛結合的迂腐毒化,不知不覺失去了血性。

而西夏國則不然。

党項人的宗教信仰和遼國人同樣複雜,但他們信佛也羨慕漢人的繁榮富裕卻鄙視儒教文化,認爲漢人之所以人口那麼多民族那麼大卻那麼好欺負,就是因爲信奉儒教。

什麼仁義大度,什麼以德報怨,什麼文雅大方誠信、不以大欺小、不不教而誅、不亂殺無辜等等大國風範,全是狗屁,太可笑了。適合生存的好地方就那麼大,世間好東西就那麼多,你不去搶不去奪,難道用嘴說說大道理感化一下就能讓人家心悅誠服跪拜拱手讓給你?你空有人口和經濟文明等諸多優勢卻不去征服不去搶別人,那不是傻b是什麼?

西夏本就是從宋王朝分裂出來的造反派。

他們本也是宋人,因而深知宋王朝的弊端和漢人的致命弱點,對儒教精神毒瘤高度排斥。

若不是漢人儒腐大方軟弱可笑,他們這樣的少數民族也不可能成功造反獨立西夏國並屹立不倒,不會宋雖大卻就是奈何不了他們,而且反而被肆意犯境燒殺搶掠和奴役,被侵害還得向西夏納貢賠款。

党項族的思想因而沒被儒教弄傻弄殘弄軟了。

沒有儒教腐蝕掉的精神基礎,佛教雖在党項族也得到崇拜,佛門在西夏也比較興盛,王族後族都費重金打造過皇家寺廟,但佛門的慈悲宗旨卻沒有在党項人身上得到體現,和一手拿《古蘭經》一手拿屠刀一樣,嘴上念阿彌陀佛,胯下馬手中刀卻從未停止過屠殺搶掠。是真正把佛教慈悲精神完美體現在了維護本族利益尊嚴富強本國而打擊‘邪魔歪道’異國上。這一點和後世的小鬼子國太相似了。

面對信佛卻並不慈悲的對手,西軍將士就苦了。

身爲漢人即便不識字,沒念過四書五經,不知孔子日孟子吟過什麼,也不知不覺深受儒腐影響,儒腐已經是漢民族的主體精神和不可分割的文明部分,將士們在反擊戰中對侵略者的無辜婦孺老弱什麼的揮不下屠刀,寬恕甚至友善待之,然後被瞅冷子暗算掉,就象那場對越自衛反擊戰一樣,英勇沒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人道主義憐憫善待者手裡,死得太冤枉。

吃虧多了就醒腦子了。

疆場搏命的軍漢,殺人是職業,你也不要指望他們真有多善良仁義,再對異國老弱照樣狠殺。

可他們上面還有讀書和更受儒教影響的所謂體面的儒將將領禁止他們肆意揮屠刀。

就算身處前線的將領們深知戰爭決不能手軟,決不能有沒必要的憐憫和所謂人性,想勝利,想保障將士們的性命不冤枉丟失在敵人的老弱手裡就得殺,允許殺,可這樣的後果就是遭到後方堅守儒教正義的“我輩讀書人”口誅筆伐大罵果然是粗鄙無文只知兇殘的下賤該死丘八,活該死在前線,也遭到士大夫爲約束和訓服西軍而藉故動不動就在這方面挑刺找事痛批亂殺無辜有辱我天朝大國風範與形象云云。

爲國奮勇殺敵,流血犧牲,反而裡外不是人了。

除了秦皇、漢武、唐宗、明永樂大帝外,在儒教興起後,加上佛教,中國歷史上的軍人活得太委屈,死得太憋屈。

言歸正傳。

也就是說,西軍打進西夏會有顧忌而不敢隨意向佛門揮刀和搶掠。而西夏軍卻是不管這一切的。

管你是儒教德高望衆仁義大度名傳天下的當代大儒,還是供奉佛祖的吉祥聖地,只要有利可圖,照樣殺搶不誤。

財富奴隸搶到手纔是真好處,纔有軍功拿大官做有好日子過。

要不然幹嗎把腦袋系褲腰帶上來打仗啊?我又不傻,更不是吃飽了撐得沒事幹爲尋刺激才上戰場。

至於戰爭中遇到的老弱屬於沒用的,爲打擊對手的膽魄,揚我之威,顯示我兇悍可怕的戰鬥決心,自然得順手殺掉。

戰爭得有長遠眼光。

殺怕了對手,以後再去搶自然就容易多了。這一點對信奉儒教的漢人尤其好使。所以必須大肆屠殺,必須一概大搶。

如此,寄生在西軍地盤的佛門就比內地佛門同行多了項危險。

這些僧侶本就自覺超脫世俗,心中本就無家國之念民族之別,同族同國人儒腐好騙好欺,而党項和契丹人卻是難惹,爲了保住寺廟財產和自家性命,爲了能悠然寄生在此地過着舒舒服服的神仙日子,自然偷偷摸摸向侵略者獻媚眼。

貧僧雖是宋人雖生活在宋國,但是啊我的心是向着法力無邊的佛祖的,也萬分尊敬(向着)強者你。你可千萬別來殺我啊,萬萬別來搶掠毀滅我寺廟啊。我給你當細作。本寺願意虔誠爲你效勞,爲你刺探和提供包括西軍在內的一切你需要的情報。

你放心,本寺肯定說到做到。

我們有這個天然便利啊,來本寺上香遊逛散心的文武官員和家眷貴人可多了,有心總能打探到不少有用的消息,而且以僧人的身份雲遊天下出關過卡出國很方便,能及時順當地把消息送給你。

還有哇,天下佛門是一家,本寺溝通大宋內地同行,還能打探到內地的、東京的、甚至皇宮大內最新最機密的......

這可不是貧僧吹的。

要知道本寺這些同行中可有不少是高僧,而高僧是有很多達官貴人朋友的,嗯嗯,皇親國戚王子太子甚至皇帝本人,嗯嗯,你可以想想,只要在閒聊開心中從這些朋友那稍稍聽到點說露嘴的風聲,貧僧又和高僧稍一書信閒聊溝通......

宋國朝堂就象個篩子,到處是洞,士大夫和讀書人就愛大嘴巴議論國事,越是人多美女多越是愛高談闊論,語不驚人死不休,顯擺自己博學有識愛國憂民高尚情懷,或以別人打聽不到的秘密證明深厚家勢的優越感,哪藏得住什麼秘密呀。

打探宋國的機密消息,對佛門,對本寺,對貧僧來說,那真沒什麼大難度。小菜一碟呀。

而且,本寺(貧僧)絕對是真心投效。絕不敢拿假消息欺騙你甚至幫助西軍收拾你。

真的。

不信,你可以打來殺我啊。本寺(貧僧)怕怕,哪敢以小命和你這樣的兇悍強者玩戲。

於是西軍廣大的地盤內,但凡有點勢力和規模的寺廟幾乎沒有不存在奸細的,有的乾脆收留西夏和尚或間諜直接混充宋僧直接竊取情報以保障西夏國更相信本寺也更方便準確探聽最需要的情報,有的甚至是和西軍文武交情極深的高僧。

反正西夏幾十年搶掠弄了不少漢人,而不少的願意當漢奸報效西夏以圖從異國異族這混到在大宋混不到的榮華富貴。

派這些漢奸甚至本就是僧人甚至高僧的漢人打入西軍地盤的寺廟內部伺機竊取情報,這很容易矇混過關。

此時的西軍將門雖然幾十年守邊仗打下來已經官僚腐化了,不少的當着將軍卻首先是政客其次纔是軍人,西軍將門整體已有了養寇自重的心思,越來越有明顯聽調不聽宣的意思,但對大宋的忠心,或者說是對本民族的忠義還是真心的,對皇帝的旨意,至少是統軍主帥還是願意積極遵從的。皇帝要求滅佛又不是要求他們送死,不觸及將門根本利益,反而可以從中弄到不少好處。寺廟可是很富的啊。有的更是富得流油。這個將門沒誰是不清楚的,如此還有什麼不樂意積極乾的?

靠手中刀子搏命求生存的軍人也不迷信佛陀,不怕佛祖怪罪,殺慣了人,殺誰不是殺,殺僧人也沒什麼下不了手的。不就是禿頭比正常人少頭髮嗎?還不是一樣的砍?本就滿手血腥,軍令下也不怕殺僧人多了份罪狀死了下地獄受罰。

西軍圍剿寺廟卻和內地軍隊不同。

他們也遵從周密計劃,把寺廟當強盜山寨收拾,採取了突然襲擊重重包圍力爭不使一人漏網,但卻不屑內地軍那樣打上門了還用哄騙手段取巧,有驍勇善戰強軍的自信,豈會在圍剿僧人這點事上怕這怕那,上來直接開幹,硬來。

不料,他們這麼一干脆利落卻恰好整在了點子上。

寺中那些心懷不可告人秘密的僧侶猛然聽說大軍上門了,本就驚覺不對頭想趕緊逃走,卻被西軍直接殺上來及時堵了個正着。這時候有的奸細還想繼續裝下去矇混過關,但絕大多數卻意識到大軍此來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看氣勢洶洶的架式就知必是來狠的,怕是察覺了此間秘密,驚慌下也就顧不上混充人畜無害的慈悲佛門正經弟子了,悍然揮刀強闖。

至此,西軍才駭然發現原來轄區內的光明寺廟原來是藏污納垢的凶地。

一番激戰追殺。整個西部佛門僧衆直接殺了三分之一強才完成了此次圍剿抓捕。

而且事先還有得了信的僧人尤其是高僧逃走了不少。

這無疑是當地知州知府事先走露了消息,不是通敵叛國也是了。一查才知道當地知州知府已經棄家潛逃了兩位,現不知所蹤,但大概是不會逃往內地而是西夏遼國,進一步證實了猜測。

西軍將門本不把滅佛當什麼事關外國的嚴重政治大事看,此時卻頓時起了疑心。

堂堂知州知府,地方大佬,位高權重本不該會爲了與僧人和寺廟的友誼就枉顧自己的官場前途通風報信,就算出於對慈悲出家人的同情心友誼什麼的有意無意走露了消息也不至於如此乾脆利落地棄家而逃。這其中必有重大原因。

對抓捕到當時未能戰死的強闖者全部立即嚴刑審問,這一問頓時把西軍將門驚了個如雷霆轟頂......

怪不得以前那麼周密策劃準備好的戰略方案卻實施起來總落空,甚至反被敵人所算,原來根源在佛門,僧人是奸細。

可憐這麼多年冤死了那麼多英勇的將士。可憐自己費盡心血卻沒撈到的功勞。

將門狂怒,把奸細僧與供狀解納京城表功,其餘的僧人,管你高僧低僧全部納入軍屯苦役爲將士和沒了的功勞還債。

另一頭。

皇帝趙佶決定滅佛並密謀把此事的負面效應推在趙公廉頭上,這事宮裡前腳定好了,後腳就有電報報知了趙公廉。

趙公廉看了電報後,臉陰沉了下來,深思了很久,很久。

他是知道因弟弟惱恨佛門囂張作惡而導致東京間諜網更積極策劃併成功發動了此次大相國寺事件的。

對趙佶等君臣把僧犯全部押到滄北的陰險目的,以他如今的政治智慧和經驗也是一目瞭然。

嘴角露出冷笑,他讓身邊的特務總頭子劉文立即把此事電傳給正在北方大幹的弟弟,想聽聽弟弟對此事是什麼看法。

趙嶽得信後轉眼就回復過來。

一羣自負智慧卻貪婪懶惰的僧人而已,有幾個真正是願以死捍衛信仰的?有幾個是不怕死敢和軍隊作對的?滄北正缺勞力,帝國更缺這種只需要最低廉衣食的純粹勞工。這不是麻煩,更不是災難,這是大好事啊。收了,先按朝廷的妄想用着唄。

趙老二回復的建議就是如此簡短輕鬆。

第234節地下的秘密,終454欲罷不能,2第172節辭職就能終結一個王朝,中第260掠北24第279節危急關頭第168節梁山軍出手第29節襁褓裡的奮鬥(完)第565節多方較力,上第250節感謝啊376感謝上天第188節禍水效應,下第32節任性的都監,拜求訂閱第132節血戰崆峒山。上第656節半開的門第6節驚現莫須有罪名第210節營救第53節傻透了523迫不及待399復仇1第295節路自選,命不由人,下第198節雙姚拜訪第263節新一年第670節目標梁山第560節大戰拐點639暴起第388節沒猜到,中第21節襁褓裡的奮鬥(3)第31節紅眼的豆比,拜求訂閱第258節必死第198節雙姚拜訪第115節霧中悍影第453節鬥法3第156節到處是坑,中第64節急火流星2652末世情第137節難言的血淚下第274節橫、禍,4第117節惡貫滿盈的下場第160節首山1第293節當強盜更得有腦子第92節瘋子準則第214節神爭嗎,上第44節斷背之山第1節林沖蒙難1第227節君臣妙策,上第129節暴怒第70節急火流星完第303節剪除後患第271節橫、禍,1467一波又起第8節最後的體面第22節二龍山325暴動第533節取經路第538節谷莊遇險第173節辭職就能終結一個王朝,下331五人組不可說的悲慘遭遇第410節戰慄空間下310節都在謊言中,上第419節北宋完結的預演,下第28節粗漢成大事(下)第227節 一怒一喜第492節草芥之怒第45節蛇腹谷之戰(上)第581節清風寨破滅,中479慘烈519力挽狂瀾下第104節果然不凡467一波又起第36節水滸散財童子出場第134節血戰崆峒山下第35節清除第150節梁山隱患第37節興奮的母親,無價的情義739鬥將下455欲罷不能,3第523節怒極第32節歷史跨越者的厲害(下第202節報應,2第182節大意519鬥野蠻第380節灰果,中293節倒春寒,1第129節兩個任務第195節爲了有資格說NO(2第48節再臨京城,1第68節狠角色(上),拜求訂閱推薦第87節有人火冒三丈絕不贊同第257節作死第8節報復東京58節當壞蛋誰不會,中第500節失龐反而無顧忌第134節血戰崆峒山下第537節七匹狼的遭遇第213節道君滅佛,下(22)第82節掩耳盜鈴與自欺欺人,2第14節賊也能青史留名?第150節梁山隱患第182節皇帝說也不算第356節昏頭轉向呂師囊